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组织学论文-吴玺,黄河,张琪周,谭国娇

虚拟组织学论文-吴玺,黄河,张琪周,谭国娇

导读:本文包含了虚拟组织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

虚拟组织学论文文献综述

吴玺,黄河,张琪周,谭国娇[1](2019)在《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分析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斑块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斑块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VH-IVUS)的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8月至2018年6月在湘潭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行VH-IVUS分析的9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其中40例为CTO病变患者作为CTO组,55例为非CTO病变患者作为非CTO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病变VH-IVUS特点。结果 CTO组患者病变近端参考截面的管腔面积[(7.30±1.83)mm2比(9.93±5.87)mm2,P=0.008]、病变远端参考截面的管腔面积[(5.16±1.76)mm2比(7.12±4.19)mm2,P=0.006]均显着小于非CTO组患者。使用VHIVUS测量两组的病变长度发现,CTO组患者病变长度明显长于非CTO组患者[(19.63±5.34)mm比(15.78±7.99)mm,P=0.010]。CTO组患者经球囊扩张后的病变血管最小管腔面积与非CTO组患者比较[(4.14±1.61)mm2比(4.37±1.47)mm2,P=0.8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病变血管最小管腔截面的血管重构指数、斑块面积、斑块负荷、斑块组成及其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TO组患者病变近端斑块负荷[(50.35±14.83)%比(40.44±12.32)%,P=0.001]、远端斑块负荷[(43.65±12.20)%比(39.02±8.20)%,P=0.036)]均显着大于非CTO组患者。CTO组患者病变总体纤维组织体积[(65.98±13.59)mm3比(55.25±14.89)mm3, P<0.001]、钙化组织体积[(9.40±3.18)mm3比(5.58±2.77)mm3, P<0.001]、坏死核体积[(18.60±6.19) mm3比(15.51±5.73)mm3, P=0.014]均显着高于非CTO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通过病变长度校正后,比较两组患者斑块病理组织体积发现,每毫米纤维组织、每毫米纤维脂质组织、每毫米钙化组织和每毫米坏死核体积比较,存在一定的差别,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与非CTO病变相比,CTO病变长度更长并且斑块负荷更重。通过病变长度校正后,CTO病变与非CTO病变的病理组织构成比例大致相同。(本文来源于《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边容,赵宇新[2](2019)在《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VH-IVUS)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VH-IVUS)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97例行VH-IVUS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VH-IVUS测定除左主干外的其他冠状动脉最小管腔面积<4.0 mm2作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标准,分为观察组(46例,给予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治疗)与对照组(51例,给予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内超声定量分析结果,随访1年,比较分析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病变处管腔面积显着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其他血管内超声定量分析相关指标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VH-IVUS)可判断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者是否需要进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治疗,可有效避免不必要的介入治疗,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效改善预后。(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9年11期)

朱桂平,郑坚奕,王宗涛,李搏维,林忠伟[3](2019)在《稳定型冠心病合并H型高血压患者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冠脉斑块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稳定型冠心病合并H型高血压患者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冠脉斑块特征。方法 52例稳定型冠心病且合并高血压患者,依据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分为合并H型高血压组、合并非H型高血压组。所有患者行冠脉造影检查确诊,计算3支血管病变比例及Gensini评分;对冠脉靶病变进行血管内超声检查及虚拟组织学分析,研究两组血管重构及斑块病变特征。结果与合并非H型高血压组比较,合并H型高血压组冠脉3支血管病变比例增高(57.14%vs 41.67%)、Gensini评分增高(30.82±7.18 vs 26.35±4.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H型高血压组血管重构指数、正性重构比例、斑块脂质坏死组织面积、纤维脂质组织面积较合并非H型高血压组升高(P<0.05),斑块钙化组织面积、纤维组织面积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浆Hcy水平与3支血管病变比例、Gensini评分、血管重构指数、正性重构比例、脂质坏死组织面积、纤维脂质组织面积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稳定型冠心病合并H型高血压患者,其高血浆Hcy水平不但影响冠脉病变的范围和严重程度,还可能进一步加重血管重塑及斑块组分的差异,造成斑块不稳定趋势。(本文来源于《广东药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赖穗翩,黎冠东,彭宇程,伍振富,叶杰明[4](2018)在《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诊断颈动脉斑块性质及狭窄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成像(VH–IVUS)对颈动脉斑块性质以及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颈动脉斑块患者30例为研究的对象,患者经过VH–IVUS检查后,按照斑块的性质分为软斑块组、硬斑块组、混合斑块组,分别记录叁组患者颈动脉的狭窄程度,将其进行比较并研究不同性质斑块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混合斑块的稳定性评分和其他两组相比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硬斑块组的狭窄程度均比软斑块组和混合斑块组要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颈动脉性质以及狭窄程度的诊断中应用VH–IVUS能够作为斑块性质的分析依据,在诊断过程中依据患者斑块实际情况以及性质可将颈动脉狭窄情况进行充分反映。(本文来源于《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8年24期)

