肠道吸收能力论文-胡凯,陈康,周小秋

肠道吸收能力论文-胡凯,陈康,周小秋

导读:本文包含了肠道吸收能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复合微量元素,草鱼,生产性能,消化吸收能力

肠道吸收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胡凯,陈康,周小秋[1](2019)在《包被复合微量元素与常规微量元素对生长中期草鱼生产性能、消化吸收能力和肠道生长发育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揭通过比较包被复合微量元素与常规微量元素对生长中期草鱼生产性能、消化吸收能力的影响,探讨包被复合微量元素在淡水鱼饲料中的添加效应及应用。【方法】选取平均体重266 g左右草鱼54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饲喂添加包被复合微量元素[0(基础饲料)、150、300、400和450 mg/kg]和常规微量元素(NRC,2011)的饲料8周。【结果】饲料中添加300 mg/kg包被复合微量元素组显着提高生长中期草鱼体增重、SGR、FI,全肠胰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力,前、中、后肠AKP、CK活力,前、后肠Na+,K+-ATP酶和γ-GT活力,前、中、后肠皱襞高度,肠重及肠道乳酸杆菌和芽孢杆菌数量(P<0.05),而饵料系数、肠道大肠杆菌和嗜水气单胞菌数量显着降低(P<0.05),且作用效果显着优于常规微量元素组(P<0.05)。【结论】与常规微量元素相比,包被复合微量元素能更有效地提高生长中期草鱼消化吸收能力,促进其生长。以SGR和FI为标识,生长中期草鱼(266~716 g)饲料中包被复合微量元素最适添水平分别为239.32和241.20 mg/kg。(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宇,周选武,陈代文,余冰,毛湘冰[2](2018)在《绿原酸对仔猪生长性能、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肠道黏膜形态与消化吸收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研究绿原酸(CA)对仔猪生长性能、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肠道黏膜形态与消化吸收能力的影响。试验选取24头初始体重相近[(9.45±0.20)kg]的健康"杜×长×大"叁元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1)对照组,基础饲粮;2)CA250组,基础饲粮+250 mg/kg CA;3)CA500组,基础饲粮+500 mg/kg CA;4)CA1000组,基础饲粮+1 000 mg/kg CA。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期为14 d。结果表明:1)各组间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均无显着差异(P>0.05),CA1000组料重比(F/G)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2)各组间血清免疫球蛋白A和免疫球蛋白M含量均无显着差异(P>0.05),CA1000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含量较对照组和CA250组显着升高(P<0.05)。3)CA1000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值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十二指肠隐窝深度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CA1000组空肠绒毛高度和绒毛宽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回肠绒毛高度、绒毛宽度、隐窝深度及V/C值均无显着差异(P>0.05)。4)试验组十二指肠蔗糖酶活性均较对照组有所增加,但无显着差异(P>0.05),麦芽糖酶活性均较对照组显着升高(P<0.05);各组间空肠蔗糖酶活性无显着差异(P>0.05),试验组空肠麦芽糖酶活性较对照组有所上升,但差异不显着(P>0.05);各组间回肠蔗糖酶活性无显着差异(P>0.05),CA1000组回肠麦芽糖酶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5)各组间十二指肠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1(SGLT1)和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无显着差异(P>0.05);各组间空肠SGLT1基因相对表达量也无显着差异(P>0.05),CA1000组空肠GLUT2基因相对表达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回肠SG LT1基因相对表达量均较对照组有所增加,且CA1000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但各组间回肠GLUT2基因相对表达量无显着差异(P>0.05)。综上所述,断奶仔猪饲粮中CA的适宜添加量为1 000 mg/kg,添加该剂量CA能显着降低仔猪F/G,增强免疫功能,改善小肠形态与消化吸收能力,从而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本文来源于《动物营养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晏利琼,廖满,谢佳倩,谭灵琳,丁斌鹰[3](2016)在《L-精氨酸和α-酮戊二酸对热应激肉鸡肠道吸收功能、抗氧化能力、能量代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研究L-精氨酸(Arg)和α-酮戊二酸(AKG)对热应激肉鸡肠道功能的影响。选用200只1日龄Cobb肉鸡,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对照组(基础日粮)、热应激组(基础日粮)、Arg组(基础日粮+0.5%Arg)、AKG组(基础日粮+0.5%AKG),每个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试验为期5周,第1周各组室温控制在32~34℃,第2~5周热应激组、Arg组和AKG组控制在(36±2)℃,而对照组第2周开始慢慢降至(22±2)℃,并从第3周开始维持在(22±2)℃,湿度为50%~60%。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热应激处理降低了肉鸡生长性能和血液叁碘甲腺原氨酸(T3)含量(P<0.05),同时也显着降低了空肠和回肠脂肪酶、回肠胰蛋白酶、空肠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回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CAT的活力、十二指肠和回肠叁磷酸腺苷(ATP)含量、空肠小肽转运载体(Pep T1)、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m RNA表达量(P<0.05),显着提高了死亡率、血液皮质酮、十二指肠和回肠丙二醛(MDA)含量、空肠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AMP依赖的蛋白激酶α1(AMPK-α1)m RNA表达量(P<0.05);与热应激组相比,日粮中添加0.5%Arg可显着提高热应激肉鸡饲料转化率、十二指肠脂肪酶和回肠胰蛋白酶活力、十二指肠和空肠DNA含量、空肠CAT活力和HMOX-1 m RNA表达量(P<0.05),降低死亡率、十二指肠和空肠RNA/DNA比值、空肠TP/DNA比值、HIF-1α和AMPK-α1 m RNA表达量(P<0.05),而日粮中添加0.5%AKG可显着提高热应激肉鸡血液T3、十二指肠和空肠DNA含量、十二指肠CAT和GSH-Px的活力、十二指肠和空肠及回肠ATP含量(P<0.05),并显着降低死亡率、血液皮质酮含量、空肠RNA/DNA及TP/DNA比值、十二指肠MDA和回肠过氧化氢(H2O2)含量(P<0.05)。因此,日粮中添加0.5%Arg可提高热应激肉鸡肠道消化能力和抗氧化功能,而添加0.5%AKG可促进热应激肉鸡肠道黏膜细胞生长,提高肠道抗氧化能力,并改善肠道能量代谢状况。(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杂志》期刊2016年15期)

