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持电子商务的SIM卡(论文文献综述)
丁中贵[1](2020)在《CQ-R公司移动电子商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认为我国的电子商务交易额持续增长,2013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10万亿元,2016年超过20万亿元,2018年超过30万亿元。如此庞大的电子商务交易数额必然撬动电子支付行业的发展。我国的电子支付2013年突破1万亿元,2015年突破百万亿元,2018年高达277.39万亿元。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开始从PC端向移动端转移,这也就意味着移动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在万物智联时代,跨界协作、共赢发展成为产业融合创新的必然选择。移动通信行业需要努力发挥自身的连接服务优势和产业带动作用,积极构筑数字化服务新生态,坚定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领域与合作伙伴共同创新,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提供新可能。数字经济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也为城市和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可能。数字化领域的技术和应用创新,需要融合多方参与力量,形成资源互通、能力互补、价值共创、开放共享的新型产业生态。移动电子商务以及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巨大,这也是CQ-R公司发展电子商务及E卡通的重要原因。CQ-R公司开始探索移动运营商电子商务的发展,其手机E卡通集多种应用于一身,涉及网络零售、在线支付、身份识别、地理定位、消费信息检索等多个方面,为广大手机用户带来了很大的方便。CQ-R公司依托庞大的基础客户群体、较好的身份认证基础、适合大众化的用户应用等优势,同时也面对着其它竞争对手已占据的市场份额,为了未来的发展它需要紧紧抓住机会,迎接诸多挑战。CQ-R公司的手机E卡通主要分为支付服务平台、POS服务平台、密钥系统、受理清算系统、多应用接入管理平台和应用终端六个组成部分,六个部分相互依存共同完成相应的手机E卡通业务流程。手机E卡通凸显出的便利性、快捷性、安全性会持续推动其快速发展。在文中,基于CQ-R公司的基本情况对其所处的经济、政治、社会、技术等四个层面的环境进行深入分析;与此同时,基于SWOT分析方法对CQ-R公司的市场竞争情况进行了剖析,以期CQ-R公司能够认清自己在复杂多变、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微观环境中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细分市场、产品策略优化、价格策略优化、促销策略优化、渠道策略优化的方面营销策略,力求为其持续扩大市场规模提供指导。
张文军[2](2020)在《金融IC卡多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金融IC卡的普及,金融IC卡在社保、交通、医疗、旅游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金融IC卡多应用推广还存在行业应用共享度不高、缺乏跨行业技术平台支撑应用共享等缺点,“一事一卡”现象仍然存在,“一卡多用、一卡通用”的局面还未形成,既带来资源的浪费,也不方便群众携带使用。同时,随着移动支付的蓬勃发展,二维码、手机APP等无卡支付方式安全性不够高的隐患也逐步凸显。因此,进一步推进金融IC卡一卡多用,推动行业应用开放共享、互联互通,推广具有安全芯片、支持硬件数字证书、采用国密算法的移动智能终端,为群众提供更安全、更便捷的金融服务和民生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落实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移动电子商务金融科技服务创新试点相关要求、四川省政府金融IC卡一卡多应用相关规划为背景,通过对金融IC卡多应用关键技术的研究,研制形成了相关应用技术标准,设计建设了一个“业务安全、应用共享、设备共用、一卡通用、成本分摊、系统互联”的省级金融IC卡和移动金融跨行业互联互通平台,研发了一批基于金融IC卡、移动智能终端的创新金融应用和行业应用,打造了“安全可信、联网通用”的移动金融基础设施,并为未来数字货币落地应用奠定基础。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包括:1.针对缺乏全省统一的行业应用技术规划,各行业、各市州、各商业银行各自独立地在金融IC卡上加载行业应用,带来卡片文件结构、行业应用密钥、POS终端不兼容、不利于行业应用联网通用等问题,在深入研究金融IC卡、金融移动支付行业标准基础上进行创新扩展、细化,统筹规划设计了四川省行业应用卡片规范、行业应用密钥体系、公交行业POS终端规范,解决了行业应用标准统一、行业应用信息在卡片内安全存储、在机构间和终端与后台间安全可靠传输等问题,为行业应用开放共享、互联互通奠定了技术基础。2.深入研究IC卡多应用管理技术和可信服务管理技术,解决了普通金融IC卡、移动金融IC卡上行业应用的加载和管理、行业应用的接入和共享、行业自定密钥的交换、接入国家移动金融公共服务平台等问题,研发设计了符合中国金融移动支付标准的架构开放、互联互通、安全可信的省级金融IC卡和移动金融服务平台。平台接入了国家移动金融公共服务平台,并将研发的全国通用应用和本地特色应用共享到国家平台供全国使用;平台将各个单位不同架构、模式的平台、应用互联,支持多种创新金融应用、行业应用和业务模式。该平台是国内首个建成的省级金融IC卡和移动金融互联互通平台,通过了国家专业机构的检测认证,并投入实际运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3.针对中小规模城市和县级城市公交行业缺少金融IC卡行业应用管理系统,现有金融POS终端规范缺少黑名单和优惠促销活动支持等问题,研究了金融终端安全交互技术,研发设计、建设了全省统一的金融IC卡公共交通行业平台,支持普通卡、老年卡、学生卡等多种支付模式和灵活多样的优惠模式,支持各城市、各运营公司等多种规模机构的接入和管理,为金融IC卡在公交领域快速推广奠定了基础。4.研究了金融IC卡扩展应用技术和可信服务管理技术,结合自研的行业应用卡片规范和密钥管理规范,解决了金融IC卡行业信息安全存储、传递和在地铁刷卡速度问题,国内首个实现普通金融IC卡、移动金融IC卡(手机SD卡)在地铁应用,解决了驾驶员、行驶证信息安全存储和传输问题,国内首创面向所有银行开放的基于普通金融IC卡的交通违法处理应用。
