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音乐论文-孙玄龄

昆曲音乐论文-孙玄龄

导读:本文包含了昆曲音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昆曲曲谱,曲牌

昆曲音乐论文文献综述

孙玄龄[1](2019)在《实践与音乐研究——谈杨荫浏先生在《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中对昆曲的使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理论研究也要有丰富的实践作为基础,这是杨荫浏先生特别强调的在研究上的注意事项。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中昆曲曲例的使用,着重介绍杨荫浏先生在中国音乐史研究中对昆曲实践经验的运用,以此强调实践在研究中的重要性。(本文来源于《中国音乐学》期刊2019年04期)

朱艳[2](2019)在《让昆曲走进音乐课堂》一文中研究指出被誉为"百戏之祖"的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昆曲的"曲圣"魏良辅,曾坚持十年足不出户,潜心研究出新的"水磨调"。被他的精神和故事所感染,近年来,良辅中学开展了以"魏良辅与昆曲"为主题的一系列昆曲进校园、进课堂活动。目前,良辅中学音乐课堂引入了昆曲教学,学生沉浸在戏曲艺术的海洋之中,"良辅精神"也逐渐扎根在学子心中。(本文来源于《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期刊2019年19期)

周丹[3](2019)在《简论昆曲电影中音乐的“电影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昆曲的音乐结构、表演特点与其他剧种存在明显区别,故昆曲电影在众多戏曲电影中具有一定特殊性。昆曲电影中音乐的"电影化"有以下表现:在电影的写实性场景中,为真实地展现人物运动及保持时空的完整性,曲牌音乐可通过增加过门、间奏等方式进行"扩展";电影中叙事蒙太奇的运用可打破昆曲音乐结构,唱段具有独立性及"碎片化"特征;以剧情为主的昆曲电影中,唱腔速度提升,较原剧更显急促。(本文来源于《当代电影》期刊2019年10期)

陈均[4](2019)在《北京大学早期昆曲教育考述——以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昆曲组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昆曲组是有记载的最早在高校里进行昆曲传习的团体,自吴梅1917年至北京大学任教,到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的设立,再到音乐学会的组织,昆曲教育与蔡元培提倡的美育呈现出既相合又相离的轨迹。本文以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昆曲组为中心,通过梳理与分析相关史料,来考察自蔡元培以降的"中西新旧"博弈的美育方案中昆曲教育的特殊性及其发展样态。(本文来源于《戏曲艺术》期刊2019年03期)

赵珂[5](2019)在《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特征分析——以昆曲为主要论述对象》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民族音乐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内容和珍贵的艺术价值,它们深刻地反映人民的意志与精神风貌,并在各族生活方式、自然条件及历史过程中形成其独特风格特征。本文以昆曲为主要论述对象,探寻中国传统音乐的主要特征及中国传统文化。(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9年08期)

曾晨[6](2019)在《昆曲《牡丹亭·惊梦》之音乐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昆曲《牡丹亭》中展示的中国传统艺术之美令后世望洋兴叹,至今仍是昆曲舞台上的常演剧目,其经久不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从原作出发,结合苏州昆剧院和北方昆剧院的演出资料对其中《惊梦》一折展开分析,依此剖析其艺术及文化特征。一、"惊梦"剧情分析"惊梦"一折是杜丽娘不顾父母拘禁,走出绣阁与丫鬟春香游园赏春,在看到春色美景后不禁陶醉,少女情怀荡漾,并入梦与一俊俏书生相遇,可惜好梦不长,醒来后怅然若失。(本文来源于《人文天下》期刊2019年04期)

吴瑷同[7](2019)在《竹笛独奏曲对昆曲音乐元素的吸收——以《幽兰逢春》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幽兰逢春》创作于1979年,赵松庭先生为了缅怀周总理,抒发自己的感情,以昆曲"二郎神"为原型,将江南传统笛曲与昆曲音乐元素相结合,创作了这首广为流传的经典作品。本文从演奏技巧及演奏风格等方面,细致地分析了昆曲"二郎神"对于笛曲《幽兰逢春》的创新意义。赵松庭作为南派笛曲的代表人之一,以传统指法技巧为基础,灵活地运用了循环换气的技巧,在旋律中加入大量的昆曲音乐元素,使传统音乐更加贴近人民生活。笔者希望从此曲的背景及作者的艺术生涯的角度,了解此曲的创作意义,通过对技巧和风格的分析,探究如何才能在保护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同时,把文化传承、发展下去。(本文来源于《当代音乐》期刊2019年01期)

