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七甲基叁硅氧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碳硼烷,七甲基环四硅氧烷,合成,表征
七甲基叁硅氧烷论文文献综述
姜爱叶,武建华,吴佳伟,吕亚非,张孝阿[1](2018)在《1-(4-七甲基环四硅氧烷丙氧基苯基)-m-碳硼烷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4-羟基苯基)-m-碳硼烷、烯丙基溴为原料,无水碳酸钾为吸收剂,丙酮为溶剂,制备了1-(4-丙烯氧基苯基)-m-碳硼烷;然后将其与七甲基环四硅氧烷反应(以氯铂酸异丙醇溶液为催化剂),制备了1-(4-七甲基环四硅氧烷丙氧基苯基)-m-碳硼烷。研究结果表明:当n[1-(4-羟基苯基)-m-碳硼烷]∶n(烯丙基溴)∶n(K_2CO_3)=1.0∶1.2∶1.8、反应时间为12 h时,1-(4-丙烯氧基苯基)-m-碳硼烷的产率(为73.0%)相对最大;当反应时间为8 h、反应温度为40℃和n(七甲基环四硅氧烷):n[1-(4-丙烯氧基苯基)-m-碳硼烷]=1.0∶1.2时,1-(4-七甲基环四硅氧烷丙氧基苯基)-m-碳硼烷的产率(为80.1%)相对最大。(本文来源于《中国胶粘剂》期刊2018年03期)
宋春燕,许银根[2](2016)在《1,1,1,3,5,5,5-七甲基叁硅氧烷的定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DB-5为固定相、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仪检测1,1,1,3,5,5,5-七甲基叁硅氧烷。在相同色谱条件下,根据标准样品和实际样品的保留时间对色谱图上的峰进行定性分析;采用面积归一法对1,1,1,3,5,5,5-七甲基叁硅氧烷进行定量分析。测定结果的绝对误差小于1.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本文来源于《有机硅材料》期刊2016年04期)
江振林,王朝生,王华平,季诚昌,刘启富[3](2015)在《1,1,1,3,5,5,5-七甲基-3-[2-(叁甲氧基硅烷基)乙基]叁硅氧烷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七甲基叁硅氧烷(MDHM)、乙烯基叁甲氧基硅烷(VTMS)为原料,氯铂酸的异丙醇溶液为催化剂,采用硅氢加成反应,在氮气保护下合成1,1,1,3,5,5,5-七甲基-3-[2-(叁甲氧基硅烷基)乙基]叁硅氧烷(β-HTEOs),并用气相色谱-色谱连用(GC-MS)、核磁共振谱(1 H-NMR、29Si-NMR)、傅里叶红外变化光谱(FT-IR)对合成产物进行表征;通过探讨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料配比以及催化剂浓度对硅氢加成反应的影响,得到β-HTEOs合成的最优化条件,采用视频接触角仪测定其在玻璃基材上润湿铺展情况,表明β-HTEOs在玻璃基材上完全铺展,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5年24期)
罗儒显,胡宾[4](2015)在《阳离子型七甲基叁硅氧烷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丁炔二醇醚(BEO)和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在四氯化锡的催化作用下,开环醚化生成氯醇醚(BAE),然后与叁乙胺发生季铵化反应得到季铵盐型氯醇醚(QASBAE)中间体,最后在铂催化剂的作用下,与1,1,1,3,5,5,5-七甲基叁硅氧烷(MDHM)进行硅氢化加成反应生成目标产物季铵盐型阳离子型叁硅氧烷双子表面活性剂(QASBTSS)。用FT-IR和1HNMR对目标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通过测定其水溶液的平衡表面张力对其界面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临界胶束为6.56×10-4 mol·L-1时,可以将水的表面张力降低至22.48 m N·m-1。(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5年11期)
曹玲玲,吕希林[5](2015)在《辛基七甲基叁硅氧烷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课题主要研究辛基七甲基叁硅氧烷的合成。在铂金催化剂下,使用辛烯与七甲基叁硅氧烷进行硅氢化加成反应,一步生成辛基七甲基叁硅氧烷(下文简称辛基硅油)。考察滴加方式、原料配比、反应时间与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化工中间体》期刊2015年04期)
张蔚欣,廖列文,胡文斌,龙湘南,朱贵有[6](2015)在《红外光谱法对七甲基叁硅氧烷的定性与定量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红外光谱法对七甲基叁硅氧烷(Heptamethyltrisiloxane,MDHM)进行了定性与定量测定,分别得到了MDHM特征吸收峰面积和反应时间、七甲基叁硅氧烷溶液的体积分数的比例关系式,其线性相关性均大于0.99%.结果表明,七甲基叁硅氧烷体积分数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均小于5%,基本满足简单测试的需要.(本文来源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吴艳金,王叁跃,欧阳建松,贺志江[7](2014)在《固体超强酸SO_4~(2-)/ZrO_2催化合成七甲基叁硅氧烷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含氢硅油和六甲基二硅氧烷(MM)为原料,在SO42-/ZrO2固体超强酸催化下进行调聚反应,制得1,1,1,3,5,5,5-七甲基叁硅氧烷(MDHM)。考察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催化剂用量对MDHM收率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DHM的最佳合成工艺为: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7 h,MM与含氢硅油的质量比4∶1,SO42-/ZrO2固体超强酸用量为投料总质量的4%;在此条件下,MDHM的收率为31%~34%,固体超强酸的使用次数达到16次,产品质量较高。(本文来源于《有机硅材料》期刊2014年05期)
