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分管理策略论文-王寅,鲁剑巍

养分管理策略论文-王寅,鲁剑巍

导读:本文包含了养分管理策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冬油菜,直播,育苗移栽,播种期

养分管理策略论文文献综述

王寅,鲁剑巍[1](2015)在《中国冬油菜栽培方式变迁与相应的养分管理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直播和育苗移栽是目前长江流域冬油菜并存的两种栽培方式,其技术发展和推广状况对中国油菜产业发展和油料供应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的历史阶段下,随栽培品种、种植目标、劳动力条件和生产力水平等因素的变化,中国冬油菜栽培方式也在不断的转变和发展。文章概述了新中国建立后冬油菜栽培方式的发展变化历程,从最初以直播种植为主,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直播为主而育苗移栽开始起步,20世纪80年代育苗移栽方式实现全面推广并长期应用,再到当前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栽培方式并存。而养分管理措施也经历了从最初施用农家肥,到开始施用氮、磷化肥,到提倡氮、磷、钾、硼肥配合施用,再到当前形成的育苗移栽油菜高产高效养分管理技术。直播和育苗移栽油菜的栽培特点和生长过程存在着显着差异,文章主要从生育进程、种植密度、群体结构与个体形态等方面对两者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相比育苗移栽油菜,直播油菜的生育期一般相应缩短,个体生长状况较弱,单株产量偏低,但在较高的种植密度基础上可发挥群体优势,且根群结构也有助于增强养分和水分吸收能力,因此具有高产高效的潜力。目前,长江流域育苗移栽油菜的养分丰缺指标和推荐施肥体系已经建立,养分管理策略也较为完善,其要点为: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目标产量水平合理确定氮、磷、钾、硼肥用量,保证养分平衡供应,实行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采取氮、钾肥分次施用(推荐基肥﹕越冬肥﹕薹肥=60%﹕20%﹕20%)以协调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强壮个体而实现高产。针对直播油菜发展迅速而在高产条件下养分管理研究相对滞后的现状,文章重点比较了其与育苗移栽油菜在养分响应、吸收分配和需求利用等方面的差异,发现直播油菜对养分缺乏较为敏感,养分不足导致个体生长低下和群体衰亡,后期物质和养分转运效率较低,而且对磷、钾养分的需求明显更高。基于已有研究结果总结出直播油菜的"前促后稳"养分管理策略,即在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养分合理平衡施用基础上,保证磷、钾供应,施用有机肥并进行秸秆还田,肥料运筹中重视氮肥对个体和群体发展的调控作用,减少基施而增加苗肥以促前期生长,中后期适时追肥以保证群体数量和产量形成,推荐基肥﹕苗肥﹕越冬肥﹕薹肥=40%﹕30%﹕15%﹕15%。此外,应配合其他栽培措施协同增效提质,选用适宜早熟和耐密的品种,采用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施用长效专用复合肥或专用控释肥,配合密植以省肥补迟、增库促源,加强病虫草害防控技术。文章还对直播油菜养分管理研究中的问题和未来方向进行了探讨和展望,以期为进一步完善其栽培管理措施和科学施肥技术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15期)

