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抗凝治疗效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达比加群酯,华法林,抗凝
抗凝治疗效果论文文献综述
朱含[1](2019)在《非瓣膜性房颤应用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效果及症状转归情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应用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的效果及症状转归情况。方法 100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参照组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研究组给予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8.00%,参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T、TT、APTT、INR改善幅度大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改善幅度大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为8.00%(4/50),动脉血管栓塞事件发生率为10.00%(5/50),均低于参照组的24.00%(12/50)、26.00%(1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且用药安全,能降低出血事件和动脉血管栓塞事件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9年33期)
崔波,王璐[2](2019)在《吲哚布芬对比华法林用于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效果及护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房颤患者分别采用吲哚布芬与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的效果,并展开护理分析。方法:选取102例来本院接受治疗的房颤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为对照组,应用吲哚布芬进行抗凝治疗的为观察组,且两组均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展开对比与评价。结果:两组患者的脑栓塞发生率及D-二聚体水平改善情况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出血率要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房颤患者而言,吲哚布芬与华法林可发挥出相似的脑栓塞预防效果,但吲哚布芬可有效减少患者的出血率,安全性更高,值得重视。(本文来源于《中外女性健康研究》期刊2019年22期)
张娟[3](2019)在《延续护理提升心脏瓣膜置换术出院抗凝治疗依从性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出院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对其抗凝治疗依从性提升效果。方法选择东莞康华医院收治的56例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出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选时间为2017年3月-2019年4月。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组间患者各28例。对照组在患者出院前对其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延续护理,比较组间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与自我管理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统计计算其抗凝治疗依从率为92.9%,对照组患者统计计算其抗凝治疗依从率为78.6%,组间数据对比呈现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用药管理、饮食管理、情绪、运动、工作休息以及病情监测等自我管理能力显着提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延续护理可有效提升心脏瓣膜置换术出院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同时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有效改善,该护理方式值得在临床中运用与推广。(本文来源于《心电图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4期)
张莹[4](2019)在《利伐沙班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利伐沙班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为观察对象,依照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利伐沙班抗凝治疗,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出血事件及栓塞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稍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1.67%、8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栓塞事件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和对照组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8.33%、2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效果十分确切,能够有效减少出血事件与栓塞事件,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9年31期)
陈科署,林俊英,陈加链,蔡文阳[5](2019)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CRRT治疗中应用枸橼酸抗凝与全身肝素化抗凝的效果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比较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病例过程中实施局部枸橼酸抗凝与全身肝素化抗凝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诊治的60例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CRRT治疗过程中完整的临床资料,对照组病例在CRRT治疗期间采用的抗凝方法为全身肝素化抗凝,观察组患者是应用枸橼酸抗凝,病例数各为30例。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后凝血功能、肾功能及滤器使用寿命。结果两组病例的APTT和PT均升高,但对照组APTT(62.32±9.62)s、PT(22.84±1.12)s较观察组上升程度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84、8.056,P<0.05);两组病例的PLT均有一定程度降低,但对照组(95.84±11.12)×109/L较观察组下降程度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55,P<0.05);通过治疗,两组患者BUN和Scr水平值均降低,并且观察组降低水平治疗后BUN(11.58±2.57)μmol/L、Scr(212.23±51.97)μmol/L比对照组BUN(15.32±2.62)μmol/L、Scr(253.84±55.12)μmol/L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82、9.359,P<0.05)。结论应用枸橼酸抗凝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病例CRRT治疗时的临床疗效优于全身肝素化抗凝效果,有助于患者肾功能的改善和滤器使用时间的延长。(本文来源于《中外医疗》期刊2019年31期)
保蕴坚[6](2019)在《老年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的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老年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的效果。方法 70例老年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根据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华法林治疗,试验组给予利伐沙班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60.20±6.39)s长于对照组的(55.97±4.8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9,P=0.003<0.05)。试验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5.7%低于对照组的28.6%,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用于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治疗中,相较于常规治疗,不仅可以适当延长活化部分凝活酶时间,还可以降低出血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9年30期)
