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上有砟轨道论文-李少铮,韦安祺,陈嘉胤,刘浩,王平

桥上有砟轨道论文-李少铮,韦安祺,陈嘉胤,刘浩,王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桥上有砟轨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无缝道岔,散粒体道床,非线性阻力,有限元

桥上有砟轨道论文文献综述

李少铮,韦安祺,陈嘉胤,刘浩,王平[1](2019)在《桥上有砟轨道无缝道岔非线性阻力及其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分析考虑阻力弹塑性变化的高速铁路桥上无缝道岔纵向力演变机理,使用试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全面考虑了道床纵向阻力的弹、塑性变化特征。进行扣件系统反复加卸载试验和有砟道床阻力测试,通过研究线路纵向阻力退化现象,分析其产生机理,并构建无缝道岔新型线路阻力本构模型。以高速铁路18号无缝道岔为例,在ANSYS中建立考虑边界效应的岔-桥-墩一体化模型,将试验所得参数与规范值进行仿真分析对比,深入分析考虑阻力弹塑性变化时对桥上无缝道岔受力及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梁轨相对纵向位移较小时,使用规范规定的线路纵向阻力进行高速铁路桥上无缝道岔受力与变形分析,会使计算结果与实际相比普遍偏小。当出现阻力强化现象时,使用规范值进行无缝道岔的受力变形计算所得的结果偏于不安全。建议在实际工程中应尽量进行大量的试验分析,从而修正规范值。(本文来源于《铁道标准设计》期刊2019年05期)

李浩,赵国堂,蔡理平[2](2018)在《轨枕空吊对桥上有砟轨道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将轨枕下部的有砟轨道考虑为弹簧-阻尼系统,假设该弹簧-阻尼系统失效来模拟轨枕空吊状态,建立含轨枕空吊的有砟轨道-桥梁耦合模型.采用Newmark直接积分法求解车辆-轨道-桥梁耦合动力学方程,计算列车通过时轨枕正常状态和空吊状态下轨道结构的位移和加速度,同时对空吊轨枕出现的数量及纵向分布位置对轨道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进行分析.对轨枕无空吊状态、单根空吊状态、连续2根空吊和间隔2根轨枕空吊4种工况下轨道结构的动力响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连续2根轨枕空吊影响下轨道响应显着大于其他3种工况,间隔2根轨枕空吊的影响略大于单根轨枕空吊的影响,但差别较小;轨枕空吊对有砟轨道结构动力影响范围沿轨道纵向不超过2跨轨枕间距;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增加,轨枕空吊影响下轨道结构位移变化较小,加速度则明显加大,基本呈线性增长.(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肖真诚[3](2018)在《桥上有砟轨道纵向力传递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铁路发展的过程中,有砟轨道结构是最先运用到铁路建设中的一种重要的结构形式它具有非常多的工程运用上的优点。但是由于其轨道结构的力学机理较为复杂,关键问题上研究也不够充分,导致其运用在不断强调速度和精确度的高速铁路建设中越来越不受重视。本文针对当前桥上有砟轨道无缝线路研究上的不足,综合对比分析了桥上无砟轨道无缝线路的检算思路,对传统桥上有砟轨道无缝线路梁轨相互作用问题做出了进一步的研究。利用了离散元方法,建立了桥上有砟轨道模型,从桥梁伸缩对有砟道床的影响以及道床的变化对钢轨伸缩力的影响两方面进行了研究。主要的研究如下:(1)道砟道床参数对梁轨纵向作用影响分析。在道砟道床参数的选取中,主要研究道砟级配、道砟表面摩擦系数、道床密度这叁个参数的变化对道砟颗粒接触力、道砟位移大小、道床受力分布和钢轨伸缩力四个方面的影响。(2)轨枕参数对梁轨纵向作用影响分析。在轨枕形式上选取包括,Ⅲ型枕、宽轨枕、框架式轨枕叁种轨枕形式分别对道砟颗粒接触力、道砟位移大小、道床受力分布和钢轨伸缩力四个方面的影响。(3)梁参数对梁轨纵向作用影响分析。梁参数从简支梁伸缩量方面说明其改变对于道砟颗粒接触力、道砟位移大小、道床受力分布和钢轨伸缩力四个方面的影响。并与桥上无砟轨道无缝线路伸缩力做了详细的对比。(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8-05-01)