Ivan Sarafanov[3](2020)在《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宏观经济影响研究》文中提出在互联网经济与跨境电子商务成为各国企业和消费者不可或缺的部分,大规模的数字化不仅引起经济理论和国民经济结构根本性的变革,但同时也提高了社会各界对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贸易规则及新型合作机制探索的关注度。学术界认为,互联网交易和数据跨境自由流动是全球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阶段后,实现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和必要手段。随着互联网和新的技术持续快速发展,由跨境数据流动构成的数字产品贸易正在促进全球货物、服务、人员、资金和信息流动,以及改变各类企业的运营方式和商业模式。例如,当中小企业拥有接入互联网、计算机或智能手机等所需的基础设施和网络通信服务,它们可以接触到世界各地的客户,并随时参与全球商品和服务的供应链体系。数字贸易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不仅涵盖了互联网上消费品的销售和在线服务的供应,而且还包括使全球价值链得以实现的数据流、使智能制造得以实现的服务以及无数其他电子交易平台和应用程序。不过,当前数字产品贸易除了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因素,还被视为各种贸易壁垒和限制措施日益增多的领域之一。这些保护政策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从宽容到严格的发展演变过程最终形成一套有针对性的、系统的、严谨的数据管理制度。即数字贸易的出现使得传统贸易壁垒的作用大大降低,导致类似于金砖国家这样的大型新兴经济体为了保护国内市场而保持着很多新型“虚拟”贸易壁垒和数据限制性政策。在这种背景下,若金砖国家将继续提高数字产品贸易壁垒或提出更严格的数据限制性措施,这是否必然会增加数据密集型行业内的企业运营成本,进而导致整个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降低是本研究关注的重点问题。因此,本文以金砖国家为例,从产业经济学角度衡量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行业的影响,建立一种科学的定量分析框架。首先,通过对大量国内外文献和政策措施的梳理和总结,本文对金砖国家采用的新型和传统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具体保护政策和措施作了一个系统的分析和阐述,发现其主要特点和问题,并建立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壁垒资料库。此外,使用欧洲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建立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计算数字贸易限制和数据限制指数两种指标,衡量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保护程度。本文发现,根据数字贸易限制指数评估结果,金砖国家呈现“一高、三中、一低”贸易保护程度结构,其中中国采取的保护水平最高,同时巴西、俄罗斯和印度保护度属于中等以下水平,而南非的水平最低。根据数据限制指数评估结果,在金砖国家范围内中国、俄罗斯和印度数据保护程度最高并正在逐步提升,而南非与巴西维持相对较低的保护程度。其次,为了计算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及其他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的影响,本文建立多维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估计。本文根据数字贸易限制和数据限制指数两个反映数字产品贸易保护程度的指标,构建数字贸易保护强度综合指数(DTPSI)作为模型的自变量。为了计算模型的因变量,本文使用GTAP 10数据库建立Levinson-Petrin非参数估计模型对金砖国家2004-2014年间数据密集型及其他行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估计。最终在面板数据回归结果基础上,模拟分析三种不同程度的贸易保护方案对数据密集型及其他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的影响,发现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如邮电和通信服务、金融和保险业和公共服务业,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而在性质上不属于数据密集度很高的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也受到了负面影响。此外,由低级保护政策所带来的负效应缺乏弹性,因此不会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很大的下滑压力,而中级和高级数字贸易保护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富有弹性,因而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较大。再次,本文采用GTAP 10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将全要素生产率估计值代入到模型当中,进一步分析限制跨境数据流动的数字贸易壁垒措施对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产生的影响。通过模拟结果发现,随着数字产品贸易保护强度水平的提升金砖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其中由于中国、俄罗斯和印度使用大量的数据本地化措施导致的损失更大一些。从各行业的产出规模来看,由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导致的数据自由流动限制使得所有国家数据密集型制造业和服务行业的生产规模萎缩,而数据密集度相对较低的行业产出水平受到影响最小。从进出口贸易规模来看,由于金砖国家采取的一半以上数字贸易壁垒政策使用于限制国内数据跨境出口(传输),因而使得数据密集型行业的出口贸易下降,而进口贸易上升。最后,为了克服由数字产品贸易壁垒政策对金砖国家数据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产值和进出口贸易产生的严重负面影响,本文尝试提出可操作性较强的两种合作框架和运行机制的实现方案。其中第一个是全面考虑发展中国家数字产品贸易发展需要,以WTO为主和TiSA协议为辅GATS“+”多边数字贸易合作框架实现途径。第二个则为了加强金砖国家之间数字贸易合作联系,包括数字贸易基础设施建设、数字贸易运行机制及软环境合作领域“三位一体”的合作框架。本文认为,金砖国家之间须要加强内部协调,尽快开展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多边数字贸易合作,制定有效的监管办法,促进数字贸易发展并努力实现互联网领域消费者安全、数据隐私保护和国家安全等目标。