李国华[2](2015)在《我国畜禽粪便磷组分与土壤磷养分资源管理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我国畜牧业养殖规模和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饲养制度的改变和饲料添加剂的广泛使用,导致我国畜禽粪便中磷的含量以及组成与上世纪九十年代相比发生了显着变化。当前,国内还没有对畜禽粪便磷素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对集约化养殖模式下不同畜禽粪便中磷组分的差异依然知之甚少。本文在比较分析各种畜禽粪便磷分级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选用连续提取法、两步提取-核磁共振法定量分析了我国不同畜禽粪便磷含量及组分构成、不同生育期畜禽粪便磷组分的差异以及饲料磷对粪便磷的影响。另外,由于磷肥施入土壤后发生了系列的物理化学过程进而影响其对作物的有效性,而这些过程又受到土壤类型、土壤酸碱度、畜禽粪便磷施用方式以及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站的历史数据分析和土壤室内培养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我国不同类型土壤磷的培肥和环境阈值以及土壤磷素培肥速率。同时,根据磷素在土壤中的理化性质,划分了我国土壤磷肥管理区域,基于全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3414”试验的数据,明确了相应区域当前的土壤磷素状况。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构建和完善了我国土壤磷素管理模型,并采用情景分析的方法分析预测了2030年我国不同生态区域土壤在不同管理措施下的磷肥需求量、土壤磷素状况以及潜在的环境风险。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畜禽饲料磷含量是影响粪便磷含量的主要因素,二者之间存在很好的正相关性。因此可以把优化饲料磷作为畜禽粪便管理的主要措施之一2)畜禽粪便中易溶态磷占约70%以上。在集约化养殖模式下,猪粪的总磷浓度平均值为14.9gPkg-1;鸡粪总磷浓度的平均值为13.4g P kg-1;牛粪总磷浓度的平均值为5.8g P kg-1。散养模式下,牛粪总磷浓度的平均值为4.1g P kg-1。畜禽粪便磷含量变异范围较大。易溶态磷占集约化养殖模式下猪粪总磷的73%,鸡粪总磷的74%,牛粪总磷的79%,散养模式下牛粪总磷的78%。3)特定生育期畜禽粪便的测定表明:妊娠或哺乳期母猪粪中总磷的含量为31.9gPk-1,130天的蛋鸡粪中总磷的含量为13.5g P kg-1以及10-12个月未产奶牛粪中总磷的含量为7.1g P kg-1。猪粪中48%的磷组分,牛粪中87%的磷组分和鸡粪中69%的磷组分为易溶态的(去离子水和碳酸氢钠提取)。畜禽粪便中的磷组分主要包括正磷酸盐类、焦磷酸盐类、正磷酸单酯类和正磷酸二酯类,其中正磷酸盐类占的比例最高。根据畜禽粪便中各个磷组分所占的比例以及活性的高低,等量的畜禽粪便施用于耕地中潜在的环境风险由高到低依次是猪粪>鸡粪>牛粪。4)叁种不同类型土壤的全磷(Total-P)与速效磷(Olsen-P)拐点值分别为:哈尔滨中性土壤Total-P0.44g P kg-1, Olsen-P21.4mg P kg-1;杨凌钙质土壤[otal-P1.32g P kg-1, Olsen-P71.8mg P kg-1;祁阳酸性土壤Total-P0.51g P kg-1, Olsen-P4.6mg P kg-1,. Olsen-P与氯化钙提取态的磷(CaCl2-P)拐点值分别为:哈尔滨中性土壤Olsen-P51.6mg P kg-1, CaCl2-P0.61mg P kg-1;杨凌钙质土壤Olsen-P39.9mg P kg-1, CaCl2-P0.87mg P kg-1;祁阳酸性土壤Olsen-P90.2mg P kg-1, CaCl2-P0.39mgPkg-1。叁种不同类型土壤Olsen-P和土壤磷饱和度(PSR)之间存在显着的线性相关性。土壤单位Olsen-P的增加量导致的PSR的增加值由大到小依次为哈尔滨>祁阳>杨凌。PSR与CaCl2-P拐点值分别为:哈尔滨中性土壤PSR0.081, CaCl2-P1.43mg P kg-1;杨凌钙质土壤PSR0.026mg P kg-1, CaCl2-P0.85mg P kg-1;祁阳酸性土壤PSR0.12mg P kg-1, CaCl2-P1.86mg P kg-1,土壤磷素表观平衡与土壤Olsen-P的变化值之间存在显着的线性相关性。有机无机肥料配施提高土壤Olsen-P的速率高于单施无机肥的培肥速率。在中性土壤上前者是后者的1.04倍,钙质土壤上是1.88倍,酸性土壤上是1.31倍。5)根据我国土壤酸碱度以及不同区域环境气候的差异,将我国耕地划分为五个不同的磷肥管理区域:东北区、华北区、西北区、长江中下游区和南方区。我国不同磷肥管理区土壤磷素含量以及潜在的环境风险不同。我国东北区14.9%、华北区46.8%、长江中下游区67.5%、西北区69.3%和南方区91.5%的耕地土壤磷含量低于作物产量最佳时的水平,东北区6.8%、华北区5.1%、长江中下游区0.3%、西北区7.2%和南方区2.1%的耕地土壤存在较大的磷素流失风险。情景分析结果表明,2030年我国将面临严峻的磷肥管理压力,包括磷矿资源短缺、畜禽粪便磷肥流失以及环境污染等,目前的磷肥管理措施是不可持续的,未来需要合理的施肥技术以及政府政策调整。(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期刊2015-05-01)

