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响应论文-张杰,杨国涛,王学春,彭友林,陈永军

氮肥响应论文-张杰,杨国涛,王学春,彭友林,陈永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氮肥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籼稻,穗型,氮肥,小气候

氮肥响应论文文献综述

张杰,杨国涛,王学春,彭友林,陈永军[1](2019)在《不同穗型籼稻群体小气候对氮肥的响应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明确不同穗型籼稻群体小气候对氮肥的响应特征,对探索适宜的氮肥调控措施,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以籼稻R498,R816和R499为材料,设置3个氮肥施用水平(N0:N 0 kg/hm~2; N1:N 150 kg/hm~2; N2:N 300 kg/hm~2),采用TP1 000型温湿度记录仪和TASI-8720型光照度计等仪器设备分别观测齐穗期和齐穗后20 d的水稻群体温湿度和群体光照等,比较不同穗型籼稻群体的温湿度差异及光照差异,研究不同穗型籼稻田间小气候对氮肥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①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不同穗型的群体上部、中部和底部的温度均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穗型对籼稻群体温度的影响不仅与群体部位有关,同时也受氮肥肥力水平的影响.②齐穗期不同穗型水稻群体上部、中部和底部的相对湿度不仅在肥料处理间差异显着而且在不同穗型间差异显着.齐穗后20 d,所有穗型水稻群体中部和底部相对湿度在9:00—19:00随着氮肥的增加而增加;所有穗型群体上部的相对湿度在17:00—19:00随着氮肥的增加而增加.③不论是齐穗期还是齐穗后20 d,3种穗型水稻群体的光照强度均表现为自上而下逐渐下降的趋势,但下降的程度受穗型和氮肥影响显着,R499的降低幅度显着低于R498和R816;3种穗型的群体上部和中部的光照强度均表现为随着氮肥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④R498和R816的群体RIC值在N1和N2水平下均表现为从上部至下部逐渐降低的趋势;R499的群体RIC值在N1水平下,表现为自上部至下部逐渐降低的趋势;但在N2水平下,其RIC_(2U)值比RIC_(2M)值和RIC_(2L)值显着降低.研究结果表明,直立穗型籼稻群体中部和下部的群体小气候对氮肥的响应显着优于弯曲穗型和半直立穗型;在高氮条件下直立穗型籼稻的单株有效穗数显着高于弯曲穗型,其稻谷产量、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氮肥增产效率显着高于弯曲穗型;与弯曲穗型相比,直立穗型籼稻更适宜在高氮条件下推广种植.(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高建芹,浦惠明,龙卫华,胡茂龙,张洁夫[2](2019)在《甘蓝型油菜籽粒产量和品质性状对氮肥用量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甘蓝型油菜籽粒产量和品质性状对氮肥用量的响应,以宁杂1818和秦优10号为试验材料,设0 kg/hm~2(N0)、120 kg/hm~2(N120)、240 kg/hm~2(N240)和360 kg/hm~2(N360)4个氮肥水平处理,于2014-2016年度在南京市、扬州市和泰州市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油菜籽粒产量、产油量、含油率和蛋白质含量对氮肥用量的响应均达到极显着水平,油酸和芥酸含量的响应较小,多不饱和脂肪酸和硫苷含量的响应因品种、试点和年度的不同均有明显差异,部分试点达到显着水平。籽粒产量和产油量对施氮量的响应符合一元二次方程。研究结果还表明籽粒产量、产油量和蛋白质含量与施氮量呈极显着正相关,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施氮量呈显着正相关,含油率与施氮量呈极显着负相关,硫苷含量与施氮量呈显着负相关。试验中发现每增施120 kg/hm~2氮肥, 3个施氮处理的籽粒增产效率依次为81.11%、34.12%和-2.24%,籽粒增产效率随施氮量增加逐渐下降,品种间表现一致。在南京、扬州和泰州试点,每1 kg氮肥供给平均可增收菜籽11.94 kg、11.35 kg和12.36 kg,最适施氮量宁杂1818分别为300~310 kg/hm~2、300~320 kg/hm~2和270~300 kg/hm~2,秦优10号分别为315~335 kg/hm~2、295~315 kg/hm~2,300~310 kg/hm~2,最适施氮量下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优。(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任昱鑫,刘汉成,田新会,杜文华[3](2019)在《甘南高寒牧区秋播小黑麦对氮肥施用量和播种密度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以甘农2号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为试验材料,通过研究其在高寒牧区秋播条件下株高、枝条数、干草产量、营养品质(营养价值,干物质消化率)对氮肥施用量和播种密度的响应,以确定其最佳施肥量和播种密度,为高寒牧区小黑麦的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技术支持。单因素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为240kgN·hm~(-2)(播种前:25%,返青期:37.50%,拔节期:37.50%)时,秋播甘农2号小黑麦的平均干草产量(15.31kg·hm~(-2))、粗蛋白含量(11.99%)和综合评价值(0.76)均较高;播种密度为843万基本苗·hm~(-2)时平均干草产量较高(15.11kg·hm~(-2)),综合评价值(0.77)最高;氮肥施用量和播种密度间的交互作用表明,氮肥施用量为360kg N·hm~(-2)、播种密度为843万基本苗·hm~(-2)时,高寒牧区秋播甘农2号小黑麦干草生产田的干草产量(18.71kg·hm~(-2))和综合评价值(0.80)最高。(本文来源于《草地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周晓婴,付叁雄[4](2019)在《甘蓝型油菜G3PDH和PK基因对氮肥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氮肥施用量对油菜含油量以及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本研究以甘蓝型油菜‘宁油22号’作为材料,在0 kg/hm~2、320 kg/hm~2、640 kg/hm~2氮肥水平下分别测定‘宁油22号’种子和角果皮的含油量,同时检测G3PDH和PK基因在不同氮肥水平下以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含量。结果发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宁油22号’含油量下降,在0 kg/hm~2和320 kg/hm~2水平时下降不明显,在640 kg/hm~2水平时下降明显,并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G3PDH和PK基因表达量均增强。本研究还分别分析了在种子和角果皮中G3PDH和PK基因的比值,以及开花30天后跟开花15天后的表达比,结果表明二者均在640 kg/hm~2水平下达到最高;PK基因在种子与角果皮中的比值在640 kg/hm~2水平时达到最高,在开花30天后跟15天后的表达比在0 kg/hm~2水平时达到最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18期)