张志娟[4](2019)在《互联网+背景下运营商SIM卡销售系统设计与开发》文中提出在互联网浪潮大背景下,传统通信业务趋于饱和,通信业务形态和用户触点发生很大变化,数字化服务领域的跨界渗透趋势愈发明显,运营商传统渠道面临的危机也越来越突显:传统渠道营销模式缺少创新,已不适应智能时代下的业务发展;传统渠道综合费用不断增加,需要公司大幅补贴;消费者受OTT业务的影响,已习惯了自助办理业务。运营商面临着新的业务和技术挑战,必须加快线上渠道向营销主体转型。目前,简单流程的查询、交费、流量办理等线上自助服务经过几年的发展,已比较成熟。流程较长、业务规则较复杂的卡号销售业务,已成为渠道转型的痛点和难点。论文通过深入研究用户需求,结合中国移动丰富触点提新增的工作要求,设计了SIM卡线上销售系统。利用该销售系统,实现SIM卡的全流程线上销售,既能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又能精准辐射目标用户,提升细分市场份额和质量,并能为一线营销人员提供随身支撑工具;提供能力输出的方式,为不断拓宽新型的销售通路提供抓手,通过渠道拓展,实现“通信权益+跨界权益”叠加,最大限度发挥线上优势。在整个研究设计工作中,根据分工,首先,根据需求研究设计平台运行的网络环境。其次,将各功能模块进行抽象,设计各模式流程及功能框架。针对关键性能问题,设计了提升方案。最后,对平台关键功能模块进行了设计开发,并进行了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安全测试,对系统进行了整体评价。
罗方雪,廖艳,黄慧璇[5](2018)在《C-SIM感应卡在交通支付中的应用研究——以广西南宁地铁为例》文中提出该论文主要以广西南宁地铁的支付方式为例,阐述了手机C-SIM(Convenient SIM)卡能方便,快捷支付出行时所需支付的交通费用,例如公共汽车,地铁,轻轨以及公共自行车等费用。C-SIM卡的刷卡感应功能可大大节省支付时间和避免找零等问题,直接扣除卡中已有的话费,并且能满足快速交易的需求。
于宁玢[6](2016)在《电信行业SIM卡销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电信SIM卡是电信公司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传统人工手动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SIM销售管理的需求。为此,电信行业急需开发一套软件来规范卡的销售管理业务,为实现对企业本身更好的发展提供保障。SIM卡销售管理系统的提出是依据电信行业内部需求,从而实现其本身的开发与设计。在整体的需求上首先要求能够满足电信行业内部SIM卡设备的管理,在满足了其必须资源的管理外还要对员工信息进行管理,最后,为了能追寻当前行业的发展,需要对SIM卡的销售进行管理。在系统的设计上,整体采用的当前开发主流的MVC模式,系统内部的各个模块的设计理念均是采用的高密度低耦合的方式,最终通过MVC模式将模块整合形成一个整体。在Web端采用的是SSH框架,以及当前流行的Eclipse为系统开发环境,基于Java语言实现了电信SIM卡销售管理系统的各个功能。本系统实现了一个适合电信行业对SIM卡销售管理的系统,其可以达到降低企业成本、最大幅度推广企业优势产品、提高用户友好度、使自身收益得到提高等目的,最终使自身在整个电信行业拥有一个较好的竞争优势。
徐虹[7](2012)在《移动支付中电子钱包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家对手机支付尤其是手机近场支付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发展的新政策和新措施,国内各大电信运营商和中国银联也加强了在手机支付方面的战略布局和试点的商业化运营。新的环境下,移动支付产业链是如何布局和调整的,将会有什么创新的运营模式产生,其各自又有什么样的特点,未来将有怎样的竞争机会和挑战都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我们基于对移动支付产业链的理解和市场现状的把握,通过对移动支付产业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对国内移动支付的运营模式现状和趋势进行了深入和详实的分析与研究。在第三方支付方面,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经过10年的发展,年度交易规模已经超过1万亿,成为中国金融支付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互联网经济高速发展的底层支撑力量和进一步发展的推动力。虽然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目前的核心业务仍是占据96%份额的第三方在线支付市场,基于手机终端的移动支付业务的比重仍然较低。但在超过9亿的手机用户规模以及3G逐步成熟的背景下,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的发展潜力不可忽视,无论银行、运营商、终端厂商、还是第三方支付厂商都在进行新市场的测试与开拓。2009年是中国3G元年,也是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真正意义上的启动年,2010年3G得到快速普及,截至2011年5月达到了6757.2万户。各类手机应用和移动互联网业务呈现爆发性增长,移动支付业务也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而移动支付中的近场支付NFC技术标准的确立,为移动支付未来进一步的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魏国强[8](2012)在《移动运营商主导的移动电子商务的支付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移动电子商务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成为了网络经济新的增长点;移动支付作为移动电子商务的核心环节,直接决定着移动电子商务交易的成功与否;移动支付的相关技术发展迅猛,相关的利益方也积极的参与,但是市场依然没有形成高效、成熟的支付模式,没有达到应有的产业规模。因此,本文对移动支付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本文对当前最主要的三种移动支付模式进行了SWOT分析,根据分析得到的优劣势提出了移动支付模式的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得出适合我国的移动支付的运营主体应该由移动运营商来承担。