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喷射论文-李友峰,吴亦宁,张洪磊

多次喷射论文-李友峰,吴亦宁,张洪磊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次喷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柴油机,共轨,多次喷射,排放

多次喷射论文文献综述

李友峰,吴亦宁,张洪磊[1](2019)在《共轨多次喷射改善大功率中速柴油机排放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一台采用高压共轨喷射系统的柴油机上,进行了预喷射和后喷对柴油机排放影响的试验研究。在不同的挡位下,通过调整预喷和后喷的参数,测量NOx、CO排放和烟度FSN,研究不同参数对排放结果的影响,寻找出不同挡位下最优的喷射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预喷射在低速空载时可以有效改善柴油机的NOx、CO排放,在高速大负荷时没有明显的影响;后喷射可以明显改善柴油机的烟度,并使NOx的排放略微下降。(本文来源于《铁道机车与动车》期刊2019年06期)

曹书琴[2](2019)在《DTN中基于社交圈的自适应多次喷射等待路由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容迟网络(Delay Tolerant Network,DTN)不要求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一直存在完整链路,更符合实际的自组网需求。其在地震灾难应急、缺乏基础设施的偏远地区网络通信,传感器网络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使用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由于节点间缺乏稳定的连通路径,设计高效的路由算法是容迟网络研究领域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在对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在容迟网络路由算法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鉴于节点将消息传输到目的节点的能力具有差异性,对传统的Spray and Wait算法的喷射阶段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基于社交圈的喷射策略(ASpray Strategy Based on Social Circle,SC-SS)。SC-SS算法根据携带消息的节点是否在目的节点的社交圈内而采用不同的中继节点选择策略,使消息的传递更加有效。主要工作如下:(1)节点间的社会属性呈现出长期稳定的特征,合理利用节点间的社会属性可以做出更有效的路由决策。因此,基于大多数的容迟网络应用场景中节点通常会表现出“聚类”现象,提出了一种社交圈的构建方法。(2)同一社交圈内的节点彼此之间成功传输消息的可能性更高。如果携带消息的节点在目的节点的社交圈内,则将消息在目的节点的社交圈内进行传输,并采用基于投递预测值的路由转发策略,即基于投递预测值筛选中继节点,以减少低传输效率的中继转发次数。(3)基于地理信息定义了节点传输效用值指标,以反映节点将消息快速地传输到目的节点活动范围内的能力。如果携带消息的节点不在目的节点的社交圈内,则将消息传输给目的节点的社交圈内的节点,或者采用基于地理信息的路由转发策略,即基于节点传输效用值筛选中继节点,从而尽可能的将消息快速地传递到目的节点的活动范围内。(4)采用ONE仿真平台,将SC-SS算法、Epidemic算法、Prophet算法、Spray and Wait算法从仿真时间、消息生存周期、缓存、消息产生间隔4个方面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SC-SS算法在投递率、平均时延、网络开销、平均跳数上的总体性能最优。