隋世江,宫亮,刘艳,隽英华,孙文涛[5](2019)在《滨海稻区水稻产量及养分吸收对氮肥运筹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氮肥高效利用和作物高产稳产的角度出发,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氮肥运筹模式下滨海稻区水稻的生育性状、产量特征及收获期养分吸收行为。结果表明,水稻生育性状、产量特征及收获期养分吸收行为受氮肥运筹模式的制约,但影响程度因施氮水平而异。与1次深施相比,分次施氮水稻叶片的SPAD值、籽粒与秸秆养分含量、生育性状指标和籽粒产量总体均呈增加趋势。与其他氮肥运筹模式相比,常规减氮7%1次追肥和推荐施肥1次追肥模式下水稻叶片的SPAD值、籽粒与秸秆养分含量、生育性状指标、籽粒产量及经济效益均表现出一定的优势。综合考虑水稻生育性状、籽粒及秸秆养分含量、经济效益等因子,初步认为N-P_2O_5-K_2O=270-105-90 kg/hm~2,且磷钾肥+80%N作基肥+20%N作穗肥的施肥方式为东北冷凉滨海稻区水稻生产中的最佳氮肥运筹模式。(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孙惠艳,张新月,严长杰,张祖建[6](2019)在《不同Wx近等基因系水稻生产特性及其对后期氮肥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遗传背景相同的Wx近等基因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Wx基因对水稻群体物质生产与产量形成的效应。结果表明:不同Wx基因对水稻产量及干物质生产、籽粒生长具有显着的影响,Wx~b、wx基因型水稻产量相对较低,偏籼型的Wx~a、Wx~(in)基因型水稻产量较高,且随着后期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增加相对较大。Wx基因导入后显着增加籽粒的千粒重,Wx~a基因型水稻千粒重最高,Wx~b、Wx~(in)基因型次之,wx基因型最小,同时对籽粒的长度和宽度也有一定的作用。不同Wx近等基因系材料干物质积累的差异主要源自于抽穗后的结实期,且随着氮肥水平的增加,差异更为明显,表现为Wx~a、Wx~(in)基因型水稻干物质积累量较高。茎鞘物质的运转和利用也呈这一趋势,以Wx~a、Wx~(in)基因型水稻的物质运转能力表现较好,Wx~b、wx基因型水稻相对较差。这说明Wx~a基因型(偏籼型)水稻有相对较好的结实期物质积累能力和茎鞘物质运转能力,利于产量物质的增加和积累。(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冯朋博[7](2019)在《旱地土壤氮素及玉米根系特性对控释氮肥输入响应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尿素/控释氮肥配施对旱地春玉米土壤氮素、酶活性,植株生长及氮素积累的影响,以‘先玉698'为供试材料,研究2种氮肥(普通尿素、控释氮肥)5种配肥模式(即T1:不施肥料、T2:普通尿素基施N150kg·hm-2+拔节期追施75kg·hm2 T3:普通尿素基施N75kg·hm-2+控释氮素基施N 75 kg·hm2+拔节期追施75 kg·hm_2、T4:控释氮素基施N 150 kg·hm-2+普通尿素基施75kg.hm-2、T5:控释氮素基施N225kg.hm-2)对玉米各生育时期土壤水分、不同形态氮素含量、酶活以及玉米部分生长发育指标、各器官氮素积累和产量的影响,旨在探寻较佳的配肥方式,为该区玉米种植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结果如下:1.尿素/控释氮肥配施提高了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土壤酶活性及氮素含量,T3的水分利用率分别较 T2、T5 提高 4.19%、3.59%,T4 分别较 T2、T5 提高 5.42%、4.81%。在 0-80 cm 土层,T3、T4、T5的铵态氮分别较T2提高10.79%、11.34%、5.6%,T3、T4、T5的硝态氮分别较T1 提高 78.26%、94.35%、95.20%,T3、T4、T5 的无机氮分别较 T1 提高 59.54%、67.34%、70.14%;土壤脲酶活性 T3、T4、T5 分别较 T2 提高 6.52%、4.28%、1.77%。2.尿素/控释氮肥配施显着增加了玉米的叶面积指数和根系活力,改善了其它根系指标。在玉米生育期内,T3的叶面积指数分别较T2、T5高出10.28%、14.42%,T4分别较T2、T5高出11.16%、15.33%;T3的根系活力分别较T2、T5高出4.22%、15.41%,T4分别较T2、T5高出2.84%、13.89%。T3 的 DRWD 分别较 T2、T5 高出 4.05%、24.07%,T4 分别较 T2、T5 高出2.12%、21.76%;T3、T4的根系表面积分别较T2高出4.35%、9.08%;T3、T4的根长密度分别较T2提高13.55%、35.83%;T2的根体积密度较T3、T4分别高出12.86%、5.71%。3.尿素/控释氮肥显着增加玉米植株干物质的积累,促进氮素的吸收、运转及分配。T3、T4的氮素吸收积累分别较T2高出24.30%、5.55%,在叶片和穗部的运转上较为明显。尿素/控释氮肥促进了氮素的吸收、积累及转运能力,在提高玉米产量的同时维持了较高的氮素利用效率。T3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较T2、T5高出125.84%、99.67%,T4分别较T2、T5高出131.46%、104.64%;T3的氮肥偏生产力分别较T2、T5高出4.16%、3.59%,T4分别较T2、T5高出5.34%、4.76%;T3的氮肥生理利用率分别较T2、T5高出58.96%、56.72%,T4分别较T2、T5高出44.78%、42.74%;T3、T4的氮肥利用率分别较T2高出10.04%、8.82%。4.在两年试验中,保证施入纯氮为225 kg·hm2的前提下T4(尿素/控释氮肥以1/3:2/3的比例混合一次性基施)的产量、经济效益分别较当地常规模式(T2)高出8.15%,8.24%。(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期刊2019-05-01)