其次,分析了我国移动支付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移动运营商主导的移动支付模式;该模式以移动支付的资金运转为核心,融入了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支付服务机制,设立三类支付账户,提供近远程相结合的移动支付服务;并具体分析了该模式的运营、业务和盈利方式。再次,设计了移动支付平台的网络体系架构和功能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支付账户的充值业务流程及近场和远程支付的业务流程;研究了移动运营商主导的移动支付模式的POS终端策略、技术策略及移动支付的产业链策略,其中在产业链策略中对产业链中两个关键主体—移动运营商和金融机构—进行了博弈分析,并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当前的移动支付产业链结构的关键环节进行了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优化。最后,以重庆移动的手机支付业务作为应用实施对象,分析了重庆移动手机支付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将本文提出的移动运营商主导移动支付模式在重庆移动的手机支付中进行初步的应用,并分析了应用的预期效果。
唐倩[9](2011)在《基于Java-SIM卡的移动身份认证解决方案和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目前电子商务领域普遍使用PKI、动态口令等技术来满足网络身份认证的安全需求。然而,常见的身份认证设备如USB KEY、动态口令牌等都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以及便携性和扩展性等方面的缺陷,例如USB KEY的PIN码是在个人电脑上输入而易被黑客截获,动态口令牌不能很好的解决异步问题,特定的设备只能针对特定应用使用而无法扩展,等等。本文提出一种基于Java-SIM卡的移动身份认证解决方案,从安全性、便携性和扩展性等方面克服现有方案的不足。本文在研究和分析目前主流身份认证方案优缺点的基础上,结合Java-SIM卡支持多应用及良好的安全特性等特点,提出了基于Java-SIM卡的移动身份认证解决方案。方案将Java-SIM卡技术和动态口令认证、PKI认证相结合,实现电子商务应用中的登录安全和交易安全,解决如静态密码泄露、数据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问题,以及密钥的生成、保存、传送等大部分安全问题。通过基于GP规范的安全框架实现对Java-SIM卡上跨行业多应用的统一的安全管理,支持针对多种不同电子商务应用的安全身份认证服务。本文围绕该方案设计了整体系统架构和模块组成,并将方案与具体电子商务应用场景结合给出了使用流程,最后设计并实现了服务器端的身份认证系统以及Java-SIM卡上的身份认证应用程序。使用手机Java-SIM卡作身份认证的载体,不需要携带USB Key、Token等设备,并且可以动态下载、更新卡上的身份认证应用程序,使用更加方便。
高彦[10](2010)在《SIM卡浏览器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分析目前基于WAP技术实现电子商务的不足,提出一种采用SIM卡浏览器技术来提供更多样、更安全的电子商务交易模型,并在3GPP协议的框架内提出该方案具体的系统结构、数据传输机制和加密机制。该方案使普通移动用户能够更加简单地享受Internet提供的各种业务。
二、支持电子商务的SIM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支持电子商务的SIM卡(论文提纲范文)
(1)CQ-R公司移动电子商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意义 |
1.2.1 现实意义 |
1.2.2 理论意义 |
1.3 技术方案 |
1.4 研究内容 |
1.5 论文创新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现状 |
2.1 相关理论 |
2.1.1 PEST分析理论 |
2.1.2 SWOT分析理论 |
2.1.3 因素评价矩阵分析理论 |
2.2 研究现状 |
2.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3 文献述评 |
第3章 公司概况与环境分析 |
3.1 公司概况 |
3.1.1 公司简介 |
3.1.2 E卡通业务介绍 |
3.2 公司环境分析 |
3.2.1 PEST分析 |
3.2.1.1 政治环境(P) |
3.2.1.2 经济环境(E) |
3.2.1.3 社会文化环境(S) |
3.2.1.4 科学技术环境(T) |
3.2.2 SWOT分析 |
3.2.2.1 优势分析(S) |
3.2.2.2 劣势分析(W) |
3.2.2.3 机会分析(O) |
3.2.2.4 威胁分析(T) |
3.2.3 因素评价矩阵分析 |
3.2.3.1 IFE评价矩阵 |
3.2.3.2 EFE评价矩阵 |
第4章 公司营销现状分析 |
4.1 营销策略中存在的问题 |
4.1.1 产品创新程度不够 |
4.1.2 营销渠道较为单一 |
4.1.3 线上线下冲突明显 |
4.1.4 基础客户信息挖掘不足 |
4.1.5 全程式客户服务不到位 |
4.2 营销策略存在的原因 |
4.2.1 营销理念落后 |
4.2.2 运营经验欠缺 |
4.2.3 团队成员能力不足 |
第5章 营销策略优化分析 |
5.1 市场细分 |
5.2 营销策略优化 |
5.2.1 产品策略优化 |
5.2.2 价格策略优化 |
5.2.3 促销策略优化 |
5.2.4 渠道策略优化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金融IC卡多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现状与不足之处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关键技术研究 |
2.1 引言 |
2.2 GlobalPlatform规范 |
2.3 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 |
2.3.1 金融IC卡规范体系结构 |
2.3.2 与国外标准的关系 |
2.3.3 多应用要点分析 |
2.4 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标准 |
2.4.1 移动支付标准体系结构 |
2.4.2 与国内外标准的关系 |
2.4.3 多应用要点分析 |
2.5 TSM技术 |
2.5.1 TSM作用 |
2.5.2 TSM分类 |
