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寡糖结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海星,褐藻胶裂解酶,盐单胞菌,寡糖
寡糖结构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国晶晶,宋悦凡,何云海,武龙,汪秋宽[1](2019)在《高效产褐藻胶裂解酶菌株产酶条件优化及降解寡糖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筛选高效产褐藻胶裂解酶菌株,以褐藻胶作为唯一碳源,在海星Asteroidea sp.内脏中筛选出一株产胞外褐藻胶裂解酶的菌株AlgX2,并进行了菌株鉴定、产酶条件优化及降解寡糖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经过菌株形态、生理生化及16S rRNA基因鉴定,该菌株属于盐单胞菌属,命名为Cobetia AlgX2;以3,5-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测定的菌株酶活性为指标,对褐藻胶裂解酶菌株产酶活性进行正交试验显示,产褐藻胶裂解酶的菌株最适产酶培养基成分为褐藻胶14 g/L、硫酸铵4 g/L、NaCl 30 g/L、初始pH 6.0,优化产酶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2℃、接种量2%、装液量50 mL/250 mL、转速150 r/min;在最优产酶培养条件下进行10 L发酵罐产酶试验显示,发酵液酶活力最高为0.176 U/mL;利用粗酶液酶解制备褐藻胶寡糖,并对寡糖进行HPLC色谱检测显示,样品的聚合度为dp2~dp5。研究表明,Cobetia AlgX2菌株可用于扩大发酵生产,产酶效率高且褐藻胶裂解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大连海洋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李楠[2](2018)在《魔芋寡糖的制备、结构分析及ACE抑制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魔芋中含有大量的葡甘聚糖,为新型功能性糖。由于魔芋多糖的粘度过大,限制了其使用。研究表明可通过降解魔芋多糖来制备魔芋寡糖。魔芋寡糖具有较高药用价值,以魔芋为原料制备魔芋寡糖具有一定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对魔芋进行了基本成分含量的测定,结果如下:蛋白质含量为7.21±0.12%,总糖含量为64.17±0.16%,可溶性总糖为39.28±0.27%,还原糖含量为5.08±0.45%,脂肪含量为0.17±0.45%,粗纤维含量为2.38±0.67%,淀粉含量为10.23±0.22%,果胶含量为13.09±0.54%,可溶性蛋白为1.96±0.13%,水分含量为6.06±0.13%。本文探讨了料液比、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提取魔芋多糖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水提工艺,得到最优条件为:温度95℃,提取时间2.5 h,提取次数为3次,料液比1:100(g/mL),该工艺条件下多糖得率为43.01±0.12%。以低聚糖得率和多糖水解率为指标,用β-甘露聚糖酶对魔芋多糖进行降解,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酶解工艺,得到最优酶解条件为:降解温度50℃,降解时间5 h,酶活力为60U/g(魔芋胶),底物浓度为1mg/mL。该条件下酶解产物平均聚合度为4,魔芋低聚糖得率为55.19±0.32%。通过TLC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组分分析,发现最佳酶解条件下得到的酶解产物含有少量单糖和5个主要魔芋寡糖组分,将其命名为P1~P5,其中P3含量最高。对最佳条件下的酶解产物进行ACE抑制率的测定,抑制率为37.50±3.64%。先利用90%乙醇醇沉去掉P5。