赵月琪[8](2018)在《浅析昆曲声韵与曲牌的关系及音乐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昆曲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地方剧种,而中国的许多地方剧种都是由昆曲衍生而来。以往关于昆曲的研究主要从昆曲的曲调和唱词的内容上进行,而对于昆曲声韵和曲牌关系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更为深刻地了解这一优秀传统文化。本文从昆曲声韵的角度出发,从昆曲的声韵特点、昆曲的曲牌等方面简要分析了声韵与曲牌的联系。(本文来源于《中国文艺家》期刊2018年12期)

吕佳庆[9](2018)在《昆曲音乐特色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传统戏曲是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杂技、歌唱、表演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表演艺术。我们中国的老百姓习惯称传统戏为"戏曲",也喜欢把看戏说成是听戏,一个"曲"字加上一个"听"字,说出了音乐在传统戏中的份量、地位和重要性,剧种和剧种之间不同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体现在音乐不同性的差异上,戏曲音乐也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重要部分。一、昆曲的演奏乐器曲笛是昆曲表演中重中之重最为重要的伴奏乐器。曲笛,分别于北方梆子戏伴奏的梆笛,因为其昆曲伴奏而得名,(本文来源于《剧影月报》期刊2018年04期)

王晓晨[10](2018)在《浅析流行音乐和昆曲的结合》一文中研究指出音乐的发展史,是一个多重音乐元素互相碰撞、交汇、融合、发展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音乐和流行音乐的碰撞愈发激烈,结合也日益紧密。那么悠扬婉转的昆曲与灵动鲜明的流行音乐相结合,会产生什么样的动听旋律呢?媒体在流行乐和昆曲的结合过程中又起到了怎样的推动作用呢?本文中,笔者将从"媒体展示流行乐和昆曲结合的魅力""利用媒体促进流行乐和昆曲结合""昆曲与流行乐结合的启示"等方面,对此展开浅显的探索和研究。(本文来源于《读与写(教育教学刊)》期刊2018年08期)

昆曲音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被誉为"百戏之祖"的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昆曲的"曲圣"魏良辅,曾坚持十年足不出户,潜心研究出新的"水磨调"。被他的精神和故事所感染,近年来,良辅中学开展了以"魏良辅与昆曲"为主题的一系列昆曲进校园、进课堂活动。目前,良辅中学音乐课堂引入了昆曲教学,学生沉浸在戏曲艺术的海洋之中,"良辅精神"也逐渐扎根在学子心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昆曲音乐论文参考文献

[1].孙玄龄.实践与音乐研究——谈杨荫浏先生在《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中对昆曲的使用[J].中国音乐学.2019

[2].朱艳.让昆曲走进音乐课堂[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

[3].周丹.简论昆曲电影中音乐的“电影化”[J].当代电影.2019

[4].陈均.北京大学早期昆曲教育考述——以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昆曲组为中心[J].戏曲艺术.2019

[5].赵珂.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特征分析——以昆曲为主要论述对象[J].北方音乐.2019

[6].曾晨.昆曲《牡丹亭·惊梦》之音乐学分析[J].人文天下.2019

[7].吴瑷同.竹笛独奏曲对昆曲音乐元素的吸收——以《幽兰逢春》为例[J].当代音乐.2019

[8].赵月琪.浅析昆曲声韵与曲牌的关系及音乐特点[J].中国文艺家.2018

[9].吕佳庆.昆曲音乐特色分析[J].剧影月报.2018

[10].王晓晨.浅析流行音乐和昆曲的结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

标签:;  ;  ;  ;  

昆曲音乐论文-孙玄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