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个体主义,集体主义,蔡安迪斯
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论文文献综述
张渝欣[1](2019)在《浅析跨文化交际下的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时代发展,国与国之间的文化碰撞越来越激烈,跨文化交际就显得越发重要。本文通过分析蔡安迪斯的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理论,来阐明跨文化交际学在当今时代的重要性,其目的在于使国家间更好的在交流中理解对方的文化,尊重其文化,从而促使交流达到双方目的,避免交际尴尬,旨在提升人们对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的理解,使人们交际更加轻松,对其他国家文化理解加深,既而推动跨文化交际的发展。(本文来源于《祖国》期刊2019年02期)
包寒吴霜,吴胜涛,郑昊,陆海蓉,郑伟[2](2018)在《雾霾下的自我:空气污染与个体主义-集体主义的大数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当每天生活在雾霾中,人们会更关心自我的独立,还是会寻求与他人的群体互依?基于PM2. 5指数和新浪微博数据,本研究采用关键词统计、多水平线性模型等方法探究了日期水平的空气污染水平与自我构念或个体主义-集体主义表达的关系。结果发现:(1)总体而言,空气污染负向预测个体主义的微博比例、正向预测集体主义的微博比例;(2)空气污染预测个体主义-集体主义的效应存在地区差异,成都的空气污染负向预测个体主义、正向预测集体主义,北京有类似结果,但仅达到边缘显着,上海则效应不显着。本研究表明空气污染可以对文化价值观的表达产生短期影响,这一效应在经济相对欠发达的西部地区更为明显;环境威胁-防御假说、气候-经济假说可以解释这一空气污染与地区的交互效应。(本文来源于《社区心理学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王维超,赵玉芳,陈冰[3](2018)在《个体主义-集体主义对双文化认同整合影响的路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选取在内地高校学习的藏族大学生193人,以及在藏族自治地区高校学习的汉族大学生183人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文化层面与个人层面的心理因素进行测量,用以建立跨文化群体的双文化认同整合模型。路径分析结果表明,文化因素—个人因素—双文化认同整合的模型与数据拟合良好,集体主义倾向通过正向影响了个体依赖型自我构念的形成,最终正向影响了跨文化群体的双文化认同整合;个体主义倾向通过正向影响独立型自我构念,最终负向影响了跨文化群体的双文化认同整合,说明跨文化群体对新文化的认同存在环境—个人的交互作用。群组比较结果表明,民族类别作为变量调节了水平集体主义对双文化认同整合混合—分离维度的影响,说明民族的不同也可以作为影响因素影响跨文化群体对新文化的整合。(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期刊2018年07期)
张佳良,范雪灵,刘军[4](2018)在《组织领地行为的新探索——基于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文化对比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将组织领地议题引入中国情境时需要考虑文化差异带来的领地内涵的变化。据此,本文拟在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文化视角下围绕中西文化的具体差异对组织领地议题内涵进行调整。首先,本文论述了从个体主义—集体主义视角审视组织内领地行为的意义;其次,基于个体主义—集体主义的文化维度,对组织领地行为进行了跨文化对比分析;再次,为了深入刻画组织领地在中国本土情境下的内涵,本文进一步探讨了集体主义文化下组织领地行为的新表现,引入并探索了圈子、人情、面子以及隐忍性格特质对组织领地行为的影响。进而,本文探讨了组织领地本土化可能面临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透过组织领地本土化识别出构建本土化管理理论可能面临的挑战。最后,本文指出组织领地议题后续发展的几个可行方向。本文在推动有理有据的组织管理本土化研究进展中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本文来源于《外国经济与管理》期刊2018年06期)