鉴于预先设定的固定初始副本数量不能适应动态变化的网络环境,对SC-SS算法的等待阶段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基于社交圈的自适应多次喷射等待路由算法(An Adaptive Multiple Spray and Wait Routing Algorithm Based on Social Circle,SC-AMSW)。SC-AMSW算法选择性地对某些副本数为1的消息进行多次喷射,并根据投递预测值自适应地喷射适量的冗余副本数,通过增加消息的副本数量提高路由算法的整体性能。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在SC-AMSW算法中,当节点所携带的消息的副本数为1,且该节点与投递预测值比自身大的节点相遇时,若携带消息的节点将消息成功投递到目的节点的概率小于给定的阈值,则该节点将会对此消息进行再次喷射。(2)为了减少无用的冗余副本数量,SC-AMSW算法利用ACK确认机制算法通知网络中的节点删除已经被成功投递到目的节点的消息。(3)采用ONE仿真平台,将SC-AMSW算法、Spray and Wait算法、GBAS算法从仿真时间、消息生存周期、缓存、消息产生间隔4个方面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SC-AMSW算法在投递率、平均时延、网络开销、平均跳数上的总体性能最优。(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韩雁鹏,高小瑞,朱钰[3](2018)在《基于多次喷射的柴油机燃烧过程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多次喷射对4190Z_LC船舶中速柴油机缸内燃烧和排放性能的影响,设计了四种喷射方案:方案一为2次等量喷射;方案二为3次喷射;方案叁为2次预喷射加1次主喷射;方案四为5次预喷射加1次主喷射。利用AVL FIRE软件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采用多次喷射可以有效改善柴油机的燃烧过程,降低NO_x的排放量,特别是方案四,额定工况下,NO_x的排放量仅为原机的70%。(本文来源于《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胡勇[4](2018)在《柴油机全负荷工况多次喷射策略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获得全负荷工况下的最优多次喷射策略,采用FIRE软件分别对采用二次、叁次、四次、和五次喷射策略的缸内工作情况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NOx减少率和Soot减少率及压力峰值改变率,对各喷射方案进行比较得出全负荷工况下最优的多次喷射策略。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单次喷射,各多次喷射策略对NOx和Soot均有一定的改善效果,其中五次喷射最优喷射方案对NOx和Soot排放改善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湖北叁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鲍新新[5](2018)在《多次喷射对缸内直喷汽油机微粒排放影响的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降低微粒排放是目前缸内直喷汽油机面临的主要瓶颈之一。为打破这一桎梏,进一步挖掘缸内直喷汽油机在提高燃油经济性和降低污染物排放上的潜力,本文搭建了某型缸内直喷汽油机的叁维数值模型并利用AVL-Fire对发动机进气、喷雾、燃烧、微粒生成过程进行仿真模拟,探究缸内微粒的生成机理和多次喷油策略对微粒生成的影响规律。本文主要工作内容及研究结果如下:1.缸内直喷汽油机燃油直接喷入燃烧室内的工作方式导致了气缸内大量油膜的产生,点火时刻后未完全蒸发的油膜在遇到火焰时在油膜表面产生池火,导致soot大量生成。基于这一理论,对原机喷油参数下的单次喷射策略进行仿真研究,分析了单次喷射下油膜特性(油膜分布位置、厚度、质量以及蒸发速率等)、缸内燃烧过程和微粒生成状况(微粒质量分数、数量浓度、粒径分布等),研究结果表明:缸内油膜主要分布在气缸侧壁、燃烧室上壁、进气门以及活塞顶部。