李进,段婷婷,邓凯,景占鑫,蔺中[8](2019)在《不同品种甘蔗生长对氮肥的响应与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研究区当家甘蔗品种台糖22(ROC22)、柳城5136(LC5136)、粤糖236(YT236)为材料,设5个不同氮肥施用量,研究施氮量对不同品种甘蔗生长及氮肥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氮量增加,3种甘蔗的茎重和产量先增加后无显着变化。ROC22和LC5136在施氮量为351.9 kg/hm2时较为适宜,而YT236在234.6 kg/hm2时较适宜;ROC22的产量最高,分别比LC5136和YT236增产8.6%和40%。(2)随施氮量的提高,LC5136和YT236的产糖量呈先增加后无明显变化的趋势。ROC22的产糖量在施氮量为351.9kg/hm2时显着大于无氮处理的,但不同施肥量处理间无显着差异;ROC22的平均产糖量分别比LC5136和YT236高20%和57%。(3)随着施氮量的增加,ROC22和YT236的氮肥利用率呈递减趋势,施氮量为117.3kg/hm2时利用率最高。而LC5136的肥料利用率呈递增趋势,施氮量为469.2 kg/hm2时利用率最高;ROC22的氮肥利用率比LC5136和YT236的均高出10个百分点。综合考虑甘蔗产量、产糖量、氮肥利用率的情况,氮肥用量为351.9kg/hm2时,对ROC22和LC5136较适宜,而在234.6kg/hm2时,对YT236较适宜。在研究区种植甘蔗ROC22明显优于LC5136和YT236。(本文来源于《热带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廖佳元,宋海星,赵东生,王涛,官春云[9](2019)在《油菜不同生长期稻田土壤无机氮形态及氮肥利用率对控释氮肥施用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盆栽土培试验研究了尿素、控释氮肥对南方稻田冬油菜生长、产量、土壤肥效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控释氮肥在油菜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试验选用油菜品种"湘油15",参考油菜大田种植施氮量,共设4个处理,以不施氮肥(CK)为对照,在施氮量均为200kg/hm~2的水平下,设置了3种氮肥处理:尿素(Urea)、控释氮肥1(CRNF1)和控释氮肥2(CRNF2)。对油菜生物量和产量、不同生育期下土壤无机氮、油菜氮素吸收、油菜生理特性、土壤微生物氮以及土壤酶活性等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较常规Urea处理相比,控释氮肥处理显着提高了油菜花期、收获期生物量,增产11.2%~20.1%;CRNF1处理显着提高了油菜花期、收获期土壤NO3--N含量,相比尿素处理分别提高43.2%和61.8%,CRNF2处理显着提高了油菜花期、收获期土壤NH4+-N含量,相比尿素处理分别提高18.7%和64.1%,保证了油菜生育后期土壤氮素供应;与Urea处理相比,控释氮肥显着提高了油菜薹期及生殖生长期油菜总氮吸收,最终氮肥利用率(NUE)提高23.1%~60.2%,氮肥农学利用率(NAE)提高19.1%~30.5%;CRNF1处理显着提高了油菜生长后期SPDA值和总叶绿素含量,相比尿素处理分别提高6.5%,10.1%;CRNF1处理极显着提高了油菜生长后期土壤微生物氮,较尿素处理提高142.5%;此外,控释氮肥显着提高了油菜生长后期土壤脲酶、FDA水解酶活性,相比尿素处理分别提高8.4%~12.9%,24.5%~32.4%。在总氮施用量不变的前提下,施用控释氮肥可提高油菜生殖生长期土壤有效氮含量,改善光合作用,增强土壤微生物量和微生物活性,促进氮素的吸收,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进而增加油菜干物质累积,最终提高产量。