马欣然,任孝鹏,徐江[5](2017)在《中国人集体主义/个体主义的代际变迁:名字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中国作为一个典型的集体主义文化国家,其集体主义水平是否会随社会的巨大变化而发生代际变迁呢?名字不仅是一种语言符号,也是一种包含着价值观的文化产品,因此从群体层面,名字可以反映社会文化。其中,常见名字的百分比就可以作为集体主义/个体主义的行为指标,常见名字的百分比越低,个体主义越强。本研究的目的,即是通过不同年份新生儿名字中出现常见名字的百分比来探讨中国人集体主义/个体主义的代际变迁。方法:通过身份证信息服务中心,获取了1940-2010年间各省每年最常见的20个新生儿名字及相应的取名人数,以及相应年份各省每年的新生儿数。分别计算出每年各省男/女新生儿中取名为最常见的20个名字的人数占当年新生儿总数的百分比,之后对各省份的百分比取均值,从而得到当年全国男/女新生儿中取名为常见名字的百分比,并最终得到1940-2010年间每年常见名字的百分比。结果:(1)出生年份和男性常见名字百分比间存在显着的正向相关(r=0.78,p<0.01),1940-2010年间中国男性常见名字百分比总体呈上升趋势(y=e~(45.10-85517.89/x),F(1,69)=166.41, p <0.01, R~2=0.71);出生年份和女性常见名字百分比间存在显着的负向相关(r=-0.3,p<0.05),1940-2010年间中国女性常见名字百分比总体呈下降趋势(y=-59.35+137830.44/x,F(1,69)=6.82, p <0.01, R~2=0.09)。(2)不同代际间男性常见名字的百分比存在显着差异(F(4,66)=141.01, p<0.01),越靠后的出生代际,男性常见名字的百分比越高(ln y=ln 2.39+0.92 x,F(1,3)=166.41, p<0.01, R~2=0.71);不同代际间女性常见名字的百分比存在显着差异(F(4,66)=38.49, p<0.01),事后检验结果发现,除政权巩固、文化大革命、全球化叁个时期间没有显着性差异,其他各代际女性名字百分比之间均存在显着差异。(3)男性常见名字受到政治性的影响显着高于女性常见名字(t(70)=12.38, p<0.01),因此女性名字比男性名字更加适合用来个体主义/集体主义的指标。结论:常见名字百分比的变化表明中国的集体主义/个体主义存在代际变迁。综合来看,从建国前一代到政权巩固一代集体主义水平呈下降趋势,从政权巩固一代到文化大革命一代集体主义水平保持不变,文化大革命一代一直到全球化一代集体主义水平呈下降趋势。(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期刊2017-11-03)
任孝鹏,焦冬冬,朱廷劭[6](2016)在《基于微博大数据的中国人个体主义/集体主义的心理地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尽管中国人存在个体主义/集体主义的地区差异,但是不同研究的结果并不一致,对哪些省的个体主义更高,哪些省的集体主义更高并没有达成共识。本研究的目的是微博大数据为基础,采用与个体主义/集体主义相关的关键词进行提取,以省为单位来建构中国人集体主义的心理地图。方法:自变量:微博用户自我报告的地址;因变量:个体主义/集体主义:采用根据已经公开发表的已经得到验证的与个体主义/集体主义相关的关键词,如"竞争"与"分配","我"与"我们"确定能够反应个体主义/集体主义的词库;数据:100万名活跃微博用户。结果:(1)基于微博数据的省层面的个体主义/集体主义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与海外用户相比,国内用户的个体主义(M=0.060)低于海外用户(M=0.065),而国内用户的集体主义(M=0.019)高于海外用户(M=0.017)。(2)总的来看,个体主义分数(M=0.060;SD=0.004)高于集体主义分数(M=0.019,SD=0.001),而且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的相关为中等正相关(r=0.573,p<0.002)。(3)个体主义分数最高的叁个省为广西(M=0.0675)、贵州(M=0.0674)和海南(M=0.0673),而分数最低的叁个省为北京(M=0.0550)、上海(M=0.0528)和内蒙古(M=0.0522);集体主义分数最高的叁个省为贵州(M=0.0203)、湖南(M=0.0200)和海南(M=0.0198),而分数最低的叁个省为广东(M=0.0183)、吉林(M=0.181)和上海(M=0.0175)。结论:基于微博大数据计算的中国人个体主义/集体主义在省层面上存在着地区差异。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索其与其它来源的结果的关系以及其背后的机制。(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6-10-14)
徐江,任孝鹏,苏红[7](2016)在《个体主义/集体主义的影响因素:生态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个体主义/集体主义是衡量文化的重要维度。两者的价值取向有所区别,前者关注自我的独特性,而后者关注自我与他人的关系。近年来研究者发现了众多影响个体主义/集体主义的新因素并构建了理论。这些理论中有4个理论非常具有代表性:现代化理论、气候-经济理论、传染病理论以及大米理论。其中后3个理论从远因的角度来对个体主义/集体主义的成因进行了探讨,为研究者探究个体主义/集体主义成因提供了新思路。未来个体主义/集体主义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以用多种测量方法综合的方式或者从基因的角度来进行探索。(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进展》期刊2016年08期)
