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圳特区城市污水海洋处置工程(论文文献综述)
董战峰,杜艳春,陈晓丹,程翠云[1](2020)在《深圳生态环境保护40年历程及实践经验》文中研究说明深圳经济特区建立的40年也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断改革和飞跃的40年。根据特区建立以来环境管理政策与生态环境保护状况变化等,本研究将深圳生态环境保护发展历程大致划分为四个阶段:①奠基起步、建章立制(1980—1992年);②局部创新、全面推进(1993—2000年);③综合调控、转型跨越(2001—2011年);④系统改革、优化发展(2012年至今)。研究发现,深圳总体上探索出了一个质量引领、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绿色低碳的发展路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形成了覆盖生态环境保护各个领域、门类齐全、功能完备、措施有力的生态环境政策体系,为中国乃至全球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有益经验和深圳样本。
马圣玥[2](2020)在《典型城市重污染河流综合管理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报告均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其中,水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城市水环境质量的提升,已成为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公里。2015年,基于全国城市河流污染严重,黑臭河流数量高达几百甚至数千的严峻形势,我国发布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城市重污染河流治理,但由于治理行动以工程思维为主,建设时间短,建设任务重,导致治理后的河流在整体管理模式上缺乏系统思维和全面统筹,难以实现“长治久清”的未来管理目标。为此,本论文选择我国南方一线城市深圳的茅洲河为城市重污染河流的典型代表,系统梳理其典型特征,研究其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对其已经实施或正在进行的综合整治工程和综合治理策略深入评估和探索,进一步结合河流典型特征分析其中存在的瓶颈问题,提出了针对城市重污染河流典型特征的综合管理模式。论文在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城市重污染河流的典型特征表现为:(1)环境上处于经济迅速发展、人口密集的发达城市;(2)水质上超标严重,感官特征表现为“发黑发臭”;(3)在水文条件上水资源量先天不足,以污水处理厂出水为主要补水水源;(4)管理现状上正处于综合整治阶段,仍存在诸多管理瓶颈问题。针对典型城市重污染河流建立了污水收集量、污水进厂浓度和河流水质改善三要素的评价方法和体系,对该河流的工程实施效果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工程体系虽能够在短期内实现水量提升、污染减排和水质改善的效果,却无法达到预期的污染物减排效能和河流长期稳定达标。同时梳理了该典型城市重污染河流的综合治理策略,阐述了该策略在协调机制、责任体系、治理技术、监管执法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发现仍存在职能不统一、体制兼容性有限、系统不协调等问题。综合全文研究成果,对典型城市重污染河流的综合管理模式进行深入探讨,从目标、顶层设计、机制、平台、手段、措施等维度提出:河流综合管理应首先明确核心管理目标,从城市水平出发进行全面统筹的顶层设计,构建城市公共管理和河流流域管理的具体机制,搭建河流智慧管理平台,利用智慧手段,精准实施各项管理措施,实现时间上、机构上、系统上、区域上、手段上、主体上和信息上的七个统筹,以保障河流长治久清。这一成果对于国内外同类城市重污染河流的综合治理和水质管理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张甫娜[3](2019)在《南方沿海某市污水收集系统提质增效对策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在水环境治理过程中,大量污水直排入河的问题亟待解决。针对此问题,国家有关部门明确提出污水处理要实现提质增效,即全面提升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和水平,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和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南方沿海某市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量和进水浓度普遍偏低,同时,大量污水入河的问题尤其突出。该市印发《全面推进污水处理厂进水水量浓度双提升工作方案》,通过实现双提升目标达到污水收集系统提质增效。污水收集系统是提质增效的关键,本文以南方沿海某市为例,通过现场调研、文献资料研究以及现场检测等手段,分析了影响污水收集系统“提质增效”的关键问题,研究了技术对策,力求为优化改造城市污水收集系统提供决策参考。调研分析了南方某市污水收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污水收集不完全和外来水进入污水收集系统。污水收集不完全的主要原因有管网覆盖不完全、偷排乱排、雨污混接、污水溢流和管网渗漏;外来水进入污水收集系统主要原因有管道缺陷、截污系统截流量大、雨污混接和潮汐影响,导致地下水入渗,雨水入流,河水海水倒灌。在如何提高污水收集率的问题上,重点研究了快速截污、雨污分流和减少污水溢流。比较三种截污方式,结果表明截污措施只能作为临时应急手段。提高污水收集率重点还是要进行雨污分流建设,雨污分流排水体制更适宜该市,提出市政管网、社区管网建设雨污分流改造思路。从避免污水处理厂高水位运行、控制面源污染和减少管网沉积物三方面减少污水溢流。在如何防止外来水进入污水收集系统的问题上,截污系统采用避免重复截污、准确控制截流量、排水口设置防倒灌设施和控制河道水位等减少雨水、河水和海水;将雨污分流作为长期可持续对策,逐渐取代截污系统,并解决雨污混接的问题;优选管材、提高施工质量和加强管道水位排查与排水户管理等措施解决地下水入渗的问题。