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莫来石晶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熔盐合成,莫来石晶须,热分解,表观活化能
莫来石晶须论文文献综述
马雪冬,韩霁昌,杜炜,王伟[1](2019)在《不同氧化硅前驱体熔盐反应制备莫来石晶须(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熔盐反应制备了莫来石晶须,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TG-DSC)、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等分析表征技术对所制备的莫来石晶须进行了测定。SEM研究表明莫来石晶须的直径在200~400 nm范围,长度可达到几个微米。HRTEM照片显示所制备晶须的晶面间距为0.539 nm,正好与莫来石(110)晶面数据吻合,证明熔盐法制备的晶须为莫来石。随着反应物中氧化硅物种的引入,γ-Al_2O_3不断消耗和莫来石相不断生长,获得了各向异性的莫来石晶须。硫酸铝的分解反应是最重要的反应控制步骤,如果没有硅物种参与反应,可以在900℃下硫酸钠-硫酸铝的复合熔盐体系中得到α-Al_2O_3。熔盐反应的热力学计算表明,相比于γ-Al_2O_3,α-Al_2O_3作为硫酸铝分解的产物具有更稳定的能态。采用Kissinger-AkahiraSuno方法对硫酸铝分解过程的动力学进行研究,硫酸铝分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为257.2 kJ·mol~(-1)。(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杜毅帆,艾超前,张瑶瑶,王伟[2](2019)在《莫来石晶须/堇青石表面层的制备及准超疏水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硅铝混合凝胶粉体,再通过熔盐反应在堇青石陶瓷基体上生长莫来石晶须,制得莫来石晶须/堇青石表面层微结构.表征结果表明,莫来石晶须紧密生长在堇青石基体上,晶须直径为100~300 nm,长度可达几个微米.莫来石晶须表面含有大量Si—OH和Al—OH极性亲水基团,采用十二烷基叁甲氧基硅烷与活性基团间的偶联反应将非极性基团引入莫来石晶须表面,获得了静态润湿角为146°的莫来石晶须/堇青石表面层.动态润湿研究表明,合成的莫来石晶须增大了堇青石陶瓷的表面粗糙度,使亲水的莫来石晶须/堇青石表面更加亲水,而硅烷偶联剂修饰的堇青石/莫来石晶须表面则成为准超疏水表面.(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张海鸿,段晓卡,于方丽,唐健江,谢辉[3](2019)在《含氟催化剂对莫来石晶须各向异性生长过程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溶胶-凝胶化学前驱体粉末烧结工艺,本文对比了固态氟化铝和液态氢氟酸两种含氟催化剂对莫来石晶须各向异性生长过程的影响,并初步探索了两种催化剂的作用机理。采用扫描显微镜形貌分析和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研究了催化剂含量对晶须形貌、催化剂种类对相变过程的影响规律,并据此推测出5个反应方程式。结果表明液态HF的作用温度更低、催化效率更高、晶须形貌更均匀。(本文来源于《人工晶体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杜炜,艾超前,杜毅帆,王伟,张荣兰[4](2019)在《熔盐反应氧化Si_3N_4粉制备莫来石晶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熔盐(Al_2(SO_4)_3+Na_2SO_4)和Si_3N_4粉体之间的化学反应合成了莫来石晶须,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TG-DSC)对合成的莫来石晶须进行了研究。SEM的观测结果表明,莫来石晶须的直径100~300 nm,长度可到达几个微米。HRTEM的研究显示,晶须的晶面间距为0.27 nm,与莫来石相[220]晶面上的晶面间距正好符合。莫来石晶须的生长可用循环氧化-溶解机理进行解释,在此过程中SO_3对SiO_2表面层的刻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陶瓷》期刊2019年01期)
