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耕地适宜性评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模糊综合评价法,丰度测算模型
耕地适宜性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岳冬冬,李卫祥,毕如田[1](2019)在《基于开发适宜性评价的耕地后备资源丰度研究——以山西省襄汾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测算其丰度值,明确开发模式能够为耕地后备资源合理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山西省襄汾县为研究区,通过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襄汾县生态安全、自然适宜和经济可行3个方面进行开发适宜性评价;在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新增耕地系数和新增耕地面积占比,构建耕地后备资源丰度测算模型,并以丰度值为依据,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将襄汾县开发模式进行分区研究。结果表明,襄汾县无高等适宜后备资源;较高等适宜面积为2 187.775 4 hm~2;中等适宜面积为11 511.268 1 hm~2;勉强适宜面积为3 782.169 9 hm~2;不适宜开发面积为543.683 5 hm~2。襄汾县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分为4种模式,优先开发模式总规模为3 685.640 2 hm~2;重点开发模式总规模为3 413.028 4 hm~2;适度开发模式总规模为5 073.909 4 hm~2;先保护后开发模式总规模为5 852.318 8 hm~2。在耕地后备资源开发过程中,应因地制宜,对不同区域采取差别化开发,以实现耕地后备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毛忠安,崔天宇[2](2019)在《石河子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石河子市土地利用现状,从自然条件、基础设施、土地利用叁方面,构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对石河子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数量上,高度宜耕、中度宜耕、低度宜耕和不宜耕适宜性等级分别占石河子耕地后备资源总面积的26.51%、2.78%、29.59%、41.12%;石河子市耕地后备资源面积大小依次为裸地、内陆滩涂、盐碱地、其他草地和沼泽地,从各地类质量角度来看,其他草地综合分值最高,其次为盐碱地、沼泽地、内陆滩涂、裸地;宜耕后备资源面积最大的为一五二团,宜耕面积最少的为向阳街道办;高度宜耕耕地后备资源主要集中在石总场和石河子乡,可作为近期重点开发区域。(本文来源于《西部大开发(土地开发工程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潘峰,黄素平,李开军,游来勇[3](2018)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耕地玉米种植适宜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为研究对象,选取海拔、积温、灌溉保证、耕层厚度、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7项适宜性评价指标,基于"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V4.0软件"建立层次分析模型进行玉米的耕地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高度适宜区的耕地面积有1.83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2.38%;适宜耕地面积为2.49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0.42%;勉强适宜区耕地面积为2.33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8.48%;而不适宜区耕地面积为1.53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18.72%。另外,全州高度适宜区和适宜区以茂县的分布面积最大,达0.84万hm~2,其次为九寨沟县和小金县,其分布面积分别为0.65万hm~2和0.64万hm~2;红原县仅有的0.01万hm~2耕地均不适宜种植玉米。(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8年20期)