陈迁[4](2018)在《重载铁路路基上有砟轨道与隧道内无砟轨道过渡段轨道动力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重载铁路在当今世界得到广泛的运用和迅猛的发展,因其具有高效率、低成本低、大运量及污轻染等优势。为了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需求,重载铁路的提速和增大轴重成为了我国铁路重载运输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但无论是提速还是轴重的增加,重载货车高速运行在轨道线路上,两者之间产生的轮轨动态相互作用力都会随之而增大,从而对轨道结构造成破坏以及使线路变形,使得车辆和轨道线路的修建以及对轨道线路养护维修产生的费用都会极大的增加。特别是不同轨下基础连接处的过渡段,作为重载铁路线路的薄弱环节,由于强度、刚度、沉降等差异的存在必然会导致线路病害的加剧,使得重载货车的运行存在安全性、可靠性等隐患。因此,解决轨道过渡段刚度突变,设置经济、适用的过渡段方案问题,对于我国重载铁路的高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系统理论知识,充分参考、学习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为了更加真实、有效的对重载铁路路基上有砟轨道与隧道内无砟轨道过渡段动力响应进行仿真模拟计算,应用了大型商业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车辆—轨道—过渡段空间耦合仿真模型。本文详细地介绍了轨道过渡段仿真模型的建立过程,包括重载货车模型、实体无砟轨道模型、实体有砟轨道模型、过渡段模型、轮轨接触模型以及轨道的随机不平顺模型。利用建立的重载铁路路基上有砟轨道—隧道内无砟轨道过渡段耦合动力学模型,主要从影响轨道过渡段的几个敏感性因素方面入手,分析了轨道刚度、行车速度、车辆轴重等几个敏感性因素对本文所研究的重载铁路过渡段的动力学特性,通过计算分析,得出轨道过渡段在重载铁路上设置的必要性并找到影响过渡段动力性能的因素。主要针对国内外现今对有砟轨道与无砟轨道的各种过渡段处理措施的研究,对其合理性和适用性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叁种适用于本文模型的过渡段优化方案,并运用了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系统的理论知识,从列车、钢轨、轨道等方面的振动特性进行研究分析,最终对重载铁路路基上有砟轨道与隧道内无砟轨道过渡段的施工方法提出了合理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期刊2018-04-01)

赵云哲[5](2018)在《基于道床非线性特性的桥上有砟轨道系统动力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铁路有砟轨道具有弹性良好、价格低廉、维修方便、吸噪性能好等优点,是我国主要的轨道结构形式之一。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蓬勃发展,列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动力响应加剧,尤其在桥梁这种刚度较大的基础上更为显着,而人们对乘坐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桥上有砟轨道系统的动力学特性。本文首先通过建立道砟集料叁轴试验离散元模型,研究了道砟集料的受力变形特性,分析得到碎石集料非线性本构关系。进一步结合有限元法建立了含非线性弹性道床的车辆-轨道-桥梁耦合模型,基于耦合模型分析了道床非线性弹性对其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同时对不同线路条件下桥上有砟轨道的动力特性进行分析,并且对有砟轨道扣件刚度、减振型有砟轨道弹性垫板刚度及厚度对其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汇总如下:(1)对道砟集料数值仿真模型开展静叁轴试验和动叁轴试验模拟,分别研究了不同围压、道砟级配、荷载频率和荷载幅值条件下道砟集料的力学特性,并基于此得到了道砟集料的非线性弹性模型拟合参数。利用已验证的道砟集料离散元数值仿真模型开展静叁轴试验,研究了不同围压和级配对道砟集料的偏应力-轴应变影响规律;开展动叁轴试验,研究了不同荷载频率和荷载幅值对道砟集料偏应力-轴应变、累积轴应变-荷载循环次数影响规律;并结合既有研究,将土体的非线性弹性本构模型推广到碎石材料,结合动叁轴循环荷载试验结果对特级级配道砟集料的非线性模型Eθ=k1θk2参数进行了拟合,得到k1=31.1 和 K2 =0.35。(2)结合道床的非线性弹性特点,建立车辆-有砟轨道-桥梁有限元耦合模型并进行了验证,同时对比分析了含非线性弹性道床模型与线性弹性道床模型耦合系统的动力特性。基于得到的道床非线性弹性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用户子程序实现道床材料的非线性建模,同时建立了车辆-有砟轨道-桥梁耦合模型并进行了验证。利用验证后的耦合模型对比分析了非线性弹性道床模型与线性弹性道床模型在动力学特性方面的差异,可以看出通过设置非线性弹性材料属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道床在受力过程中刚度的逐渐增大,得到的仿真计算结果更加准确,与实际情况更接近。(3)利用车辆-有砟轨道-桥梁有限元耦合模型分析了不同行车条件对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影响规律,同时针对桥上有砟轨道不同扣件刚度对耦合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利用已验证的车辆-有砟轨道-桥梁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不同车速及不同轴重条件下耦合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可以看出随着车速的提高、轴重的增大,系统的动力响应也不断增大,必要时还需采取一定的减振措施来保证行车的安全性与平稳性。同时对桥上有砟轨道不同扣件刚度取值条件开展数值仿真计算,对比研究了桥上有砟轨道扣件刚度对耦合模型的动力学特性影响规律,根据计算结果综合考虑建议桥上有砟轨道扣件刚度取40~80kN/mm。(4)建立了桥上减振型有砟轨道动力学模型,分别分析了枕下垫板、砟下垫板刚度及厚度对耦合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建立了桥上弹性轨枕减振型有砟轨道模型及桥上道砟垫减振型有砟轨道模型,基于仿真模型分别探讨了枕下垫板、砟下垫板的减振性能,并分析了两种不同减振胶垫的刚度和厚度对各自减振型耦合模型的动力特性影响规律,研究表明胶垫的合理刚度取值应该是在保证行车安全、平稳的前提下,能充分发挥出减振垫板的减振性能,即不产生较大的轨道结构位移,又能充分减小道床、轨枕结构的受力。综合考虑建议枕下胶垫的面刚度宜取50MPa/m~100MPa/m,厚度宜取30mm,砟下胶垫面刚度宜取100MPa/m~200MPa/m,厚度宜取30mm。(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8-03-01)

