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分布式应用体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分布式,基本特征,中铁建设集团,数据架构
分布式应用体系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以需求为导向的“分布式”体系架构——中铁建设信息化建设应用情况总结与思路分享》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建立数据标准、接口标准、服务标准的方式,统一协同方式,精分业务流程,在经营实践过程中不断优化和完善,使得架构体系日趋坚实,成为了满足企业自身发展和需要的管理核心枢纽和最优解决方案。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信息部自2004年5月19日成立以来,根据企业不断发展和管理创新的需要,为(本文来源于《施工企业管理》期刊2019年09期)
李浦,袁奇,逯代兴[2](2019)在《显式协同仿真算法稳定性分析和多体系统分布式计算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协同仿真算法广泛用于多物理域耦合分析和多求解器并行计算,已成功用于汽车基础耦合、高速列车弓网耦合等分析。根据耦合变量在多求解器传递是否迭代分为显式算法和隐式算法,隐式算法数值稳定性高但迭代求解耗时严重,难以直接集成现有商业软件进行耦合分析。显式协同仿真算法由于界面误差传递所引起的数值稳定性问题制约积分步长和计算效率,已成为当下商业软件接口和第叁方耦合平台发展的瓶颈问题。本文采用线性双自由度模型,定量分析线性系统数值稳定性;基于常加速度假设提出改进显式协同仿真算法,相比经典算法数值稳定性得到极大提高;基于改进协同仿真算法建立分布式多体系统控制方程,采用本文提出的显式仿真算法对两个算例进行验证分析,为大型多体系统并行求解提供高稳高效算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 2019)》期刊2019-08-25)
张豪[3](2019)在《多智能体系统分布式优化算法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系统不断朝着向大规模、高复杂和高度智能化方向发展,系统的组成单元也从只具备单一功能的受控对象进一步转化成集成具有一定传感、通信、计算、执行能力的智能体。网络系统领域的这些变革和发展,最终发展形成了现在的复杂系统理论。受此影响,多智能体系统理论就此应运而生并成为解决复杂系统问题中一类重要的理论。由于在面对动态的以及开放环境中的优化问题,传统的集中式处理方法已经无法有效解决现实中的应用。而分布式处理方法具有高容错性、自组织性、可扩展性强等显着特点,能够有效处理此类具有现实背景及意义的优化问题,众多科研工作者开始将注意力转向分布式理论,这也是多智能体系统分布式优化在传感器网络、信号处理、资源分配、智能电网等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的原因。随着其应用领域的不断开展,人们越来越期望能够设计出更加高性能的分布式优化算法来满足现实中的各种需要。据此,本文主要致力于弱化现有分布式优化算法的相关条件,进而设计出具有一定相关工程背景的分布式优化算法。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分为以下叁个部分:第一部分针对一般无约束的分布式优化问题。在拓扑通信网络是无向网络的前提下,并在分布式优化算法设计中考虑了时变异构常数步长、收敛率几个比较重要的因素,设计出一种基于不精确梯度追踪法的分布式优化算法,从而解决了一般具有实际应用背景的凸优化问题。与此同时,文中分析了目标函数为强制凸函数和强凸函数两种情况下算法的收敛性,并明确给出对应情况下算法异构步长的取值范围及收敛率。最后,文中给出的具体仿真实验进一步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及理论的正确性。第二部分针对含有等式约束和不等式约束的分布式优化问题。在拓扑通信网络是无向随机网络的前提下,设计了一种基于异步通信和异步更新机制的分布式优化算法用于解决智能电网中调度响应问题。理论分析表明对于存在链路故障的随机网络,该算法仍能快速期望收敛到其最优值,并明确给出了算法异构常数步长的取值范围。同时,文中还系统性的介绍了算法设计的详细思路。最后,文中给出的具体仿真实验进一步表明了该算法的可行性。第叁部分继续针对含有等式约束和不等式约束的分布式优化问题。在拓扑通信网络是非平衡有向网络的前提下,并综合考虑梯度噪声和通信时延对算法的影响,设计了一种基于随机梯度的分布式优化算法用于解决带有通信时延影响的经济调度问题。理论分析表明对于存在噪声和时延影响的有向网络,该算法仍能快速期望收敛到其最优值。文中还系统性的介绍了算法设计的详细思路,并明确给出了算法的收敛率。文中给出的具体仿真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综上所述,本文着重解决了一般无约束及带有等式和不等式约束的分布式优化问题,旨在降低网络通信资源的消耗及缓解网络计算压力来减少系统资源的开销,延长系统运行寿命,同时又为设计出更加合理的分布式优化算法用以解决现实中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3-20)
