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根腐病论文-凤舞剑

草莓根腐病论文-凤舞剑

导读:本文包含了草莓根腐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草莓根腐病,消毒剂,防治效果,增产效果

草莓根腐病论文文献综述

凤舞剑[1](2019)在《不同药剂对草莓根腐病的防效与产量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威百亩、氯化苦、棉隆、辣根素和捷西消毒套餐5种土壤消毒剂对土壤基质进行消毒来防治草莓根腐病,通过比较消毒前后菌群数量计算防治效果,并采集计算不同消毒处理后草莓产量。不同消毒处理对草莓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均在60%以上,草莓增产均在10%以上,均能有效的防治根腐病,提高草莓产量。其中氯化苦处理防治效果最好,高达94.28%,增产28.62%。(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农业》期刊2019年09期)

[2](2019)在《草莓根腐病如何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草莓根腐病在秋季定植后至初冬均可发生,发生后会对草莓生产造成毁灭性危害。1.病菌来源一是土壤带菌,二是苗自带菌。病原菌可在土壤中存活数年,在秋冬季的温湿度下,极易侵入根系,出现病斑,后在病部繁殖,借助灌溉水传播蔓延。草莓移栽时容易造成伤口(本文来源于《东方城乡报》期刊2019-09-10)

张方博[3](2019)在《草莓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拮抗菌株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草莓根腐病是由多种病原真菌引起的草莓根部病害的统称,危害严重,防治困难。生物防治当下最符合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目前植物病害防治的重要方法,也是未来病害防控的发展方向。本试验对草莓根腐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与鉴定,从草莓根际土壤中分离细菌,从中筛选草莓根腐病拮抗菌和具有IAA分泌能力的菌株,最后将筛选的拮抗菌株在草莓植株上进行了初步的病害防治试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试验在不同时期从北京市昌平区、大兴区及呼和浩特市现代农业园区草莓种植基地采集草莓根腐病病害样品,从中分离到真菌35株。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确定其中两种为根腐病病原菌,通过形态学鉴定,结合多基因分子生物学鉴定,明确了草莓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为胶胞炭疽菌复合种中的暹罗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siamense)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而暹罗刺盘孢菌侵染草莓引起根腐病尚属首次发现报道。2.从草莓根际土壤中分离到细菌400株,从中筛选到暹罗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siamense)的拮抗菌 20 株,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porum)的拮抗菌16株,同时能够拮抗两种病原菌的细菌15株。筛选到具有IAA分泌能力的菌株240株,其中分泌量大于34.34 mg/L的有24株。3.对拮抗效果和促生效果较好的15株细菌进行16S rRNA初步鉴定,系统发育树显示其中7株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6株属于泛菌属(Pantoea sp.);另外2株分别属于假单胞属(Pseudomonas sp.)和类芽孢杆属(Paenibacilus sp.)。4.针对暹罗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siamense)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各选出2株拮抗效果较好且兼具分泌IAA能力的菌株,进行初步盆栽试验防效验证,但结果显示,四株拮抗菌未能表现出有效的防治效果。(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姚玉荣,霍建飞,郝永娟,刘春艳,王万立[4](2019)在《天津地区草莓根腐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室内毒力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草莓根腐病是草莓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且随着草莓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加重。明确草莓主要栽培地区根腐病致病菌种类,能够正确指导草莓根腐病的防治。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天津市主要草莓种植基地草莓根腐病病株分离纯化7个菌株。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显示引起草莓根腐病病原菌有两种: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抗药性测定结果显示戊唑醇对胶孢炭疽菌和尖孢镰刀菌抑菌活性最好;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吡唑醚菌酯、福美双次之;氟唑菌酰胺、甲基硫菌灵对不同地区菌株的抑菌活性差异较大。(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李丽艳,朱瑞艳,杜迎辉,肖艳[5](2018)在《微生物肥料对草莓根腐病防治效果及对根围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微生物施肥技术对草莓根腐病的防治效果,为进一步合理应用微生物肥料防治草莓重茬病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草莓生长期施用微生物肥料,于膨果期调查草莓根腐病发病情况,并采集土样提取土壤基因组DNA,通过PCR扩增建立文库,利用Miseq平台Illumina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并结合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土壤细菌16S r RNA基因V3+V4区域和真菌ITS1区域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以及群落结构。[结果]微生物肥料可使草莓根腐病发病率降低36.3%,平均防效达63.9%;显着降低镰孢菌属的相对丰度,较对照区降低了97.56%,明显提高了有益细菌芽孢菌属的相对丰度,较对照区提高了30.37%。[结论]微生物肥料可有效改善土壤微生物区系并提高作物产量、改善草莓品质。(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33期)