王龙庆,冯涛,王刚,董宾宾,袁波[5](2018)在《发泡法-溶胶凝胶成型工艺制备莫来石晶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获得长度较长、长径比大的莫来石晶须,以w(Al_2O_3)>98%、d_(50)=3μm的α-Al_2O_3微粉为铝源,w(SiO_2)>95%、d_(50)=2μm的熔融石英和工业级硅溶胶为硅源,工业级Al F_3·3H_2O为助剂,PAA为发泡剂,采用发泡法-溶胶凝胶成型工艺制备莫来石晶须,研究了Al F_3·3H_2O添加量(w)分别为2.5%、5%、7.5%、10%和15%以及热处理温度分别为1 200、1 300、1 400、1 500和1 600℃时对试样莫来石化及生成晶须形貌的影响,并用XRD、SEM对热处理后试样的物相组成及显微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制备莫来石晶须的最佳工艺条件是Al F_3·3H_2O添加量为7.5%(w),热处理条件为1 500℃保温6 h;2)生成的莫来石晶须长度可达360μm,直径3~9μm,长径比40~120;3)莫来石晶须的生长机制遵循气-固(VS)机制。(本文来源于《耐火材料》期刊2018年05期)
罗婷,顾幸勇,吴军明,罗雪珍,李萍[6](2018)在《利用沙漠沙低温合成高长径比莫来石晶须》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沙漠沙独特的化学组成特性和矿物特性,将沙漠沙荒料作为硅源,工业Al(OH)3作为铝源制备莫来石晶须。改变硅源/铝源配比和合成温度,结合XRD、SEM、TEM研究莫来石生长环境和自由生长形态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当沙漠沙与Al(OH)3的质量比为35/65时,在1200℃的低温下就能获得平均值>60的高长径比莫来石晶须;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莫来石晶须长径比不断增大,当温度升至1300℃,平均长径比>94。随着合成温度的升高,莫来石的形成经过了一次莫来石和二次莫来石化两个阶段;若配方中Al2O3处于过饱和状态,样品中刚玉相会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出现先增多后降低的变化现象。(本文来源于《人工晶体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苏万福,刘银,宋瀚轩,胡志强,陆正亮[7](2018)在《以煤矸石为原料熔盐法低温合成纳米莫来石晶须》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煤矸石和十二水硫酸铝钾(KAl(SO_4)_2·12H_2O)为原料,采用熔盐法低温合成纳米莫来石晶须;利用XRD、FESEM、LPSA等方法研究莫来石的相组成、微观形貌。结果表明:控制煤矸石与KAl(SO_4)_2·12H_2O的质量比为1∶0.8~1∶1.3时,采用熔盐法,合成温度为750~1 000℃,可得晶须直径约为20~40 nm的针尖状莫来石粉体。测试表明,采用熔盐法,通过控制合成温度可获得不同微观形貌的纳米莫来石晶须。(本文来源于《中国粉体技术》期刊2018年04期)
冯涛[8](2018)在《莫来石晶须的制备及莫来石陶瓷增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莫来石晶须是莫来石晶体成核以后,晶体沿c轴方向生长,形成的长度在10μm以上,长径比>20的莫来石单晶,有耐高温、耐磨损、热膨胀系数低等优点,同时高温力学性能优异(如高温强度高、抗热震性好、高温蠕变小)。莫来石晶须作为一种潜在的陶瓷基、金属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增强材料,广泛应用于高温结构材料、摩擦材料领域。论文采用溶胶-发泡法制备莫来石晶须,并用于莫来石陶瓷强度的增强。主要工作包括:(1)分别以α-Al_2O_3和Al(OH)_3为铝源,熔融石英、硅溶胶为硅源,AlF_3·3H_2O为助剂制备莫来石晶须,探究烧结温度、原料粒度、AlF_3·3H_2O添加量对试样莫来石化程度和晶须形貌的影响;(2)根据不同条件下制备的莫来石晶须的形貌与微观结构,浅析莫来石晶须的生长机制;(3)采用外加晶须、原位生长晶须与气相渗入生长晶须叁种方法增强莫来石陶瓷,研究叁种增强方式对莫来石陶瓷高温、常温抗折强度的影响,讨论晶须对莫来石陶瓷的增强机制。论文主要得出如下结论:1、莫来石晶须的制备利用α-Al_2O_3、Al(OH)_3、熔融石英与硅溶胶为原料。(1)以α-Al_2O_3为铝源制备莫来石晶须时,α-Al_2O_3与SiO_2在1200℃左右莫来石化,晶须生长最佳条件为:AlF_3·3H_2O添加质量分数为8~10%,1500℃保温6 h。以Al(OH)_3为铝源制备莫来石晶须时,Al(OH)_3与SiO_2在1100℃左右莫来石化,晶须生长最佳条件为:AlF_3·3H_2O添加质量分数为7.5~10%,1400℃保温6 h。(2)适宜的AlF_3·3H_2O添加量有助于莫来石晶体的异向生长,莫来石晶体的各向异性生长速率差异较大,莫来石晶须的长度长、长径比大;当AlF_3·3H_2O过量时,因AlF_3·3H_2O气相浓度超过晶须定向快速生长所需的量,剩余气相促使晶体向其它方向生长,导致晶体各向生长速度差别小,晶须长径比降低并粗化;提高热处理温度能明显加快莫来石晶体生长速率,但温度过高时,会导致晶粒各向生长速率差值减小,生成晶须直径较大、长径比小。(3)在制备的莫来石晶须顶端处无小液滴残留,晶须表面光洁,表明晶体生长过程中未出现液相,表明晶须是按照VS生长机理进行生长。其反应机理的特点是在高温下有气相存在,晶核形成后,反应组分通过气相传递并在晶核表面发生气——固反应,晶体沿c轴生长形成莫来石晶须。