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浮现主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世界秩序,国际领导权,修正主义,中国全球战略
浮现主义论文文献综述
朱云汉,莫盛凯[1](2019)在《改良主义而非修正主义:中国全球角色的浮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实力的上升并在全球事务上表现出的更大雄心,与美国特朗普政府在"美国第一"口号下对于战后由之缔造的自由国际秩序的破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引发了世界范围有关自由国际秩序前景的深切忧虑。"中华治世"会否取代逐渐衰退的美利坚盛世下和平?借用奥兰·扬有关国际领导权的分析框架,本文发现中国已经在过去几年的全球治理中成功展现了其行使结构型、创业型和智识型领导权的能力、意愿和技巧。从长远来看,国际领导权更迭的未来已经从这里开始起步。尽管中国全球战略的轮廓仍在逐渐地展开并完善着,但追求与既有霸权的"建设性交往"、捍卫并改革多边主义架构、深化南南合作以及保卫国家的经济生命线是其中最关键的四个组成部分。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是一个试图建立一套与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相对的全面体系的修正主义国家。西方世界的这一错觉来自他们西方中心的两类思维,也即将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上的叁类自由主义元素混为一谈,并固执的将现存的等级秩序与自由主义的规范和原则混为一谈。中国只准备在现有秩序的架构内,在其资源、能力和责任明显合宜的领域,扮演建设性的改良者角色。后霸权下世界秩序的复杂多样既非美国盛世下的和平也非"中华治世"所能覆盖。(本文来源于《世界政治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王依睿[2](2013)在《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小说《浮现》和《羚羊与秧鸡》的生态女性主义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问题和女权诉求是当今社会的两大议题,也是生态女性主义的批评焦点。生态女性主义不仅仅是一支强大的政治和社会派别,更是为文学批评提供了独到的视角和观点。生态女性主义文学理论虽起步较晚,但却是迅速崛起并不断发展的批评方法,派别众多。随着生态批评的日益发展,生态女性主义批评也越来越收到西方文学批评家的瞩目。本研究以加拿大着名女性小说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浮现》和《羚羊与秧鸡》为分析文本,从生态女性主义的社会建构主义派出发,研究了两个问题:第一,女性和自然的联系如何呈现;第二,生态女性主义的重要议题如何主题化,议题主要包括还原主义,主体间性、理性、生物多样性、带性别和自然歧视的语言以及后人类主义的道德思考。研究将当今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以及女性受压迫的现实的背后原因(资本主义父权制)置于文学领域中,充分利用文学这一强大的呈现方式以窥其背后影射、批评的生态和女权两大主题。本研究旨在探讨资本主义父权制是如何影响人类和自然的关系,男性与女性的关系,女性和自然的主体性以及两者的身份构建,对于建立平等的、去二元性思维、去男性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意识形态具有重要的启示。研究的生态女性主义的基本立场虽为社会建构主义,然而解读视角多样,对文本进行了多维度剖析,其中,马克思社会经济学、感官现象学、语言学、伦理学等为分析文本的重要工具。同时,本研究遵循批判的范式,用解构、动态、批判的方法将两个待研究的问题深入到了跨文化交际的深层次领域:社会文化结构。本论文包括5部分:引言,文献综述,《浮现》的文本分析,《羚羊与秧鸡》的文本分析以及结论。引言部分介绍了研究目标、研究意义研究、与跨文化研究的联系。文献综述部分简述了文本的研究现状,勾勒了生态批评方法的历史、现状及运用,尤其重点阐述了研究方法(生态女性主义)的产生、发展、现状、流派等。小说《浮现》的文本分析部分,从社会经济、感官现象学和伦理学角度出发,分析了小说中体现的生态女性主义叁大关键词:还原主义、主体间性和理性;小说《秧鸡与羚羊》,从社会经济、语言学和伦理学出发,分析了另外叁大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带性别和自然歧视的语言和后人类主义。最后,研究者得出结论,阿特伍德的这两部小说探讨了女性和自然所受的压迫与资本主义父权制的紧密联系,然而该联系通过不同的主题来体现。作者在小说中还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以摆脱父权制的束缚:哥特小说《浮现》尤其强调了艺术的作用,而《秧鸡与羚羊》呼吁人类创造“新”科学。两个文本的研究将为跨文化文学研究以及生态批评和生态女性主义的研究带来新的思考。(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3-12-01)
范振东[3](2013)在《生态女性主义视阈下的《浮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西方社会男性主宰女性与男性主宰自然二者之间密切相关:性别压迫与自然压迫都是根植于相同的父权思想。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浮现》宣泄了一个女性主义者对父权制不满的同时又表达了她对人类文明侵略自然的担忧和对构建人类物质与精神家园的思考,从而使《浮现》具有鲜明的生态女性主义色彩。(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9期)