2.5.3 应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金融IC卡行业应用卡片规范 |
3.1 引言 |
3.2 四川省金融IC卡行业应用卡片结构规范设计 |
3.2.1 公共交通应用 |
3.2.2 公用事业应用 |
3.3 加载居民健康应用的金融IC卡卡片结构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行业应用密钥体系和POS终端对接规范 |
4.1 引言 |
4.2 行业应用密钥体系设计 |
4.2.1 行业应用开通密钥 |
4.2.2 行业应用管理密钥 |
4.3 POS终端对接规范设计 |
4.3.1 黑名单下载 |
4.3.2 平台参数管理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省级金融IC卡平台设计与实现 |
5.1 引言 |
5.2 平台建设需求 |
5.3 平台规划设计 |
5.3.1 系统总体架构 |
5.3.2 系统功能 |
5.4 金融IC卡多应用业务流程 |
5.4.1 管理类业务流程 |
5.4.2 行业注册 |
5.4.3 客户端应用下载 |
5.4.4 密钥交换申请 |
5.4.5 IC卡应用服务 |
5.5 移动金融SPTSM |
5.5.1 系统功能架构 |
5.5.2 应用管理 |
5.5.3 应用生命周期管理 |
5.5.4 应用提供商管理 |
5.5.5 客户端插件设计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典型行业应用的设计与实现 |
6.1 引言 |
6.2 地铁应用 |
6.2.1 技术体系 |
6.2.2 业务流程 |
6.3 公共交通行业子平台 |
6.4 交警罚缴应用子平台 |
6.5 基于SE的手机银行 |
6.6 小结 |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后续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3)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宏观经济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问题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2.3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
1.3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1.3.1 本文的创新之处 |
1.3.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国际经济学贸易壁垒理论综述 |
2.1.1 国际贸易壁垒的概念界定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利弊因素 |
2.1.2 国际贸易壁垒主要类型 |
2.2 数字贸易理论、发展情况及规则研究的文献综述 |
2.2.1 国内研究综述 |
2.2.2 国外研究综述 |
2.3 数字贸易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研究的文献综述 |
2.3.1 国内研究综述 |
2.3.2 国外研究综述 |
2.4 关于度量数字贸易壁垒的行业和经济效应研究的文献综述 |
2.5 国内外文献综述小结 |
第3章 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发展现状及其主要特征分析 |
3.1 金砖国家社会经济及对外贸易发展情况概述 |
3.1.1 金砖国家组织成立和发展历程、结构及主要经济合作领域 |
3.1.2 金砖国家成员国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分析 |
3.1.3 金砖国家产业结构发展演变情况概述 |
3.1.4 金砖国家成员国内外贸易规模及其结构 |
3.2 金砖国家互联网基础设施和网络通信服务发展水平概述 |
3.2.1 金砖国家互联网基础设施发展情况分析 |
3.2.2 金砖国家网络通信服务发展水平分析 |
3.2.3 金砖国家网络通信服务领域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分析 |
3.3 金砖国家云计算服务发展情况分析 |
3.3.1 云计算概念界定、基本功能、发展规模及其对数字贸易起到的作用 |
3.3.2 云计算服务主要类型、发展优势及其主要制约因素 |
3.3.3 金砖国家云计算服务发展水平及市场规模分析 |
3.4 金砖国家数字内容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
3.4.1 金砖国家计算机和手机游戏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
3.4.2 金砖国家视频点播和音乐流媒体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
3.4.3 金砖国家数字出版电子图书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
3.5 金砖国家电子商务、数字支付和电子交易记录系统发展现状分析 |
3.5.1 金砖国家电子商务与网络销售发展情况分析 |
3.5.2 金砖国家数字支付发展情况 |
3.5.3 金砖国家区块链技术与数字货币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领域主要壁垒和限制措施分析及其水平评估 |
4.1 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和限制措施含义、主要类型和特点分析 |
4.1.1 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和限制措施的含义 |
4.1.2 数字产品新型贸易壁垒主要类型及其特点分析 |
4.2 新型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在金砖国家使用情况及其效果分析 |
4.2.1 数据保护与隐私政策概述及其适用范围 |
4.2.2 数据本地化概述及其使用范围 |
4.2.3 私人和公共网络安全措施概述及其使用范围 |
4.2.4 有关知识产权政策措施概述及其适用范围 |
4.3 传统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在金砖国家使用情况及其效果分析 |
4.3.1 市场准入措施概述及其使用范围 |
4.3.2 与投资相关措施概述及其适用范围 |
4.4 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壁垒与数据限制性政策保护程度评估 |
4.4.1 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壁垒发展情况及其保护水平分析 |