潘俊峰,万开元,陶勇,刘毅,李志国[3](2014)在《基于农田养分管理的杂草生态防控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农田杂草是农田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揭示杂草种群对养分管理模式的响应及其机制是进一步通过科学的养分管理来实现防控农田杂草的关键。为此,作者总结了农田养分管理与杂草的关系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从农田杂草的重点防控对象、农田优势杂草种群和竞争临界期的确定以及杂草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等方面对杂草生态防控策略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土壤营养调控假设,期望为制定农田杂草综合管理策略以及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期刊2014年03期)

王大鹏,王秀全,成镜,何鹏,韦家少[4](2013)在《海南植胶区养分管理现状与改进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施肥对我国植胶业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经过多年的植胶生产,各植胶区已面临单产提升困难、土壤养分大面积下降和施肥技术亟待提升等重大问题。本文对海南植胶区养分管理现状进行综述,探讨海南胶园养分管理的若干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本文来源于《热带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09期)

范明生,樊红柱,吕世华,曾祥忠,石孝均[5](2008)在《西南地区水旱轮作系统养分管理存在问题分析与管理策略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农户调查的方法研究了西南地区水旱轮作系统养分管理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管理策略建议。调查结果表明,农户间施肥量差异大,过量与不足现象并存;养分施用不平衡、偏施氮肥的现象比较普遍;氮肥施用时期不合理,与作物需求不同步;没有考虑环境养分供应与水旱轮作系统养分动态特征。养分管理应当遵循:从整个轮作系统出发调控养分,综合应用各种养分资源,根据不同养分资源的特征确定管理策略,以及综合应用减少养分损失,高产栽培等农作技术的养分资源综合管理策略。(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08年06期)

张福锁,王方浩,马文奇,李彦明,马林[6](2008)在《面源污染控制的新视角:食物链养分管理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0引言面源污染,又称之为非点源污染(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它是一种在时空上无法定点监测的、与大气、水文、土壤、植被、土质、地貌、地形等环境条件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可随时随地发生的,直(本文来源于《全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高层论坛论文集》期刊2008-05-01)

范明生,江荣风,张福锁,吕世华,刘学军[7](2008)在《水旱轮作系统作物养分管理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旱轮作系统是我国主要的作物生产系统之一,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作物和土壤季节间的干湿交替变化是这一系统的显着特征,这也引起了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在不同作物季节间的交替变化,构成独特的农田生态系统.该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生产力下降或徘徊不前,灌溉水日益短缺,养分管理不合理,资源利用效率低和环境污染等.本文在综述水旱轮作系统特征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通过养分资源综合管理策略解决该系统养分投入、作物生产和环境风险之间的矛盾.该策略的核心内容是:从整个轮作系统角度出发调控养分,综合应用各种养分资源(化肥、有机肥及环境养分),使养分供应匹配作物需求,并根据不同养分资源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技术,使养分管理与节水、高产栽培等农作技术相结合.(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08年02期)

张福锁,崔振岭,王激清,李春俭,陈新平[8](2007)在《中国土壤和植物养分管理现状与改进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前我国农业生产面临增肥不增产、土壤养分过量累积、化肥施用过量和养分利用效率下降等重大问题,本文综述了中国土壤养分与植物营养状况的历史演变和研究进展,提出中国植物营养科学研究应在跟踪国际科学前沿的同时,紧密结合中国农业生产实际,通过大幅度提高养分效率和作物产量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本文来源于《植物学通报》期刊2007年06期)