翟雷修[4](2013)在《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浮现》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被誉为“加拿大文学女王”的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是当代加拿大文学成就最为显着的女性作家之一。阿特伍德的文学创作涵盖了小说、诗歌、文学评论等多种体裁形式,并因对加拿大文学的突出贡献而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出版于1972年的代表作品《浮现》是阿特伍德创作的第二部小说。对于这部短篇小说而言,从字面上看,小说描述的是一次返回故土、回归自然的旅程;从更深层次上看,同时揭示了女主人公重寻自我、重建真我的心灵之旅。作为一名具有生态女性主义意识和深刻社会责任感的女性作家,阿特伍德极其关注在父权制等级二元化社会结构下自然的衰退和女性的被压迫。因此,本论文通过有机结合阿特伍德的生态关注和女性思想,从一个崭新的文学视角—生态女性主义对《浮现》进行一个全新的解读。本论文由前言、正文和结论组成。前言部分简要介绍了阿特伍德本人的经历、这部短篇小说的主要情节、阿特伍德及其作品《浮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正文部分由四章构成。第一章详细介绍了生态女性主义的起源、进一步发展、主要思想观点以及《浮现》中所体现的生态意识和女性关注。生态女性主义是一种完美有机结合生态意识和女性关注的文学理论框架,并致力于实现二者的均衡与和谐共存。生态女性主义学者也坚持认为:对自然的支配和对女性的控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二者都受制于男性主导的等级二元化社会体系之中。第二章重点关注通过细节描述和对比分析所揭示的男性对自然和女性的双重支配,并致力于追溯这一双重支配的统治根源——父权制等级二元论。从一方面讲,男性对自然的支配通过女主人公的返乡之旅而充分体现了出来,在这一旅途中,女主人公亲眼目睹了受剥削的自然和不断退化的环境。从另一方面讲,男性对女性的支配通过对女主人公的父母、大卫和安娜、女主人公与假想中的前夫以及她与现有恋人乔的这四组人物关系而充分体现出来。这四组关系中的女性都沦为被男性中心主义所支配和边缘化的牺牲品,而其中与之相对应的男性则成为随意控制和压迫女性的胜利者。本章的末尾主要揭示了男性对自然和女性双重支配的理论根源,即父权制等级二元论。这一理论坚持认为拥有天赋权利的男性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比自然和女性优越。第叁章集中阐述自然和女性的抵制。一方面讲,人类不得不面临来自自然界的报复而忍受由于滥用自然和破坏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讲,女性应当感到有责任和义务与父权制等级二元化的文化体系相抗争。随着女主人公追寻旅程的继续,其生态女性主义意识逐步浮现(萌发)。因此,女主人公决定远离所谓的现代文明,选择通过亲近与回归自然的方式过一种像动物一样的原始生活,以实现重新找寻真我和重新建构自我的美好希冀。第四章具体探析了盖亚假说,其旨在促成构建人类与自然、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和谐共存。这一美好的愿景实质上也是阿特伍德理想的社会蓝图。结论部分系统论述了本论文的主要观点,并重点阐述了实现人类与自然、男性与女性和谐共存与长远发展的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3-06-03)
赫桂彬[5](2012)在《女性主义视角下《可以吃的女人》和《浮现》中女主人公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玛格丽特·阿特伍德(1939—)被公认为是当代加拿大文坛上最重要的文学巨人之一,着名的诗人、小说家、文学评论家。由于对加拿大文学发展所做的杰出贡献,阿特伍德被誉为“加拿大文学女王”。本篇论文选取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早期的两部作品《可以吃的女人》和《浮现》进行对比研究。将这两部小说放在一起研究有如下两个原因:第一,它们的主题相似,探讨的是知识女性如何在男权社会的强权之下冲破迷惘,彷徨的困境,踏上追求自我身份的征途。第二,这两本小说从两个方面探讨了女主人公们追求自我身份的方式,全面地揭示了阿特伍德的女性主义思想,即女性的生存观点。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对小说《可以吃的女人》和《浮现》中的女主人公进行细致的分析与对比,从叁个方面来探讨阿特伍德笔下的知识女性走出困境,寻找自我身份时所体现的异同。这叁个方面体现在:女性在男权社会中所受迫害程度的异同;女性在追求自我身份,实现身份重构时所采取的方式的异同;本论文尝试得出这样一种结论:无论女主人公处于何种不同的受害者境地,一旦她们踏上追求自我身份的征途,她们的目标和结局是相似的——自我重建。本文也将为这两部小说的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深刻的视角,让更多的人关注当今社会中存在的女性问题。(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2-10-09)
许丽芹,肖姝[6](2012)在《《浮现》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阿特伍德是当代加拿大的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其小说《浮现》是一部蕴含着深刻女权主义意识和生态意识的作品。本文在考察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渊源的基础上,研究《浮现》中阿特伍德对男权社会的批判,探索她对女性与自然的推崇精神,从而进一步揭示阿特伍德对女性与自然的命运的关注和思考。(本文来源于《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廉亚健[7](2012)在《《浮现》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玛格丽特·阿特伍德(1939—),当代加拿大文坛上着名的诗人、小说家、文学评论家,迄今已经发表了40多部作品,被誉为"加拿大文学女王"。本文将阿特伍德对女性和生态的关注结合起来,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来解读其作品《浮现》。(本文来源于《大家》期刊2012年06期)
罗莉[8](2011)在《阿特伍德的小说《浮现》所呈现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是最负盛名的当代加拿大作家之一,曾获得加拿大总督文学奖,英国布克奖等文学奖项,被誉为"加拿大文学女王"。阿特伍德的作品《浮现》呈现出了对于生态女性主义的关注,本论文将着重分析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浮现》,立足于生态女性主义基本理论,探讨这部作品所体现出来的男性与女性、男性与自然、女性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用以批判"人类中心主义"和"男性中心主义",以求引起人们对于如何看待女性,以及女性与自然界之间的联系的关注。(本文来源于《时代文学(下半月)》期刊2011年12期)
