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传毒相关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RNA沉默,灰飞虱,介体传毒相关蛋白,水稻条纹病毒
传毒相关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杜晋文[1](2017)在《RNAi沉默灰飞虱传毒相关蛋白基因抗水稻条纹病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是我国乃至全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灰飞虱属于同翅目飞虱科,是刺吸式口器昆虫,除直接吸食水稻韧皮部汁液危害水稻外,还能以持久性增殖的方式传播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和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对水稻的生长和发育极具破坏性,给水稻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目前利用RNAi技术防控植物病毒多采用单一的策略,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对环境污染严重。因此切断病毒的介体传播,寻找高效的抗病毒新策略势在必行。本研究以灰飞虱和水稻条纹病毒为研究材料,利用RNA沉默技术对可能参与介体传毒相关蛋白基因进行功能验证;通过干扰介体传毒相关蛋白基因和病毒基因的表达,显着降低了昆虫体内和水稻中病毒的含量;培育获得具有较高抗性水平的转基因水稻新材料。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的RNA干扰策略对病毒的防控效果,探寻高效的抗病毒策略。主要实验结果和结论如下:(1)介体传毒相关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验证提取灰飞虱总RNA,反转录得到cDNA,用相应的引物PCR扩增,胶回收后与克隆载体连接转入大肠杆菌DH5α,PCR检测为阳性菌落送于测序。序列分析显示,GAPDH3全长999bp,编码332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为KT724283.1);RACK全长948bp,编码315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为KT724285.1)。用体外反转录试剂盒合成这2个基因的dsRNA,参入人工饲料中(终浓度500ng/μL),饲喂2龄带RSV灰飞虱若虫。qRT-PCR结果显示,dsRNA显着降低了这2个基因在灰飞虱中的表达水平,干扰效果从第1d持续到第8d;并且能显着降低灰飞虱中病毒的含量。以上结果表明,GAPDH3和RACK基因在灰飞虱传播RSV病毒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原核表达介体传毒相关蛋白基因及病毒基因的dsRNA防控病毒研究构建了GAPDH3、RACK及RSV SP基因的单发夹和嵌合基因双发夹的原核表达载体,导入大肠杆菌M-JM109LacY菌株中,IPTG诱导表达dsRNA;提取表达的dsRNA,参入人工饲料中(终浓度500ng/μL),饲喂2龄带RSV灰飞虱若虫。qRT-PCR结果表明,各原核表达的dsRNA均能显着降低相应基因的表达水平,干扰效果从第1d持续到第8d;并且能显着降低灰飞虱中病毒的含量;共沉默介体传毒相关蛋白基因和RSV SP基因诱导表达的dsRNA干扰效果优于只沉默介体传毒相关蛋白基因或RSV SP基因诱导表达的dsRNA。在此基础上,将诱导表达的共沉默介体传毒相关蛋白基因和RSV SP基因的dsRNA溶于TE中(终浓度500ng/μL),喷施于野生型水稻上,接种2龄带RSV灰飞虱若虫,分别于6d和8d移出灰飞虱若虫。qRT-PCR结果表明,各dsRNA均能降低水稻中病毒的含量。(3)转基因水稻表达介体传毒相关蛋白基因及病毒基因的dsRNA抗病毒研究构建了GAPDH3、RACK基因和RSV SP基因的嵌合双发夹植物表达载体,冻融法导入农杆菌EHA105,转化水稻品种临稻10,获得了含各载体的转基因水稻植株。转基因植株South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各外源基因以不同的拷贝数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North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外源基因在植株体内可正常转录为mRNA,随后mRNA可剪切为siRNA。待T1代转基因水稻幼苗5叶期时,以野生型临稻10作为对照,接种2龄带RSV灰飞虱若虫,3d后移出灰飞虱若虫。3周后调查结果显示,转基因植株SP+GAPDH3对RSV的抗病率为33.33%,转基因植株SP+RACK对RSV的抗病率为50%。已有研究显示,转基因植株RSV SP对RSV的抗病率为29.41%。表明共沉默介体传毒相关蛋白基因及病毒基因的转基因水稻比只沉默病毒基因的转基因水稻具有更高的对RSV的抗病性。(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7-05-10)