最后,在该市一案例片区进行了技术集成及应用示范,污水处理厂水量负荷率稳定在100%,水质COD、氨氮浓度提高,实现提质增效目标,其河道水质也得到改善,说明了上述措施在南方沿海某市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聂新平[4](2019)在《关于深圳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文中研究表明各位代表:受市政府委托,我向大会作关于深圳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计划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18年,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袁易明,盛春红,王建国[5](2019)在《中国经济特区产业绿色转型发展报告》文中指出经济特区是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先锋和范例,在中国产业绿色转型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报告坚持跟踪中国经济特区产业绿色转型的进程及路径,通过对五大经济特区产业绿色转型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经济特区在绿色转型中的具体措施。本报告根据构建的产业绿色转型发展能力评估体系和模型,对2018年经济特区产业绿色转型能力进行评估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促进经济特区产业绿色转型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洪伟东[6](2017)在《深圳市海洋生态经济发展空间布局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海洋经济是以一定的海洋地理空间(包括海岸带)为基础,依托海洋资源与环境而形成的产业经济系统,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因此,海洋经济本质上属于特定资源、环境条件的区域经济范畴,即海岸带经济。海洋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往往也是海洋生态环境遭受污染和破坏较严重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产业、人口不断向海岸带集聚,我国逐渐形成了以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为核心的海洋经济发展格局,同时,污染海域也主要分布在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江苏沿岸、长江口、杭州湾、浙江沿岸及珠江口等近岸海域,海洋经济发展空间与污染海域空间高度耦合。如何科学地评估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对海洋资源与环境造成的影响,更加全面地认识区域海洋经济发展及空间差异的真实情况,应当成为目前我国沿海地区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首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紧紧抓住区域海洋生态经济的本质属性,尝试运用区域经济、海洋经济和生态经济三大理论,深入总结区域海洋生态经济的理论发展及技术演进趋势,形成了系统化的区域海洋经济分析和评估方法体系。在此基础上,选择在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广东省深圳市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开展了基于空间格网的海洋生态经济核算及区域空间差异和动态演化分析,最终提出了深圳市海洋生态经济区划方案及对策建议,为海洋管理及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首先,本文通过对区域经济、海洋经济、生态经济概念及其发展脉络的分析,尝试从可持续发展视角,围绕区域海洋生态经济的本质和内涵,将海洋经济与海洋资源、环境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分析,即海洋生态经济是由海洋生态、海洋经济与海洋社会系统相互作用、相互交织、相互渗透而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特殊复合系统。其中,海洋生态子系统由海洋自然资源与环境构成,其功能是为海洋经济和社会子系统活动提供支撑、容纳、缓冲、净化等服务;海洋经济子系统以各类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为核心,其功能是实现各类海洋资源物质从分散向集中运转、能量由低效到高效聚集、信息自低序向高序反馈、价值由低质到高质积累;海洋社会子系统以人为核心,其功能是向海洋经济子系统提供劳力与智力支持。海洋生态经济具有整体性、协调性、区域性和动态性特征,各子系统之间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有机整体。海洋经济和社会子系统的发展必须遵循海洋生态子系统的承载能力,才能达成整个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从研究基础来看,目前,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框架已基本成型,但对核算、评估及发展对策的研究仍需进一步加强。本文系统总结国内外海洋经济核算理论方法及实践,通过对海洋生产总值(gop)和绿色海洋生产总值(绿色gop)核算内容的合理拓展与核算方法的有效优化,形成了更具实操性、能更好地反映海洋生态价值(由海洋资源环境成本和海洋生态调节收益两部分构成)的海洋生态经济核算方法体系。有效结合gis和遥感技术,建立了基于空间格网的海洋生态经济核算方法,即将传统行政区划单元内的海洋生产总值及海洋资源环境成本、海洋生态调节收益数据合理分布到一定的空间格网内,构建空间数据库。通过对每一个单元格网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数据的叠加分析,更加精细化地实现整个区域海洋生态经济的可视化表达,更加准确地透视区域海洋生态经济的空间差异特征,为科学实施海洋生态经济区划,制定差异化的海洋生态经济发展对策提供决策支撑。其次,本文将广东省深圳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gis渔网(fishnet)工具生成5km×5km网格,并按照深圳市海陆空间边界进行剪裁,形成了对深圳市海陆空间全覆盖的158个空间格网。将涉及海洋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各类统计数据、普查数据进行格网化处理和空间叠加分析,得到了2011-2015年深圳市海洋生态经济空间分布图。在此基础上,采用esda(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深圳市2011-2015年各区的海洋生态经济数据进行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发现,深圳市全局moran’si值均在0.10-0.17范围内变化,表明深圳市区域海洋生态经济在空间上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即呈现空间集聚现象,也就是说具有相对较高生态经济水平的地区在空间上互相邻接聚集,相对较低水平的地区在空向上相互靠近,且五年中总体空间集聚格局变化不大。