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区隧道论文-董辉,杨晓晖,衣智明,罗正东

岩溶区隧道论文-董辉,杨晓晖,衣智明,罗正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岩溶区隧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安全工程,岩溶,在役隧道,衬砌结构

岩溶区隧道论文文献综述

董辉,杨晓晖,衣智明,罗正东[1](2019)在《岩溶区水环境作用在役隧道衬砌结构的变形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岩溶区地质环境因素对在役隧道衬砌结构变形的影响问题,以岩溶地区典型在役隧道为依托,在降雨条件下,考虑溶洞布置形态、直径、溶洞与隧道间距、节理面倾角等地质环境因素,通过相似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对衬砌表面应变、孔隙水压力、围岩压力和位移分别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衬砌表面孔隙水压力主要受到节理面倾角和溶洞布置形态的影响,且节理倾角的作用强于溶洞布置形态,竖向正交溶洞布置截面孔隙水压力变化区间约为斜向布置截面的10倍,且衬砌顶部测点位置孔隙水压力变化区间约为底部测点位置的10倍。2)衬砌表面围岩压力随节理面倾角和溶洞直径的增大而减小,溶洞距离l和倾角θ之间符合l≤-0. 4θ+30时,衬砌表面有明显的受压增大趋势。3)衬砌结构变形最大的参数组合为:节理倾角在50°~55°,溶隧距离为1. 5倍隧道直径,溶洞沿顺层节理分布,溶洞直径为3/4倍隧道直径和斜向截面布置形态。研究结果可为预测在役隧道可能危险区域提供参考,对岩溶区隧道灾害的研究具有一定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路晓光,王庆林,张肆红[2](2019)在《岩溶区某拟建隧道的地下水灾害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重庆市某典型岩溶区隧道工程的水文地质调查结果,对区域内岩溶发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地下水灾害评价等进行探讨。研究表明,该区域地质构造、水动力模式、地层岩性和地形地貌特征对岩溶发育有重要影响,造成该区域发育大量岩溶洼地、落水洞、溶洞和地下暗河等岩溶地貌。通过大气降水入渗法和地下径流模数法进行隧道用水量计算发现,前者得到隧道多年平均降雨量的日涌水量为16069.52 m~3/d,为后者的2.7倍。针对隧道开挖的环境地质问题,如隧道开挖形成较大的集水廊道可能造成隧道两侧较大范围内水源枯竭、岩溶塌陷,隧道涌水及施工过程中的废水、废渣外排污染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可为相似工程提供经验参考。(本文来源于《陕西水利》期刊2019年09期)

林雪彬,林萍,陈龙[3](2019)在《不同坡度条件下岩溶区隧道的地震动力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虽然相比于地面构筑物,地下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但近年来研究发现,岩溶地质条件下隧道结构仍会出现严重的震害,且震害的程度也会随隧道所处地形差异而不同。为研究其地震动力特性,借助ABAQUS有限元软件,以福建某一隧道为依托,基于黏弹性人工边界建立二维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了不同坡度下岩溶区隧道的地震动力响应,得到了衬砌结构各监测点的应力、位移以及围岩最大塑性区变化情况。(本文来源于《土工基础》期刊2019年04期)

王泽峰,钟世航[4](2019)在《陆地声纳法在探测岩溶区高铁隧道基底隐患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沪昆高铁的麻拉寨隧道和贵广高铁的高天隧道在联调联试阶段均发生不均匀沉降和底鼓现象,为了摸清隧道基底致灾原因并对注浆质量进行检测研究,采用陆地声纳法在隧道岩溶段进行了检测,在基底下方探测出较多中、小溶洞,多组中、小断层延伸到基底下方使溶洞之间互相连通,由于雨季隧道周边水压力强烈的变化,造成了隧道不均匀沉降与底鼓,根据数据图像的特殊反应确定了破碎区域和浆注入区,依据探测结果确定治理方案并在治理施工中得到验证。(本文来源于《中国岩溶》期刊2019年04期)

苏鹏,王海涛,祁可录,王建华,吴跃东[5](2019)在《岩溶区隧道盾构法施工的相似模型试验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好地指导岩溶区盾构隧道的设计与施工,依托大连地铁五号线岩溶区段采用盾构法施工的隧道工程,基于相似理论进行了室内模型试验设计,并对模拟过程中模型箱优选、相似材料配制、盾构开挖装置制备、隧洞方案设计等工作进行研究,使之能够开展多种类型条件下的溶洞—土体—隧道组合模型试验,进而探究影响试验结果的主要因素,并可由模型试验结果来预测原型的性能,从而为岩溶地区盾构隧道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技术支持。本次试验设计是针对岩溶区进行的盾构开挖全过程模型试验,可以为类似工程的模型试验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公路》期刊2019年07期)

周勇狄,刘东,周绍文[6](2019)在《岩溶区隧道跨越地下暗河处理方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崇左至靖西高速公路布亮隧道为工程背景,介绍了隧道穿越地下暗河出现路面涌水的情况,在水文地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从地质因素、施工处理不当两方面分析隧道路面涌水成因,提出了疏通地下河通道、疏通地下河暗流河段、桥梁跨越、增设泄水洞的处治方案,以期为今后类似工程的处治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西部交通科技》期刊2019年07期)