龚红升,胡文斌,廖列文,张蔚欣,王昶童[8](2014)在《随机质心衍射法优化合成1,1,1,3,5,5,5-七甲基叁硅氧烷的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含氢量为1.4%的高含氢硅油(DH)和六甲基二硅氧烷(MM)为原料,强酸型离子交换树脂作催化剂,采用随机质心衍射优化法对1,1,1,3,5,5,5-七甲基叁硅氧烷(MDHM)的合成工艺进行优化。此过程仅用了13次试验,优化所得工艺条件为:m(DH)∶m(MM)=1∶13.03,催化剂用量为6.34%,反应温度65.3℃,反应时间8.15 h,在该条件下所得产物的平均产率为39.56%。(本文来源于《日用化学工业》期刊2014年02期)
毛桃嫣,郑成,林璟,陈晓玲[9](2013)在《无溶剂法合成3-(2-二甲氨基)-氧乙基-1,1,1,3,5,5,5-七甲基叁硅氧烷(Me_3SiO)_2Si(Me)(OC_2H_4)NMe_2》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无溶剂加热方法,以N,N-二甲基乙醇胺(DMEA)和1,1,1,3,5,5,5-七甲基叁硅氧烷(MDHM)为原料,合成了(Me3SiO)2Si(Me)(OC2H4)NMe2。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物摩尔比、催化剂浓度等因素对反应收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分析法得出最佳合成条件为:MDHM和DMEA的摩尔比为1.5∶1,反应时间为25min,反应温度为100℃,催化剂用量(占反应体系总质量的百分数,下同)为0.000 8%,在该条件下,最高收率为75.6%。利用减压蒸馏分离提纯和气相色谱技术确定提纯后产物纯度,并且经过质谱分析和核磁共振波谱鉴定产物的结构。(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13年12期)
魏友华,张金龙,陈洪龄[10](2013)在《盐酸介质中聚醚改性七甲基叁硅氧烷对碳钢的缓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叁种聚醚改性七甲基叁硅氧烷(分别简称为TEO-13、TEO-23和TEO-29)的缓蚀性能。通过静态失重筛选出缓蚀效果较好的聚醚硅氧烷,利用动电位扫描极化曲线及SEM考察了最优化的聚醚硅氧烷在1.0mol·L-1盐酸中对20#碳钢的缓蚀效果,并对缓蚀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合成的聚醚改性七甲基叁硅氧烷对碳钢在HCl介质中表现出优异的缓蚀效果,其中TEO-23的缓蚀效果最好,当达到0.9g·L-1的浓度时,腐蚀速度降为5.9g·(m2·h)-1,缓蚀效率为94.1%。扫描电镜显示TEO-23可在碳钢表面形成致密完整的吸附保护膜,阻碍碳钢的腐蚀。极化曲线表明,该表面活性剂属于阴极型缓蚀剂。(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师》期刊2013年11期)
七甲基叁硅氧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DB-5为固定相、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仪检测1,1,1,3,5,5,5-七甲基叁硅氧烷。在相同色谱条件下,根据标准样品和实际样品的保留时间对色谱图上的峰进行定性分析;采用面积归一法对1,1,1,3,5,5,5-七甲基叁硅氧烷进行定量分析。测定结果的绝对误差小于1.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七甲基叁硅氧烷论文参考文献
[1].姜爱叶,武建华,吴佳伟,吕亚非,张孝阿.1-(4-七甲基环四硅氧烷丙氧基苯基)-m-碳硼烷的合成与表征[J].中国胶粘剂.2018
[2].宋春燕,许银根.1,1,1,3,5,5,5-七甲基叁硅氧烷的定量分析[J].有机硅材料.2016
[3].江振林,王朝生,王华平,季诚昌,刘启富.1,1,1,3,5,5,5-七甲基-3-[2-(叁甲氧基硅烷基)乙基]叁硅氧烷的合成与表征[J].材料导报.2015
[4].罗儒显,胡宾.阳离子型七甲基叁硅氧烷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广东化工.2015
[5].曹玲玲,吕希林.辛基七甲基叁硅氧烷的合成[J].化工中间体.2015
[6].张蔚欣,廖列文,胡文斌,龙湘南,朱贵有.红外光谱法对七甲基叁硅氧烷的定性与定量测定[J].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5
[7].吴艳金,王叁跃,欧阳建松,贺志江.固体超强酸SO_4~(2-)/ZrO_2催化合成七甲基叁硅氧烷的研究[J].有机硅材料.2014
[8].龚红升,胡文斌,廖列文,张蔚欣,王昶童.随机质心衍射法优化合成1,1,1,3,5,5,5-七甲基叁硅氧烷的工艺研究[J].日用化学工业.2014
[9].毛桃嫣,郑成,林璟,陈晓玲.无溶剂法合成3-(2-二甲氨基)-氧乙基-1,1,1,3,5,5,5-七甲基叁硅氧烷(Me_3SiO)_2Si(Me)(OC_2H_4)NMe_2[J].精细化工.2013
[10].魏友华,张金龙,陈洪龄.盐酸介质中聚醚改性七甲基叁硅氧烷对碳钢的缓蚀研究[J].化学工程师.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