徐超,李向飞,田红艳,徐维娜,蒋广震[4](2015)在《投喂量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肠道消化和吸收能力及内分泌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确定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幼鱼的最适投喂量,选取初始体重为23.74±0.09g的团头鲂幼鱼84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35尾鱼,分别投喂2%,3%,4%,5%,6%,7%(%为每日投喂量占试验鱼体重的比例)的商品饲料,饲养八周后测定其生长性能,肠道消化和吸收能力及内分泌功能。结果表明:当投喂量从2%升高到5%时,增重率显着增加(P<0.05)。蛋白效率比和氮、能保留显示出相似的变化趋势。除此之外,随投喂量的增加饲料转化率显着地升高(P<0.05)。投喂量对鱼体的水分、灰分和蛋白质含量无显着影响(P>0.05),但脂肪和能量在4%组显着高于其他实验组。同时,适中的投喂量水平(2.0%-4.0%BW/day)增强了肠道中脂肪酶、蛋白酶、Na+,K+-ATP酶、碱性磷酸酶和肌酸激酶的活性。此外,当投喂量从2%升高到5%和6%时,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生长激素受体和神经肽的表达量水平显着增加(P<0.05);然而,瘦素和胆囊收缩素的表达量水平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根据对SGR折线回归的分析发现,团头鲂幼鱼的最适投喂量为4.57%BW/day。(本文来源于《2015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11-05)