此外,通过空间联系的局部指标(lisa)进一步分析发现,深圳市海洋生态经济主要集聚在福田-罗湖、南山蛇口两个核心地带,形成双中心、多次级中心的空间格局,东部盐田区和大鹏新区等区布局少量企业,整体集聚程度较低;全市呈现东北-西南方向分布,并且倾向于集聚于南部离岸线较近的地区,随着向北内陆区域延伸,海洋生态经济的集聚程度迅速下降。最后,根据空间格网的分析结果,通过对同类海洋生态经济空间格网进行归并,将深圳市划分为珠江口海洋生态经济限制发展区、深圳湾海洋生态经济优化调整区、大鹏湾海洋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区和大亚湾海洋生态经济储备保护区四个类型的海洋生态经济区划,形成差异化的海洋生态经济空间发展策略。从优化海洋产业空间布局,加强海洋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加强海岸带和临海区域空间管制以及制定差异化的海洋立体空间开发利用导向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对策建议。
深圳市人民政府[7](2016)在《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2016—2018年)及五个行动计划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深府[2016]54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现将《深圳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2016—2018年)》及《深圳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促转型行动计划(2016—2018年)》《深圳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库存稳市场行动计划(2016—2018年)》《深圳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杠杆防风险行动计划(2016—2018年)》《深圳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优环境行动计划(2016—2018年)》《深圳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惠民生行动计划(2016—2018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8](2016)在《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深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深发改[2016]562号各区人民政府,新区管委会,市政府直属各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深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2016年5月18日深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粤府[2015]56号),
桑光明[9](2015)在《城市污水污泥处理处置综合比较分析 ——以深圳市为例》文中指出城市污泥主要包括城市污水污泥、下水道污泥和河道污泥,其中城市污水污泥是最难监管和处理处置的。这类污泥既具有资源性又具有有害性,一方面污泥中含有植物所需的营养物质和可燃有机成分,另一方面又含有重金属、病菌、难降解有机物等有毒有害物质。若能合理利用,将充分发挥污泥价值,变废为宝,若不能安全处置,将会造成严重二次污染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率不断提高,污水处理设施不断增加,同时城市污泥产量也在急剧上升,污泥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发展中的新难题。在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这一问题则显得更加严峻,污泥出路已经迫在眉睫,部分地区甚至出现“污泥围城”的现象。具体到深圳市而言:一方面是城市污泥产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是污泥处理处置能力严重不足,同时居民环保要求越来越高,污泥处理处置过程缺乏监管,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困难重重,面临着“邻避困境”。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深圳市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对比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管理体系,对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和污泥管理体系进行了综合比较和评价。通过分析深圳市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运营过程中出现邻避困境的原因,针对深圳市现有污泥处理处置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鼓励有条件的污水厂对浓缩脱水设施进行深度脱水改造,提升深圳市污泥处理处置的能力;建立污泥处理处置综合管理平台,对污泥处理处置实施全过程管理;成立污泥处理处置研究基金,鼓励科研院所和企业对污泥处理处置先进技术进行研发;完善环保宣传教育制度,加强对公众的环境教育;鼓励成立污泥行业协会、第三方评估监测机构和社区环境保护团体。本文的结论是:通过对污水处理厂浓缩脱水工艺进行深度脱水改造,可以极大减轻深圳市污泥处理处置的压力,降低污泥处理处置的风险;通过构建污泥处理处置综合管理平台,可以改进与完善现有污泥管理体系,有助于解决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过程中的“邻避困境”问题,有助于规划的处理处置设施顺利完成和已建成设施的稳定运营。