用吡啶和乙酸酐对魔芋寡糖混合物进行全乙酰化,全乙酰化后通过硅胶柱分离纯化,得到全乙酰化的P3,命名为AC-P3,对AC-P3进行比旋光度、核磁和质谱分析。AC-P3分子量为1254Da,比旋光度为-20°。AC-P3用甲醇钠脱乙酰、葡聚糖凝胶G15脱盐,得到魔芋寡糖P3,对P3进行单糖组成、比旋光度、核磁和质谱分析。P3分子量为666 Da,比旋光度为+45°。结果表明P3为寡聚四糖。其主链为1个β-葡萄糖和2个β-甘露糖以β-1,4糖苷键连接,支链为1个β-半乳糖通过β-1,3糖苷键与中间的甘露糖连接。对P3进行体外ACE酶抑制活性试验,其ACE抑制率为60.10±0.25%,IC50值为 0.791 mM。(本文来源于《天津科技大学》期刊2018-01-01)
程功,焦思明,任立世,冯翠,康跻耀[3](2018)在《强烈炽热球菌几丁质酶水解制备低脱乙酰度壳寡糖及其组成与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全基因合成方法合成了强烈炽热球菌(Pyrococcus furiosus)的几丁质酶编码基因并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实现了可溶表达。利用该酶对低脱乙酰度壳聚糖进行水解并对获得的壳寡糖产物进行组成及结构分析。分子排阻高效液相色谱结果显示,水解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范围为1 000~5 000。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结果显示,酶解产物中包含聚合度2~9、不同脱乙酰度的壳寡糖。核磁共振对酶解产物壳寡糖的结构鉴定结果显示,所有寡糖组分的还原端均主要由两个连续的N-乙酰氨基葡萄糖组成。综上,本研究利用来源于强烈炽热球菌的几丁质酶制备了还原末端结构确定的低脱乙酰度壳寡糖,为复杂结构壳寡糖结构与功能关系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8年18期)
姚明君[4](2017)在《乳中蛋白获取方法比较及猪乳N-链寡糖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养猪业生产中,为了提高母猪生产性能、仔猪出栏率及产仔舍利用率,通常需要对仔猪进行早期断奶。然而对仔猪过早断奶容易造成仔猪肠道健康损伤,消化系统功能紊乱、腹泻,严重时甚至造成仔猪死亡。如何减少早期断奶造成的仔猪肠道损伤一直是国内外研究探索的重点。而有研究发现将仔猪断奶日龄推迟可避免由于早期断奶应激造成的肠道柱状细胞激活诱发的黏膜损伤。之前对于人乳以及牛乳的相关报道中我们发现乳寡糖在调节肠道菌群和维持肠道健康方面有重要的作用,那么猪乳寡糖对解决仔猪早期断奶造成的肠道损伤可能也有积极作用。乳寡糖的功能与其结构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要想对乳寡糖的功能进行分析,首先需要精确解析它的结构。然而迄今为止针对乳寡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人乳和牛乳,仅有的关于猪乳寡糖的报道也几乎都与游离寡糖相关,针对糖蛋白寡糖的研究几乎没有。而糖链分子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并且糖蛋白的许多功能也已被证实是其分子上所连接的糖链分子具有的功能,因此对猪乳寡糖开展深入研究将会解决断奶仔猪肠道健康问题这一农业生产常见现象。本研究以猪乳为主要研究对象,使用超高压液相色谱(UHPLC)结合MALDI-TOF对猪乳中可能存在的N-链寡糖组进行结构分析,比较猪乳不同泌乳期以及两个不同品种间尽链寡糖总量和结构的差别。1.N-链寡糖组获取方法的比较要对糖蛋白寡糖进行结构解析,首先需要获取糖蛋白,再将糖链从蛋白分子上释放下来。该过程包含了多个步骤和多种技术,需要进行优化选择.第一部分是针对糖蛋白分离沉淀方法的比较。本文分别测试了下列常用的蛋白沉淀方法:盐析法、氯仿-甲醇沉淀法、TCA(叁氯乙酸)沉淀法和膜分离法。通过对所获得的蛋白冻干称重比较发现:使用40%TCA沉淀方法可以获得最大量糖蛋白。在此基础上,对几种沉淀方法获得的糖蛋白使用内切糖苷酶PNGase F进行酶切获得N-链寡糖,使用UHPLC进行检测,发现对40%TCA沉淀得到的糖蛋白进行酶切获得的N-链寡糖量同样是最多的。因此在接下来的实验中采用40%叁氯乙酸(TCA)沉淀法获得糖蛋白。2.