曾芸芸[5](2015)在《不同比例的亚麻酸/亚油酸对草鱼幼鱼消化吸收能力和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主要研究不同比例的亚麻酸和亚油酸(ALA/LNA)对草鱼幼鱼生长性能、消化吸收能力和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并确定草鱼幼鱼适宜的亚麻酸和亚油酸比值。试验选择体重相近且体质健康的幼鱼1260尾(8.78士0.03 g),随机分配到21个网箱中,设置7个处理组,分别投喂ALA/LNA比值为0.01,0.34,0.68,1.03,1.41,1.76及2.15的饲粮,试验期为60天。研究结果表明:适宜比例的ALA/LNA显着提高草鱼幼鱼增重百分比(PWG)及饲料效率(FE)(P<0.05)。同时适宜比例的ALA/LNA显着提高草鱼幼鱼(P<0.05):(1)肝胰脏和肠道中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肠道中Na+/K+-ATP酶、碱性磷酸酶(AKP)、肌酸激酶(CK)和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活力;(2)前肠胆囊收缩素(CCK)浓度;(3)肝胰脏中胰蛋白酶原2、糜蛋白酶原和淀粉酶基因表达,肠道Na+/K+-ATP酶α亚基亚型1(atplala.1)、Na+/K+-ATP酶a亚基亚型8(atp1a1a.4)和CK基因表达,以及信号分子TOR在肝胰脏和肠道中的mRNA水平;(4)肠道抗超氧阴离子(ASA)和抗羟自由基(AHR)能力;(5)肠道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力,以及CuZnSOD、CAT、GPx、GST、GR和信号分子Nrf2基因表达;(6)肠道溶菌酶和酸性磷酸酶活力以及补体C3含量;(7)肠道白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免疫相关信号分子IκBα基因转录水平;(8)肠道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3、claudin-b、claudin-c、claudin-12、occludin和ZO-1基因表达。然而,适宜比例的ALA/LNA显着降低了草鱼幼鱼肠道(P<0.05):(1)活性氧(ROS)、丙二醛(MDA)和蛋白质羰基(PC)浓度以及CAT活力;(2)白介素1p(IL-1β)、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a(TNF-a).干扰素y2(IFN-γ2)、 MnSOD和claudin-15a基因转录水平;(3)信号分子Keap1a、Keap1b、NF-κBp65、 IKK-β、IKK-γ和MLCK基因表达。此外,本研究还发现适宜比例的ALA/LNA对草鱼幼鱼肠道信号分子IKKa基因表达的影响差异不显着(P>0.05)。综上所述,适宜比例的ALA/LNA通过调控相关信号分子基因表达,提高草鱼幼鱼肠道免疫屏障和物理屏障功能,从而提高其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能力,最终提高草鱼幼鱼生长性能。本试验以PWG为标识,确定8.78-72g草鱼生长所需的ALA/LNA比值为1.08。(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5-05-01)

张昊,李悦,杨丽,王建军,王恬[6](2014)在《不同剂型中链甘油叁酯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肠道吸收能力及血液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剂型中链甘油叁酯(medium-chain triglycerides,MCT)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肠道吸收能力及血液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90头22日龄的断奶仔猪(杜×长×大),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仔猪。对照组饲喂含2.9%豆油的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以1.4%液体MCT、1.4%固体MCT替代同一水平的豆油,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14 d,固体MCT使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显着提高了13.15%(P<0.05),显着提高了试验第14天断奶仔猪血液中D-木糖的含量(P<0.05);2种剂型MCT均显着提高了试验第14天断奶仔猪血液中总蛋白的含量(P<0.05);固体MCT显着降低了试验第14天断奶仔猪血液中尿素氮的含量(P<0.05)。试验15~28 d及试验全期(1~28 d)的各项指标,3组间均无显着差异(P>0.05)。结果提示,MCT替代部分豆油可促进断奶后2周内仔猪肠道吸收能力的恢复,改善蛋白质代谢,进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有一定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动物营养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姜婷婷[7](2013)在《外源添加木聚糖酶对幼建鲤生长性能、消化吸收能力、肠道菌群和免疫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主要研究了木聚糖酶与幼建鲤生长性能、消化吸收功能、肠道菌群和免疫功能的关系。试验选择900尾健康鲤鱼,均重为7.99±0.02g,然后将这些鱼随机分成6个处理组,每组150尾,每个处理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鱼。6个处理组分别饲喂木聚糖酶水平为220U/kg(未添加),650U/kg,1070U/kg,1480U/kg,1810U/kg和2470U/kg的实用日粮,生长试验持续10周。饲喂10周后,进行攻毒试验,研究木聚糖酶与建鲤疾病抵抗力之间的关系。试验发现,木聚糖酶对饲料效率,增重百分率、蛋白质效率比以及蛋白质、脂肪、灰分、钙和磷沉积率有极显着(P<0.01)或者显着(P<0.05)的影响。增重百分率与采食量和饲料效率呈极显着的正相关关系(r1=+0.975,P<0.01;r2=+0.991, P<0.01).表明,木聚糖酶促进生长的作用与摄食量和饲料利用率的提高有关。饲料利用率与蛋白、脂肪、钙和磷的沉积分别呈极显着正相关(r1=+0.997,P<0.01; r2=+0.996,P<0.01;r3=+0.999,P<0.01;r4=+0.995;P<0.01)。说明,木聚糖酶饲料利用率的提高与营养物质的利用率的提高有紧密联系。研究还发现,木聚糖酶可以极显着(P<0.01)或者显着(P<0.05)提高肝胰脏和肠道消化酶(胰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糜蛋白酶)和肠道各段刷状缘酶活力(肌酸激酶、γ-谷氨酰转移酶、Na+, K+-ATP酶和碱性磷酸酶)。同时,木聚糖酶可以显着提高有益菌乳酸杆菌的数量和降低肠道有害菌大肠杆菌和嗜水气单胞菌的数量,优化肠道菌群。此外,木聚糖酶能显着提高攻毒后存活率(P<0.05),对血液红白细胞数量、免疫器官重量以及肠道、血清、脾脏和头肾四个器官的补体C3含量、溶菌酶活力和IgM含量也有显着影响(P<0.05)。综上所述,木聚糖酶可以提高幼建鲤的生长性能;木聚糖酶能够提高肠道和肝胰脏消化酶以及肠道刷状缘酶活力从而增强幼建鲤的消化吸收能力;木聚糖酶能提高肠道乳酸菌降低大肠杆菌和嗜水气单孢菌的数量,优化肠道菌群。此外,木聚糖酶能通过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幼建鲤的疾病抵抗力。当以鱼粉和杂粕作为主要的蛋白源,满足幼建鲤鱼(7.99-99.16g),以增重百分率为标识,根据二次曲线回归分析确定木聚糖酶的最适添加水平为1258U/kg。(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3-06-01)