徐书灿[5](2018)在《冠脉造影、血管内超声成像及虚拟组织学检测易损斑块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易损斑块的检测和临床分析是现阶段内科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重点,选取适当类型的技术方法对易损斑块进行检测处置,对于支持和保障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冠脉造影、血管内超声成像及虚拟组织学检测易损斑块的研究进展,选取叁个具体方面,展开简要的论述分析。(本文来源于《大医生》期刊2018年Z2期)

赖穗翩,陈钜涛,黎冠东,彭宇程,伍振富[6](2018)在《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成像在诊断颈动脉狭窄斑块性质与狭窄程度相关性的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成像(VH-IVUS)对颈动脉狭窄斑块性质以及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的诊断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IVUS检查,明确患者颈动脉狭窄斑块的性质与狭窄程度。按照管腔狭窄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狭窄组(狭窄程度≤50%)、中度狭窄组(狭窄程度50%~69%)及重度狭窄组(狭窄程度≥70%),分析颈动脉狭窄程度与斑块性质的相关性。结果:叁组狭窄管腔面积、斑块面积及斑块负荷越来越重(P<0.05),而外弹力膜横截面积越来越小(P<0.05)。重度狭窄组有更大的纤维组织面积(P>0.05),而轻度狭窄组钙化组织面积及坏死核心面积更大(P<0.05),并且叁组狭窄斑块中纤维组织比例越来越高(P<0.05),而钙化组织比例及坏死核心比例却越来越小(P<0.05)。相关性分析示管腔狭窄程度与纤维组织百分比呈显着正相关(r=0.694,P=0.003),而与钙化组织及坏死核心比率呈负相关(r=-0.375,P=0.011;r=-0.348,P=0.015)。轻度狭窄组斑块以薄纤维帽纤维粥样斑块瘤(TCFA)和钙化薄纤维帽纤维粥样斑块瘤(CaTCFA)为主。结论: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成像能够为分析颈动脉斑块性质提供一定的依据并在诊断斑块性质和狭窄程度的相关性上具有一定的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8年28期)

唐龙[7](2018)在《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在冠脉病变中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是冠状动脉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突发破裂或侵袭,导致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而出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冠脉造影一直以为作为诊断冠心病"金标准",随着医疗水平逐渐提高,另一种更为精准的检查,血管内超声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IVUS作为医学超声的一个分支,是利用超声原理探测血管内、血管壁以及其周围组织的结构,指导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有创性断层显像技术。其中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是一种新兴的血管内超声后处理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反向散射的超声射频信号,通过功率频谱进行比较分析,实时重建斑块分类的组织图像,可以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更准确的分辨。(本文来源于《饮食科学》期刊2018年12期)