刘馨,闫文茜,张友军,吴青君,谢文[2](2015)在《烟粉虱传毒相关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是一种世界性的入侵性害虫,其传播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给我国番茄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为了阐明烟粉虱传播双生病毒的机理,本文拟研究明确B和Q烟粉虱体内传毒相关蛋白Gro EL基因及其表达量。【方法】采用特异性引物克隆了B和Q烟粉虱内共生菌编码的传毒相关蛋白Gro EL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两种生物型及其获取双生病毒前后该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烟粉虱内共生菌Hamiltonella编码的Gro EL基因全长为1 668 bp,编码555个氨基酸;B、Q烟粉虱该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9.94%,氨基酸同源性为99.82%;带毒烟粉虱中Gro EL基因的表达量显着高于未带毒的对应生物型烟粉虱;无论带毒与否,Q烟粉虱该基因的表达量均显着高于B(P<0.05)。【结论】烟粉虱携带TYLCV后可诱导Gro EL的表达量升高,B和Q烟粉虱中Gro EL基因及其表达量均存在差异,这可能是B和Q烟粉虱传毒效率存在显着差异的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应用昆虫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刘福生,杭海燕,陈润花,李培彩,张寅[3](2014)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与细胞毒相关蛋白A及环氧合酶2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合并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患者脾胃湿热证与Hp细胞毒相关蛋白A(CagA)、环氧合酶2(Cox-2)及胃黏膜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经Hp检测、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CAG患者70例,Hp阳性并经中医辨证为脾胃湿热证和脾胃虚寒证的患者各30例,Hp阴性患者10例作为阴性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CagA、Cox-2的表达水平,并结合病理结果,分析组间CagA阳性率、Cox-2表达水平及胃黏膜病变程度的差异。结果 CAG合并Hp感染的脾胃湿热证组CagA阳性率、血清Cox-2表达水平高于脾胃虚寒证患者,且均高于Hp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湿热证胃黏膜病变程度与脾胃虚寒证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脾胃湿热证具有较轻的趋势。结论 CagA及Cox-2可能参与CAG合并Hp感染患者脾胃湿热证的形成,脾胃湿热证在CAG合并Hp感染早期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探讨脾胃湿热证在CAG进展中作用机制提供一定的依据。(本文来源于《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4年10期)
高阳[4](2012)在《利用dsRNA诱导蚜虫传毒相关蛋白基因沉默以阻断马铃薯Y病毒传播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部分植物病毒通过与其传播介体互作而实现水平传播。烟蚜(Myzus persicae)RPS2蛋白是一种核糖体蛋白,研究证实,RPS2在烟蚜传播马铃薯Y病毒时起了重要作用。利用GenBank查找已报道的烟蚜RPS2蛋白序列,进而得到烟蚜RPS2基因序列,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引物,通过RT-PCR技术,扩增得到了烟蚜RPS2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将烟蚜RPS2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连接到PGEM-T easy Vector上并转入大肠杆菌(E.coli)NM522菌株中扩增并保存,再以RPS2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为模板,分别设计用于扩增RPS2基因全长序列的前段、中段和末段叁个不同片段的引物,PCR扩增得到叁段RPS2基因的部分片段,分别命名为RPS2—1、RPS2-2和RPS2-3。