沈轩[4](2018)在《基于DDS分布式系统的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以数据为中心的交互机制的诞生与发展,分布式系统开始逐渐采用以数据为中心的交互方式。基于DDS分布式系统采用以数据为中心,实现了组件之间的松耦合,解决了通信灵活性问题,提高了软件质量的可靠性,所以在医疗、国防等数据密集型实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此形成的新的体系结构,缺乏相应的评估方法,特别是完善的评估体系,因而不能很好地对该类系统的性能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因此如何对基于DDS的分布式系统的性能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基于DDS的分布式系统的评估问题,本文在研究了DDS中间件原理、DDS分布式系统数据发布订阅的特点以及其组件交互模型,结合其在实时领域的应用,提出了基于DDS评估指标体系对基于DDS分布式系统进行评估。首先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确定了评估指标体系的各个指标以及指标间的关系。然后借鉴了传统评估指标合理部分,根据基于DDS分布式系统的特点,确定了各个指标的计算模型。最后设计并实现了实验系统,验证了所提指标体系的合理性以及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06-18)
高洪涛[5](2018)在《.NET分布式软件体系结构的设计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NET软件环境融合3层架构和复用技术,成为开发分布式软件应用系统的主流。文章通过对.NET软件3层框架思想的探析,以某员工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为例,来介绍和实现各模块功能的方法。(本文来源于《无线互联科技》期刊2018年06期)
张卓[6](2017)在《多智能体系统协同控制方法及在分布式卫星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智能体系统是指由多个智能体单元构成的网络系统,如分布式卫星系统、无人机编队系统等,各智能体之间通过相对信息交互及协同工作来完成某些特定的任务。相比于传统的单智能体系统,多智能体系统具备容错能力强、工作效率高、成本低等优势。多智能体系统协同控制问题是当今控制领域的热点问题,也是多智能体系统的研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本学位论文旨在对多智能体系统协同控制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将相应的理论方法应用于分布式卫星相对轨道转移及姿态协同控制问题中。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针对线性多智能体系统降阶问题,提出改进的线性矩阵不等式(Linear Matrix Inequality,LMI)高效降阶方法。在求解线性多智能体系统协同控制时,智能体的个数会直接影响LMI的阶数,大规模多智能体系统的LMI阶数将会非常高,从而带来巨大的计算花费。本文提出一种用于降低LMI阶数的改进降阶方法,相比较现有的降阶方法,计算时间大幅度降低。以分布式卫星相对轨道转移问题为仿真应用背景,在外干扰存在的情况,设计一种能耗约束下的H∞协同控制律,利用改进的LMI降阶方法,降阶效果明显,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针对多智能体系统中存在的时滞问题,研究非一致时滞约束下的协同控制方法。各智能体在相互通讯的过程中,由于通讯距离较远且环境中存在干扰,将会导致智能体之间存在通讯时滞,且不同智能体之间的时滞大小不同,此时称多智能体系统中存在的时滞是非一致的(non-uniform)。本文将设计非一致时滞约束下的积分型与基于低通滤波器的动态滑模控制律,并以分布式卫星相对轨道转移问题为仿真应用背景,验证设计出的控制律的有效性以及相比于传统H∞控制律存在的优势。针对模糊理论在多智能体系统中的应用问题,提出基于T-S模糊理论的多智能体系统协同控制方法。在利用传统的非线性反馈方法求解非线性多智能体系统协同控制问题时,过于依赖系统的模型,若系统中含有不确定参数,将会对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此外,对于复杂的非线性系统,非线性反馈控制方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执行机构的负担。本文将非线性多智能体系统构建为模糊多智能体系统,设计出一种分布式模糊控制律,从而将非线性系统线性化处理,并提出一种针对模糊多智能体系统的一般化稳定性分析方法。以分布式卫星姿态协同控制问题为仿真应用背景,验证了本文提出方法的有效性以及相比于传统非线性反馈方法存在的优势。针对非线性多智能体系统滑模控制问题,提出一种能够有效抑制抖振的模糊滑模控制方法。在应用任务中,外界环境干扰将会对协同控制系统性能产生影响,滑模控制是有效抑制干扰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模糊模型转换方法,将非线性多智能体系统构建为模糊系统,针对构建出的模糊系统,分别设计出积分型与动态滑模控制器。以分布式卫星姿态协同跟踪为仿真应用背景,验证了本文提出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7-06-01)