田杰棠[8](2016)在《创新发展经济学:从集体主义到个体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一次关于创新的研讨会上,曾担任过美国副国务卿的哈佛大学经济系教授理查德·库珀提出,创新和技术进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取得了较大的技术进步,但是还没有形成促进创新的文化和制度环境。尽管在关于中国创新前景的问题上与这位老教授进行了(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时报》期刊2016-06-20)
梁月倩,高淑宏[9](2016)在《“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文化维度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维度划分在西方世界里对人的个体性凸显明显,但是对于集体性不是很侧重;东方文明在维度分类下则属于集体类型。在西方文化汹汹来袭之时,大学生价值观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要求势在必行。两则民俗故事之间的差异通过不同解读可以对大学生教育产生重要启示,对跨文化沟通和理解文明差异有建设作用。(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期刊2016年03期)
姚建华,苏婷婷[10](2015)在《个体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对语言交际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和衡量尺度入手,分析了中西文化价值观的基本概念——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差异和根源,探讨中西不同价值观对语言中词汇、习语和语用的影响,寻找价值观与语言交际的内在联系,使跨文化交际有效进行。(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5年34期)
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当每天生活在雾霾中,人们会更关心自我的独立,还是会寻求与他人的群体互依?基于PM2. 5指数和新浪微博数据,本研究采用关键词统计、多水平线性模型等方法探究了日期水平的空气污染水平与自我构念或个体主义-集体主义表达的关系。结果发现:(1)总体而言,空气污染负向预测个体主义的微博比例、正向预测集体主义的微博比例;(2)空气污染预测个体主义-集体主义的效应存在地区差异,成都的空气污染负向预测个体主义、正向预测集体主义,北京有类似结果,但仅达到边缘显着,上海则效应不显着。本研究表明空气污染可以对文化价值观的表达产生短期影响,这一效应在经济相对欠发达的西部地区更为明显;环境威胁-防御假说、气候-经济假说可以解释这一空气污染与地区的交互效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1].张渝欣.浅析跨文化交际下的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J].祖国.2019
[2].包寒吴霜,吴胜涛,郑昊,陆海蓉,郑伟.雾霾下的自我:空气污染与个体主义-集体主义的大数据分析[J].社区心理学研究.2018
[3].王维超,赵玉芳,陈冰.个体主义-集体主义对双文化认同整合影响的路径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
[4].张佳良,范雪灵,刘军.组织领地行为的新探索——基于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文化对比视角[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8
[5].马欣然,任孝鹏,徐江.中国人集体主义/个体主义的代际变迁:名字的证据[C].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2017
[6].任孝鹏,焦冬冬,朱廷劭.基于微博大数据的中国人个体主义/集体主义的心理地图[C].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6
[7].徐江,任孝鹏,苏红.个体主义/集体主义的影响因素:生态视角[J].心理科学进展.2016
[8].田杰棠.创新发展经济学:从集体主义到个体主义[N].中国经济时报.2016
[9].梁月倩,高淑宏.“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文化维度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启示[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6
[10].姚建华,苏婷婷.个体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对语言交际的影响[J].教育教学论坛.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