罗华朋,陈嵘,宋姣姣,王平[6](2018)在《地震作用对有砟轨道桥上无缝道岔纵向受力与变形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桥上无缝道岔是在高速铁路、艰险山区铁路上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不可避免的技术难题,同时跨越震区时,道岔结构自身处于双层薄弱环节之中。根据地震作用下有砟轨道桥上无缝道岔梁轨相互作用原理,建立地震作用下岔-桥-墩动力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分析地震波频谱特性、地震动加速度峰值、岔区阻力、梁体温差等因素下的有砟轨道桥上无缝道岔地震作用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无缝道岔约束作用较大提高了桥梁结构的低阶自振频率,而且改变了其振动形态;地震波频谱特性和加速度峰值大小对桥上无缝道岔响应影响显着,地震荷载波频越靠近结构主频,加速度峰值越大,桥上无缝道岔受力和变形越大;在钢轨温变较高,又同时考虑地震荷载效应时,钢轨强度和线路稳定性均得不到保障,建议对跨越震区的桥上无缝道岔设计时检算地震荷载与钢轨、梁体温变共同作用时的钢轨纵向力以及道岔联结件受力、关键位置相对位移等。(本文来源于《铁道标准设计》期刊2018年05期)

罗华朋[7](2016)在《地震作用对有砟轨道桥上无缝道岔受力与变形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多次出现地震作用下桥梁结构未发生明显破坏而其上轨道结构发生扭曲、失稳破坏等现象。桥上无缝道岔是在高速铁路、艰险山区铁路上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不可避免的技术难题,考虑桥上无缝道岔同时跨越震区时,道岔结构自身处于双层薄弱环节中。开展地震作用下桥上无缝道岔的纵向受力与变形响应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地震荷载经桥梁结构向无缝道岔传递的过程,分析和评估无缝道岔震时、震后的劣变状态,找出无缝道岔在地震作用下的敏感参数和薄弱环节,为桥上无缝道岔抗震设计提供理论指导意见,因此对于地震作用下桥上无缝道岔的纵向受力与变形响应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总结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铁路连续梁桥上无缝道岔的地震响应做了相关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根据地震作用下有砟轨道桥上无缝道岔梁轨相互作用原理,建立了地震作用下岔-桥-墩动力非线性有限元模型,模型可以考虑岔区纵向阻力、道岔联结件的非线性以及桥墩延性等特点。并以铁路叁跨简支梁为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2)以有砟轨道桥上无缝道岔为例,分析了无钢轨约束、无缝线路约束、无缝道岔约束叁种工况对桥梁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给出桥梁结构前15阶自振频率及振型信息,计算结果表明考虑无缝线路和无缝道岔约束作用下较大提高了桥梁结构的低阶振型频率。随着纵向阻力的增大,轨道约束作用增强,桥梁自振频率也随之增大,对低阶自振频率影响尤为明显,建议在高速铁路桥梁抗震分析中考虑上部轨道结构的影响。(3)利用建立的岔-桥-墩动力非线性有限元模型,采用非线性时程积分法,分析了地震波频谱特性、地震动加速度峰值、岔区阻力、连续梁跨度、桥墩刚度、不同号码道岔、梁体温差等因素下的有砟轨道桥上无缝道岔地震作用响应规律。(4)在总结了各因素对有砟轨道桥上无缝道岔地震响应规律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在不同抗震设防烈度下对于有砟轨道桥上无缝道岔钢轨强度、线路稳定性以及道岔联结件、关键位置相对位移的设计检算建议,为震区的铁路设计和维护提供一定的指导。(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6-04-01)