唐晶磊[6](2018)在《草莓根腐病的发生与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春季地温低、气温忽高忽低,极易引起草莓根腐病的发生,造成植株矮小、花蕾少,严重减产甚至绝收。应及早预防和防治。1危害症状草莓发生根腐病后地上部分矮小,长势弱,外部叶缘发黄变褐、坏死、甚至卷缩,并逐渐向心叶发展,花蕾少或整株青枯;拔起植株会发现地下部分根系短小,颜色灰暗,甚至变褐变黑,不定根大量死亡,新生根生长稀疏,吸收能力下降,随病害发展根(本文来源于《现代农村科技》期刊2018年07期)

张梦影[7](2018)在《昌黎县草莓根腐病病原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室内毒力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河北省昌黎草莓根腐病逐年加重,本文就该地区草莓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进行了鉴定,对优势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室内毒力测定进行了研究,旨在通过对草莓根腐病的初步研究,进一步应用到实际生产中,为农户解决该病害带来的问题。通过对草莓根部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共得到300株菌株,分为了七类,而其中以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ium)和恶疫霉(Phytophthora cactorum)分离频率最高,通过柯赫氏法则进一步确定尖孢镰刀菌与恶疫霉为草莓根腐病的致病菌。在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中,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是5~35℃,低于5℃菌丝停止生长,超过35℃菌丝生长缓慢,菌丝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8℃。菌丝生长在p H值为3~11之间均可正常生长,在此区间碱性越强,菌丝生长速率越大。不同光照条件对菌丝的生长影响不大。不同的碳源、氮源对菌丝的生长也有不同的影响,最适合菌丝生长的碳源是可溶性淀粉和乳糖,最适合的氮源为酵母膏。尖孢镰刀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0℃。恶疫霉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是5~35℃,超出此温度范围菌丝几乎停止生长,28℃时为恶疫霉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p H值在3~10之间均可正常生长,适宜的酸碱条件为5~8,故偏中性条件下更有利于菌丝生长。不同光照条件对恶疫霉菌丝生长无明显影响,不同的碳源,氮源对菌丝影响差别较大,乳糖较其他碳源更适宜菌丝生长,恶疫霉菌丝在(NH4)2SO4和尿素条件下不生长,相同条件下比较,酵母膏和蛋白胨更适于菌丝生长。恶疫霉菌丝的致死温度为53℃。6种杀菌剂对尖孢镰刀菌与恶疫霉均有不同的杀菌效果,相比较之下,240 g/l噻呋酰胺的防治效果不理想,对尖孢镰刀菌起不到抑菌效果,但对恶疫霉的杀菌效果较高。综合6种杀菌剂的抑菌效果,68%精甲霜·锰锌和30%甲霜·恶霉灵两种杀菌剂杀菌效果较好,所以推荐使用此2种杀菌剂用于防治草莓根腐病。(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期刊2018-06-01)