2、莫来石陶瓷增强外加晶须对莫来石陶瓷有一定的增强作用,当莫来石晶须添加量为12%时,增强效果最佳,其高温强度提高5%~10%;原位自生晶须增强陶瓷效果不明显,主要是由于AlF_3·3H_2O在高温下以气相形式存在,过多的AlF_3·3H_2O添加量增大了陶瓷气孔率,晶须杂乱的分散在陶瓷材料基体中,阻碍陶瓷气孔收缩及致密化;气相渗入增强莫来石陶瓷效果显着,利用AlF_3·3H_2O在高温下分解为气相介质渗入到陶瓷结构内部,避免助剂AlF_3·3H_2O在陶瓷材料内部烧蚀形成的气孔,又能在陶瓷结构中形成莫来石晶须增强陶瓷强度,增强效果明显,高温抗折强度最高可提高13~16%。(本文来源于《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期刊2018-06-01)
田雪,李翠伟,武令豪,刘硕,李昊[9](2018)在《莫来石晶须的合成与分散》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γ-Al_2O_3和SiO_2为主要原料,Al F_3·3H_2O为助剂,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莫来石晶须,对影响莫来石晶须长径比的主要因素(保温时间、烧结温度、氟化铝含量)进行了3因素4水平正交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确定了影响因素的主次、显着性及最优方案。此外,从分散剂和酸腐蚀的影响两方面研究了制备的莫来石晶须的分散性能,获得了较优的晶须分散工艺。(本文来源于《现代技术陶瓷》期刊2018年02期)
邢文忠,章林,洪秀成,董雷,潘有利[10](2018)在《利用玻纤厂烟气脱氟副产物合成莫来石晶须》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氢氧化铝和二氧化硅为莫来石前驱体,玻纤厂烟气脱氟副产物作为助剂合成莫来石晶须。采用了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和助剂含量等对莫来石晶须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助剂的加入对莫来石的合成有显着的促进作用,当助剂添加量为5wt%时,莫来石化的开始和完成温度和文献报道相比分别降低了约100℃和300℃,并且莫来石晶粒为晶须形貌。助剂含量为5wt%的样品在1400℃热处理两小时制备的莫来石晶须的长径比可达20。(本文来源于《人工晶体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莫来石晶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硅铝混合凝胶粉体,再通过熔盐反应在堇青石陶瓷基体上生长莫来石晶须,制得莫来石晶须/堇青石表面层微结构.表征结果表明,莫来石晶须紧密生长在堇青石基体上,晶须直径为100~300 nm,长度可达几个微米.莫来石晶须表面含有大量Si—OH和Al—OH极性亲水基团,采用十二烷基叁甲氧基硅烷与活性基团间的偶联反应将非极性基团引入莫来石晶须表面,获得了静态润湿角为146°的莫来石晶须/堇青石表面层.动态润湿研究表明,合成的莫来石晶须增大了堇青石陶瓷的表面粗糙度,使亲水的莫来石晶须/堇青石表面更加亲水,而硅烷偶联剂修饰的堇青石/莫来石晶须表面则成为准超疏水表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莫来石晶须论文参考文献
[1].马雪冬,韩霁昌,杜炜,王伟.不同氧化硅前驱体熔盐反应制备莫来石晶须(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19
[2].杜毅帆,艾超前,张瑶瑶,王伟.莫来石晶须/堇青石表面层的制备及准超疏水性能[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9
[3].张海鸿,段晓卡,于方丽,唐健江,谢辉.含氟催化剂对莫来石晶须各向异性生长过程的影响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19
[4].杜炜,艾超前,杜毅帆,王伟,张荣兰.熔盐反应氧化Si_3N_4粉制备莫来石晶须的研究[J].中国陶瓷.2019
[5].王龙庆,冯涛,王刚,董宾宾,袁波.发泡法-溶胶凝胶成型工艺制备莫来石晶须[J].耐火材料.2018
[6].罗婷,顾幸勇,吴军明,罗雪珍,李萍.利用沙漠沙低温合成高长径比莫来石晶须[J].人工晶体学报.2018
[7].苏万福,刘银,宋瀚轩,胡志强,陆正亮.以煤矸石为原料熔盐法低温合成纳米莫来石晶须[J].中国粉体技术.2018
[8].冯涛.莫来石晶须的制备及莫来石陶瓷增强的研究[D].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2018
[9].田雪,李翠伟,武令豪,刘硕,李昊.莫来石晶须的合成与分散[J].现代技术陶瓷.2018
[10].邢文忠,章林,洪秀成,董雷,潘有利.利用玻纤厂烟气脱氟副产物合成莫来石晶须[J].人工晶体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