疡科心得集论文-贾忠武

疡科心得集论文-贾忠武

导读:本文包含了疡科心得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疡科心得集,高秉钧,学术思想

疡科心得集论文文献综述

贾忠武[1](2018)在《从《疡科心得集》分析高秉钧的学术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医家高秉钧所着《疡科心得集》,以《黄帝内经》作为其认识疾病、治疗疾病的指导思想,以"虽曰外科,实从内治"、"治病必求其本"为基本原则,根据外疡的不同发病部位,总结归纳不同病因,为临床辨证施治提供了指导。治疗中重视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以托里、透散、和营为基本大法,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强调经络在疡科辨证与治疗中的作用,灵活施治,疗效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8年09期)

朱晨[2](2015)在《高秉钧《疡科心得集》学术思想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倡治外必本于内、引温病理论于疡科中、创中医外科叁陷变局学说、提五脏蕴毒原因及证候、论疡科绝症证治、不循疡科书旧例及长于外治尤为刀法7个方面总结探讨高秉钧在《疡科心得集》中的学术思想,希望对从事中医外科临床工作的同仁有所启示与帮助。(本文来源于《湖南中医杂志》期刊2015年05期)

卢健,谷峰,石岩[3](2014)在《《疡科心得集》“疡疾内治”辨治思想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内治法治疗外科疾病在中医外科治疗史中由来已久,清朝外科心得派代表高秉钧更是直接指出"治外必本于内""外治法即内治法",其《疡科心得集》所倡导的"疡疾内治"的辨治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创新,集中体现在:1崇《内经》,推八纲,立"凉、温、攻、补"四法;参温病,引叁焦辨证,创"叁部"辨治思想;别正宗,分期而治;重类证,异病同治,同病异治。为后世医家研究中医外科学提供了方向与思路。(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14年11期)

卢健,赵令竹,谷松[4](2014)在《《疡科心得集》内服方用药规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归类统计、Logistic回归分析《疡科心得集》内服方的用药规律。结果显示《疡科心得集》中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种类依次为补虚药、清热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及活血祛瘀药;使用频次在25以上的中药依次为炙甘草、当归、白芍、茯苓、人参、川芎、黄芩、白术、牡丹皮、防风、柴胡、连翘、生地黄、栀子。提示《疡科心得集》在治疗外科疾病过程中注重补养气血,顾护脾胃;清法亦为治疗疡病的主要治法;疡科之证在上部者多用防风,在中部者多用柴胡,下部者多用黄芩;治疗中兼顾气血,以川芎活血行气。(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冯亚兰,周青[5](2010)在《《疡科心得集》丹毒诊治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阐述对《疡科心得集》"丹毒篇"的认识和理解,对高氏辨证论治的学术思想及内外合治的方法进行了简要的论述。高氏重视治病求本、分经论治、内外合治,对后世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医药导报》期刊2010年12期)

黄桃园[6](2009)在《清代医家高秉钧《疡科心得集》学术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本论文以清代医家高秉钧《疡科心得集》为研究对象,在现有文献和论着的基础上,系统总结明清外科叁大流派之一的“心得派”代表人物高秉钧外科学术思想的形成背景及学术特点。对其在“治外必本于内”思想的指导下,引温病理论入疡科独创叁部病机学说、创叁陷变局、阐明疡科四绝证证治以及在疡科治法上的创新,进行重点研究;同时探讨“心得派”与“正宗派”、“全生派”学术思想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不同特点。通过论文研究,充实国内外关于明清外科叁大派学术思想研究的内容,期望能对中医外科学的传承和发扬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对如何更好地把握中医系统理论与专科发展之间“整体”与“局部”的标本关系有所启示。研究方法以200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山东中医药大学文献研究所田代华教授点校的嘉庆十一年《疡科心得集》初刻本为研究版本,在传统的学术思想文献整理方法的基础上,采用网络数据库技术,结合训诂研究、类分研究、比较研究,以及提要、索引等方法,对《疡科心得集》全文、《疡科心得集》学术特点理论研究文献及临床应用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归纳,总结提炼出高氏疡科理论的系统学术思想。并以断代史研究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从明至清代中期中医药学特别是中医外科学发展的历史、特点和成就出发,对高秉钧学术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明清外科叁大学派的不同特点和内在联系进行辅助研究,分别用以明晰高氏疡科学术思想的渊源、探讨当代中医外科学发展的方向。研究结果高秉钧的中医外科“心得派”学术思想,博大精深,既有渊源可循,又能大胆创新。高氏外科学术思想深受清代温病学说的影响,并首次将其引入外科领域,开温病理论与外科结合之先河。其代表着作《疡科心得集》集清以前外科学之大成,并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有所创新与突破,集中体现在:1、倡治外必本于内,确立以阴阳虚实表里寒热为本的疮疡辨治大法。2、引温病理论入疡科。3、创中医外科叁陷变局学说。4、提出毒攻五脏的主要证候及治疗方法。5、论述疡科四绝证证治,强调扶正气畅情志。6、善用清、攻、温、补四法,尺度严谨;叁方化裁,尽括疡科叁部治法之要;善用手术排脓,对蚀法多有发挥;7、公开家用秘方体现大家风范。8、以鉴别诊断立论,创新外科着作体例。研究结论高秉钧的《疡科心得集》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医外科专着,其中所体现的既要继承又必须创新的治学精神具有深远的意义,特别是将中医温病学说引入中医外科理论之中,对后世中医外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书在中医外科理论、中药学、方剂学、诊断学及临床各科治疗方面的贡献不可磨灭。以高秉钧为代表的明清外科叁大派医家所倡导的疡科内治法则,对于指导目前中医外科学的发展方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应很好地研究、体会其临床及理论价值,进一步开发利用,推动、丰富中医外科学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09-05-01)