冯琳,刘杨,姜俊,姜维丹,周小秋[8](2010)在《对幼建鲤消化器官生长发育、消化吸收能力及肠道蛋白质合成调控信号分子TOR基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体重相近(13.60±0.03g)的健康建鲤1050尾,平均分成7个处理,每处理150尾,每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组间初始体重差异不显着(P>0.05)。7个处理组分别饲喂Thr水平为0.74、0.91、1.22、1.57、1.86、2.23和2.52%的饲料,考察Thr对幼建鲤生长性能、肝胰脏和肠道的生长发育、消化酶活力极肠道刷状缘酶活力、肠道微生物及肠道中蛋白质合成调控信号分子TOR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Thr能极显着提高幼建鲤特异性增长率和饲料效率(P<0.01),且建鲤特异性增长率和饲料效率分别与Thr含量呈极显着(P<0.01)和显着(P<0.05)的二次回归关系(Y_1=-0.3627x~2+1.1765x+1.3705,R~2=0.927;Y_2=-5.8180x~2+19.7028x+51.4993,R~2=0.790,X代表Thr含量%),当Thr含量分别为1.62%和1.69%时,特异性增长率和饲料效率分别达到最佳值。以特异性增长率为指标确定的幼建鲤(20-60g)Thr需要量为1.62%或5.07g/100gCP。同时,结果表明:Thr能显着提高幼建鲤肝体指数和肝胰脏蛋白含量(P<0.01),显着提高幼建鲤肝胰脏中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脂肪酶的活力(P<0.01);Thr能显着提高幼建鲤肠体指数、肠长指数、肠蛋白含量和前中后肠皱襞高度(P<0.01),显着提高肠道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力(P<0.01),当Thr含量分别达1.65和1.62%时肠道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力最高;Thr显着提高了肠道肌酸激酶和前中后肠Na~+-K~+ATP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的活力(P<0.01),当Thr含量分别为1.62、1.71、1.69、1.61、1.60、1.58、1.65、1.58、1.63、1.60%时,肠道肌酸激酶、前中后肠Na~+-K~+ATP酶、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的活力达到最大;Thr显着影响了幼建鲤前中后肠的TOR基因表达量,肠蛋白含量与中肠TOR基因表达量呈极显着负相关(r=-0.917,P<0.01)。试验结果说明:Thr促进了幼建鲤肝胰脏的生长发育,促进了肝胰脏分泌消化酶的能力;Thr促进了肠道的生长发育,提高肠道消化蛋白质、脂肪和淀粉的能力,增加了幼建鲤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同时优化了幼建鲤肠道微生物区系,增加了有益菌的数量,减少了有害菌的数量;Thr能显着影响幼建鲤前中后肠TOR的表达,Thr缺乏或过量TOR的基因表达均上升,在接近需要量时下降;根据消化酶活力和肠道刷状缘酶活力确定的幼建鲤(20~60g)Thr需要量为1.58-1.65%,与根据生长速度确定的需要量1.62%相近。(本文来源于《2010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0-10-21)