其中进气门处油膜厚度最大,平均厚度为15μm左右,位于气门座圈罅隙中,此处气流运动微弱,温度低,油膜蒸发困难,一直到燃烧末期都可以观察到大量油膜存在,未完全蒸发的油膜遇到火焰时在油膜表面产生扩散燃烧,即池火,导致soot大量生成。2.保持单次喷射策略的其他参数不变,设置两次喷油质量比例为5:5,第一次喷油时刻为425°CA(单次喷射策略的喷油时刻),第二次喷油时刻分别设置为480°CA、500°CA、530°CA、560°CA、580°CA,分布在进气行程至压缩行程初期。利用单一变量法研究第二次喷油时刻对油膜特性、缸内燃烧过程及微粒生成情况的影响规律:(1)二次喷油策略改善了气缸侧壁和活塞顶部的燃油湿壁问题,点火时刻后缸内油膜主要集中在气缸顶部。(2)点火时刻缸内油膜总质量随第二次喷油时刻推迟先大幅度减小后小幅度增加。在本文的研究中,较晚的第二次喷油时刻更有利于降低燃油湿壁现象。整体来讲,使用二次喷油策略的方案在点火时刻缸内油膜总质量比单次喷射降低了一个数量级。(3)第二次喷油时刻小范围变化对缸内平均压力、最大放热率及累计放热量的影响并不明显,随第二次喷油时刻推迟,叁者变化趋势一致,均先增加后减少,当第二次喷油时刻为530°CA时,缸内平均压力、最大放热率及累计放热量相对较高。但过多推迟第二次喷油时刻至580°CA时,缸内燃烧情况急剧恶化,放热缓慢,较第二次喷油时刻为530°CA时,缸内平均压力降低了27.97%,最高爆发压力所对应的曲轴转角也推迟至上止点后34.5°CA。(4)随第二次喷油时刻推迟,最终soot质量分数和数量浓度均先减小后增加,soot减小的趋势大于增大的趋势,说明合理的推迟第二次喷油时刻更有利于减少soot的产生。第二次喷油时刻为530°CA时,soot质量分数和数量浓度最小。3.设置第二次喷油时刻为530°CA不变,改变喷油比例分别为3:7、4:6、5:5、6:4和7:3。研究两次喷油比例对油膜特性、缸内燃烧过程及微粒生成情况的影响规律:(1)随第一次喷油比例增加,点火时刻下剩余在缸内的油膜总质量先减小后增加,且第一次喷油比例较少的方案油膜质量远小于第一次喷油比例较多的方案,说明减少第一次喷油比例更让有利于改善缸内燃油湿壁问题。(2)随第一次喷油比例增加,缸内平均压力、最大放热率及累计放热量均有增大的趋势,但当喷油比例为4:6时,燃油充分雾化,缸内混合气形成合理,燃烧情况较好,其缸内平均压力、最大放热率及累计放热量均较优。(3)随第一次喷油比例增加,最终soot质量分数先减小后增加,且增加趋势远大于减小的趋势,最终soot数量浓度的变化趋势与质量分数几乎一致。通过对五组不同喷油比例方案的研究表明相对于增加第一次喷油比例,减少第一次喷油比例更有利于降低soot的产生。优化后的二次喷油策略最终soot质量分数为1.28E-11,最终soot数量浓度为2.99E+13,较单次喷射策略分别降低了46.89%和31.42%。4.进一步优化二次喷油策略,探索叁次喷射在降低soot排放和提高燃烧效率上的优势。保持前两次喷油时刻不变,分别设置第叁次喷油时刻为550°CA、570°CA和590°CA,叁次喷油比例为4:2:4、4:3:3以及4:4:2,经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随第叁次喷油时刻推迟,点火时刻下油膜质量、soot最终质量分数和数量浓度均先减少后增加。整体来讲,适当的推迟第叁次喷油时刻更有利于减少soot生成。(2)随第叁次喷油比例减少,点火时刻下油膜质量、soot最终质量分数和数量浓度均呈增大趋势。合理的增加第叁次喷油比例有助于抑制soot生成。5.将原机单次喷油策略、最优二次喷油策略和最优叁次喷油策略的油膜特性、缸内燃烧过程以及soot生成情况进行对比。对比结果如下:(1)叁次喷射策略进一步将点火时刻下缸内油膜总质量降至9.21E-8Kg,较单次喷射策略降低了98.56%,较两次喷射降低了14.72%。(2)叁次喷射策略进一步促进了缸内油气均匀混合,降低了燃烧波动,提高了燃烧效率,缸内最大爆发压力和最大放热率较单次喷射和两次喷射策略稍高。(3)叁次喷射策略下soot最终质量分数和数量浓度分别为7.57E-12和6.31E+12,比单次喷射策略降低了68.59%和85.53%,比两次喷射策略降低了40.86%和78.90%。综上,合理的多次喷油策略可以改善缸内燃油湿壁现象,降低油膜表面产生池火的机率进而减少soot的产生。(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6-01)