4.4.2 金砖国家数据限制发展情况及其保护水平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多维面板数据模型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分析 |
5.1 模型设定与研究方法介绍 |
5.1.1 模型设定 |
5.1.2 研究方法介绍 |
5.2 指标选择、计算方法和数据来源介绍 |
5.2.1 数据密集型行业识别方法与实现步骤 |
5.2.2 基于L-P非参数方法金砖国家数据密集型及其他行业全要素生产率计算 |
5.2.3 建立金砖各国数字贸易保护强度指数(DTPSI)的方法与实现步骤 |
5.3 实证模型实现步骤及其结果 |
5.3.1 面板单位根检验 |
5.3.2 面板数据模型豪斯曼检验 |
5.3.3 基于多维面板数据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分析 |
5.4 低级、中级和高级数字产品贸易保护政策对15个行业TFP影响模拟分析 |
5.4.1 不同数字产品贸易保护方案对各行业TFP影响模拟方法与结果 |
5.4.2 数字产品贸易保护政策对数据密集型行业TFP影响模拟结果分析 |
5.4.3 模拟分析结果主要结论和本章主要发现 |
第6章 基于GTAP模型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壁垒宏观经济影响分析 |
6.1 GTAP10数据库和模型介绍 |
6.1.1 GTAP10模型的基本简介及其主要特点 |
6.1.2 GTAP模型使用于评估数字贸易壁垒影响的局限性 |
6.2 基于GTAP10模型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壁垒宏观经济影响模拟分析 |
6.2.1 模拟方法介绍及其实现过程 |
6.2.2 不同数字贸易壁垒保护程度下实际GDP变化模拟结果分析 |
6.2.3 不同数字贸易壁垒保护程度对行业产出水平的影响模拟结果分析 |
6.2.4 不同数字贸易壁垒保护程度对行业进出口贸易水平的影响模拟结果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数字产品贸易壁垒上升背景下的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合作框架与运行机制构建 |
7.1 全球与金砖国家现有数字产品贸易合作框架分析 |
7.1.1 多边与诸边贸易协定层面 |
7.1.2 区域和双边贸易协定层面 |
7.1.3 金砖国家现有关于数字产品贸易政策及合作框架协议 |
7.2 金砖国家同世界其他国家数字贸易合作的模式构建及其运行机制 |
7.2.1 合作模式一:WTO框架内的多边协议–数字贸易领域多边协议 |
7.2.2 合作模式二:WTO框架内的诸边协议,以信息技术协定框架为主 |
7.2.3 合作模式三:《国际服务贸易协定》(TiSA)框架内的诸边协议 |
7.2.4 以WTO为主Ti SA协议为辅数字贸易合作框架实现途径 |
7.3 金砖国家之间数字贸易合作模式构建及其运行机制 |
7.3.1 建立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合作框架的基础条件和技术路线 |
7.3.2 以新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为主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基础设施合作模式 |
7.3.3 以BRICS支付系统为主金砖国家数字贸易运行机制的实现 |
7.3.4 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软环境建设合作领域及运行机制的实现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
8.1 主要结论 |
8.2 政策建议 |
附录A 金砖国家采用的数据本地化及跨境数据流动限制政策 |
附录B NAICS行业与GTAP行业分类之间的一致性表 |
附录C 论文购买数据库和软件使用许可证明 |
附录D 简字缩语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4)互联网+背景下运营商SIM卡销售系统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研究的总体思路与相关技术 |
2.1 论文研究的总体思路 |
2.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2.3 相关技术 |
2.3.1 互联网+介绍 |
2.3.2 框架技术 |
2.3.3 原生化Hybrid技术 |
2.3.4 缓存Redis技术 |
2.3.5 接口统一管理 |
2.3.6 过载保护 |
第三章 互联网+背景下的SIM卡销售系统需求分析 |
3.0 引言 |
3.1 功能需求 |
3.2 性能需求 |
3.3 安全需求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互联网+背景下的SIM卡销售系统需求设计 |
4.1 设计原则 |
4.2 总体设计 |
4.2.1 运行环境 |
4.2.2 网络环境 |
4.2.3 总体框架 |
4.2.4 功能模块 |
4.2.5 各模式流程 |
4.2.6 数据库表设计 |
4.3 SIM卡销售系统详细设计 |
4.3.1 号码管理 |
4.3.2 套餐管理 |
4.3.3 资格校验 |
4.3.4 下单流程 |
4.3.5 订单支付 |
4.4 用户体验及性能提升方案 |
4.4.1 用户体验提升方案 |
4.4.2 性能提升方案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SIM卡销售系统的实现 |
5.1 运行环境实现 |
5.2 卡号资源管理模块实现 |
5.2.1 相关数据表设计 |
5.2.2 算法描述 |
5.3 资费套餐管理模块实现 |
5.3.1 相关数据表设计 |
5.3.2 算法描述 |
5.4 资格校验模块实现 |
5.4.1 相关数据表设计 |
5.4.2 算法描述 |
5.5 下单主模块实现 |
5.5.1 相关数据表设计 |
5.5.2 算法描述 |
5.6 支付模块实现 |
5.6.1 相关数据表设计 |
5.6.2 算法描述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SIM销售系统的测试与评价 |
6.1 测试概要 |
6.2 测试过程 |
6.2.1 用户界面测试 |
6.2.2 功能测试 |
6.2.3 性能测试 |
6.3 评价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C-SIM感应卡在交通支付中的应用研究——以广西南宁地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广西南宁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地铁线的发展 |
2 广西南宁市地铁现状 |
3 目前地铁出行支付方式 |