周运瑜[10](2015)在《张家界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评价体系构建与建设成果评估》文中研究表明旅游综合改革试点是一个全新的事物,开展旅游综合改革试点是《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提出的重要任务,也是启动新时期全国旅游改革工作的重要内容。旅游城市作为最典型的旅游目的地,比较多地涉及到旅游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因而旅游综合改革将以旅游城市为重点。2010年12月,国家旅游局确定张家界市、成都市、秦皇岛市和舟山市为首批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并要求在五个领域先行先试。三年多过去了,这四个先行试点城市所进行的旅游综合改革取得什么样的成果,怎样对这些成果进行评价,它们的做法对相似旅游城市改革可以提供什么经验、模式、做法、理念等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基于此,本文选取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评价体系构建与建设成果评估作为研究内容。运用文献归纳法、频次分析法、德尔菲法、因子分析法、层次分析及主观赋分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阐明研究背景与意义、相关研究综述、研究思路与框架、研究方法与创新的基础上,以制度创新理论、增长极理论、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为指导,在了解我国国家旅游综合改革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定义,并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内涵、性质、分类,并对旅游城市综合改革试点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同时,对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评价体系进行了阐述,构建由共有指标与特有指标组成的评价体系框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张家界市为实证研究,建构了张家界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评价体系,依照评价体系对其建设成果进行了评估(截止到2013年底),针对张家界市在旅游综合改革试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张家界市缩小目标差距的对策。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有:(1)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是指为顺应国家深化改革的趋势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内在要求,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旅游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先行试验一些国家重大改革开放措施,发挥旅游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的功能,最终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国家优秀旅游城市。(2)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改革性质就是打破束缚旅游城市发展的生产关系,促进旅游城市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3)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主要涉及国家旅游局和旅游城市两大主体,由于开展旅游综合改革试点的动机不同,从而形成了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动力机制。(4)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评价体系框架主要由共有指标和特有指标组成。共有指标体系主要有旅游业增加值指标、生态文明指标、体制机制创新指标等组成;特有指标主要由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改革目标、主要任务所反映出的相关指标组成。(5)构建了张家界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评价体系,该体系由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旅游业、环境优美度和社会发展五个一级指标,44个二级指标构成。(6)评估认为到2013年底,张家界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建设成果获评为良好等级。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对张家界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评价体系构建与建设成果进行评估研究,可丰富旅游综合改革研究内容,对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概念、性质与类型进行探讨,可丰富旅游综合改革研究的相关理论。文中研究结论与对策对张家界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具有指导价值,对与张家界相类似的旅游城市进行改革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阐述了“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概念、旅游城市综合改革试点的性质、分类与形成机制,同时构建了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评价体系,丰富了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研究理论与内容,也丰富了经济学、管理学和统计学相关理论与方法的应用领域。
二、深圳特区城市污水海洋处置工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深圳特区城市污水海洋处置工程(论文提纲范文)
(1)深圳生态环境保护40年历程及实践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深圳生态环境保护历程回顾 |
1.1 奠基起步、建章立制(1980—1992年) |
1.2 局部创新、全面推进(1993—2000年) |
1.3 综合调控、转型跨越(2001—2011年) |
1.4 系统改革、优化发展(2012年至今) |
2 深圳生态环境保护主要成效 |
2.1 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逐步脱钩,发展的协调性显着增强 |
2.2 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深圳蓝”成为城市形象标杆 |
2.3 水环境质量显着改善,治理成效获公众认可 |
2.4 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能力不断提升,全力打造超大型“无废城市”范例 |