同时为了构建载体在叁个片段两端分别引入不同的酶切位点,RPS2-1片段的5’端和3’端分别引入了EcoRI和HindⅢ两个限制性内切酶位点,而RPS2-2和RPS2-3两个片段的5’端和3’端分别引入了EcoRI和BamHI两个限制性内切酶位点。通过酶切、连接等常用的分子实验方法,将叁个片段分别连接到LITMUS-28i质粒上,构建成叁个含RPS2基因片段的dsRNA原核表达载体。载体通过PCR,酶切以及测序等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构建的重组载体与预期相同。将叁种重组载体分别转化到大肠杆菌(E.coli)HT115(DE3)菌株内,由于LITMUS-28i质粒上存在两个反向的T7启动子,同时大肠杆菌菌株HT115是RNA酶Ⅲ缺陷型菌株,因此经过IPTG诱导,大肠杆菌菌株HT115的细胞内可以自行表达dsRNA并可以通过CTAB法提取到。提取到片段的大小、DNase和RNaseA酶切的结果都能证实,该载体可以表达预期的dsRNA。将这叁种体外表达的dsRNA加入烟蚜人工饲料中,证明食用该饲料对烟蚜生长发育并无影响。以上实验为评价这叁种dsRNA对烟蚜传播PVY的影响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12-04-01)
唐前君[5](2010)在《双生病毒外壳蛋白和传毒相关蛋白基因介导的病毒抗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双生病毒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发生,严重危害多种重要经济作物。近年来,随着B型烟粉虱的入侵和扩散,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TYLCV)在我国番茄产区不断蔓延传播且逐年加重,在部分地区大面积爆发,危害严重,难以防治,对农业生产构成严重的威胁。近年发展起来的RNA沉默(RNA silencing)技术可能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以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Y10外壳蛋白2个不同氨基酸同源性150bp左右短片段和3个不同长度的外壳蛋白基因片段构建dsRNA植物表达载体,转化烟草和番茄,以求获得抗性强、抗性范围广的抗病转基因植株,并试图找出能诱导RNA介导的病毒抗性的最佳片段;同时,以B型烟粉虱传毒相关蛋白GroEL基因片段构建dsRNA植物表达载体,并转化烟草和番茄,探索利用RNAi切断病毒传播途径的可能性。本论文的研究为进一步构建双价基因,从病毒侵染和介体传毒两条途径切断双生病毒的侵染和流行,建立双生病毒分子调控技术体系打下基础。研究的结果和主要结论如下:1、利用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China virus, TYLCCNV)的CP基因片段构建dsRNA转化本氏烟和番茄及其抗病性研究1.1不同氨基酸同源性CP基因片段dsRNA介导的抗病性研究对大部分TYLCV的CP基因序列与TYLCCNV的CP的基因序列进行氨基酸同源性比对,分别选取同源性为94.94%的159bp的CP片段和81.32%的158bp的CP片段,成功构建含CP片段的dsRNA植物表达载体pBIN19-2HCP和pBIN19-2LCP,以本氏烟和番茄Moneymaker为转基因材料,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分别将基因转入烟草和番茄中,得到含2HCP的转基因烟草56株、转基因番茄59株;得到含2LCP的转基因烟草43株、转基因番茄61株。通过对TO代扩繁株攻毒实验后表型观察和PCR检测发现,来自同一母株的TO代扩繁株抗性完全一致,转低同源CP片段dsRNA的转基因本氏烟TO代植株抗病型的比率为47.1%,而转高同源CP片段dsRNA的转基因本氏烟TO代植株抗病型的比率为72.7%。1.2不同长度CP基因片段dsRNA介导的抗病性研究分别选取长度约为150bp、300bp和450bp的CP片段,成功构建CP片段dsRNA植物表达载体pBIN19-2CP159(即pBIN19-2HCP)、pBIN19-2CP302和pBIN19-2CP457,以本氏烟和番茄Moneymaker为转基因材料,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基因转入烟草和番茄中,分别得到含2CP159、2CP302和2CP457转基因烟草56株、57株和38株,转基因番茄植株59株、77株和54株。通过对T0代扩繁株攻毒实验后表型观察和PCR检测发现,来自同一母株的T0代扩繁株抗性完全一致;但转3个不同长度CP片段dsRNA的转基因本氏烟T0代植株抗病性存在差异,分别为72.7%、80.7%和89.6%。我们从转pBIN19-2CP159 T0代转基因烟草抗病植株中随机选取4株繁殖,进行T1代抗病性分析,结果发现T1代植株抗病株比率分别为12.5%、22.5%、10.0%和17.5%。