猪乳糖蛋白N-链寡糖组结构分析1)猪乳N-链寡糖结构分析利用本实验室建立的寡糖结构解析方法平台对猪乳N-链寡糖组进行了详细的结构解析。首先利用PNGaseF将N-链寡糖组从糖蛋白解离下来,然后对N-链寡糖组进行荧光标记和UHPLC分离检测,并结合外切糖苷酶和GU(Glucose Unit,葡萄糖聚合度)值进行结构分析。同时将收集的单个液相峰组分进行MALDI-TOF检测。结果显示:猪乳N-链寡糖中共含有60种可能结构,收集峰组分进行MALDI-TOF检测后有17种结构被检测出来,其中12种得到二级质谱的验证。2)不同品种、不同泌乳期N-链寡糖组含量的差异比较本文对两个品种(大白和梅山)不同泌乳期(1天、3天、14天、21天)乳中N-链寡糖组结构(UHPLC峰谱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品种间乳N-链寡糖的结构种类没有差别,但是含量有差别。大白猪乳N-链寡糖的总量比梅山猪多,随着泌乳期的延长,两个品种猪乳的N-链寡糖组总量呈现下降趋势。而通过MALDI-TOF-MS结果分析发现:随着泌乳期的延长,岩藻糖基化寡糖含量下降,唾液酸化寡糖含量上升,而含高甘露糖的N-链寡糖总量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含岩藻糖唾液酸的N-链寡糖随着泌乳期的延长含量也呈上升趋势。(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夏天[5](2016)在《糖蛋白寡糖结构分析方法优化及其在食物源寡糖结构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糖蛋白作为生物体的主要组成和功能物质,参与了所有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其中糖基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蛋白质的糖基化类型主要有两种:N-糖基化和O-糖基化,相应的糖蛋白寡糖也分为N-链寡糖和O-链寡糖。目前对于这两种蛋白寡糖已经有了比较普遍应用的分析方法,但无论是N-还是O-链寡糖,它们的结构分析方法都存在着不足。本文即是针对目前N-链和O-链寡糖结构分析方法所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优化,并利用优化后的方法对食物源中的两种寡糖进行结构分析上的应用。1.食物源N-链寡糖结构分析方法的优化和应用从糖蛋白上将糖链解离下来是进行糖链分析的首要步骤,而目前广泛使用的解离N-链寡糖的工具是PNGaseF和PNGaseA酶,但两种酶皆有不足之处。本实验室前期从细菌Terriglobus roseus中发现了 一种编码新型N-糖酰胺酶PNGaseH+的基因,重组表达的PNGaseH+有如下优点:可以作用于所有类型的N-糖链;无论是糖肽还是糖蛋白都可以作为有效底物;本身不是糖蛋白,不会对分析结果产生干扰。以上述PNGaseH+为基础,本实验通过优化反应试剂和流程,建立了酶解释放糖蛋白更加快速、便捷的方法。由于PNGaseH+在酸性条件下具有高活性,因此在利用酸性反应液进行糖链解离后,用相同反应液直接进行2-氨基苯甲酰胺(2-AB)的荧光标记,大大缩短了样品处理、反应与检测时间。实验以辣根过氧化物酶为模型糖蛋白对酸性反应液的浓度与反应时间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1 mol/L乙酸条件下,反应两个小时可以完全酶解释放糖蛋白上的N-链寡糖。与传统方法相比,本方法不会造成样品的损失。通过对不同的底物浓度进行分析验证了方法的稳定性与实用性。利用这种新型方法使用高效液相对各种植物来源的糖蛋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处理步骤不超过四小时,不需要长时间的纯化和真空干燥步骤。与MALDI-ToF-MS质谱联用后,进一步成功地对水果、蔬菜和蘑菇中的糖蛋白N-链寡糖结构进行了详细解析,从而找出了不同种类食物中所含有的N-链寡糖的种类和结构特点。2.食物源O-链寡糖的结构分析方法优化和应用相比于N-链寡糖,O-链寡糖的结构更为复杂,且迄今为止没有一种像PNGase类的酶可以将所有O-链寡糖从蛋白质分子上解离下来,目前可供选择的只有化学法。其中,β-消除法以氨水为介质、反应条件较温和、解离O-链寡糖效果较好,但该方法存在着糖链降解现象。本实验在已有方法的基础上,从糖链解离效率最大化和剥皮反应最小化两个方面入手,对该方法中的反应条件、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60 ℃,反应时间为16 h时,在保证O-糖链有效峰比例尽量大的情况下降解反应程度最小。本文利用优化的β-消除法,结合超高压液相技术对乳中具有重要生物学作用的糖蛋白O-链寡糖进行了结构分析,最终得到了较好的液相色谱图谱和较为详细的糖链结构。(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6-04-01)