时小波[8](2014)在《复杂运营条件下桥上有砟轨道无缝线路力学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无缝线路在改善列车运行条件方面,体现出了巨大的优势,消灭了钢轨接头,减小了列车对轨道结构的冲击,延长了轨道结构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有砟轨道的养护维修费用。但是由于桥上无缝线路车-轨-桥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如何提高列车运营的安全性已成为桥上无缝线路研究的关键问题。因此,开展复杂运营条件下桥上有砟轨道无缝线路力学行为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本文以桥上有砟轨道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ANSYS建立了轨-枕-桥-墩空间耦合有限元模型,基于ABAQUS建立了车辆-轨道-桥梁耦合动力学模型,并分别利用静、动力学模型对桥上有砟轨道无缝线路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最后对有砟轨道无缝线路的稳定性进行了探讨。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成果如下:(1)建立了轨-枕-桥-墩空间耦合有限元模型计算模型采用叁层弹簧模型模拟了扣件、轨下垫板、枕下基础、桥梁墩台等部件,考虑了扣件阻矩的影响,模拟了轨道框架结构的实际工作状态;采用了实体单元与梁单元相结合的建模思路,实现了桥上无缝线路的精细化建模,既保证了计算精度,又提高了计算效率。(2)揭示了基础沉降条件下桥上无缝线路力学行为变化规律基于轨-枕-桥-墩空间耦合有限元模型,考虑沉降值、沉降位置、过渡段长度等因素,分析了桥梁墩台及路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条件下无缝线路纵向力的变化。研究表明墩台沉降导致线路纵向力减小,路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导致线路纵向力增大。(3)研究了扣件阻力变化对钢轨附加力的影响归纳和总结了导致扣件阻力变化的多种因素,分析了大跨度桥梁地段扣件阻力变化对钢轨纵向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扣件阻力变化对线路纵向力的影响较大,小阻力扣件纵向阻力变化,增大了轨道胀轨或断轨的可能性。(4)探讨了温度梯度荷载对轨道结构的影响参考国内外规范的多种加载模式,分析了无缝线路纵向力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计算模式对线路纵向受力的影响较大;考虑了太阳高度角、桥梁翼缘板遮挡、道床底面温度等因素,分析了瞬时温度荷载的多种计算模式,探讨了梁体扭转变形特征及其对轨道几何形位和线路纵向力的影响规律。(5)分析了轨枕空吊区、伸缩调节器区域轨道结构的动力响应特征基于车辆-轨道-桥梁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了耦合作用下轨道结构的位移、加速度、垂横向力等的变化,研究表明轨枕空吊对行车舒适性影响较小,但轨道结构位移大、轮重减载率高,轨道结构易破坏;列车经过伸缩调节器区域的脱轨系数和轮重减载率均满足要求,但结构垂向力、位移和加速度均较大,该区域仍然是无缝线路的薄弱环节。(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4-06-01)