孟育博,李丕茂,张幽彤,王志明[6](2018)在《共轨系统压力波动和多次喷射油量偏差的抑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中压力波动对喷油量偏差影响很大,为有效抑制喷油器入口压力波动,本文开展了带有阻尼孔和容腔的新型阻尼滤波器波动抑制的试验研究。通过均匀设计方法对比得出阻尼孔直径为0.4mm、容腔体积为1720mm3时滤波效果较好。在共轨压力分别为40、60、100MPa,不同的喷射策略下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单次喷射条件下,脉宽为0.4ms时,滤波器的添加可使共轨压力波动幅度减小51%~54%;多次喷射条件下,滤波器的添加可使预主喷模式下主喷油量波动幅度减小62.4%~71%;主后喷模式下后喷油量波动幅度减小了86%~86.3%。滤波器的添加可以有效减小多次喷射油量偏差,为进一步优化燃油喷射系统的控制精度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李琪[7](2018)在《多次喷射与EGR率对生物柴油/乙醇混合燃料燃烧及排放性能影响的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环境污染与能源紧张的推动下,生物柴油因其优良的环保型和可再生性,被视为清洁的柴油机代用燃料。同时为了进一步降低柴油机排放,可通过采用多次喷射与EGR结合的策略,通过改善燃烧过程,改善NOx和soot排放。本文以六缸涡轮增压柴油机为研究基础,在转速为1600r/min条件下,对不同掺混比例的混合燃料(BD100、BD90E10、BD80E20、BD70E30)进行了发动机台架试验,对比分析了其燃烧及排放特性。另外,基于发动机台架试验结果,借助GT-Power一维仿真软件,研究了发动机转速为1600r/min时,预喷-主喷、主喷-后喷及预喷-主喷-后喷不同多次喷射策略以及不同EGR率对BD80E20的燃烧及排放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乙醇添加比例的增加,生物柴油/乙醇混合燃料的滞燃期逐渐延长;生物柴油可以有效的降低soot排放,且随着乙醇掺混比的增大,soot排放降低幅度逐渐增大,HC和NOx的排放随着乙醇添加比例的增加而增加。综合考虑,选取BD80E20为较适合的混合燃料比例。仿真结果表明:采用预喷-主喷策略,预-主喷间隔较小时,可改善soot和NOx,间隔较大和预喷油量增加时,NOx增加,soot降低。采用主-后喷策略时,可同时降低NOx和soot排放,小负荷时,宜采用较小的主后喷间隔,负荷增大,主后喷间隔也应适当增大,后喷油量增加,NOx和soot排放均降低。预喷-主喷-后喷喷油策略下的柴油机燃烧及排放规律,与预喷-主喷和主喷-后喷策略一致。总的来说,多次喷射喷油策略可以有效改善NOx和soot二者的trade-off关系,降低NOx和soot的排放。单次喷射时,随着EGR率的增加,NOx排放大幅度降低但soot增加,并且柴油机动力性和经济性降低,因此EGR率不宜过高,EGR率在0.2左右时,NOx和soot综合排放较好。EGR与后喷耦合时,发动机燃烧及排放规律与单次喷射相似,后喷对NOx的影响较小,但soot排放大幅度降低。(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8-04-18)