2、利用B型烟粉虱GroEL基因片段构建dsRNA转化本氏烟和番茄干扰烟粉虱传毒的研究随机选取长度约为300和500bp的GroEL基因片段,成功构建GroEL基因片段dsRNA植物表达载体pBIN19-2G502和pBIN19-26306。以本氏烟和番茄Moneymaker为转基因材料,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策略将基因转入并整合到烟草和番茄中,分别得到转基因烟草73株和46株,转基因番茄91株和66株;农杆菌介导的植株接种和烟粉虱传毒的接种方法对T0代扩繁株攻毒实验,表型观察和PCR检测结果表明,来自同一母株的T0代扩繁株抗性完全一致,转2个不同长度GroEL基因片段dsRNA的转基因本氏烟T0代中没有发现抗病型植株,两种不同接种方法所得的耐病型比率有一定差别,前一种接种方法得到的耐病型比率分别为56.6%和57.0%,而后一种接种方法得到的耐病型比率则分别为69.9%和65.0%。将带毒并在TO代转基因烟草扩繁株取食2天后的烟粉虱取食非转基因植株,通过PCR检查发现,转含26502和26306的转基因植株对烟粉虱的传毒能力干扰率分别为22.0%和16.0%。3在本氏烟中瞬时表达TYLCCNV CP基因dsRNA的抗病性初步分析为了初步确定TYLCCNV CP基因dsRNA能否诱导病毒抗性,减少基因操作的盲目性,我们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BIN19-GFP和pBIN19-CP-GFP,瞬时表达本氏烟,均可见GFP荧光。预先渗入pBIN19- 2CP457植物表达载体,然后再瞬时表达pBIN19-GFP和pBIN19-CP-GFP,前者GFP正常表达,而后者GFP荧光不可见;或渗入实验后16天用TYLCCNV Y10农杆菌侵染性克隆进行再接种,处理植株均表现为免疫。(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10-04-26)
王阳[6](2010)在《与大麦黄矮病毒介体传毒相关的通读蛋白ORF5基因的分子变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es, BYDVs)是引起我国麦类病毒病的主要病毒之一,可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由于中国小麦种植区域的生态地理环境有很大差异,可能造成BYDVs含有较为丰富的变异类型。本试验以我国不同地区的大麦黄矮病株标样为材料,对其进行分子鉴定,明确不同地区分离物的病毒种类(株系)、分子变异和进化关系。2007~2009年共采集BYDVs标样987个,经RT-PCR及核酸斑点杂交(nucleic acid spot hybridization, NASH)方法检测我国近叁年的小麦黄矮病发生情况,结果表明:标样的42%左右为阳性结果,其中,BYDV-GAV占据了阳性样品的大部分比例,BYDV-PAV、BYDV-GPV分别在特定区域优势地发生,PAV株系主要分布在湖北武汉、山东济南、安徽合肥、江苏南京、河南郑州、甘肃兰州和甘肃甘谷等地,GPV作为我国特有的大麦黄矮病毒,其在田间的侵染较少,主要分布在山西运城、山西临汾、陕西韩城、江苏南京、云南昆明、甘肃兰州和甘肃甘谷。通读蛋白(Read through protein, RTP)ORF5基因的RT-PCR产物经克隆测序,进行多序列比对分析不同病毒(株系)的分子变异情况。测序的45个BYDV-GAV核苷酸序列长度为1378bp左右,序列一致程度高,变异程度小。根据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具有许多平行分支,表明BYDV-GAV序列之间没有明显的聚类,但也可以形成叁个组群(Ⅰ、Ⅱ、Ⅲ)。多数分离物都聚集在Ⅰ组群,它们之间的遗传距离比较相近,这些分离物与已公布的中国分离物BYDV-GAV-CN相似性最高。组群Ⅱ中主要是河南、云南、贵州及西藏地区。组群Ⅲ只是由2个新分离物构成,它们与已发表的中国分离物BYDV-GAV-CN相似性最低,亲缘关系最远。BYDV-PAV核苷酸序列与BYDV-GAV结果不同,1335~1350bp个碱基中有多处位点发生变异,变异在3′末端相对比较集中。系统进化树形成四个组群(Ⅰ、Ⅱ、Ⅲ、Ⅳ),虽然这四个组群从同一进化分支而来,但其各自序列相互间差异程度较大,进而分别聚类成组。组群Ⅰ、Ⅱ拥有共同的祖先,组群Ⅲ、Ⅳ拥有共同祖先。组群Ⅰ中包括39个新分离物、1个国内已发表分离物。组群Ⅱ多是云南地区新分离物,它们与公开发表的BYDV-PAV-CN分离物亲缘关系比较近。组群Ⅲ包括1个河南地区新分离物和6个国外分离物。组群Ⅳ是由两个国外已发表分离物组成。其中09HNZZ4与国外分离物亲缘关系近,相似性高,而与国内各分离物亲缘关系较远,相似性低。且河南地区分离物在3个组群里都有分布,并没有集中在同一个组群内,说明河南的PAV多样性丰富。在整个的BYDV-PAV分离物类群中,这些分离物并没有根据相同的采集时间和采集地点而受到严格的限制。BYDV-GPV的RTP-ORF5基因在变异方面与BYDV-GAV类似,序列保守,变异不大,变异主要集中在3’端。(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0-04-19)
