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经济增长差距论文-蔡雅琴

地区经济增长差距论文-蔡雅琴

导读:本文包含了地区经济增长差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经济增长,经济差距

地区经济增长差距论文文献综述

蔡雅琴[1](2019)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经济增长与地区经济差距》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地区经济差距进行了分解,计算了服务业中具有高度集聚性的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基尼系数;再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经济增长进行空间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性,因此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差异是地区差距的重要来源。(本文来源于《河北企业》期刊2019年03期)

陈兵建,吕艳丽[2](2019)在《深度贫困地区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研究——以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已成为深度贫困地区精准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所在。以典型深度贫困地区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基于1998-2017年数据,运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深度贫困地区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经济增长是引起城乡收入差距变化的格兰杰原因,而城乡收入差距并非引起经济增长变化的"格兰杰"原因。因此,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坚持城乡融合、统筹推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强力推进扶贫攻坚、全面改善贫困区生产生活条件,以缩小深度贫困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本文来源于《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王彩云[3](2018)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近40年以来,居民生活质量、水平均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就经济发展而言,城市发展速度要远高于农村地区,造成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少数民族地区更甚,这势必会影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实现均衡发展的进程。因此,本文以少数民族地区为研究对象,结合民族地区的特殊因素,正确把握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城乡收入差距态势,探析经济增长对其影响传导机制,对优化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收入分配,实现该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首先对各少数民族地区城乡收入差距进行测度,并对其进行分析;在基础上讨论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对其城乡收入差距影响,进而探究经济增长影响城乡收入差距主要是通过城镇化、教育水平、二元经济结构传导进而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并以此建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改革开放以来,各少数民族地区城乡收入泰尔指数大体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即:从短暂下降到波动上升最终呈现下降的态势。(2)在五个少数民族地区中,内蒙古地区城乡泰尔指数始终处于最低水平;而西藏地区城乡泰尔指数波动最大。(3)五个少数民族地区均符合库兹涅茨曲线倒U曲线,且拐点已出现。(4)城镇化率的提高、二元经济结构的强化总体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教育水平的提高则可以有效的减小城乡收入差距。依据本文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可通过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增加农村教育投资和放宽户籍管制等措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8-05-24)

王彩娜[4](2017)在《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南北分化差距亟待缩小》一文中研究指出持续了近一个月的31省区市经济“半年报”披露渐近尾声。随着区域战略的持续深入推进,四大板块间的经济竞速日趋激烈,最为抢眼的自然是领跑全国的西部地区,增速为8.3%。多项重要经济指标领跑全国或许正是因为“成绩单”足够漂亮,在发(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时报》期刊2017-08-07)

张晓燕[5](2017)在《城乡收入差距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者们所关注的重点。本文在梳理了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以及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选择中部地区为研究区进行分析,通过历年数据说明了中部地区各省份及各地市城乡间居民的收入差距变化情况,并在实证分析中,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Hansen的门限模型,构建了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影响的面板协整模型和面板门限模型,分别从线性角度和非线性角度,针对叁种不同情形开展了整体分析与不同类型区、不同阶段的比较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中部地区城乡间居民收入的绝对差距逐年扩大,相对差距则呈现出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从线性角度运用面板协整模型分析得出,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对经济增长具有阻碍作用;从非线性角度运用面板门限模型分析得出,整体而言,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具有显着的负向效应,并且这一负向效应随着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并跨越门限值后而增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城乡间居民的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负向效应越强,并且,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阶段相比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阶段,将可能更快的由城乡间居民的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存在正效应的阶段跨入城乡间居民的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存在负效应的阶段。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言,城乡间居民的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存在门限效应,随着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将由显着的正效应转变为显着的负效应。(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7-05-27)