张春振,方敏华,张永,王镇龙[7](2019)在《改良体-肺动脉分流手术后早期抗凝治疗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术后早期不同抗凝方法的临床效果,以期安全有效地减少改良体-肺(B-T)分流手术早期(术后24 h内)分流失效的发生,提高手术效果。方法 2009年6月至2017年12月期间55例行改良B-T分流术患者,男31例,女24例,年龄3个月~10岁,平均(33.4±21.5)月,体重3.5~23(8.2±7.4) kg。根据术后不同的抗凝治疗方案,55例患者分为两组:组Ⅰ38例,为术后间断肝素抗凝;组Ⅱ17例,为术后持续肝素抗凝。术前诊断包括法洛四联症(TOF)合并肺动脉狭窄(PS) 24例,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PA) 3例,功能性单心室合并PS 8例,右心室双出口(DORV)合并PS 8例,完全大动脉转位(TGA)合并PS 5例,TGA合并PA 3例,矫正性大动脉转位(CTGA)合并PA 2例,其他PS合并心内严重畸形双心室修复困难的2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0例。结果两组术前各项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术后死亡3例,急性心衰和肺水肿各1例,早期-分流术后失效5例(9.1%),其中TOF 2例,DORV/PS 1例,CTGA/PA 1例,单心室/PS 1例。早期分流失效的患者分流管道直径:4 mm 2例,5 mm 3例。组Ⅰ术后早期分流失效明显高于组Ⅱ(4/38,10.5%vs. 1/17,5.9%,P <0.01),术后围术期死亡率、急性心衰和肺水肿发生率、出血导致的再次开胸手术发生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改良B-T分流手术围手术期持续肝素抗凝,能明显降低早期分流失效的发生率,并不增加手术风险,可以在临床实践中得到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体外循环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王浩,金亚军,张丹,王晓涛,陈俊卯[8](2019)在《抗凝与静脉溶栓治疗早期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观察抗凝与静脉溶栓治疗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8年1月就诊的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早期患者84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抗凝组43例和静脉溶栓组41例,另取同期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抗凝组和静脉溶栓组予禁食、胃肠减压、纠正电解质紊乱、抑制消化液分泌及营养支持等治疗,在此基础上抗凝组予低分子肝素5000~7500 U每12 h 1次皮下注射,7 d为1个疗程,连用4个疗程;静脉溶栓组在肠系膜血管造影后经导管注射尿激酶80万U,第2日改为尿激酶30万U/次、每日两次静脉注射,疗程1周,后改为华法林每日2~5 mg口服,连用4周。比较抗凝组和静脉溶栓组治疗前及对照组D-二聚体、病变段肠系膜上静脉管径、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和维生素B_(12)水平,抗凝组和静脉溶栓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和治疗安全性。结果抗凝组和静脉溶栓组治疗前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均显着高于对照组,病变段肠系膜上静脉管径小于对照组,叶酸和维生素B_(1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抗凝组和静脉溶栓组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降低,病变段肠系膜上静脉管径增大,叶酸和维生素B_(12)水平升高,且抗凝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静脉溶栓组(P<0.05或P<0.01)。抗凝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0%高于静脉溶栓组的75.61%(P<0.05)。抗凝组治疗期间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静脉溶栓组(P<0.05)。结论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患者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叶酸和维生素B_(12)水平降低;早期予抗凝治疗的效果优于静脉溶栓,可降低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叶酸和维生素B_(12)水平,增加病变段管径,且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本文来源于《临床误诊误治》期刊2019年10期)
刘春娟,李娟娟,刘向宁[9](2019)在《无缝隙护理在冠心病患者抗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在冠心病患者抗凝治疗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至我院进行抗凝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中,选取10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进行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在抗凝治疗过程中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则进行无缝隙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TT、aPTT、PT时间不具可比性差异(P> 0.05),经护理,研究组患者上述凝血指标的凝血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抗凝治疗中给予无缝隙护理,可显着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水平,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文来源于《血栓与止血学》期刊2019年05期)
蒙庆华[10](2019)在《延续护理应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中的依从性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分析延续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380例,按随机对照法分为两组各19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延续性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度显着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延续性护理服务可以显着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的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较小,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模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期刊2019年28期)
抗凝治疗效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比房颤患者分别采用吲哚布芬与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的效果,并展开护理分析。方法:选取102例来本院接受治疗的房颤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为对照组,应用吲哚布芬进行抗凝治疗的为观察组,且两组均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展开对比与评价。结果:两组患者的脑栓塞发生率及D-二聚体水平改善情况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出血率要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房颤患者而言,吲哚布芬与华法林可发挥出相似的脑栓塞预防效果,但吲哚布芬可有效减少患者的出血率,安全性更高,值得重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凝治疗效果论文参考文献
[1].朱含.非瓣膜性房颤应用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效果及症状转归情况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
[2].崔波,王璐.吲哚布芬对比华法林用于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效果及护理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
[3].张娟.延续护理提升心脏瓣膜置换术出院抗凝治疗依从性的效果[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9
[4].张莹.利伐沙班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9
[5].陈科署,林俊英,陈加链,蔡文阳.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CRRT治疗中应用枸橼酸抗凝与全身肝素化抗凝的效果对比分析[J].中外医疗.2019
[6].保蕴坚.老年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
[7].张春振,方敏华,张永,王镇龙.改良体-肺动脉分流手术后早期抗凝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19
[8].王浩,金亚军,张丹,王晓涛,陈俊卯.抗凝与静脉溶栓治疗早期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研究[J].临床误诊误治.2019
[9].刘春娟,李娟娟,刘向宁.无缝隙护理在冠心病患者抗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血栓与止血学.2019
[10].蒙庆华.延续护理应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中的依从性效果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