谢葵[9](2011)在《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浮现》的女性主义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浮现》是当代加拿大杰出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代表作之一,发表于20世纪70年代。通过对女性被客体化和生殖技术对女性的压迫两方面的描述,批判了男权社会里女性"他者"的地位,对当今的女性政治仍有着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4期)
陈默,王建勤[10](2011)在《基于浮现主义的语言习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浮现主义为语言习得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框架和新颖的研究视角。基于浮现主义的语言习得研究,在语音、言语产出、词汇、句法和话语五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本文综述了这几方面最新的进展,并探讨了浮现主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指出了语言习得研究可能的发展方向,加深了对语言习得机制的认识。(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期刊2011年03期)
浮现主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环境问题和女权诉求是当今社会的两大议题,也是生态女性主义的批评焦点。生态女性主义不仅仅是一支强大的政治和社会派别,更是为文学批评提供了独到的视角和观点。生态女性主义文学理论虽起步较晚,但却是迅速崛起并不断发展的批评方法,派别众多。随着生态批评的日益发展,生态女性主义批评也越来越收到西方文学批评家的瞩目。本研究以加拿大着名女性小说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浮现》和《羚羊与秧鸡》为分析文本,从生态女性主义的社会建构主义派出发,研究了两个问题:第一,女性和自然的联系如何呈现;第二,生态女性主义的重要议题如何主题化,议题主要包括还原主义,主体间性、理性、生物多样性、带性别和自然歧视的语言以及后人类主义的道德思考。研究将当今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以及女性受压迫的现实的背后原因(资本主义父权制)置于文学领域中,充分利用文学这一强大的呈现方式以窥其背后影射、批评的生态和女权两大主题。本研究旨在探讨资本主义父权制是如何影响人类和自然的关系,男性与女性的关系,女性和自然的主体性以及两者的身份构建,对于建立平等的、去二元性思维、去男性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意识形态具有重要的启示。研究的生态女性主义的基本立场虽为社会建构主义,然而解读视角多样,对文本进行了多维度剖析,其中,马克思社会经济学、感官现象学、语言学、伦理学等为分析文本的重要工具。同时,本研究遵循批判的范式,用解构、动态、批判的方法将两个待研究的问题深入到了跨文化交际的深层次领域:社会文化结构。本论文包括5部分:引言,文献综述,《浮现》的文本分析,《羚羊与秧鸡》的文本分析以及结论。引言部分介绍了研究目标、研究意义研究、与跨文化研究的联系。文献综述部分简述了文本的研究现状,勾勒了生态批评方法的历史、现状及运用,尤其重点阐述了研究方法(生态女性主义)的产生、发展、现状、流派等。小说《浮现》的文本分析部分,从社会经济、感官现象学和伦理学角度出发,分析了小说中体现的生态女性主义叁大关键词:还原主义、主体间性和理性;小说《秧鸡与羚羊》,从社会经济、语言学和伦理学出发,分析了另外叁大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带性别和自然歧视的语言和后人类主义。最后,研究者得出结论,阿特伍德的这两部小说探讨了女性和自然所受的压迫与资本主义父权制的紧密联系,然而该联系通过不同的主题来体现。作者在小说中还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以摆脱父权制的束缚:哥特小说《浮现》尤其强调了艺术的作用,而《秧鸡与羚羊》呼吁人类创造“新”科学。两个文本的研究将为跨文化文学研究以及生态批评和生态女性主义的研究带来新的思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浮现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1].朱云汉,莫盛凯.改良主义而非修正主义:中国全球角色的浮现[J].世界政治研究.2019
[2].王依睿.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小说《浮现》和《羚羊与秧鸡》的生态女性主义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3].范振东.生态女性主义视阈下的《浮现》[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4].翟雷修.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浮现》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D].山东师范大学.2013
[5].赫桂彬.女性主义视角下《可以吃的女人》和《浮现》中女主人公的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
[6].许丽芹,肖姝.《浮现》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2
[7].廉亚健.《浮现》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J].大家.2012
[8].罗莉.阿特伍德的小说《浮现》所呈现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
[9].谢葵.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浮现》的女性主义解读[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10].陈默,王建勤.基于浮现主义的语言习得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