屈晓娟[6](2016)在《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差距与后发地区经济增长:一个分析框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基于水平创新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通过构建一个内生技术进步模型,探讨了知识产权保护在技术差距、模仿能力、模仿技术比重等因素对后发地区经济增长作用中的调节效应。结论表明:后发地区存在最优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其临界状态受到技术差距、模仿能力、模仿技术比重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同时,揭示了适度知识产权保护对中间研发部门人力资本积累存在正向促进关系,其与技术差距、模仿能力、模仿技术比重和本土研发投入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因此,我国当前供给侧改革和创新驱动战略应该制定适应性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深层次释放"创新红利"、"制度红利",使各种促进经济增长的要素物尽其用,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本文来源于《华东经济管理》期刊2016年10期)

张立新,崔丽杰[7](2015)在《劳动力流动、人力资本积累与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劳动力流动、人力资本积累和地区经济增长差距之间的相互关系一直都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梳理相关研究发现:人力资本积累促进劳动力流动和经济发展;劳动力流动有利于流入地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发展;而对于流出地而言,只有在居民具备人力资本投资的自主意识,或劳动技能和收益大规模回流的前提下,劳动力流动才能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和缩小与流入地间的经济差距。因此,为确保城乡发展对人力资本积累的共同需要,需要激发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投资的自主意识,加强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引导劳动力的适度流动和回流。今后,学术界还应根据以人为本及主客体均衡发展的要求,以生产与生活能力的提升为目的,进一步探讨劳动力流动和人力资本积累的思路、模式和对策。(本文来源于《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李钟林,权哲男,朴基石[8](2013)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问题研究论坛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主要分布在内陆边境地区,虽然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普遍滞后。在我国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大环境下,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少数民族地区面临着既要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艰巨任务。在此背景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杂志社和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联(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期刊2013年10期)

田柳,赵军[9](2013)在《二元财政、城乡差距与地区经济增长——基于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地区发展视角,通过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二元财政、城乡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效应,结合脉冲响应分析、方差分解结果以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揭示了叁者的稳定性特征与互动影响效应。本文的主要结论为:二元财政的改善,也即增大非农投入的比重会阻滞经济增长,同时引致GDP的负向波动;城乡差距的增大会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同时也是影响GDP波动的重要因素,而经济增长会抑制城乡差距的扩大,这是"库兹涅茨曲线"形成的重要机理,不过我国尚未到达"拐点";二元财政与城乡差距间有着很强的因果关系,而且是单向的从二元财政传导到城乡差距。(本文来源于《21世纪数量经济学》期刊2013年00期)