张炜[7](2017)在《分布式系统架构在大型水资源管理体系中的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如何实现水资源的有效管理与高效利用一直是水行业中诸多专家学者重点研究的问题。面对日益严重的水资源危机、日趋复杂的水管理难题、以及水信息“数据大爆炸”时代的到来,水资源管理领域对水信息系统软件提出了“新技术、大平台、互共享、广应用”前瞻性的应用需求。然而,传统面向过程、面向对象、面向构件的软件结构体系已无法支撑如今水资源管理体系多元化、多维化、多层化的发展模式。因此,亟待探究新的水利信息化理论架构与技术体系来匹配日益复杂的水资源管理模式,从而解决信息资源共享、多元业务耦合、多目标寻优决策等一系列管理难题。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高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围绕网络服务为核心的分布式软件体系在金融、电商、营销、工管、通信及教育等诸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水资源管理领域,分布式网络环境下的水信息系统架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支撑理论和应用技术尚不成熟。为此,基于水利信息化应用的跨时空、跨区域和分散性特点,结合水资源管理中的业务服务化、信息共享化理念,以及水资源领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强大依附性,在综合考虑行业多元业务运作模式与集成需求的基础上,本文首次研究并提出了具有普适性意义的分布式水信息系统软件架构,并对架构的相关理论、通信方法、作业机理、集成模式进行了系统阐述。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点如下:(1)深入探讨了分布式体系下的概念性底层架构——面向服务架构(SOA)和基于Web Service中间件的通信服务实现方法,提出了常规模式和非常规模式下分布式体系中的软件元结构。进一步,围绕以上有关架构概念、技术主题、软件元体系,并结合水资源领域水文学、水力学、优化调度科学等业务作业模式的综合需求,研究并提出了水资源管理驱动下的分布式系统架构。(2)针对水资源管理领域数据所具有的海量多源异构特性,提出了多类型水信息数据的分区分库存储方法,建立了基于多存储构件的分布式数据存储平台,为分布式网络环境下的数据访问、传输及管理提供统一数据支持。同时,为满足分布式事务对复杂软件系统的一致性、可用性、容错性要求,结合水信息领域业务模型和数据特征,提出了适用于分布式软件环境的模型和数据集成方法。模型集成包括组件式集成和服务式集成,数据集成涉及数据融合、数据建模以及模型的应用与实践。(3)针对水资源管理分布式系统中多业务、多模型串并行作业特征,提出了多模型串并行耦合作业模式。结合水资源领域分布式栅格新安江模型、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复杂紧急避险模型、空间分析模型的计算作业特点,实现了多元模型在分布式系统中的高效耦合与集成。(4)最后,基于SOA概念与Web Service服务技术,综合上述分布式水信息系统架构、数据存储平台、多模型集成方法及串并行作业调度模式,结合实际工程应用需求,进行了分布式水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与集成的研究和实践,并在有关工程中获得应用,研究成果为水资源管理多模型驱动下的分布式系统集成开发和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许崇甲,亓军强,胡有保[8](2015)在《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深基坑支护体系-支撑轴力监测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点式测试技术对深基坑支护体系-混凝土支撑轴力的监测为点式监控,无法实现实时监控,无法反映全断面混凝土支撑的受力情况.因等截面换算、初值设定等因素,钢筋计轴力测试值一般极易超过报警限值,失去有效监控作用。光纤传感是可实现线性、实时监控的技术,可对支撑全断面受力特性进行线性分析,并可反映开挖顺序引起的支撑拉应力,反映支撑部位沿开挖方向的拉-压差别引起钢性地连墙的喇叭口扩展趋势。另外,光纤传感元件轻便、价格低廉、数据无线传输等特点为无人职守的安全监控提供了条件,从而为施工提供了便利,改进了现有支护监测体系。(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下半月)》期刊2015年05期)