徐奇友,王常安,许红,朱青,尹家胜[9](2010)在《饲料中添加谷氨酰胺二肽对哲罗鱼仔鱼肠道抗氧化活性及消化吸收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刚上浮哲罗鱼(Hucho taimen)仔鱼(体质量0.11~0.12g)为研究对象,在实验饲料中添加5个水平的谷氨酰胺二肽(Ala-Gln),各处理饲料中Ala-Gln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组)、0.125%、0.25%、0.50%、0.75%和1.0%,每处理3个重复,每重复1000尾仔鱼。实验期间水温7~10℃,溶氧保持高于7.8mg/L,实验共进行8周。结果表明,添加Ala-Gln能够显着提高哲罗鱼仔鱼肠谷氨酰胺(Gln)、谷氨酸含量(P<0.05),提高肠脂肪酶活性和Na+,K+-ATPase活性(P<0.05),同时,丙二醛(MDA)含量显着(P<0.05)或极显着降低(P<0.01)。结论认为,饵料中适量添加Ala-Gln可以提高哲罗鱼仔鱼肠道Gln和谷氨酸含量,以及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水产科学》期刊2010年02期)

于晓燕[10](2009)在《益生菌对重型颅脑伤大鼠肠道吸收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重型颅脑损伤后,由于肠道缺血缺氧,氧自由基和炎性因子大量产生,致肠上皮组织受损、细菌易位、肠动力不足,以上诸多改变造成了小肠吸收功能严重受抑。肠道吸收能力的下降不仅影响机体有效摄入所需的能量和营养,还可引起低蛋白血症、肠坏死、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等,显着增加伤后的死亡率和致残率。研究显示:重型颅脑损伤后前5d的进食量与死亡率密切相关,摄入热量每公斤体重少于10kcal,死亡率就会增加30%-40%。因此,如何促进颅脑损伤后肠道吸收功能的恢复,改善颅脑伤后的低蛋白血症、恶病质等状况,一直为学术界所关注。近年来,益生菌在炎性肠病、肝硬化等治疗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它是一类通过促进肠道微生态平衡对宿主产生有利影响的活的微生物。研究发现:益生菌可以保护肠屏障,抑制细菌易位,防治内毒素血症。但是,益生菌对重型颅脑伤后的吸收障碍有无作用,国内外文献鲜有报道。本实验旨在探讨在常规肠内营养液中添加益生菌,能否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后的小肠吸收功能,并初步研究了益生菌促肠道吸收能力恢复的可能原因,以期为提升临床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水平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114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普通肠内营养组( A组,简称肠内营养组);普通肠内营养加益生菌组(B组,简称益生菌组);假手术组(C组)。肠内营养组和益生菌组采用气动冲击的方法致重型颅脑损伤。假手术组仅开左侧顶骨骨窗无脑损伤。创伤后约4 h灌胃。肠内营养组给予叁九全营素,喂养量为125kcal/(kg·d),一天3次,每次4ml。益生菌组在叁九全营素中添加贝飞达(系长型双歧杆菌、嗜酸乳酸杆菌、粪肠球菌制成的叁联活菌制剂),剂量为700mg/( kg·d),喂养量及次数同肠内营养组,其余时间自由饮水。假手术组麻醉苏醒后自由饮食。创伤后3d、7d、14d叁个时相点分别收集大鼠的血、尿、粪便及肠黏膜进行指标检测。通过动态观察D-木糖、血清胆固醇、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及体重的变化,研究了益生菌能否促进重型颅脑伤后叁大营养物质的吸收,并从肠道菌群、肠绒毛高度、表面积、肠黏膜二糖酶(乳糖酶、麦芽糖酶)、Na+-K+-ATP酶及小肠墨汁推进实验等方面探讨了益生菌改善肠道吸收能力的可能原因。数据以均数加标准差( x±s)表示,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P<0.05为相差显着。结果:1.益生菌对肠道吸收能力的影响1.1木糖量变化伤后3~7d,肠内营养组和益生菌组的血清及尿木糖吸收较假手术组明显减少(P<0.01)。给予普通肠内营养2w,血清木糖水平仅为假手术组的85.7%(P<0.01)。添加益生菌14d,木糖量达到假手术组的95%(P>0.05)。