潘信利[6](2013)在《盾壳霉Chy-1代谢产物的结构分析及壳寡糖对其抗病能力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盾壳霉野生型菌株Chy-1作为一种重要的生防菌,已被广泛用于生物防治,并能够代谢具有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已经从Chy-1的亲属菌株中分离得到多种结构类型的次生代谢产物,虽然Chy-1对多种病原菌存在抑制作用,但至今还没有关于其次生代谢产物组成的相关报道。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对Chy-1代谢产物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Chy-1的抑制率较其它盾壳霉突变体差,而壳寡糖具有调节微生物抗病性的作用。通过研究壳寡糖对Chy-1生长的影响,寻找最适浓度的壳寡糖进行优化培养,增强其抗病力,这对于Chy-1的生物防治而言具有重大意义。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对Chy-1的培养得到大量含有次生代谢产物的发酵液,使用薄层层析和色谱柱分离,并采用活性跟踪方法,分离得到具有活性的化合物。这叁种化合物对X.oryza和核盘菌Aa367表现出中等活性,但对病原菌都不具有杀灭作用,只能抑制它们的生长,并且已经证实macrosphelide A和P两个大环内酯类化合物都为细胞粘合抑制剂。2.活性化合物经过HPLC的纯度检测,傅立叶红外光谱的结构测定,高分辨质谱的分子量测定,1D和2D核磁共振技术的结构分析得到确定结构。从Chy-1的代谢产物中共分离得到叁个化合物:两个已知大环内酯类化合物macrosphelide A和P,一个新化合物倍半萜类Sesquiterpenketone C。3.使用含有不同浓度壳寡糖的培养基对Chy-1进行培养,分析Chy-1的菌丝生长,几丁质酶和活性物质的产量变化。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表明,高浓度的壳寡糖对Chy-1的生长有抑制作用,相反的是几丁质酶和活性物质的产量增加。并通过代谢组学方法从下游解释了壳寡糖对Chy-1抗病能力增强的原因,寻找影响其抗病能力的关键因子。(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3-06-01)
王培培,吕友晶,曹欢,赵小亮,李广生[7](2012)在《杂合褐藻糖胶寡糖的制备及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热水提取法从海蒿子(Sargassum pallidum)中得到一个杂合的褐藻糖胶(SPF);采用稀酸水解和低压凝胶渗透色谱(LPGPC)分离得到一系列杂合硫酸寡糖.结合单糖组成、甲基化和电喷雾碰撞诱导串联质谱(ES-CID-MS/MS)分析表明,所得21个寡糖属于杂化岩藻寡糖硫酸酯,主要由α1→3连接的Fuc及少量β1→4连接的Xyl和β1→6连接的Gal组成;硫酸基取代位点主要存在于Fuc的C4或C2位、Xyl的C2位和Gal的C4位;Fuc主要存在于寡糖的非还原端.实验结果表明,ES-CID-MS/MS技术可用于各种杂合褐藻糖胶寡糖的结构序列分析.这些结构多样的硫酸寡糖可进一步点印到糖芯片上,研究其与蛋白相互作用.(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2年08期)