张开玉[7](2008)在《灰飞虱体内水稻条纹病毒的检测及传毒相关蛋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是纤细病毒属(Tenuivirus)的典型成员,由灰飞虱以持久方式传播(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en,),曾分布于我国16个省市,至今仍在部分省市暴发流行,给我国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本文利用已经制备的多克隆抗体SV21和单克隆抗体389,应用多孔板间接ELISA、DIBA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都能检测出单头灰飞虱体内水稻条纹病毒,检测灵敏度以多孔板间接ELISA最高,其次为DIBA,Western最低,用单克隆抗体检测灵敏度高于多克隆抗体。RT-PCR、IC-RT-PCR和DB-RT-PCR 3种方法中,RT-PCR对单头灰飞虱稀释到400倍都可以检测到病毒;IC-RT-PCR在多克隆抗体SV21稀释浓度大于500倍就检测不出RSV,单克隆抗体稀释浓度大于800倍也检测不到RSV;DB-RT-PCR结果显示单头灰飞虱在稀释400倍后都无阳性反应。检测灰飞虱体内由水稻条纹病毒(RSV)编码的外壳蛋白CP、病害特异性蛋白SP,以及非结构蛋白NS2、NS3和NSvc4 5种蛋白以及病毒粒子(CP)与SP、NS2、NS3、NSvc4的体外结合,为进一步研究水稻条纹病毒与其介体昆虫互作提供有用信息。本文提取了高带毒灰飞虱(Q家系)总蛋白,用免疫方法检测了昆虫体内CP、SP、NS2、NS3和NSvc45种重要蛋白的表达以及病毒粒子(CP)与SP、NS2、NS3、NSvc4的体外结合情况。结果表明在带毒灰飞虱体内以上5种蛋白都能检测到,而且CP含量最高,NSvc4、SP、NS3、NS2含量依次降低;用体外原核表达后纯化的蛋白进行了RSV粒子(CP)与SP、NS2、NS3、NSvc4的体外结合情况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病毒粒子(CP)与sP、NSvc4之间存在体外结合关系。检测结果为灰飞虱作为RSV的昆虫寄主并且可以在其体内增殖的结论提供了支持,表达差异表明病毒编码蛋白在介体灰飞虱体内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协调关系;CP与SP的结合为前人关于CP与SP可能共同作用于叶绿体进而影响症状的严重度的报道又提供了一个新的证据,CP与NSvc4之间存在体外结合关系,也为NSvc4可能作为运动蛋白诱导病毒在胞间运动需要CP的辅助提供了佐证。为了获取灰飞虱体内RSV受体蛋白的情况。本文以Bio-Rad高通量双向电泳系统为技术平台,通过改进和优化灰飞虱蛋白的提取方法及电泳条件,建立了适合灰飞虱总蛋白的高通量、高分辨率和高重复性的双向电泳技术体系。在灰飞虱蛋白双向电泳图谱上能检测到至少54个蛋白点。应用病毒覆盖检测技术,我们从高亲和性无毒灰飞虱蛋白质中筛选出一个大小约为60KD,等电点约为6.7的蛋白,该蛋白可以与RSV在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08-06-01)
谭周进,谢丙炎,杨宇红,郭建英,肖启明[8](2007)在《不同寄主植物的烟粉虱(Bemisia tabaci)内共生菌传毒相关GroEL蛋白的一致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7种寄主植物上B型烟粉虱北京种群的内共生菌传毒相关groEL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结合已有的相关序列,构建了groEL基因及其编码的GroEL蛋白的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烟粉虱内共生菌产生的groEL基因是一个非常保守的基因,北京不同寄主植物的烟粉虱内共生菌与IsraelB型烟粉虱内共生菌的groEL基因亲源关系非常近,位于同一进化分支,其编码的GroEL蛋白的分子系统树也基本上是一致的。不同物种的groEL基因及其编码的GroEL蛋白分别位于不同的分支,说明groEL基因及其编码的GroEL蛋白的分子系统树可以用于分析物种间的进化关系。氨基酸序列比较表明:烟粉虱内共生菌GroEL具有原核GroEL的保守氨基酸、ATP酶活性位点、多肽结合位点和GroES连接位点,为典型的hsp60。不同来源烟粉虱内共生菌GroEL有少数几个保守氨基酸发生了置换,可能不是GroEL功能的重要位点。说明在容易变异的细菌基因组中,groEL基因为了维持其正常重要的生理功能,会通过保持功能位点的稳定性来应对不同生态因素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07年06期)
张珣,王锡锋,周广和[9](2006)在《麦二叉蚜传播体内传毒相关蛋白基因体外表达及抗血清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由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BYDV)是一类引起的麦类作物黄矮病的正义单链RNA病毒。BYDV与其传毒介体麦蚜之间存在特异性的相互识别过程。近年来的研究表明,BYDV-GAV传播介体麦二叉蚜和麦长管蚜的唾液附腺上存在的50kD传毒相关蛋白可(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6-08-01)