曲村,高亮,蔡小培,乔神路[9](2012)在《长大简支梁桥上有砟轨道无缝线路纵横垂向变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长大简支梁桥上无缝线路,在温度荷载和车辆荷载作用下的轨道和桥梁结构各项变形较大,简单的桥上无缝线路计算模型和检算项目已不满足要求。为了能够更好地分析其受力与变形,更详细地对其进行计算和检算,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长大简支梁桥上有砟轨道无缝线路纵横垂向空间耦合模型。所建立的空间耦合模型,充分考虑了长大简支梁桥上有砟轨道无缝线路各部分的细部结构和其对整体力学特性的影响。采用该模型可以计算钢轨附加力,也可以对梁缝纵向变化量、钢轨横向变形、桥梁竖向挠度、梁端转角和梁轨相对位移等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详细,检算项目全面,方法便于设计与施工使用。(本文来源于《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杨冠岭[10](2012)在《高墩大跨桥上有砟轨道无缝线路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对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论述,回顾了国内外对无缝线路稳定性的研究概况,然后建立了无缝线路有限元模型,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对无缝线路稳定性的影响,得出了影响无缝线路横竖向位移的重要因素,并且对无缝线路稳定性的加强措施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道砟胶对加强道床整体性能具有重要作用。(1)无缝线路模型中,钢轨与轨枕均采用叁维梁单元模拟,扣件的纵向刚度、竖向刚度、轨下垫板均采用非线性弹簧来模拟,扣件节点的横向刚度、扭转刚度采用线性弹簧模拟,道床的纵向阻力、横向阻力以及支撑刚度均采用非线性弹簧来模拟,论文中的模型可对影响轨道横向、竖向位移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2)文中分析了温度压力作用下轨道横竖向初始不平顺矢度、横竖向初始不平顺波长、曲线半径、曲线线型、轨枕竖向位移,道床参数等对轨道位移的影响,将轨道横竖向进行耦合,并分析了轨枕竖向位移影响下,轨道横向位移曲线的变化规律,得出了影响轨道横向位移、竖向位移的重要因素。(3)文中围绕道砟胶对加强道床整体性能、提高线路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展开了试验研究,得出喷铺道砟胶后的道床,在纵向、横向、竖向上均具备了良好的整体性能,道床阻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道床的整体性能进一步加强,得出道砟胶可用来对无缝线路进行局部加强,喷铺道砟胶可作为一种措施用来提高轨道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2-05-01)

桥上有砟轨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将轨枕下部的有砟轨道考虑为弹簧-阻尼系统,假设该弹簧-阻尼系统失效来模拟轨枕空吊状态,建立含轨枕空吊的有砟轨道-桥梁耦合模型.采用Newmark直接积分法求解车辆-轨道-桥梁耦合动力学方程,计算列车通过时轨枕正常状态和空吊状态下轨道结构的位移和加速度,同时对空吊轨枕出现的数量及纵向分布位置对轨道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进行分析.对轨枕无空吊状态、单根空吊状态、连续2根空吊和间隔2根轨枕空吊4种工况下轨道结构的动力响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连续2根轨枕空吊影响下轨道响应显着大于其他3种工况,间隔2根轨枕空吊的影响略大于单根轨枕空吊的影响,但差别较小;轨枕空吊对有砟轨道结构动力影响范围沿轨道纵向不超过2跨轨枕间距;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增加,轨枕空吊影响下轨道结构位移变化较小,加速度则明显加大,基本呈线性增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桥上有砟轨道论文参考文献

[1].李少铮,韦安祺,陈嘉胤,刘浩,王平.桥上有砟轨道无缝道岔非线性阻力及其影响分析[J].铁道标准设计.2019

[2].李浩,赵国堂,蔡理平.轨枕空吊对桥上有砟轨道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8

[3].肖真诚.桥上有砟轨道纵向力传递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

[4].陈迁.重载铁路路基上有砟轨道与隧道内无砟轨道过渡段轨道动力特性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8

[5].赵云哲.基于道床非线性特性的桥上有砟轨道系统动力学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

[6].罗华朋,陈嵘,宋姣姣,王平.地震作用对有砟轨道桥上无缝道岔纵向受力与变形影响分析[J].铁道标准设计.2018

[7].罗华朋.地震作用对有砟轨道桥上无缝道岔受力与变形的影响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6

[8].时小波.复杂运营条件下桥上有砟轨道无缝线路力学行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

[9].曲村,高亮,蔡小培,乔神路.长大简支梁桥上有砟轨道无缝线路纵横垂向变形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2

[10].杨冠岭.高墩大跨桥上有砟轨道无缝线路稳定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

标签:;  ;  ;  ;  

桥上有砟轨道论文-李少铮,韦安祺,陈嘉胤,刘浩,王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