智渊[8](2012)在《酸碱修饰柠檬果胶的中性糖结构分析及抑制半乳凝素-3活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献报道酸碱修饰的柠檬果胶(MCP)能与半乳凝素-3(Gal-3)相互作用,进而抑制Gal-3的抗凋亡和促血管生成作用,但在MCP中究竟是哪种活性成分起作用,以及活性成分的精细结构如何,还未见报道。本论文采用DEAE-Cellulose对MCP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中性糖级分MCP-N和酸性糖级分MCP-A。MCP-N是一个分子量分布比较均一的级分,分子量约为20kD;MCP-A的分子量比较大,在SepharoseCL-6B凝胶柱上呈现较宽的分布。通过Gal-3诱导的红细胞凝集实验进行检测发现,MCP-N和MCP-A都具有抑制Gal-3的活性,其最小抑制浓度(MIC)分别为625μg/ml和0.5μg/ml。通过高效液相色谱、13C-核磁共振(13CNMR)和甲基化分析等方法综合鉴定了MCP-N的结构,结果表明,MCP-N属于阿拉伯半乳聚糖-I型果胶,其主链为β-1,4-galactan,少量的阿拉伯糖构成该分子的侧链。MCP-N用阿拉伯糖苷酶(α-L-arabinofuranosidase)酶解后,得到β-1,4-galactan(M-galactan)级分,分子量约为18kD,与Gal-3的相互作用明显增强,MIC值为50μg/ml。将M-galactan进行酸水解后得到分子量较小的寡聚半乳糖(M-galactan-oligo),其抑制活性较高,MIC值比M-galactan低5倍,与土豆半乳聚糖P-galactan(10.5μg/ml)的抑制活性相近。由此推测,MCP中的β-1,4-galactan与Gal-3的作用区域与末端残基有关,而与链的中间区域没有关系。本论文首次报道从MCP中分离得到了阿拉伯半乳聚糖片段和β-1,4-galactan片段,以及各级分对Gal-3的抑制活性。为阐明MCP的活性成分以及从中性糖中筛选Gal-3的抑制剂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2-05-01)
许子竞,林翠梧,廖敏富[9](2011)在《新的滇桂艾纳香寡糖BROS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滇桂艾纳香枝叶为原料,经陶瓷膜、有机膜分离,醇沉、Sevag法除蛋白,DEAE-纤维素柱层析和SephadexG-10,SephadexG-50凝胶柱色谱纯化得到的BROS;经HPGPC检测分析表明,BROS为均一寡糖,MALDI-TOF-MS测定分子量为1314.用IR,HPLC,甲基化分析,GC-MS,NMR(1H NMR,13C NMR,1H-1HCOSY,HMQC和HMBC)等方法对BROS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寡糖由1个葡萄糖(α-D-Glcp)和7个果糖(β-D-Fruf)组成,残基间以→2)Fruf-(1→链接,分子末端链接为α-Glcp-(1→,→2)-β-D-Fruf,推出BROS的结构式为:β-D-Fruf1-(2→1)-β-D-Fruf2-(2→1)-β-D-Fruf3-(2→1)-β-D-Fruf4-(2→1)-β-D-Fruf5-(2→1)-β-D-Fruf6-(2→1)-β-D-Fruf7-(2→1)-α-D-Glcp.(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1年11期)
郝翠,于广利,赵峡,杨波,李广生[10](2010)在《κ-卡拉胶固相酸降解及其寡糖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κ-卡拉胶为原料,采用正交实验法建立了1种固相酸降解制备κ-卡拉胶寡糖方法。结果表明,当阳离子交换树脂(732#)用量为100 mg/mL、κ-卡拉胶的质量浓度为3%时,在60℃下降解3 h后,寡糖分布宽度较窄,经PAGE和电喷雾离子化质谱(ESI-MS)分析,表明所得寡糖为聚合度小于25的系列奇数寡糖。(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5期)