张珣,王锡锋,周广和[10](2005)在《麦二叉蚜传播BYDV-GAV传毒相关蛋白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由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es,BYDVs)引起的小麦黄矮病是一种世界性的病毒病害,给小麦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小麦黄矮病传播介体之一-麦二叉蚜唾液附腺上存在某种传毒相关蛋白可以辅助病毒完成蚜虫从获毒到释毒所需的病毒体内循环过程。本研究以已测定的麦二(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植物病理学报创刊50周年纪念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5-07-01)
传毒相关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是一种世界性的入侵性害虫,其传播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给我国番茄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为了阐明烟粉虱传播双生病毒的机理,本文拟研究明确B和Q烟粉虱体内传毒相关蛋白Gro EL基因及其表达量。【方法】采用特异性引物克隆了B和Q烟粉虱内共生菌编码的传毒相关蛋白Gro EL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两种生物型及其获取双生病毒前后该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烟粉虱内共生菌Hamiltonella编码的Gro EL基因全长为1 668 bp,编码555个氨基酸;B、Q烟粉虱该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9.94%,氨基酸同源性为99.82%;带毒烟粉虱中Gro EL基因的表达量显着高于未带毒的对应生物型烟粉虱;无论带毒与否,Q烟粉虱该基因的表达量均显着高于B(P<0.05)。【结论】烟粉虱携带TYLCV后可诱导Gro EL的表达量升高,B和Q烟粉虱中Gro EL基因及其表达量均存在差异,这可能是B和Q烟粉虱传毒效率存在显着差异的原因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传毒相关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杜晋文.RNAi沉默灰飞虱传毒相关蛋白基因抗水稻条纹病毒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7
[2].刘馨,闫文茜,张友军,吴青君,谢文.烟粉虱传毒相关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量分析[J].应用昆虫学报.2015
[3].刘福生,杭海燕,陈润花,李培彩,张寅.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与细胞毒相关蛋白A及环氧合酶2的相关性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
[4].高阳.利用dsRNA诱导蚜虫传毒相关蛋白基因沉默以阻断马铃薯Y病毒传播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2
[5].唐前君.双生病毒外壳蛋白和传毒相关蛋白基因介导的病毒抗性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
[6].王阳.与大麦黄矮病毒介体传毒相关的通读蛋白ORF5基因的分子变异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0
[7].张开玉.灰飞虱体内水稻条纹病毒的检测及传毒相关蛋白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
[8].谭周进,谢丙炎,杨宇红,郭建英,肖启明.不同寄主植物的烟粉虱(Bemisiatabaci)内共生菌传毒相关GroEL蛋白的一致性[J].生态学报.2007
[9].张珣,王锡锋,周广和.麦二叉蚜传播体内传毒相关蛋白基因体外表达及抗血清的制备[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6
[10].张珣,王锡锋,周广和.麦二叉蚜传播BYDV-GAV传毒相关蛋白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植物病理学报创刊50周年纪念会论文摘要集.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