边容,赵宇新,秦菘,翟顺生,陈国秀[8](2018)在《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VH-IVUS)观察瑞舒伐他汀片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VH-IVUS)观察瑞舒伐他汀片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斑块进展及其成分的影响。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CAG)和VH-IVUS检查无需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30例和观察组(B组)30例,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未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分析目标血管段直径狭窄率(DS)变化,VH-IVUS分析斑块负荷、最小管腔面积(MLA)、斑块成分变化。结果对照组经瑞舒伐他汀片(10 mg)治疗6个月,患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叁酰甘油水平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上升(P<0.05),同时VH-IVUS分析显示:对照组斑块坏死核心比例明显减少(15.2±7.0)%VS(22.5±7.6)%,(P<0.05),纤维组织比例明显增加(51.2±9.8)%VS(43.4±9.7)%,P<0.05],DS、斑块负荷、MLA、纤维脂质比例、钙化比例无明显进展(P>0.05)。观察组血脂、斑块坏死核心、纤维组织比例无明显变化(P>0.05),直径狭窄率、斑块负荷、MLA、纤维脂质比例、钙化比例有不同程度进展,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片可稳定斑块并延缓斑块进一步发展。(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徐冉,吕健,李大鹏,魏林[9](2017)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Hcy、LP-PLA2与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斑块特征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相关磷脂A2(LP-PLA2)与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冠状动脉斑块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ACS患者70例为患者组,另选可排除冠心病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及两组血清hs-CRP、Hcy、LP-PLA2水平,并探讨患者组血清hs-CRP、Hcy、LPPLA2与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冠状动脉斑块特征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组血清hs-CRP、Hcy、LP-PLA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组斑块脂质坏死组织面积(32.76±7.83)%,钙化组织面积(13.45±6.05)%,纤维组织面积(41.84±16.12)%,纤维脂质面积(12.77±2.31)%、面积狭窄率(79.01±13.96)%,血管重塑指数(2.51±0.38)。血清hs-CRP、Hcy、LP-PLA2水平和斑块脂质坏死组织面积、斑块重塑指数呈正相关,与钙化组织面积、纤维组织面积、纤维脂质面积、面积狭窄率无关。结论:血清hs-CRP、Hcy、LP-PLA2与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的斑块脂质坏死组织面积、斑块重塑指数等冠状动脉斑块特征密切相关,可作为易损斑块的重要炎症标记。(本文来源于《陕西医学杂志》期刊2017年10期)