马福彬,倪婉昱[7](2019)在《岩溶区连拱隧道二次衬砌的受力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宜叙高速石人山岩溶双连拱隧道施工期间,曾预报并揭露侧面溶洞,类似工程报道较为罕见,给隧道施工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本文利用FLAC3D设计并实施二维数值试验,模拟双连拱隧道在侧面溶洞的影响下的开挖过程,对二次衬砌的结构内力(弯矩、轴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侧面溶洞对二次衬砌的弯矩有显着的影响,右洞内拱腰、右洞外拱脚、左洞仰拱和右洞仰拱处的弯矩值有明显的增大,对二次衬砌的轴力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左右洞的拱脚和拱腰处。该研究可以指导二次衬砌的合理设置,降低衬砌破坏的概率,避免经济、材料的浪费。(本文来源于《交通节能与环保》期刊2019年03期)

王鹏,杜文涛,汤明,付贵庆,孙强[8](2019)在《复杂岩溶区特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洞口塌方处治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复杂岩溶区小净距隧道洞口塌方问题,以贵阳七冲村一号特大断面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对其洞口塌方原因进行全面分析,确定隧道拱侧存在的充填溶腔为该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结合隧道地质条件和施工方法,采取了"先护后挖"的塌方处治方案。通过对塌方段断面进行监测,拱顶最大累计沉降43mm、水平累计收敛6mm、钢架结构内外边缘最大应力171MPa,研究综合表明所采取的塌方处治措施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中外公路》期刊2019年02期)

鲍瑞昊,唐凌志,阮大为,王安然,丁阔[9](2019)在《岩溶区双孔隧道开挖稳定性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地下工程项目越来越多,特别是隧道开挖工程。由于我国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多样,在开挖前必须对隧道周围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和评估,减少安全隐患。文章以岩溶区隧道开挖为例,针对在岩溶区开挖隧道会产生的不良效果,通过运用国际上着名的大型岩土工程计算软件FLAC3D,快速分析出溶洞在隧道不同位置时会产生的应力和应变,通过讨论和计算最终得出当岩溶区存在于隧道周围时,应考虑偏压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并加强隧道边墙的支护。(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信息》期刊2019年08期)

文武双,余亚东,陈建平[10](2019)在《武汉某地铁隧道穿越岩溶区的施工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发展和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武汉地区的工程建设频繁面临岩溶处理的难题。选取武汉某条穿越岩溶区域的地铁隧道区间,依据岩溶发育情况等勘察资料及过往处理案例,结合场地条件,对该区间岩溶区域的采取"报、截、排、堵、越与分部开挖、加强支护"措施,辅以洞外处理的原则,对施工处理措施进行阐述和总结,为后续地铁隧道工程岩溶处理措施的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支撑。(本文来源于《四川建材》期刊2019年01期)

岩溶区隧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重庆市某典型岩溶区隧道工程的水文地质调查结果,对区域内岩溶发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地下水灾害评价等进行探讨。研究表明,该区域地质构造、水动力模式、地层岩性和地形地貌特征对岩溶发育有重要影响,造成该区域发育大量岩溶洼地、落水洞、溶洞和地下暗河等岩溶地貌。通过大气降水入渗法和地下径流模数法进行隧道用水量计算发现,前者得到隧道多年平均降雨量的日涌水量为16069.52 m~3/d,为后者的2.7倍。针对隧道开挖的环境地质问题,如隧道开挖形成较大的集水廊道可能造成隧道两侧较大范围内水源枯竭、岩溶塌陷,隧道涌水及施工过程中的废水、废渣外排污染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可为相似工程提供经验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岩溶区隧道论文参考文献

[1].董辉,杨晓晖,衣智明,罗正东.岩溶区水环境作用在役隧道衬砌结构的变形特征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9

[2].路晓光,王庆林,张肆红.岩溶区某拟建隧道的地下水灾害评价[J].陕西水利.2019

[3].林雪彬,林萍,陈龙.不同坡度条件下岩溶区隧道的地震动力响应[J].土工基础.2019

[4].王泽峰,钟世航.陆地声纳法在探测岩溶区高铁隧道基底隐患中的应用[J].中国岩溶.2019

[5].苏鹏,王海涛,祁可录,王建华,吴跃东.岩溶区隧道盾构法施工的相似模型试验设计[J].公路.2019

[6].周勇狄,刘东,周绍文.岩溶区隧道跨越地下暗河处理方案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19

[7].马福彬,倪婉昱.岩溶区连拱隧道二次衬砌的受力特征分析[J].交通节能与环保.2019

[8].王鹏,杜文涛,汤明,付贵庆,孙强.复杂岩溶区特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洞口塌方处治技术[J].中外公路.2019

[9].鲍瑞昊,唐凌志,阮大为,王安然,丁阔.岩溶区双孔隧道开挖稳定性数值分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9

[10].文武双,余亚东,陈建平.武汉某地铁隧道穿越岩溶区的施工处理[J].四川建材.2019

标签:;  ;  ;  ;  

岩溶区隧道论文-董辉,杨晓晖,衣智明,罗正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