王媛[8](2018)在《某柴油机多次喷射策略的数值模拟及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内燃机的出现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出行生活,被广泛的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它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的环境问题。尤其是当代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被不断的消耗,人们越来越关注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问题。研究发现柴油机的电控高压共轨系统对柴油机喷油参数的控制非常的灵活,它可以使柴油机在一个工作循环中实现预喷的两次喷油或者更多次的喷油。这种多次喷油策略可以更好的组织缸内的气流运动进而改善柴油机的燃烧过程,提高柴油机的性能,尤其是控制氮氧化物和碳烟排放方面。因此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多次喷射策略进行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某高压共轨直喷式柴油机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FLUENT对柴油机的单次喷射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预喷-主喷的多次喷射策略对缸内燃烧及排放的影响,最后选用优化方法探究了匹配较好的多次喷射策略组合。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根据柴油机的结构参数运用Design Modeler建模软件建立简化燃烧室模型,再运用Meshing软件对燃烧室模型进行了网格的划分,生成计算所需的动网格模型,对柴油机模型进行燃烧模拟,将得出的缸压曲线与实际缸压曲线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所用模型的合理性。2.进行一次预喷射加一次主喷射的两段喷射的燃烧模拟,研究预喷射参数对柴油机缸内压力,湍动能,NO排放,SOOT排放,缸内温度场,速度场的影响。分析预喷对NO生成的影响及原因,得出匹配较好的预喷油策略组合。3.采用基于克里精(Kriging)代理模型的第二代非劣排序遗传算法(NSGA-II)对预喷射参数进行多目标优化计算。设计变量为预喷射时刻,主喷射时刻,预喷射质量流率,目标函数为缸内最大压力、最大温度,一氧化氮(NO)与碳烟(SOOT)平均质量分数。运用数据挖掘的总变差分析方法和自组织映射方法对优化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设计变量对目标变量的影响以及目标变量之间互相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较高的温度和压力需要较小的预喷时刻,较迟的主喷时刻使得缸内温度,压力,NO和SOOT排放均较低,预喷质量流率的变化规律与四个目标函数变化规律基本相同,SOOT排放与缸内温度,压力和NO排放没有很明显的对应关系。通过本研究可以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对以后的工程设计提供新思路,同时多目标优化分析,可以解决传统优化方法的机械化,工作量大的问题,并且能使设计人员更加直观的看到设计变量与目标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及影响大小。(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期刊2018-03-24)