(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龚海青,付海美,徐明岗,郜红建,朱平[10](2018)在《黑土有机氮肥替代率演变及其对土壤有机碳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长期有机培肥下黑土有机肥替代率与土壤肥力的量化关系,为农田土壤培肥和有机替代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依托公主岭黑土肥力长期试验的32年定位观测数据,选取其中的4个处理即不施肥(C K)、单施化学氮磷钾肥(N P K)、单施常量有机肥[3 0t/(h m~2·a), M 1]和单施高量有机肥[60 t/(hm~2·a),M2],试验用化肥为尿素、过磷酸钙和硫酸钾,年施用N 150 kg/hm~2、P_2O_5 75 kg/hm~2、K_2O 75 kg/hm~2。分别测定作物产量、植株含氮量以及土壤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有机碳含量。基于作物氮素养分吸收量,探讨长期高产条件下施用不同量有机肥其替代率的变化特征,在分析高产条件下有机肥替代率与土壤肥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两者之间的数量化关系。【结果】基于作物氮素养分吸收量,长期高产条件下高量有机肥处理(M2)的有机肥替代率高于常量有机肥处理(M1),且高产条件下有机肥替代率与施肥年限呈极显着线性正相关(P <0.01);通径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对高产条件下有机肥替代率有显着正效应,是决定高产条件下有机肥替代率差异的主要土壤肥力要素,决定了高产条件下有机肥替代率70%的变异。长期施用常量和高量有机肥处理(M1和M2),黑土土壤有机碳含量显着增加(P <0.01);土壤有机碳含量与高产条件下有机肥替代率非线性相关,并达到了极显着水平(P <0.01)。【结论】化肥氮的有机氮替代率70%取决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高低。长期施用有机肥能显着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在提升土壤肥力的同时,提升了有机氮对玉米吸收的贡献,减少了对化肥氮的依赖。黑土土壤有机碳含量达到24.89g/kg时,有机肥对化肥的替代率趋近95%,达到最大值。(本文来源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氮肥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索甘蓝型油菜籽粒产量和品质性状对氮肥用量的响应,以宁杂1818和秦优10号为试验材料,设0 kg/hm~2(N0)、120 kg/hm~2(N120)、240 kg/hm~2(N240)和360 kg/hm~2(N360)4个氮肥水平处理,于2014-2016年度在南京市、扬州市和泰州市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油菜籽粒产量、产油量、含油率和蛋白质含量对氮肥用量的响应均达到极显着水平,油酸和芥酸含量的响应较小,多不饱和脂肪酸和硫苷含量的响应因品种、试点和年度的不同均有明显差异,部分试点达到显着水平。籽粒产量和产油量对施氮量的响应符合一元二次方程。研究结果还表明籽粒产量、产油量和蛋白质含量与施氮量呈极显着正相关,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施氮量呈显着正相关,含油率与施氮量呈极显着负相关,硫苷含量与施氮量呈显着负相关。试验中发现每增施120 kg/hm~2氮肥, 3个施氮处理的籽粒增产效率依次为81.11%、34.12%和-2.24%,籽粒增产效率随施氮量增加逐渐下降,品种间表现一致。在南京、扬州和泰州试点,每1 kg氮肥供给平均可增收菜籽11.94 kg、11.35 kg和12.36 kg,最适施氮量宁杂1818分别为300~310 kg/hm~2、300~320 kg/hm~2和270~300 kg/hm~2,秦优10号分别为315~335 kg/hm~2、295~315 kg/hm~2,300~310 kg/hm~2,最适施氮量下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氮肥响应论文参考文献