林凡森[9](2014)在《基于B/S体系架构的分布式管理系统应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软件工程的实践逐渐加深,软件系统的规模和复杂性相应增大,人们已经深刻地意识到系统架构设计的重要性。本文详细地分析了管理系统常用的C/S体系架构和B/S体系架构,重点介绍了B/S体系架构的优势,以及其在分布式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4年12期)
王飞[10](2011)在《基于分布式Nagios体系的应用监控平台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型企业的IT信息系统,其规模往往非常庞大,服务器总数量可以达到1000-3000台之多,在日常的运行维护工作中,对这些服务器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和管理就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不同应用系统使用的服务器部署地域不同、网络分区不同、系统平台不同、运行的服务也不相同,虽然某些应用系统白带有专用的监控程序,但各不相同,各类监控系统甚至会多达几十套,即增加了管理难度和系统开销,又无法满足集中式监控和管理的要求。另一方面,近年来流行的虚拟机部署在削减了物理服务器数量的同时,由于其低成本、易扩展的特性,大大增加了虚拟主机数量和系统复杂性,对监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可用系统采用负载均衡、HA等方式将故障节点对用户进行自动屏蔽,这种设计就要求监控系统必须及时发现故障点并通知处理。而Nagios是一个基于Linux平台的通用计算机服务监控系统。其具有松散耦合、跨平台、接口标准、高扩展性、可基于HTTP协议灵活访问等特点。本文以某证券公司内IT数据中心统一监控平台项目为背景,针对该公司IT系统双中心异地部署、网络结构复杂、对安全性要求极高的特点,通过对整体需求的明确和规划,扩展分布式Nagios体系,采用NSCA外部构件、强迫型服务处理(OCSP)逻辑将分布在不同物理地域和网络分区的子监控节点监控信息进行采集、传输、汇总处理和集中展现。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重点关注Nagios与该公司其他系统间的交互和整合,并针对部分特殊业务和监控需求进行了定制扩展。论文最后实现了分布式应用监控平台,并应用到某证券公司内,获得较好的应用效果,也为其他大型企业实施分布式应用监控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1-09-19)
分布式应用体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协同仿真算法广泛用于多物理域耦合分析和多求解器并行计算,已成功用于汽车基础耦合、高速列车弓网耦合等分析。根据耦合变量在多求解器传递是否迭代分为显式算法和隐式算法,隐式算法数值稳定性高但迭代求解耗时严重,难以直接集成现有商业软件进行耦合分析。显式协同仿真算法由于界面误差传递所引起的数值稳定性问题制约积分步长和计算效率,已成为当下商业软件接口和第叁方耦合平台发展的瓶颈问题。本文采用线性双自由度模型,定量分析线性系统数值稳定性;基于常加速度假设提出改进显式协同仿真算法,相比经典算法数值稳定性得到极大提高;基于改进协同仿真算法建立分布式多体系统控制方程,采用本文提出的显式仿真算法对两个算例进行验证分析,为大型多体系统并行求解提供高稳高效算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布式应用体系论文参考文献
[1]..以需求为导向的“分布式”体系架构——中铁建设信息化建设应用情况总结与思路分享[J].施工企业管理.2019
[2].李浦,袁奇,逯代兴.显式协同仿真算法稳定性分析和多体系统分布式计算应用[C].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2019).2019
[3].张豪.多智能体系统分布式优化算法及其应用[D].西南大学.2019
[4].沈轩.基于DDS分布式系统的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及应用[D].东南大学.2018
[5].高洪涛..NET分布式软件体系结构的设计应用[J].无线互联科技.2018
[6].张卓.多智能体系统协同控制方法及在分布式卫星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7].张炜.分布式系统架构在大型水资源管理体系中的研究与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7
[8].许崇甲,亓军强,胡有保.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深基坑支护体系-支撑轴力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5
[9].林凡森.基于B/S体系架构的分布式管理系统应用设计[J].才智.2014
[10].王飞.基于分布式Nagios体系的应用监控平台设计与实现[D].复旦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