陈泓,李钰怀,冶麟,张双,林思聪[9](2017)在《壁面引导型GDI多次喷射方式对缸内炭烟形成影响的可视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直喷汽油机壁面引导型燃烧系统和气流引导型燃烧系统对起燃工况炭烟生成的影响,在光学单缸发动机台架上进行了GDI汽油机燃烧火焰可视化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汽油机在起燃工况运行时,采用壁面引导型的燃烧系统由于需要活塞对喷雾雾束进行引导以在点火时间窗口内形成容易着火的混合气,导致大量扩散火焰的产生,炭烟生成加剧;而气流引导型直喷燃烧系统避免了喷雾雾束与燃烧室壁面以及活塞顶面的接触,且有组织的强烈滚流有利于缸内混合气的均匀混合和分布,实现了缸内工质燃烧以预混合、淡蓝色火焰进行,炭烟生成急剧下降。可以认为,采用气流引导型燃烧系统将是降低炭烟排放的有效技术手段。(本文来源于《第19届亚太汽车工程年会暨2017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10-24)

卫海桥,裴自刚,冯登全,潘家营,潘明章[10](2018)在《压电喷油器多次喷射对GDI汽油机颗粒物排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不同喷油策略对颗粒物排放的影响,本文基于一台单缸直喷汽油机,并使用排气粒径谱仪对压电晶体喷油器多次喷射策略下的颗粒物排放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次喷射时颗粒物粒径分布呈一个核态峰值和两个积聚态峰值的叁峰形态,而两次和叁次喷射呈两个核态峰值和一个积聚态峰值的叁峰形态;相对于两次喷油策略,叁次喷射时两个核态峰值粒径和峰值数量有所增加,而积聚态颗粒物显着减少。同时,相比单次喷射,合理组织两次和叁次喷射策略能够显着降低颗粒物总数以及两个模态的颗粒物排放,并且两次喷射对降低核态颗粒物作用显着,叁次喷射对减低积聚态颗粒物作用显着。此外,多次喷射还能够减少NOx的排放。(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多次喷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容迟网络(Delay Tolerant Network,DTN)不要求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一直存在完整链路,更符合实际的自组网需求。其在地震灾难应急、缺乏基础设施的偏远地区网络通信,传感器网络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使用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由于节点间缺乏稳定的连通路径,设计高效的路由算法是容迟网络研究领域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在对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在容迟网络路由算法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鉴于节点将消息传输到目的节点的能力具有差异性,对传统的Spray and Wait算法的喷射阶段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基于社交圈的喷射策略(ASpray Strategy Based on Social Circle,SC-SS)。SC-SS算法根据携带消息的节点是否在目的节点的社交圈内而采用不同的中继节点选择策略,使消息的传递更加有效。主要工作如下:(1)节点间的社会属性呈现出长期稳定的特征,合理利用节点间的社会属性可以做出更有效的路由决策。因此,基于大多数的容迟网络应用场景中节点通常会表现出“聚类”现象,提出了一种社交圈的构建方法。(2)同一社交圈内的节点彼此之间成功传输消息的可能性更高。如果携带消息的节点在目的节点的社交圈内,则将消息在目的节点的社交圈内进行传输,并采用基于投递预测值的路由转发策略,即基于投递预测值筛选中继节点,以减少低传输效率的中继转发次数。(3)基于地理信息定义了节点传输效用值指标,以反映节点将消息快速地传输到目的节点活动范围内的能力。如果携带消息的节点不在目的节点的社交圈内,则将消息传输给目的节点的社交圈内的节点,或者采用基于地理信息的路由转发策略,即基于节点传输效用值筛选中继节点,从而尽可能的将消息快速地传递到目的节点的活动范围内。(4)采用ONE仿真平台,将SC-SS算法、Epidemic算法、Prophet算法、Spray and Wait算法从仿真时间、消息生存周期、缓存、消息产生间隔4个方面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SC-SS算法在投递率、平均时延、网络开销、平均跳数上的总体性能最优。鉴于预先设定的固定初始副本数量不能适应动态变化的网络环境,对SC-SS算法的等待阶段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基于社交圈的自适应多次喷射等待路由算法(An Adaptive Multiple Spray and Wait Routing Algorithm Based on Social Circle,SC-AMSW)。SC-AMSW算法选择性地对某些副本数为1的消息进行多次喷射,并根据投递预测值自适应地喷射适量的冗余副本数,通过增加消息的副本数量提高路由算法的整体性能。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在SC-AMSW算法中,当节点所携带的消息的副本数为1,且该节点与投递预测值比自身大的节点相遇时,若携带消息的节点将消息成功投递到目的节点的概率小于给定的阈值,则该节点将会对此消息进行再次喷射。(2)为了减少无用的冗余副本数量,SC-AMSW算法利用ACK确认机制算法通知网络中的节点删除已经被成功投递到目的节点的消息。(3)采用ONE仿真平台,将SC-AMSW算法、Spray and Wait算法、GBAS算法从仿真时间、消息生存周期、缓存、消息产生间隔4个方面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SC-AMSW算法在投递率、平均时延、网络开销、平均跳数上的总体性能最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次喷射论文参考文献

[1].李友峰,吴亦宁,张洪磊.共轨多次喷射改善大功率中速柴油机排放的试验研究[J].铁道机车与动车.2019

[2].曹书琴.DTN中基于社交圈的自适应多次喷射等待路由算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3].韩雁鹏,高小瑞,朱钰.基于多次喷射的柴油机燃烧过程数值模拟[J].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4].胡勇.柴油机全负荷工况多次喷射策略数值分析[J].湖北叁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5].鲍新新.多次喷射对缸内直喷汽油机微粒排放影响的仿真研究[D].吉林大学.2018

[6].孟育博,李丕茂,张幽彤,王志明.共轨系统压力波动和多次喷射油量偏差的抑制[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8

[7].李琪.多次喷射与EGR率对生物柴油/乙醇混合燃料燃烧及排放性能影响的模拟研究[D].长安大学.2018

[8].王媛.某柴油机多次喷射策略的数值模拟及优化[D].重庆理工大学.2018

[9].陈泓,李钰怀,冶麟,张双,林思聪.壁面引导型GDI多次喷射方式对缸内炭烟形成影响的可视化研究[C].第19届亚太汽车工程年会暨2017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2017

[10].卫海桥,裴自刚,冯登全,潘家营,潘明章.压电喷油器多次喷射对GDI汽油机颗粒物排放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8

标签:;  ;  ;  ;  

多次喷射论文-李友峰,吴亦宁,张洪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