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网上政治参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网上两会”,政治参与,网络民主,直接民主
网上政治参与论文文献综述
严冬[1](2014)在《网络民主视角下的政治参与研究——以“网上两会”(2009年~2013年)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民主是非正式的政治参与。随着网络民主对民主政治的推进,两会开始运用网络与民众互动,"网上两会"应运而生并成为中国独有的网络民主实践形式。网络民主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直接民主,当前存在着许多理论和实践的难题。"网上两会"不是投票选举、提案和民主决策,民众通过网络监督政府行为,试图对政府决策形成一种导向。网络民主不能独立成为一种民主模式,仅是对现行民主模式的一种补充和完善。(本文来源于《天津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严冬[2](2012)在《网络政治参与的民主性分析——以2009~2012年“网上两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络民主对民主政治的推进,两会也开始运用网络与民众互动,"网上两会"应运而生。这种形式的网络民主不是投票选举,不是提案,不是民主决策,而是直接民主的一种形式,是民众非正式的政治参与。民众通过网络,监督政府行为,试图对政府决策形成一种导向。网络民主并不能独立成为一种民主模式,仅仅是对现行民主模式的一种补充和完善。同时,由于中国社会的特殊历史背景,"民主"观念带有浓厚的本土意蕴。以"网络民主"的形式反映出来的民意结果并不直接指向民主本身,而指向了民生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权评论》期刊2012年01期)
彭明兰[3](2012)在《另一种政治参与:网上信访的制度与实践逻辑》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信访制度面临困境、民主法治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以及电子政务和透明政府建设需要的大背景下,以快捷性、信息抵达的瞬时性以及远程性等为特点的网上信访给传统信访的方式带来了希望。然而,作为一种政治参与方式的信访,在实践过程中,民众并没有遵循制度的逻辑,而是有自己的一套运行逻辑,从而网上信访的制度逻辑与实践逻辑出现了差异。网上信访的制度逻辑,遵循的是压力分解和递减,同时又能快捷地获取民众的诉求信息,进而判断下级政府的行为及民众作出的反应;网上信访的实践逻辑则仍然需要向被信访对象施压,当这一预期不能实现时,网上信访则转向走访和群体访。研究发现,无关紧要的信访事项,信访人可能会通过网上信访的方式予以表达,而事关个体或集体的利益之信访事项,仍然会通过走访或集体上访的方式予以表达。这种逻辑的衍生,与我国仍然奉行“压力一管制型”的行政管理体制有关。由此,作为一种政治参与方式的网上信访,成为了另一种政治参与,即有形式并无实质内容,没有起到政治参与的实际效果,或者只是一种参与方式的技术手段。(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2-06-08)
邓蓉敬[4](2011)在《网上评议政府:信息社会公民政治参与的新形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新型的民主评议形式,网络评议愈来愈受到理论界和实践部门的重视。网上评议政府是信息社会公民政治参与的一种新形式,拓展了公众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但各地在实践中也存在许多困难与风险。要使网上评议政府活动发挥最大的作用,必须遵循科学的方法和原则。(本文来源于《理论界》期刊2011年03期)
邓蓉敬[5](2010)在《网上评议政府:信息社会公民政治参与的新形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新型的民主评议形式,网络评议愈来愈受到理论界和实践部门的重视。网上评议政府是信息社会公民政治参与的一种新形式,拓展了公众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但各地在实践中也存在许多困难与风险,要使网上评议政府活动发挥最大的作用,必须遵循科学的方法和原则。(本文来源于《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0-12-19)
彭珍梅[6](2009)在《二级数字鸿沟与网上政治参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在互联网在世界各地普及之际,国际学界对于数字鸿沟的研究已从单纯的技术接入问题转向了对二级数字鸿沟的关注,着重考察不同的使用目的以及在线活动对信息接触与表达的影响(Hargittai,2002)。与此同时,互联网在电子民主(E-democracy)方面的作用亦正备受关注,而网上政治参与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议题。在中国,互联网的出现及其急速成长已唤起了人们对数字鸿沟以及网上政治参与的关注。然而,目前国内大部分关于数字鸿沟的研究仍旧停留上网络基础设施的地区分布及所有权问题上(如:杨蓓蕾,2006;王青华,2006),对于二级数字鸿沟问题仍未有涉及。至于网上政治参与问题,国内大部分研究仍停留在理论及观念的陈述,仅有的实证研究亦流于表面。对于互联网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中国民众的政治参与行为,以及民众透过互联网参与政治的行为会否因应他们使用互联网的目的、方式和技能的差异而有所不同等问题,国内学界仍未有深入的研究加以探讨。为了填补这一空白,本研究将以因特网联接指数(Jung,Qiu,& Kim,2001)和数字鸿沟多面动力模式(De Haan,2004)为理论基础,从二级数字鸿沟的角度切入,以广东潮汕地区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层抽样的方法获取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借以考察上网目的、在线技能、网络依赖程度以及网上活动与大学生网上政治参与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尤其关注二级数字鸿沟因素与互联网使用者访问政府网站、参与网上投票、参与网上调查、参与网上政治讨论以及透过互联网联系官员等网上政治参与行为之间的关系。通过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多种统计方法,研究发现大学生的上网目的、在线技能、网络依赖程度及其网上活动均与网上政治参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尤以在线技能及网络依赖程度与之关系最强。因此可以说,二级数字鸿沟乃是决定互联网能否促进参与式民主的因素之一。(本文来源于《汕头大学》期刊2009-05-01)
网上政治参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网络民主对民主政治的推进,两会也开始运用网络与民众互动,"网上两会"应运而生。这种形式的网络民主不是投票选举,不是提案,不是民主决策,而是直接民主的一种形式,是民众非正式的政治参与。民众通过网络,监督政府行为,试图对政府决策形成一种导向。网络民主并不能独立成为一种民主模式,仅仅是对现行民主模式的一种补充和完善。同时,由于中国社会的特殊历史背景,"民主"观念带有浓厚的本土意蕴。以"网络民主"的形式反映出来的民意结果并不直接指向民主本身,而指向了民生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网上政治参与论文参考文献
[1].严冬.网络民主视角下的政治参与研究——以“网上两会”(2009年~2013年)为例[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4
[2].严冬.网络政治参与的民主性分析——以2009~2012年“网上两会”为例[J].中国人权评论.2012
[3].彭明兰.另一种政治参与:网上信访的制度与实践逻辑[D].南昌大学.2012
[4].邓蓉敬.网上评议政府:信息社会公民政治参与的新形式[J].理论界.2011
[5].邓蓉敬.网上评议政府:信息社会公民政治参与的新形式[C].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2010
[6].彭珍梅.二级数字鸿沟与网上政治参与研究[D].汕头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