2.5 生态保护工作稳步推进,“深圳绿”成为城市名片 |
3 深圳生态环境保护经验与模式 |
3.1 前瞻布局,注重发展与保护双赢 |
3.2 法治先行,保驾护航美丽深圳建设 |
3.3 压实责任,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第一考” |
3.4 严守红线,着力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品质 |
3.5 铁腕治污,构建协同高效治理模式 |
3.6 市场牵引,创新生态环境治理经济激励机制 |
3.7 社会治理,打造兼具口碑与效益的生态文化品牌 |
3.8 联防联控,深化府际合作协调治理机制 |
4 展望 |
(2)典型城市重污染河流综合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3.1 我国城市重污染河流管理研究进展 |
1.3.2 国外典型的城市重污染河流管理研究进展 |
1.3.3 河流综合管理模式研究进展 |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1.5 创新点 |
第2章 城市重污染河流典型特征分析 |
2.1 环境特征 |
2.1.1 城市概况 |
2.1.2 水文气象 |
2.1.3 人口规模 |
2.1.4 产业结构 |
2.1.5 污染成因 |
2.2 水质特征 |
2.3 管理现状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典型城市重污染河流综合治理工程措施及其效果评价 |
3.1 综合治理工程措施 |
3.1.1 茅洲河流域工程措施的必要性 |
3.1.2 工程措施 |
3.2 综合治理效果评价分析 |
3.2.1 污水处理厂进水水量变化 |
3.2.2 污水处理厂进水污染物浓度变化 |
3.2.3 河道水质改善效果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典型城市重污染河流综合治理策略分析 |
4.1 综合治理策略顶层设计 |
4.2 综合治理策略技术思路 |
4.2.1 建设模式创新 |
4.2.2 协调机制创新 |
4.2.3 责任体系创新 |
4.2.4 治理技术创新 |
4.2.5 监管执法创新 |
4.3 综合治理策略存在问题 |
4.3.1 职能不统一,“多龙管水”现象依然存在 |
4.3.2 现有管理体制与全流域统一管理不相适应 |
4.3.3 水资源统一管理不强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城市重污染河流综合管理模式 |
5.1 管理目标分析 |
5.1.1 以水环境容量为依据的综合管理水质目标 |
5.1.2 以污染物减排量为依据的流域减排目标 |
5.2 总体管理思路 |
5.2.1 全市水污染治理相关部门协作统筹 |
5.2.2 河湖厂网站库系统统筹 |
5.2.3 上下游、左右岸区域统筹 |
5.2.4 工程实施与多维管理手段统筹 |
5.3 城市公共管理模式 |
5.3.1 政府 |
5.3.2 企业 |
5.3.3 公众 |
5.3.4 民间社会团体 |
5.4 河流流域管理模式 |
5.4.1 河长制管理 |
5.4.2 污水收集管理 |
5.4.3 河岸生态系统管理 |
5.4.4 责任体系管理 |
5.5 河流智慧管理模式 |
5.6 典型城市重污染河流综合管理模式 |
5.7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南方沿海某市污水收集系统提质增效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课题来源 |
1.1.1 研究背景 |
1.1.2 课题来源 |
1.2 国内外污水收集系统提质增效研究现状 |
1.2.1 污水收集问题 |
1.2.2 外来水入侵问题 |
1.3 南方某市概况 |
1.3.1 社会经济特征 |
1.3.2 气候水文特征 |
1.3.3 污水系统现状 |
1.4 研究目标、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1.4.3 技术路线 |
第2章 研究方法 |
2.1 文献资料研究 |
2.2 现场调查 |
2.2.1 访谈调查 |
2.2.2 问卷调查 |
2.2.3 实地调研 |
2.2.4 水质调查 |
2.2.5 管道检测 |
第3章 污水收集系统提质增效存在的问题 |
3.1 调查发现的问题 |
3.1.1 访谈调查 |
3.1.2 问卷调查 |
3.1.3 实地调研 |
3.2 污水收集不完全 |
3.2.1 污水管网覆盖不完全 |
3.2.2 偷排乱排 |
3.2.3 雨污混接 |
3.2.4 污水溢流 |
3.2.5 污水渗漏 |
3.3 外来水入侵污水收集系统 |
3.3.1 雨水入侵 |
3.3.2 地下水入渗 |
3.3.3 河水、海水倒灌 |
3.4 污水收集系统水量平衡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提高污水收集率的对策 |
4.1 快速截污 |
4.1.1 截污方式简介 |
4.1.2 截污方式选择 |
4.1.3 截污评估 |
4.2 雨污分流 |
4.2.1 市政管网雨污分流 |
4.2.2 正本清源 |
4.3 减少污水溢流 |
4.3.1 避免污水处理厂高水位运行 |
4.3.2 控制面源污染 |
4.3.3 控制管道淤积 |
4.4 加强宣传、管理 |
4.5 提高污水收集率的综合方案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防止外来水入侵污水收集系统的对策 |
5.1 防止雨水入侵的对策 |
5.1.1 截污系统雨水入侵对策 |
5.1.2 雨污混接雨水入侵对策 |
5.1.3 受损管渠雨水入侵对策 |
5.2 防止地下水入侵的对策 |
5.2.1 提高管渠施工质量 |
5.2.2 管道检测与修复 |
5.3 防止河水、海水倒灌的对策 |
5.3.1 加高截流堰 |
5.3.2 设置拍门 |
5.3.3 设置鸭嘴阀 |
5.3.4 设置闸门 |
5.3.5 其他防倒灌新技术 |
5.3.6 控制河道水位 |
5.4 防止外来水入侵的综合方案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污水收集系统提质增效技术应用 |
6.1 某片区污水收集系统存在的问题 |
6.2 提质增效技术集成 |
6.2.1 源头收集污水 |
6.2.2 过程控污 |
6.2.3 末端治污 |
6.3 实施效果 |
6.3.1 污水处理厂进水水量水质双提升 |
6.3.2 河道水质改善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现场访谈提纲 |
附录2 污水收集调查表 |
附录3 访谈资料 |
附录4 纸质调查问卷原始统计表 |
附录5 案例片区污水管网分布图 |
致谢 |
(4)关于深圳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计划草案的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
二、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