[1].张杰,杨国涛,王学春,彭友林,陈永军.不同穗型籼稻群体小气候对氮肥的响应特征[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高建芹,浦惠明,龙卫华,胡茂龙,张洁夫.甘蓝型油菜籽粒产量和品质性状对氮肥用量的响应[J].江苏农业学报.2019

[3].任昱鑫,刘汉成,田新会,杜文华.甘南高寒牧区秋播小黑麦对氮肥施用量和播种密度的响应[J].草地学报.2019

[4].周晓婴,付叁雄.甘蓝型油菜G3PDH和PK基因对氮肥的响应[J].中国农学通报.2019

[5].隋世江,宫亮,刘艳,隽英华,孙文涛.滨海稻区水稻产量及养分吸收对氮肥运筹的响应[J].江苏农业科学.2019

[6].孙惠艳,张新月,严长杰,张祖建.不同Wx近等基因系水稻生产特性及其对后期氮肥的响应[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9

[7].冯朋博.旱地土壤氮素及玉米根系特性对控释氮肥输入响应机制[D].宁夏大学.2019

[8].李进,段婷婷,邓凯,景占鑫,蔺中.不同品种甘蔗生长对氮肥的响应与利用[J].热带作物学报.2019

[9].廖佳元,宋海星,赵东生,王涛,官春云.油菜不同生长期稻田土壤无机氮形态及氮肥利用率对控释氮肥施用的响应[J].水土保持学报.2019

[10].龚海青,付海美,徐明岗,郜红建,朱平.黑土有机氮肥替代率演变及其对土壤有机碳的响应[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8

标签:;  ;  ;  ;  

氮肥响应论文-张杰,杨国涛,王学春,彭友林,陈永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