3.1 市民公交卡 |
3.2 交通IC卡和地铁卡 |
3.3 第三方支付 |
3.4 地铁软件APP |
3.5 现金 |
4 推广新兴城市交通支付C-SIM感应卡的必要性 |
4.1 支付方式顺应南宁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 |
4.2 地铁票较小且易丢失 |
4.3 生活中手机的使用频率高 |
5 南宁市地铁出行手机C-SIM卡感应支付原理 |
6 中国通讯公司的资源下创新改善手机支付产业结构 |
7 手机C-SIM卡创新点与独特性 |
8 C-SIM卡技术支撑 |
9 未来发展前景 |
9.1 C-SIM卡定制设想 |
9.2 C-SIM卡应用设想 |
(6)电信行业SIM卡销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目标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2 相关技术 |
2.1 Struts2开源框架 |
2.2 Spring开源框架 |
2.3 Hibernate开源框架 |
2.4 MySQL数据库 |
2.5 Tomcat服务器 |
2.6 本章小节 |
3 需求分析 |
3.1 业务需求分析 |
3.2 功能需求分析 |
3.2.1 SIM卡库存管理 |
3.2.2 员工信息管理 |
3.2.3 客户信息管理 |
3.2.4 销售方案管理 |
3.2.5 销售合同管理 |
3.2.6 售后处理管理 |
3.3 非功能需求分析 |
3.3.1 性能需求 |
3.3.2 可靠性需求 |
3.4 可行性分析 |
3.5 本章小节 |
4 系统设计 |
4.1 系统总体设计 |
4.2 模块设计 |
4.2.1 SIM卡库存管理模块 |
4.2.2 员工信息管理模块 |
4.2.3 客户信息管理模块 |
4.2.4 销售方案管理模块 |
4.2.5 销售合同管理模块 |
4.2.6 售后处理管理模块 |
4.3 数据库设计 |
4.3.1 数据库总体设计 |
4.3.2 数据库表设计 |
4.4 本章小节 |
5 系统实现 |
5.1 系统功能实现 |
5.1.1 SIM卡库存信息管理模块 |
5.1.2 员工信息管理模块 |
5.1.3 客户信息管理模块 |
5.1.4 销售方案管理模块 |
5.1.5 销售合同管理模块 |
5.1.6 售后处理管理模块 |
5.2 本章小节 |
6 系统测试 |
6.1 SIM卡库存信息管理模块测试 |
6.2 员工信息管理模块测试 |
6.3 客户信息管理模块测试 |
6.4 销售方案管理模块测试 |
6.5 销售合同管理模块测试 |
6.6 售后处理管理模块测试 |
6.7 本章小节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移动支付中电子钱包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移动支付概述 |
1.1 移动支付的定义 |
1.2 移动支付的分类 |
1.2.1 按资金来源分类 |
1.2.2 按交易距离分类 |
1.3 移动支付在国外的发展历程 |
1.4 移动支付在国内的发展历程 |
第二章 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的产业环境及产业链 |
2.1 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宏观环境 |
2.1.1 政治环境分析 |
2.1.2 经济环境分析 |
2.1.3 社会环境分析 |
2.1.4 技术环境分析 |
2.2 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 |
2.3 中国移动支付的行业应用 |
2.3.1 零售业 |
2.3.2 市政交通 |
2.3.3 校园卡/身份卡 |
2.4 移动支付市场的产业链 |
2.4.1 银行金融机构 |
2.4.2 商户 |
2.4.3 第三方支付厂商 |
2.4.4 电信运营商 |
2.4.5 用户 |
2.5 中国移动支付的发展阶段 |
2.5.1 专门为交易服务的支付网关 |
2.5.2 作为专门的信用中介促成交易 |
2.5.3 作为便捷支付工具创造交易 |
2.6 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发展主要特征分析 |
2.6.1 移动支付应用的领域少,生存环境差 |
2.6.2 电子商务与热点行业成为移动支付市场未来主要驱动因素 |
第三章 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的主要技术及其特点介绍 |
3.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推行的电子钱包技术 |
3.1.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移动支付业务的开展 |
3.1.2 中国移动公司电子钱包技术的发展 |
3.1.3 RFID-SIM卡技术介绍 |
3.2 银联电子支付服务有限公司推行的NFC技术 |
3.2.1 银联支付系统架构 |
3.2.2 终端解决方案 |
3.2.3 银联公司移动支付产品功能 |
3.2.4 业务参与角色 |
3.2.5 银联手机支付业务的市场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中国手机支付技术标准之争后的技术解决方案 |
4.1 中国手机支付技术标准争夺之由 |
4.2 目前存在的各项移动支付技术解决方案比较 |
4.3 银联标准有望统一国内手机支付市场 |
4.4 具有中国特色的移动支付技术解决方案 |
4.4.1 eNFC概念及特点 |
4.4.2 eNFC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 |
4.4.3 建议的SIM卡架构及要求 |
4.4.4 实现方式及操作流程 |
第五章 中国移动支付的发展前景及趋势分析 |
5.1 促进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发展的因素 |
5.1.1 不断增长的互联网网民数量 |
5.1.2 政策的支持和参与者的努力 |
5.1.3 3G高速网络和具有智能操作手机的普及应用 |
5.1.4 网上商业模式和网上厂商的业务拓展 |
5.1.5 不断推陈出新的网上新应用 |
5.1.6 产业资产对移动支付市场的关注和投入 |
5.2 阻碍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发展的因素 |
5.2.1 账户安全性的不被广泛认可 |
5.2.2 银行和电信运营商的利益冲突 |
5.3 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竞争模式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银联移动支付产品规范标准体系 |
致谢 |
(8)移动运营商主导的移动电子商务的支付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现状 |