寡糖结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魔芋中含有大量的葡甘聚糖,为新型功能性糖。由于魔芋多糖的粘度过大,限制了其使用。研究表明可通过降解魔芋多糖来制备魔芋寡糖。魔芋寡糖具有较高药用价值,以魔芋为原料制备魔芋寡糖具有一定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对魔芋进行了基本成分含量的测定,结果如下:蛋白质含量为7.21±0.12%,总糖含量为64.17±0.16%,可溶性总糖为39.28±0.27%,还原糖含量为5.08±0.45%,脂肪含量为0.17±0.45%,粗纤维含量为2.38±0.67%,淀粉含量为10.23±0.22%,果胶含量为13.09±0.54%,可溶性蛋白为1.96±0.13%,水分含量为6.06±0.13%。本文探讨了料液比、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提取魔芋多糖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水提工艺,得到最优条件为:温度95℃,提取时间2.5 h,提取次数为3次,料液比1:100(g/mL),该工艺条件下多糖得率为43.01±0.12%。以低聚糖得率和多糖水解率为指标,用β-甘露聚糖酶对魔芋多糖进行降解,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酶解工艺,得到最优酶解条件为:降解温度50℃,降解时间5 h,酶活力为60U/g(魔芋胶),底物浓度为1mg/mL。该条件下酶解产物平均聚合度为4,魔芋低聚糖得率为55.19±0.32%。通过TLC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组分分析,发现最佳酶解条件下得到的酶解产物含有少量单糖和5个主要魔芋寡糖组分,将其命名为P1~P5,其中P3含量最高。对最佳条件下的酶解产物进行ACE抑制率的测定,抑制率为37.50±3.64%。先利用90%乙醇醇沉去掉P5。用吡啶和乙酸酐对魔芋寡糖混合物进行全乙酰化,全乙酰化后通过硅胶柱分离纯化,得到全乙酰化的P3,命名为AC-P3,对AC-P3进行比旋光度、核磁和质谱分析。AC-P3分子量为1254Da,比旋光度为-20°。AC-P3用甲醇钠脱乙酰、葡聚糖凝胶G15脱盐,得到魔芋寡糖P3,对P3进行单糖组成、比旋光度、核磁和质谱分析。P3分子量为666 Da,比旋光度为+45°。结果表明P3为寡聚四糖。其主链为1个β-葡萄糖和2个β-甘露糖以β-1,4糖苷键连接,支链为1个β-半乳糖通过β-1,3糖苷键与中间的甘露糖连接。对P3进行体外ACE酶抑制活性试验,其ACE抑制率为60.10±0.25%,IC50值为 0.791 mM。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寡糖结构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国晶晶,宋悦凡,何云海,武龙,汪秋宽.高效产褐藻胶裂解酶菌株产酶条件优化及降解寡糖结构分析[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9
[2].李楠.魔芋寡糖的制备、结构分析及ACE抑制活性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8
[3].程功,焦思明,任立世,冯翠,康跻耀.强烈炽热球菌几丁质酶水解制备低脱乙酰度壳寡糖及其组成与结构分析[J].食品科学.2018
[4].姚明君.乳中蛋白获取方法比较及猪乳N-链寡糖结构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7
[5].夏天.糖蛋白寡糖结构分析方法优化及其在食物源寡糖结构分析中的应用[D].南京农业大学.2016
[6].潘信利.盾壳霉Chy-1代谢产物的结构分析及壳寡糖对其抗病能力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
[7].王培培,吕友晶,曹欢,赵小亮,李广生.杂合褐藻糖胶寡糖的制备及结构分析[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2
[8].智渊.酸碱修饰柠檬果胶的中性糖结构分析及抑制半乳凝素-3活性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9].许子竞,林翠梧,廖敏富.新的滇桂艾纳香寡糖BROS结构分析[J].有机化学.2011
[10].郝翠,于广利,赵峡,杨波,李广生.κ-卡拉胶固相酸降解及其寡糖结构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