孙博[10](2017)在《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对静脉移植血管介入治疗的慢复流或无复流现象的预测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连续入选于天津市胸科医院就诊并在血管内超声(Intravenous Ultrasound,IVUS)的指导下选择于静脉移植血管(Saphenous Vein Graft,SVG)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后再发心绞痛的患者,通过研究这些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实验室化验指标、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iography,CAG)复查结果、既往CABG基本情况及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Virtual Histology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VH-IVUS)的检查结果,探讨分析导致SVG介入治疗出现慢复流或无复流现象的危险因素,以及VH-IVUS在该慢复流或无复流现象中的预测价值,同时根据随访结果,探索VH-IVUS在SVG介入治疗的SVGD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于2015年4月—2016年9月在天津市胸科医院就诊的CABG术后再发心绞痛患者中,连续入选经冠状动脉和移植血管造影复查证实SVG病变狭窄大于或等于50%的需要PCI术治疗的患者32例,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基线资料、既往CABG基本情况、心脏彩超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入院血常规、生化常规等实验室检验结果,并在IVUS指导下SVG介入治疗,所有患者在PCI前均进行IVUS及VH-IVUS检查,测量病变SVG狭窄最重处管腔横截面积(Lumen Cross-sectional Area,Lumen CSA)、外弹力膜横截面积(External Elastic Membrane Cross-sectional Area,EEM CSA)、斑块负荷,利用VH软件重建靶病变的组织图像,测量病变SVG病变总体长度、总体斑块体积、坏死核心组织总体积的绝对值及该组织成分占斑块总体积的组织比例、致密钙化组织总体积的绝对值及该组织成分占斑块总体积的组织比例、纤维组织总体积的绝对值及该组织成分占斑块总体积的组织比例、纤维脂质组织总体积的绝对值及该组织成分占斑块总体积的组织比例;测量病变SVG狭窄最重处坏死核心组织面积的绝对值及其占狭窄最重处斑块面积的比值、致密钙化组织面积绝对值及其占狭窄最重处斑块面积的比值、纤维组织面积绝对值及其占狭窄最重处斑块面积的比值、纤维脂质组织面积绝对值及其占狭窄最重处斑块面积的比值等数据,根据PCI术后的评价性CAG的校正TIMI记帧(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测定结果,当CTFC<28时定义为正常血流,当CTFC≥28时定义为慢血流,完全无前向血流定义为无复流,将患者分为慢复流或无复流组(n=6)及正常复流组(n=26),分析导致SVG介入治疗出现慢复流或无复流现象的危险因素,以及VH-IVUS在该慢复流或无复流现象中的预测价值,同时根据随访结果,探索VH-IVUS在SVG介入治疗的SVGD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共入选患者32例,包括慢复流或无复流组患者6例、正常复流组患者2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发现,正常复流组患者和慢复流组或无复流组患者的收缩压水平(SBP:136.92±19.75 vs.116.50±12.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常规化验及生化常规化验结果发现,慢复流或无复流组患者和正常复流组患者红细胞平均体积(94.25±9.20 vs.88.96±4.55)、总胆固醇水平(TC:4.79±0.89 vs.4.01±0.74)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25±0.40 vs.0.98±0.2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线性回归结果,提示病变SVG狭窄最重处的斑块负荷同纤维组织的比值呈负相关(R2=0.234,P=0.005)而同纤维脂质组织的比值呈正相关(R2=0.123,P=0.049);病变SVG狭窄最重处的斑块面积同纤维组织的比值呈负相关(R2=0.192,P=0.012)。对比两组患者的病变SVG的VH-IVUS检查结果发现,慢复流或无复流组患者和正常复流组患者的病变长度(79.43±48.68 vs.47.28±29.14)、病变SVG坏死核心组织比例(23.12±10.09 vs.14.39±7.79)、病变SVG致密钙化组织比例(7.33±4.66 vs.3.09±3.42)、病变SVG纤维组织比例(58.82±6.53 vs.66.32±5.55)、病变SVG狭窄最重处坏死核心组织面积(2.07±1.57 vs.0.75±0.78)、病变SVG狭窄最重处坏死核心组织比值(23.38±12.72 vs.12.52±10.86)、病变SVG狭窄最重处致密钙化组织面积(0.30±0.17 vs.0.07±0.13)及病变SVG狭窄最重处致密钙化组织比值(3.85±2.18 vs.1.30±2.44)的结果存在差异,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患者收缩压水平[OR(95%CI):1.093(1.007~1.186),P=0.033]及病变SVG纤维组织比例[OR(95%CI):1.241(1.038~1.484),P=0.018]的增高是SVG介入治疗的保护因素,而患者总胆固醇(TC)水平[OR(95%CI):0.311(0.096~1.000),P=0.050]、病变SVG坏死核心组织比例[OR(95%CI):0.887(0.790~0.996),P=0.043]、病变SVG致密钙化组织比例[OR(95%CI):0.786(0.627~0.985),P=0.036]、病变SVG狭窄最重处坏死核心组织面积[OR(95%CI):0.328(0.118~0.915),P=0.033]以及病变SVG狭窄最重处致密钙化组织面积[OR(95%CI):0.000(0.000~0.120),P=0.008]的增高是SVG介入治疗出现慢复流或无复流现象的危险因素。将具有共线性的病变SVG纤维组织比例、病变SVG坏死核心组织比例、病变SVG致密钙化组织比例、病变SVG狭窄最重处坏死核心组织面积及病变SVG狭窄最重处致密钙化组织面积合并成VH-IVUS影响因子之后,应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VH-IVUS影响因子[OR(95%CI):3.800(1.103~13.085),P=0.034]是SVG介入治疗出现慢复流或无复流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显示:中期随访慢复流或无复流组患者对比正常复流组患者,无MACE生存率(66.7%vs.88.5%,P=0.118)、无致命性MI生存率(66.7%vs.92.3%,P=0.056)及无严重心绞痛生存率(66.7%vs.88.5%,P=0.118)均存在下降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复流或无复流组与正常复流组比较,无严重心力衰竭生存率(83.3%vs.100%,P=0.037)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病变SVG纤维组织比例[OR(95%CI):0.832(0.706~0.980),P=0.028]增高是SVG介入治疗后MACE事件发生的保护因素,病变SVG坏死核心组织比例[OR(95%CI):1.262(1.066~1.493),P=0.007]、病变SVG狭窄最重处坏死核心组织面积[OR(95%CI):3.201(1.396~7.336),P=0.006]的增高是SVG介入治疗后MACE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病变SVG坏死核心组织比例[OR(95%CI):1.439(1.055~1.962),P=0.022]增高是SVG介入治疗后MACE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病变SVG狭窄最重处的斑块负荷同纤维组织的比值负相关而同纤维脂质组织的比值呈正相关;病变SVG狭窄最重处的斑块面积同纤维组织的比值呈负相关。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患者更高的收缩压水平以及更高病变SVG纤维组织比例是SVG介入治疗慢复流或无复流的保护因素,而患者总胆固醇水平、病变SVG坏死核心组织比例、病变SVG致密钙化组织比例、病变SVG狭窄最重处坏死核心组织面积以及病变SVG狭窄最重处致密钙化组织面积的增高是SVG介入治疗出现慢复流或无复流现象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VH-IVUS影响因子是SVG介入治疗出现慢复流或无复流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提示,中期随访慢复流或无复流组患者的无严重心力衰竭生存率低于正常复流组。检验同时提示慢复流或无复流组患者的无MACE生存率、无致命性MI生存率及无严重心绞痛生存率均较正常复流组有下降趋势。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患者病变SVG纤维组织比例增高是SVG介入治疗后MACE事件发生的保护因素,病变SVG坏死核心组织比例、病变SVG狭窄最重处坏死核心组织面积的增高是SVG介入治疗后MACE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病变SVG坏死核心组织比例增高是SVG介入治疗后MACE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天津医科大学》期刊2017-05-01)