范新六,赵唯贤[7](2008)在《《疡科心得集》“外科叁焦辨证”学术思想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秉均在《疡科心得集》中提出"外科叁焦辨证"理论,认为头颈疮疡多为风温风热,胸胁疮疡多为气郁火郁,下肢疮疡多为湿火湿热。通过研究发现,高氏临证用药,头颈疮疡多用辛凉疏散之剂,如牛蒡解肌汤;胸胁疮疡常用行气散火解郁之剂,如疏肝导滞汤;下部疮疡多用化湿清热之剂,如萆渗湿汤。(本文来源于《四川中医》期刊2008年12期)

王存芬,何念善,朱强[8](1993)在《疮疡内治 匠心独运——试析《疡科心得集》外疡内治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秉钧,字锦庭,清代江苏无锡人。高氏博览群书,精通内外各科,尤以外科驰名于江浙一带。其集先代名医方论,融以本人多年临证之心得,汇编成《疡科心得集》叁卷,乃高氏毕生外科学术经验之结晶。高氏治疗外科疮疡,首先“申明外疡实从内出”,反对当时拘执于以外治外,不辨阴阳虚实之倾向,详论了外疡内治之理,列举了诸种内治原则及方法,独运匠心,论说精微,对后世外科学发展,具有较深的影响。一、疮家用汗法汗发则毒解(本文来源于《新疆中医药》期刊1993年01期)

王永渝[9](1990)在《温病学对《疡科心得集》的学术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病因、病机和治疗叁个方面,分析和讨论了温病学术对《疡科心得集》的影响。认为:该书作者高秉钧全面、系统地接受了温病学说,将温病学基本原理与外科学术密切结合起来认识和防治外科病症,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丰富和发展了外科学术,在中医外科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成都中医学院学报》期刊1990年03期)

徐福松[10](1983)在《高锦庭与《疡科心得集》》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秉钧(1755~1827年),字锦庭,晚号心得,江苏无锡人,以外科驰名于江浙间。所着《疡科心得集》(以下简称《心得集》),有嘉庆十年尽心堂木刻本和光绪丙午年上海文瑞楼石印本等版本。全书分上、中、下叁卷,102论,另有方汇202首,家用膏丹丸散方58首,为中医外科一代佳作。(本文来源于《中医杂志》期刊1983年07期)

疡科心得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从倡治外必本于内、引温病理论于疡科中、创中医外科叁陷变局学说、提五脏蕴毒原因及证候、论疡科绝症证治、不循疡科书旧例及长于外治尤为刀法7个方面总结探讨高秉钧在《疡科心得集》中的学术思想,希望对从事中医外科临床工作的同仁有所启示与帮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疡科心得集论文参考文献

[1].贾忠武.从《疡科心得集》分析高秉钧的学术思想[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

[2].朱晨.高秉钧《疡科心得集》学术思想浅析[J].湖南中医杂志.2015

[3].卢健,谷峰,石岩.《疡科心得集》“疡疾内治”辨治思想探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4

[4].卢健,赵令竹,谷松.《疡科心得集》内服方用药规律分析[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

[5].冯亚兰,周青.《疡科心得集》丹毒诊治特色[J].中医药导报.2010

[6].黄桃园.清代医家高秉钧《疡科心得集》学术思想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

[7].范新六,赵唯贤.《疡科心得集》“外科叁焦辨证”学术思想探讨[J].四川中医.2008

[8].王存芬,何念善,朱强.疮疡内治匠心独运——试析《疡科心得集》外疡内治特色[J].新疆中医药.1993

[9].王永渝.温病学对《疡科心得集》的学术影响[J].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90

[10].徐福松.高锦庭与《疡科心得集》[J].中医杂志.1983

标签:;  ;  ;  

疡科心得集论文-贾忠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