三、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
(一)着力从供给侧与需求侧协调发力,推动经济实现稳定增长。 |
(二)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
(三)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创新之都。 |
(四)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激发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
(五)牢牢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机遇,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
(六)高标准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形象。 |
(七)持续提升民生保障质量和水平,切实增强市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八)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典范。 |
四、保障措施 |
(6)深圳市海洋生态经济发展空间布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区域海洋生态经济研究进展 |
1.2.2 区域海洋生态经济核算研究进展 |
1.2.3 基于空间格网的区域经济研究进展 |
1.2.4 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主要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创新与不足 |
1.4.1 创新之处 |
1.4.2 存在不足 |
1.5 技术路线 |
第2章 区域海洋生态经济相关理论 |
2.1 区域经济理论 |
2.1.1 区位理论 |
2.1.2 地域分工理论 |
2.2 生态经济理论 |
2.2.1 生态经济系统理论 |
2.2.2 生态经济平衡理论 |
2.2.3 海洋生态经济系统 |
2.3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 |
2.4 海陆经济关联与相互作用 |
2.4.1 以海洋为依托的港口经济发展阶段 |
2.4.2 海陆紧密联动的工业经济发展阶段 |
2.4.3 服务经济向海快速集聚的发展阶段 |
2.4.4 海陆高度融合的创新经济发展阶段 |
第3章 深圳海洋经济发展及其海洋生态环境影响 |
3.1 深圳海洋经济发展的资源条件及优势 |
3.1.1 资源条件 |
3.1.2 发展优势 |
3.2 深圳海洋经济发展及海域使用现状 |
3.2.1 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
3.2.2 海域使用现状 |
3.3 深圳海洋城市空间演化分析 |
3.3.1 海洋城市形态演化进程分析 |
3.3.2 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3.4 深圳海洋生态环境的演化趋势分析 |
3.4.1 海洋生态环境的演化历程 |
3.4.2 海洋生态环境的发展趋势 |
3.5 深圳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
3.5.1 产业空间制约有待突破 |
3.5.2 围填海的管理水平亟需提升 |
3.5.3“东优西劣”的海洋环境空间格局 |
第4章 基于空间格网的深圳海洋生态经济格局分析 |
4.1 整体空间格局分析 |
4.1.1 概念及模型原理 |
4.1.2 分析方法 |
4.1.3 数据来源与处理 |
4.1.4 海洋生态经济核算 |
4.1.5 结果与分析 |
4.2 空间自相关分析 |
4.2.1 分析方法 |
4.2.2 结果与分析 |
第5章 深圳区域海洋生态经济分区评价分析 |
5.1 空间异质性分析 |
5.1.1 研究方法 |
5.1.2 选取评价因子 |
5.1.3 确立评价单元 |
5.1.4 权重的确定 |
5.1.5 结果分析 |
5.2 海洋生态经济区划 |
5.2.1 珠江口海洋生态经济限制发展区 |
5.2.2 深圳湾海洋生态经济优化调整区 |
5.2.3 大鹏湾海洋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区 |
5.2.4 大亚湾海洋生态经济储备保护区 |
第6章 深圳区域海洋生态经济发展对策 |
6.1 优化海洋产业空间布局,加快海洋产业集聚发展 |
6.1.1 打造东西两翼海洋产业发展带 |
6.1.2 建设十大海洋特色产业园区 |
6.2 陆海统筹,加强海洋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 |
6.2.1 实施陆源污染总量控制 |
6.2.2 推进海洋保护区建设 |
6.2.3 实施海洋生态系统修复 |
6.2.4 建设海岸带生态示范区 |
6.3 加强海岸带和临海区域空间管制 |
6.3.1 加强海岸带管理 |
6.3.2 构建“多规合一”的陆海规划体系 |
6.3.3 健全落实海洋生态红线制度 |
6.3.4 构建“格网化”规划空间单元体系 |
6.4 制定差异化的海洋立体空间开发利用导向 |
6.4.1 优化东西部岸线 |
6.4.2 推动滨海地区功能转型 |
第7章 结论与讨论 |
7.1 结论 |
7.2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表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7)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2016—2018年)及五个行动计划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深圳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2016—2018年) |
一、总体要求 |
(一)指导思想。 |
(二)基本原则。 |
二、工作目标 |
三、重点任务与政策措施 |
四、组织保障与督查考核 |
深圳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促转型行动计划(2016—2018年) |
一、总体要求 |
二、工作目标 |
三、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 |
四、积极培育先进产能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 |
五、积极开展产能合作促进产能外溢发展 |
六、完善政策支持优化供给环境 |
深圳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库存稳市场行动计划(2016—2018年) |
一、总体要求 |
二、工作目标 |