同肠内营养组相比,益生菌组血清及尿木糖水平在伤后各时相点均明显较高(P<0.05,P<0.01)。益生菌给予3~14d后,血清木糖含量平均提高了12%。1.2蛋白质消化率变化伤后2w内,大鼠蛋白质消化率明显降低。创伤后3d,肠内营养组和益生菌组蛋白质的吸收仅为假手术组的51.7%和61.3%(P<0.01),伤后7~14d,两组蛋白质消化率有所增加,但同假手术组相比仍有明显差距(P<0.01)。伤后3d、7d、14d,益生菌组的蛋白质的消化率较肠内营养组分别增加了15.6%,25%,30%(P<0.01)。1.3血清胆固醇变化与假手术组相比,肠内营养组、益生菌组的胆固醇水平在伤后3d明显降低(P<0.01),伤后第7d,两组达到假手术组水平。肠内营养组和益生菌组相比,胆固醇含量在整个观察期内均无显着差异(P>0.05)。1.4体重变化创伤前,肠内营养组和益生菌组的体重无差异(P>0.05),创伤后各时相点,两组体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伤后14d,益生菌组与肠内营养组相比,体重下降的幅度较小(P<0.01),两组体重分别减轻了(36.07±6.13)g和(29.43±5.09)g。2.益生菌影响肠道吸收能力的因素2.1肠道菌群的改变2.1.1大肠杆菌伤后2w内,肠内营养组和益生菌组的大肠杆菌数量较假手术组显着增加(P<0.05,P<0.01)。益生菌能够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伤后3~14d,大肠杆菌的水平比肠内营养组平均下降了10.4%(P<0.01)。2.1.2厌氧菌同假手术组相比,肠内营养组、益生菌组的乳杆菌、双歧杆菌、梭杆菌、类杆菌含量在脑损伤后2w内均明显降低(P<0.01)。伤后3d,益生菌组的乳杆菌水平高出肠内营养组12.6%(P<0.05),类杆菌增加了10.8%(P<0.05),伤后7~14d,两组乳杆菌、类杆菌的数量无差异(P>0.05)。益生菌组的双歧杆菌含量在伤后叁个时相点均高于肠内营养组,平均增加了9.1%(P<0.05)。2.1.3肠球菌脑损伤后3d,肠内营养组和益生菌组肠球菌含量高于假手术组(P<0.05),伤后7~14d,肠内营养组与假手术组无差异(P>0.05),益生菌组则高于假手术组(P<0.01,P<0.05)。肠内营养组同益生菌组相比,整个观察期内肠球菌水平无显着差异(P>0.05)。2.2肠绒毛的高度、表面积同假手术组相比,肠内营养组和益生菌组的肠绒毛高度在2w内显着下降(P<0.01)。益生菌添加3~7d后,绒毛高度比肠内营养组平均增加了12.6%(P<0.05),喂养14d后,两致伤组绒毛高度无差异(P>0.05)。伤后1w,肠内营养组和益生菌组肠绒毛表面积较假手术组迅速降低(P<0.01)。普通肠内营养喂养14d,绒毛面积为假手术组的76.2%(P<0.01)。添加益生菌14d,表面积达到假手术组的93%(P>0.05)。益生菌组同肠内营养组相比,绒毛表面积在伤后3d、7d、14d分别提高了40%,32%及21.9%(P<0.05,P<0.01)。2.3双糖酶及Na+-K+-ATP酶变化伤后2w内,乳糖酶、麦芽糖酶、Na+-K+-ATP酶的活性明显降低(P<0.05,P<0.01),肠内营养组与益生菌组相比,整个观察期内叁种消化酶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但是,益生菌组的乳糖酶、麦芽糖酶水平同肠内营养组相比有增高的趋势。2.4小肠推进率变化创伤后7~14d,小肠推进率均明显降低(P<0.05),肠内营养组与益生菌组相比,小肠传输速度整个观察期内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1.重型颅脑损伤导致糖、蛋白质、脂肪叁大营养素的吸收明显下降,益生菌可以显着提高小肠对糖、蛋白质的吸收。糖吸收在颅脑损伤后2w已基本恢复;蛋白质的消化率虽明显提升,但在2w内仍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水平;益生菌促脂肪吸收的作用较弱。此外,益生菌还可减轻体重下降的程度,间接证实由于营养成分吸收增加,从而减缓了体重下降的趋势。2.益生菌提高肠道的吸收能力可能通过调节菌群失调和增加小肠绒毛的表面积实现。益生菌的添加使厌氧菌(乳杆菌、双歧杆菌、类杆菌)的数目增加,大肠杆菌减少,肠道的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利于小肠吸收功能的恢复;增加的表面积可以充分利用更多的营养物质,从而促进了营养素的吸收。(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期刊2009-05-01)