张福锁[9](2006)在《中国养分资源综合管理策略和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解放至今,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巨大变化,但是人体营养的改善对农业生产、资源和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本文从氮、磷营养元素在农田-动物-人体-环境整个大体系中的循环变化入手,利用物质流动方法,以期说明我国氮磷养分在不同生产和消费体系中的现状和变化趋势,阐明各体系内养分流动对其他体系的影响,提出了优化每个体系养分利用的思路。最后证明,我国氮磷养分流动速度呈不断增长的趋势,而效率低下导致养分大部分流入环境,造成环境污染。未来提高养分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生产与生态双赢必须从食物生产到消费整个体系入手,利用经济、技术和政策措施,综合管理人类在农田-动物-人体-环境中的养分利用行为。目前农田养分资源综合管理已经取得一些进展,而畜牧、家庭和环境等系统的综合管理仍需要大量系统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2006年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6-04-01)

[10](2004)在《实施养分资源综合管理策略 确保粮食生产和生态环境安全 欢迎订购2003年《中国农业科技导报·增刊》》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1998年人均粮食和肉蛋生产量均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基本实现了粮食安全目标,其中增施化肥发挥了主要作用;与此同时,因肥料用量过多致使环境污染的负面作用也突出显现。在此背景下,同时做到保障粮食和环境安全的前提下科学施用肥料,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对此,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近几年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提出了养分资源综合管理的策略。由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杂志社编辑出版的2003年《中国农业科技导报·增刊》,集中反映了(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期刊2004年01期)

养分管理策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我国畜牧业养殖规模和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饲养制度的改变和饲料添加剂的广泛使用,导致我国畜禽粪便中磷的含量以及组成与上世纪九十年代相比发生了显着变化。当前,国内还没有对畜禽粪便磷素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对集约化养殖模式下不同畜禽粪便中磷组分的差异依然知之甚少。本文在比较分析各种畜禽粪便磷分级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选用连续提取法、两步提取-核磁共振法定量分析了我国不同畜禽粪便磷含量及组分构成、不同生育期畜禽粪便磷组分的差异以及饲料磷对粪便磷的影响。另外,由于磷肥施入土壤后发生了系列的物理化学过程进而影响其对作物的有效性,而这些过程又受到土壤类型、土壤酸碱度、畜禽粪便磷施用方式以及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站的历史数据分析和土壤室内培养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我国不同类型土壤磷的培肥和环境阈值以及土壤磷素培肥速率。同时,根据磷素在土壤中的理化性质,划分了我国土壤磷肥管理区域,基于全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3414”试验的数据,明确了相应区域当前的土壤磷素状况。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构建和完善了我国土壤磷素管理模型,并采用情景分析的方法分析预测了2030年我国不同生态区域土壤在不同管理措施下的磷肥需求量、土壤磷素状况以及潜在的环境风险。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畜禽饲料磷含量是影响粪便磷含量的主要因素,二者之间存在很好的正相关性。因此可以把优化饲料磷作为畜禽粪便管理的主要措施之一2)畜禽粪便中易溶态磷占约70%以上。在集约化养殖模式下,猪粪的总磷浓度平均值为14.9gPkg-1;鸡粪总磷浓度的平均值为13.4g P kg-1;牛粪总磷浓度的平均值为5.8g P kg-1。散养模式下,牛粪总磷浓度的平均值为4.1g P kg-1。畜禽粪便磷含量变异范围较大。易溶态磷占集约化养殖模式下猪粪总磷的73%,鸡粪总磷的74%,牛粪总磷的79%,散养模式下牛粪总磷的78%。3)特定生育期畜禽粪便的测定表明:妊娠或哺乳期母猪粪中总磷的含量为31.9gPk-1,130天的蛋鸡粪中总磷的含量为13.5g P kg-1以及10-12个月未产奶牛粪中总磷的含量为7.1g P kg-1。猪粪中48%的磷组分,牛粪中87%的磷组分和鸡粪中69%的磷组分为易溶态的(去离子水和碳酸氢钠提取)。畜禽粪便中的磷组分主要包括正磷酸盐类、焦磷酸盐类、正磷酸单酯类和正磷酸二酯类,其中正磷酸盐类占的比例最高。根据畜禽粪便中各个磷组分所占的比例以及活性的高低,等量的畜禽粪便施用于耕地中潜在的环境风险由高到低依次是猪粪>鸡粪>牛粪。4)叁种不同类型土壤的全磷(Total-P)与速效磷(Olsen-P)拐点值分别为:哈尔滨中性土壤Total-P0.44g P kg-1, Olsen-P21.4mg P kg-1;杨凌钙质土壤[otal-P1.32g P kg-1, Olsen-P71.8mg P kg-1;祁阳酸性土壤Total-P0.51g P kg-1, Olsen-P4.6mg P kg-1,. Olsen-P与氯化钙提取态的磷(CaCl2-P)拐点值分别为:哈尔滨中性土壤Olsen-P51.6mg P kg-1, CaCl2-P0.61mg P kg-1;杨凌钙质土壤Olsen-P39.9mg P kg-1, CaCl2-P0.87mg P kg-1;祁阳酸性土壤Olsen-P90.2mg P kg-1, CaCl2-P0.39mgPkg-1。叁种不同类型土壤Olsen-P和土壤磷饱和度(PSR)之间存在显着的线性相关性。土壤单位Olsen-P的增加量导致的PSR的增加值由大到小依次为哈尔滨>祁阳>杨凌。PSR与CaCl2-P拐点值分别为:哈尔滨中性土壤PSR0.081, CaCl2-P1.43mg P kg-1;杨凌钙质土壤PSR0.026mg P kg-1, CaCl2-P0.85mg P kg-1;祁阳酸性土壤PSR0.12mg P kg-1, CaCl2-P1.86mg P kg-1,土壤磷素表观平衡与土壤Olsen-P的变化值之间存在显着的线性相关性。有机无机肥料配施提高土壤Olsen-P的速率高于单施无机肥的培肥速率。在中性土壤上前者是后者的1.04倍,钙质土壤上是1.88倍,酸性土壤上是1.31倍。5)根据我国土壤酸碱度以及不同区域环境气候的差异,将我国耕地划分为五个不同的磷肥管理区域:东北区、华北区、西北区、长江中下游区和南方区。我国不同磷肥管理区土壤磷素含量以及潜在的环境风险不同。我国东北区14.9%、华北区46.8%、长江中下游区67.5%、西北区69.3%和南方区91.5%的耕地土壤磷含量低于作物产量最佳时的水平,东北区6.8%、华北区5.1%、长江中下游区0.3%、西北区7.2%和南方区2.1%的耕地土壤存在较大的磷素流失风险。情景分析结果表明,2030年我国将面临严峻的磷肥管理压力,包括磷矿资源短缺、畜禽粪便磷肥流失以及环境污染等,目前的磷肥管理措施是不可持续的,未来需要合理的施肥技术以及政府政策调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养分管理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1].王寅,鲁剑巍.中国冬油菜栽培方式变迁与相应的养分管理策略[J].中国农业科学.2015