三、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 |
四、组织保障与督查考核 |
深圳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杠杆防风险行动计划(2016—2018年) |
一、总体要求与工作目标 |
(一)总体要求。 |
(二)工作目标。 |
二、重点任务与政策措施 |
(一)开展风险排查,积极推动去杠杆工作。 |
(二)关注去杠杆动态,加强风险预警。 |
(三)切实加强监管,防范化解地方金融风险。 |
(四)加快不良资产处置,提高金融资产质量。 |
(五)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确保正常金融秩序。 |
(六)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增加有效资金供给。 |
(七)着力优化融资结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
三、组织保障与督查考核 |
深圳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优环境行动计划(2016—2018年) |
一、总体要求与工作目标 |
(一)总体要求。 |
(二)工作目标。 |
二、重点任务与政策措施 |
(一)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
(二)降低人工成本。 |
(三)降低税负成本。 |
(四)降低社会保险费成本。 |
(五)降低财务成本。 |
(六)降低电力等生产要素成本。 |
(七)降低物流成本。 |
三、组织保障与督查考核 |
深圳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惠民生行动计划(2016—2018年) |
一、总体要求与工作目标 |
(一)总体要求。 |
(二)工作目标。 |
二、重点任务与政策措施 |
(一)城市安全保障提升计划。 |
(二)清洁高效能源提升计划。 |
(三)资源保障设施提升计划。 |
(四)互联互通交通提升计划。 |
(五)生态环境提升计划。 |
(六)教育优质提升计划。 |
(七)医疗卫生优质提效计划。 |
(八)人才优先发展计划。 |
(九)城市空间拓展计划。 |
三、保障措施与督查考核 |
(9)城市污水污泥处理处置综合比较分析 ——以深圳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外污水污泥处理处置方式的研究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技术路线 |
1.5 研究的内容 |
1.6 研究方法 |
第2章 城市污水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综合比较分析 |
2.1 城市污水污泥概述 |
2.1.1 城市污水污泥的定义及分类 |
2.1.2 城市污水污泥的特性分析 |
2.1.3 城市污水污泥对环境的影响 |
2.2 国内外城市污水污泥处理技术综述 |
2.2.1 污泥浓缩脱水处理技术经济分析比较 |
2.2.2 污泥干化处理技术经济分析比较 |
2.2.3 污泥稳定化处理技术经济分析比较 |
2.3 国内外城市污水污泥处置技术综述 |
2.3.1 卫生填埋 |
2.3.2 污泥焚烧 |
2.3.3 土地利用 |
2.3.4 建材制砖和其他资源化利用 |
2.3.5 污泥常用处理处置组合工艺比较分析 |
2.4 处理处置组合工艺比较分析及新技术应用发展 |
2.4.1 污泥减量化新技术 |
2.4.2 污泥资源化利用新技术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深圳市污水污泥处理处置方案选择与优化 |
3.1 深圳市污水污泥处理处置现状 |
3.2 深圳市污水污泥处理处置方案优化选择与分析 |
3.2.1 深圳市污水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应用环境和条件 |
3.2.2 深圳市污水污泥泥质分析 |
3.2.3 深圳市污水污泥处理处置优化方案选择 |
3.3 深圳市污泥处理处置优化方案工艺分析与经济评价 |
3.3.1 污泥处理优化方案-隔膜深度脱水工艺分析 |
3.3.2 深圳市污泥处理优化方案经济评价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深圳市污水污泥处理处置综合管理研究 |
4.1 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管理体系 |
4.1.1 国内污泥管理体系 |
4.1.2 欧盟污泥管理体系 |
4.1.3 美国污泥管理体系 |
4.2 深圳市污泥处理处置管理体系 |
4.2.1 深圳市污泥管理体系 |
4.2.2 深圳市污泥处理处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邻避困境”分析 |
4.3 深圳市污泥处理处置综合管理研究 |
4.3.1 污泥产生-消纳路径分析 |
4.3.2 污泥处理处置参与主体分析 |
4.3.3 污泥处理处置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管理问题 |
4.3.4 污泥处理处置综合管理平台的初步构建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语 |
5.1 进一步完善方向 |
5.2 研究建议 |
5.3 结论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张家界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评价体系构建与建设成果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选题依据 |
(三) 研究意义 |
二、相关研究综述 |
(一)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研究综述 |
(二) 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研究综述 |
(三) 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研究综述 |
三、研究思路与框架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框架 |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 |
(一) 研究方法 |
(二) 研究创新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一、制度创新理论 |
二、增长极理论 |
三、空间相互作用理论 |
四、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三章 国家旅游综合改革发展概述 |
一、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发展概述 |