肠道吸收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试验旨在研究绿原酸(CA)对仔猪生长性能、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肠道黏膜形态与消化吸收能力的影响。试验选取24头初始体重相近[(9.45±0.20)kg]的健康"杜×长×大"叁元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1)对照组,基础饲粮;2)CA250组,基础饲粮+250 mg/kg CA;3)CA500组,基础饲粮+500 mg/kg CA;4)CA1000组,基础饲粮+1 000 mg/kg CA。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期为14 d。结果表明:1)各组间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均无显着差异(P>0.05),CA1000组料重比(F/G)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2)各组间血清免疫球蛋白A和免疫球蛋白M含量均无显着差异(P>0.05),CA1000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含量较对照组和CA250组显着升高(P<0.05)。3)CA1000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值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十二指肠隐窝深度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CA1000组空肠绒毛高度和绒毛宽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回肠绒毛高度、绒毛宽度、隐窝深度及V/C值均无显着差异(P>0.05)。4)试验组十二指肠蔗糖酶活性均较对照组有所增加,但无显着差异(P>0.05),麦芽糖酶活性均较对照组显着升高(P<0.05);各组间空肠蔗糖酶活性无显着差异(P>0.05),试验组空肠麦芽糖酶活性较对照组有所上升,但差异不显着(P>0.05);各组间回肠蔗糖酶活性无显着差异(P>0.05),CA1000组回肠麦芽糖酶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5)各组间十二指肠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1(SGLT1)和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无显着差异(P>0.05);各组间空肠SGLT1基因相对表达量也无显着差异(P>0.05),CA1000组空肠GLUT2基因相对表达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回肠SG LT1基因相对表达量均较对照组有所增加,且CA1000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但各组间回肠GLUT2基因相对表达量无显着差异(P>0.05)。综上所述,断奶仔猪饲粮中CA的适宜添加量为1 000 mg/kg,添加该剂量CA能显着降低仔猪F/G,增强免疫功能,改善小肠形态与消化吸收能力,从而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肠道吸收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1].胡凯,陈康,周小秋.包被复合微量元素与常规微量元素对生长中期草鱼生产性能、消化吸收能力和肠道生长发育的比较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9

[2].王宇,周选武,陈代文,余冰,毛湘冰.绿原酸对仔猪生长性能、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肠道黏膜形态与消化吸收能力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8

[3].晏利琼,廖满,谢佳倩,谭灵琳,丁斌鹰.L-精氨酸和α-酮戊二酸对热应激肉鸡肠道吸收功能、抗氧化能力、能量代谢的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2016

[4].徐超,李向飞,田红艳,徐维娜,蒋广震.投喂量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肠道消化和吸收能力及内分泌功能的影响[C].2015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5

[5].曾芸芸.不同比例的亚麻酸/亚油酸对草鱼幼鱼消化吸收能力和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D].四川农业大学.2015

[6].张昊,李悦,杨丽,王建军,王恬.不同剂型中链甘油叁酯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肠道吸收能力及血液指标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4

[7].姜婷婷.外源添加木聚糖酶对幼建鲤生长性能、消化吸收能力、肠道菌群和免疫功能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3

[8].冯琳,刘杨,姜俊,姜维丹,周小秋.对幼建鲤消化器官生长发育、消化吸收能力及肠道蛋白质合成调控信号分子TOR基因表达的影响[C].2010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0

[9].徐奇友,王常安,许红,朱青,尹家胜.饲料中添加谷氨酰胺二肽对哲罗鱼仔鱼肠道抗氧化活性及消化吸收能力的影响[J].中国水产科学.2010

[10].于晓燕.益生菌对重型颅脑伤大鼠肠道吸收能力的影响[D].第叁军医大学.2009

标签:;  ;  ;  ;  

肠道吸收能力论文-胡凯,陈康,周小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