[2].李国华.我国畜禽粪便磷组分与土壤磷养分资源管理策略[D].中国农业大学.2015

[3].潘俊峰,万开元,陶勇,刘毅,李志国.基于农田养分管理的杂草生态防控策略[J].植物保护.2014

[4].王大鹏,王秀全,成镜,何鹏,韦家少.海南植胶区养分管理现状与改进策略[J].热带农业科学.2013

[5].范明生,樊红柱,吕世华,曾祥忠,石孝均.西南地区水旱轮作系统养分管理存在问题分析与管理策略建议[J].西南农业学报.2008

[6].张福锁,王方浩,马文奇,李彦明,马林.面源污染控制的新视角:食物链养分管理策略[C].全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高层论坛论文集.2008

[7].范明生,江荣风,张福锁,吕世华,刘学军.水旱轮作系统作物养分管理策略[J].应用生态学报.2008

[8].张福锁,崔振岭,王激清,李春俭,陈新平.中国土壤和植物养分管理现状与改进策略[J].植物学通报.2007

[9].张福锁.中国养分资源综合管理策略和技术[C].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2006年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6

[10]..实施养分资源综合管理策略确保粮食生产和生态环境安全欢迎订购2003年《中国农业科技导报·增刊》[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4

标签:;  ;  ;  ;  

养分管理策略论文-王寅,鲁剑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