1.2.1 国内外理论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外产业发展现状 |
1.3 课题研究意义与来源 |
1.3.1 研究意义 |
1.3.2 课题来源 |
1.4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2 移动电子商务的典型支付模式的分析 |
2.1 移动电子商务的支付概述 |
2.1.1 移动电子商务的支付的内涵 |
2.1.2 移动电子商务的支付技术实现方式 |
2.1.3 移动电子商务的支付分类 |
2.2 三种主要移动支付模式的 SWOT 分析 |
2.2.1 以移动运营商为运营主体 |
2.2.2 以银行为运营主体 |
2.2.3 以第三方支付服务商为运营主体 |
2.3 移动支付模式的选择 |
2.3.1 移动支付模式的评价标准 |
2.3.2 适合我国的移动支付模式 |
3 移动运营商主导的移动支付模式的构建 |
3.1 我国移动支付发展存在的问题 |
3.2 移动运营商主导的移动支付模式的提出 |
3.3 移动运营商主导的移动支付模式的分析 |
3.3.1 移动支付的运营模式分析 |
3.3.2 移动支付的业务模式分析 |
3.3.3 移动支付的盈利模式分析 |
4 移动运营商主导的移动支付模式的关键业务流程及策略研究 |
4.1 移动支付平台的总体方案设计 |
4.1.1 移动支付系统的网络体系架构 |
4.1.2 移动支付系统的功能结构模型 |
4.2 移动支付模式的关键业务流程设计 |
4.2.1 支付账户的充值业务流程 |
4.2.2 移动远程支付业务流程 |
4.2.3 移动近场支付业务流程 |
4.3 移动运营商主导的移动支付模式的实施策略 |
4.3.1 POS 终端策略 |
4.3.2 技术策略 |
4.4 移动运营商主导的移动支付产业链策略 |
4.4.1 移动运营商和金融机构的博弈分析 |
4.4.2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移动支付产业链结构优化 |
5 应用研究 |
5.1 重庆移动手机支付业务现状分析 |
5.2 移动运营商主导的移动支付模式的应用 |
5.3 移动运营商主导的移动支付模式应用的预期效果 |
6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项目 |
B.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奖情况 |
(9)基于Java-SIM卡的移动身份认证解决方案和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课题研究意义 |
1.3 作者所做的工作及成果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JAVA-SIM卡身份认证的关键技术 |
2.1 身份认证 |
2.2 PKI技术 |
2.2.1 PKI的概念 |
2.2.2 PKI用到的加密技术 |
2.2.3 数字签名技术 |
2.3 动态口令技术 |
2.3.1 时间同步方式 |
2.3.2 事件同步方式 |
2.3.3 异步口令方式 |
2.4 JAVA-SIM卡技术 |
2.4.1 Java卡结构及安全性 |
2.4.2 卡上应用管理 |
2.4.3 安全通信 |
第三章 JAVA-SIM卡身份认证方案分析与设计 |
3.1 电子商务的安全需求 |
3.1.1 登陆安全 |
3.1.2 交易安全 |
3.2 方案设计 |
3.2.1 方案的提出 |
3.2.2 动态口令方案设计 |
3.2.3 数字签名方案设计 |
第四章 JAVA-SIM卡身份认证系统结构与实现 |
4.1 系统的总体结构 |
4.2 JAVA卡应用管理平台 |
4.2.1 平台功能 |
4.2.2 应用下载 |
4.3 身份认证平台 |
4.3.1 平台组成结构 |
4.3.2 身份认证系统实现 |
4.4 系统流程 |
4.4.1 应用激活 |
4.4.2 登录 |
4.4.3 财产交易 |
4.4.4 动态口令同步 |
4.4.5 注销 |
4.5 JAvA-SIM卡身份认证APPLET实现 |
4.5.1 Java卡开发环境 |
4.5.2 Java卡应用下载 |
4.5.3 Java Card Applet生命周期 |
4.5.4 CAT/(U)SAT应用开发 |
4.5.5 Applet实现 |
4.5.6 Applet功能测试 |
4.6 系统分析 |
4.6.1 安全性分析 |
4.6.2 方案的优点 |
第五章 总结 |
参考书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10)SIM卡浏览器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SIM卡浏览器简介 |
3 SIM卡浏览器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
3.1 系统结构 |
3.2 数据传输机制 |
3.3 安全机制 |
4 结束语 |
四、支持电子商务的SIM卡(论文参考文献)
- [1]CQ-R公司移动电子商务营销策略研究[D]. 丁中贵. 桂林理工大学, 2020(02)
- [2]金融IC卡多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D]. 张文军.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1)
- [3]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宏观经济影响研究[D]. Ivan Sarafanov.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20(05)
- [4]互联网+背景下运营商SIM卡销售系统设计与开发[D]. 张志娟. 兰州大学, 2019(08)
- [5]C-SIM感应卡在交通支付中的应用研究——以广西南宁地铁为例[J]. 罗方雪,廖艳,黄慧璇.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30)
- [6]电信行业SIM卡销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于宁玢. 大连理工大学, 2016(03)
- [7]移动支付中电子钱包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究[D]. 徐虹. 北京邮电大学, 2012(02)
- [8]移动运营商主导的移动电子商务的支付模式研究[D]. 魏国强. 重庆大学, 2012(03)
- [9]基于Java-SIM卡的移动身份认证解决方案和关键技术研究[D]. 唐倩. 北京邮电大学, 2011(09)
- [10]SIM卡浏览器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研究[J]. 高彦. 计算机工程, 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