陈哲,黄静,赵佳,郝耀山,梁宏[8](2018)在《草莓根腐病的病原菌分离鉴定及拮抗菌CM3的抑制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草莓根腐病病株根部成功分离了2株真菌FC2016-3和FC2016-7,经过鉴定确定其为根腐病的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CM3对菌株FC2016-3和FC2016-7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也对其他土传病害病原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盆栽实验结果显示,菌株CM3对尖孢镰刀菌FC2016-7引起的草莓根腐病的防治效果达到了64.86%,而且还具有促进草莓根部生长的能力。研究表明菌株CM3是一株既能防病也能促生的菌株,适合开发成微生物制剂。(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18年02期)

于丹[9](2017)在《多种病菌复合侵染引发草莓根腐病》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从江苏省现代农业(草莓)产业技术体系了解到,连日来在我省沭阳、邳州、贾汪、东海等甜查理草莓种植区不断有农户反映田间出现死苗现象,部分田块植株大面积死亡以致毁棚,然而寻找病因难倒了具有多年草莓种植经验的农户。11月底12月初,江苏现代农业(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技报》期刊2017-12-20)

咸俊男,宋艰难,吴晓云,董清华[10](2017)在《北京房山区草莓根腐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室内毒力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北京市房山区草莓主栽品种根腐病致病菌的优势菌种并筛选出适宜的防治药剂。【方法】2014年6月—2015年10月于北京市房山区长阳镇夏场村和康奇草莓种植园采集染病的红颜草莓作为试验样本材料,采用常规组织分离分离病原菌;采用针刺回接法和伤根回接法对比证病;采用ITSrDNA分子测序和形态学相结合的方法鉴定病菌;采用生长速率法进行药剂对根腐病病原菌的室内毒力测定。同时结合田间防治试验筛选出适宜的防治药剂。【结果】明确了引起房山区草莓根腐病的主要病原物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sp),参试的8种药剂对其抑制效果差异较大,其中抑制效果最好的有甲基硫菌灵和杀毒矾,EC50值分别为6.597 7和20.835 4。其次是枯草芽孢杆菌、哈茨木霉和寡雄腐霉,EC50值分别为120.650 3、185.033 1和244.262 8。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相比化学农药,生物菌剂可以更合理的改良土壤。【结论】北京房山区草莓主栽品种根腐病主要致病菌的确定以及相关药剂试验,为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草莓根腐病的致病菌研究补充了新的资料和数据,同时为针对性防治草莓根腐病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北京农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草莓根腐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草莓根腐病在秋季定植后至初冬均可发生,发生后会对草莓生产造成毁灭性危害。1.病菌来源一是土壤带菌,二是苗自带菌。病原菌可在土壤中存活数年,在秋冬季的温湿度下,极易侵入根系,出现病斑,后在病部繁殖,借助灌溉水传播蔓延。草莓移栽时容易造成伤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草莓根腐病论文参考文献

[1].凤舞剑.不同药剂对草莓根腐病的防效与产量相关性研究[J].现代化农业.2019

[2]..草莓根腐病如何防治[N].东方城乡报.2019

[3].张方博.草莓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拮抗菌株的筛选[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

[4].姚玉荣,霍建飞,郝永娟,刘春艳,王万立.天津地区草莓根腐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室内毒力测定[J].山东农业科学.2019

[5].李丽艳,朱瑞艳,杜迎辉,肖艳.微生物肥料对草莓根腐病防治效果及对根围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8

[6].唐晶磊.草莓根腐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村科技.2018

[7].张梦影.昌黎县草莓根腐病病原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室内毒力测定[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8

[8].陈哲,黄静,赵佳,郝耀山,梁宏.草莓根腐病的病原菌分离鉴定及拮抗菌CM3的抑制作用研究[J].生物技术通报.2018

[9].于丹.多种病菌复合侵染引发草莓根腐病[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7

[10].咸俊男,宋艰难,吴晓云,董清华.北京房山区草莓根腐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室内毒力测定[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7

标签:;  ;  ;  ;  

草莓根腐病论文-凤舞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