虚拟组织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VH-IVUS)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97例行VH-IVUS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VH-IVUS测定除左主干外的其他冠状动脉最小管腔面积<4.0 mm2作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标准,分为观察组(46例,给予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治疗)与对照组(51例,给予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内超声定量分析结果,随访1年,比较分析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病变处管腔面积显着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其他血管内超声定量分析相关指标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VH-IVUS)可判断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者是否需要进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治疗,可有效避免不必要的介入治疗,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效改善预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虚拟组织学论文参考文献

[1].吴玺,黄河,张琪周,谭国娇.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分析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斑块特征[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9

[2].边容,赵宇新.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VH-IVUS)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9

[3].朱桂平,郑坚奕,王宗涛,李搏维,林忠伟.稳定型冠心病合并H型高血压患者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冠脉斑块特征分析[J].广东药科大学学报.2019

[4].赖穗翩,黎冠东,彭宇程,伍振富,叶杰明.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诊断颈动脉斑块性质及狭窄的价值[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

[5].徐书灿.冠脉造影、血管内超声成像及虚拟组织学检测易损斑块的研究进展[J].大医生.2018

[6].赖穗翩,陈钜涛,黎冠东,彭宇程,伍振富.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成像在诊断颈动脉狭窄斑块性质与狭窄程度相关性的价值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8

[7].唐龙.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在冠脉病变中应用[J].饮食科学.2018

[8].边容,赵宇新,秦菘,翟顺生,陈国秀.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VH-IVUS)观察瑞舒伐他汀片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

[9].徐冉,吕健,李大鹏,魏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Hcy、LP-PLA2与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斑块特征的相关性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7

[10].孙博.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对静脉移植血管介入治疗的慢复流或无复流现象的预测价值[D].天津医科大学.2017

标签:;  ;  ;  ;  

虚拟组织学论文-吴玺,黄河,张琪周,谭国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