(一) 广东省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区情况 |
(二) 云南省国家旅游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情况 |
(三) 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发展情况 |
(四) 海南岛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发展情况 |
二、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发展概述 |
(一) 张家界市旅游综合改革试点情况 |
(二) 秦皇岛市旅游综合改革试点情况 |
(三) 成都市旅游综合改革试点情况 |
(四) 舟山市旅游综合改革试点情况 |
第四章 旅游城市综合改革试点理论探讨 |
一、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内涵、性质与分类 |
(一) 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内涵 |
(二) 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性质 |
(三) 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分类 |
二、旅游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形成机制分析 |
(一) 形成原因 |
(二) 形成机制分析 |
三、旅游城市综合改革试点评价体系 |
(一) 设计原则 |
(二) 评价体系框架 |
第五章 张家界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评价体系设计 |
一、张家界旅游产业发展情况 |
二、设计思路 |
三、选取方法 |
四、指标选取依据 |
(一) 低碳城市指标选取依据 |
(二) 生态城市指标选取依据 |
(三) 宜居城市指标选取依据 |
(四) 国际旅游城市指标选取依据 |
(五) 五个领域先行先试指标选取依据 |
(六) 张家界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评价体系第一轮结果 |
五、指标的筛选 |
(一) 专家咨询(德尔菲法) |
(二) 第一轮统计结果分析和指标体系框架的提出 |
(三) 第二轮统计结果和指标体系的修正 |
(四) 第三轮统计结果 |
六、指标体系的确立 |
(一) 问卷调查与回收情况 |
(二) 量表检验 |
(三) 评价体系最终结果 |
第六章 张家界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建设成果评估 |
一、评估方法 |
(一) 层次分析法 |
(二) 主观赋分法 |
二、评估结果 |
三、评估结果分析 |
(一) 得分较高项目 |
(二) 得分较低项目 |
第七章 张家界市缩小目标差距的对策 |
一、发展经济是中心任务,两区两县应各有侧重 |
二、加快市中心城区建设,接轨国际旅游城市 |
(一) 加快市中心城区、县城建设 |
(二) 重视城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
(三) 加强教育与宣传,提高商业服务水平 |
三、提升国际旅游业水平,建成世界知名的旅游胜地 |
(一) 继续拓展国际航空线,提高国际游客比重 |
(二) 继续向国际旅游市场推介张家界 |
(三) 继续按国际旅游城市标准优化旅游环境 |
四、重视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环境优美度 |
(一) 实施大气污染防治 |
(二) 实施水污染防治 |
(三) 实施噪声污染整治 |
(四) 加大城市绿化力度 |
五、拓展城乡居民增收渠道,促进社会发展 |
六、继续创新旅游综合改革体制机制 |
(一) 创新旅游管理体制机制 |
(二) 加快旅游产业转型 |
(三) 创建智慧旅游景区,提升游客满意度 |
(四) 率先行动,创建低碳旅游示范景区 |
(五) 继续拓展开放合作范围,创建开放合作示范区 |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一) 理论结论 |
(二) 实践结论 |
二、研究展望 |
(一) 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相关理论的再研究 |
(二) 其他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评价体系构建与评估研究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附录六 |
附录七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深圳特区城市污水海洋处置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 [1]深圳生态环境保护40年历程及实践经验[J]. 董战峰,杜艳春,陈晓丹,程翠云. 中国环境管理, 2020(06)
- [2]典型城市重污染河流综合管理模式研究[D]. 马圣玥. 吉林建筑大学, 2020(04)
- [3]南方沿海某市污水收集系统提质增效对策研究[D]. 张甫娜.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4]关于深圳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计划草案的报告[N]. 聂新平. 深圳特区报, 2019
- [5]中国经济特区产业绿色转型发展报告[A]. 袁易明,盛春红,王建国. 中国经济特区发展报告(2018), 2019
- [6]深圳市海洋生态经济发展空间布局研究[D]. 洪伟东. 吉林大学, 2017(09)
- [7]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2016—2018年)及五个行动计划的通知[J]. 深圳市人民政府. 深圳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6(23)
- [8]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深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J].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深圳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6(16)
- [9]城市污水污泥处理处置综合比较分析 ——以深圳市为例[D]. 桑光明. 深圳大学, 2015(12)
- [10]张家界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评价体系构建与建设成果评估[D]. 周运瑜. 云南大学, 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