周丽丽[10](2013)在《金融发展与贸易开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化的过程中,金融与贸易一直是重要的驱动因素。而在金融危机爆发,欧债危机愈演愈烈的后危机时代里,一国金融发展与贸易开放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则日益凸显。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金融市场不断发展,贸易开放程度也不断加深,但中国地区间发展极度不平衡的问题却也伴随着发展而日益严重。金融发展和贸易开放,为中国提供经济增长动力的同时也拉大了中国各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距。中国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日益扩大的地区发展不平衡,区域极化的持续增大将引起区域之间的矛盾,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冲击。因此,如何统筹协调金融发展与贸易开放关系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进一步持续平衡增长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纵观现有文献,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以及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上,并在这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对金融发展与贸易开放之间的关系研究,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才逐渐兴起,缺乏系统研究和实践检验。本文试图以经济增长作为桥梁,从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视角,研究金融发展与贸易开放之间的关系,在理论上探讨金融发展对贸易开放的作用机理和传导途径,并针对中国现状进行实证分析,最后结合当前后危机时代特征,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论文共由七章构成:第一章为导论。导论部分主要介绍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界定相关概念,并说明文章的主要内容、研究框架以及论文的创新点等内容。第二章为文献评述。从地区非均衡发展理论渊源、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关系、金融发展与贸易开放关系四个方面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和评论。第叁章是金融发展与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研究。首先分析中国金融发展的现状水平,并建立一个干中学的理论模型说明金融发展和地区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互制衡的关系,金融发展过快或者过慢于经济增长都不利于整体经济的协调和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借助区域收敛模型实证检验中国金融发展和地区经济之间的内在关系及二者收敛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比较金融发展差距和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研究结论表明,中国金融发展速度过快于经济增长速度,且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距每降低1%,金融发展差距缩小148.2%。第四章是贸易开放与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研究。首先从国内政治经济环境、外经贸政策和管理制度变化的角度,系统回顾中国贸易开放30多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然后,从资本积累、技术溢出和制度变化叁个方面理论分析贸易开放影响地区差距的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动态面板GMM估计,分析了贸易开放与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距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贸易开放通过资本积累和技术溢出效应,促使落后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快于发达地区,进而缩小地区间经济增长差距。但是由于人力资本流动以及投资与政策环境的共同作用,在长期来看,贸易开放可能会扩大地区差距。第五章是金融发展、贸易开放与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距叁者之间长期稳定和短期制衡关系的实证研究。本章运用1992-2010年中国31个省际面板数据,利用协整方法和面板VEC模型分析金融发展、贸易开放与中国地区差距叁者之间的动态关系。通过VEC面板模型发现金融发展、贸易开放与中国地区差距叁者之间存在短期制衡关系;通过面板协整方法,发现金融发展、贸易开放与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距之间存在长期协整稳定关系,从长期来看,贸易开放度的增加和金融发展的深化,均会拉大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距;通过格兰杰检验发现金融发展与地区差距、贸易开放与地区差距以及金融发展与贸易开放之间均存在互为因果关系。第六章是金融发展与贸易开放的作用机制和实证研究。首先从理论上分析金融发展对贸易开放的作用机理和传导途径,再针对中国现状对金融发展与贸易开放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本章构建了金融发展对外贸作用的理论分析框架,从古典理论、AK内生增长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研究了金融发展对贸易的影响机理。同时,基于金融发展与贸易开放关系机理,从金融发展功能、技术进步、比较优势、汇率变动和制度环境五个角度分析金融发展影响贸易开放的传导途径,并在理论机制基础上,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中国金融发展与贸易开放之间的互动关系。最后,结合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以及欧债危机爆发的背景,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贸易的影响和传导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在充满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的现实生活中,金融发展显着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开放,中国金融发展与贸易开放之间的函数关系为凹函数,金融发展对贸易开放的促进作用会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而不断加强。第七章为结论与政策建议。在本文结论基础上,结合当前后危机时代的大背景,提出相应的措施与建议,既要重视金融发展与贸易开放分别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距带来的影响,又要注重平衡金融发展与贸易开放之间的关系,通过市场调节与政府的政策引导,期望能够更好地解决金融发展、贸易开放与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3-05-01)

地区经济增长差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已成为深度贫困地区精准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所在。以典型深度贫困地区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基于1998-2017年数据,运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深度贫困地区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经济增长是引起城乡收入差距变化的格兰杰原因,而城乡收入差距并非引起经济增长变化的"格兰杰"原因。因此,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坚持城乡融合、统筹推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强力推进扶贫攻坚、全面改善贫困区生产生活条件,以缩小深度贫困地区城乡收入差距。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区经济增长差距论文参考文献

[1].蔡雅琴.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经济增长与地区经济差距[J].河北企业.2019

[2].陈兵建,吕艳丽.深度贫困地区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研究——以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王彩云.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D].新疆大学.2018

[4].王彩娜.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南北分化差距亟待缩小[N].中国经济时报.2017

[5].张晓燕.城乡收入差距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南昌大学.2017

[6].屈晓娟.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差距与后发地区经济增长:一个分析框架[J].华东经济管理.2016

[7].张立新,崔丽杰.劳动力流动、人力资本积累与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研究综述[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5

[8].李钟林,权哲男,朴基石.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问题研究论坛综述[J].经济研究.2013

[9].田柳,赵军.二元财政、城乡差距与地区经济增长——基于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J].21世纪数量经济学.2013

[10].周丽丽.金融发展与贸易开放研究[D].武汉大学.2013

标签:;  ;  ;  

地区经济增长差距论文-蔡雅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