徐小千[4](2018)在《基于生态位适宜度变权法的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整治适宜性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城市扩张加剧,东北黑土区耕地数量日趋减少、质量持续下降,保护黑土地势在必行。耕地整治是开展耕地保护的重要方式之一,对其进行适宜性评价,是整治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关于东北黑土区耕地整治适宜性评价研究较少,且因耕地条件的改变引起的耕地整治的适宜性评价的动态变化无法体现。本研究引入动态权重,以公主岭市为研究区域,从自然条件等4个维度选取14个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并结合特尔菲法计算基础权重,运用变权法对基础权重进行修正,然后在评判耕地整治现实生态位与最适生态位差异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公主岭市耕地整治加权适宜度评价模型,最终借助ArcGIS的Natural Breaks工具将公主岭市耕地整治划分为5个等级,同时将耕地整治生态位的最适值作为整治标准,根据频率统计定量确定障碍性因素,提出不同等级区域耕地整治的重点和对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依据生态学理论,明确耕地整治的生态学内涵。将耕地整治系统类比为人工生态系统,认定为是一个具有生命周期并且开放的有机体。它是由耕地、人工耕作及其周围环境构成,是为了增加耕地数量、提高土壤肥力和耕作效率、改善生态环境而人为开展的与自然物质条件、基础设施条件、空间稳定程度以及生态可持续性相互交换、传递的过程。(2)研究将生态位适宜度理论引入到耕地整治适宜性评价中,将影响耕地整治的指标分为叁种类型并确定了各自的生态位适宜度模型,运用变权理论修正权重后,求出各评价单元的生态位适宜度值,结果显示公主岭市耕地自然条件整体良好,Ⅲ等级整治区域面积最大。通过变权法修正权重,使得求出的各评价指标的生态位适宜度值范围扩大,由原来的在0.54~0.80之间扩大为在0.21~0.75之间,提高了划分耕地整治等级区的精准度,并且分区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评价结果为:Ⅰ等级整治区域面积为44840.56hm~2,占全部耕地面积的13.5%;Ⅱ等级整治区域面积为75443.67hm~2,占全部耕地面积的22.72%;Ⅲ等级整治区域面积为105913.23hm~2,占全部耕地面积的31.89%,Ⅳ等级整治区域面积为70388.66hm~2,占全部耕地面积的21.2%,Ⅴ等级整治区域面积为35486.11hm~2,占全部耕地面积的10.69%。(3)建议按整治等级进行整治,优先在公主岭东北和中南方向开展整治。公主岭市耕地整治Ⅰ级区域主要分布在永发乡、朝阳坡镇和南葳子街道,主要障碍性因素为农田防护林覆盖率、距主交通干线距离、灌溉能力;Ⅱ级区域主要分布在怀德镇、秦家屯镇、范家屯镇和陶家屯镇,主要障碍性因素为农田防护林覆盖率、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距主交通干线距离;Ⅲ级区域主要分布在桑树台镇、玻璃城子镇、十屋镇、杨大城子镇、大岭镇、二十家子镇和响水镇,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pH和田块规整指数为限制该区域耕地整治的障碍因素;Ⅳ级耕地整治区域主要分布在毛城子镇、双城堡镇、大榆树镇、龙山乡和刘房子街道,主要障碍性因素为土壤质地、田面坡度和耕地连片度;Ⅴ级耕地整治区域主要分布在双龙镇、八屋镇和黑林子镇,主要障碍性因素为土壤质地、灌溉条件和耕层厚度。(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期刊2018-06-10)
秦晓莉[5](2018)在《基于GIS技术与层次分析法的耕地适宜性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耕地适宜性评价是研究耕地合理利用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对影响耕地质量的各种条件的综合评估,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为合理保护耕地资源提供重要依据。【方法】文章在研究区内基于土壤养分、立地条件、理化性状、土壤管理四个方面,选取12个评价因子构建耕地适宜性指标评价体系,以16m×16m栅格为评价单元,选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建立模型进行综合评价,将研究区耕地适宜性划分为10个等级。【结果】研究区耕地整体适宜性良好,其中一到六级耕地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81.07%,同时也有相当面积的耕地评价等级较低,处于勉强宜耕或不适宜耕作的状况。【结论】通过模糊数学和专家打分获得的耕地评价值,在AHP模型中将各指标分4类赋权重,最后得到相互关联的耕地指标体系,且利用GIS技术处理栅格数据对表现耕地适宜性具有良好的作用,研究成果对研究区耕地资源合理保护及促进耕地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信息》期刊2018年02期)
郑鹏飞,郑艳东,赵利华,宋安安,张长春[6](2018)在《基于双重约束的区域耕地整理适宜性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科学合理的适宜性评价是确保耕地整理能够有效开展的前提条件,同时对于我国的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保障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方法]该研究首先选取可以反映区域耕地整理适宜性的指标因子,然后参考胡学东提出的约束条件评价模型,引入区域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双重约束,对研究区域在双重约束下的耕地整理适宜性进行评价,并通过K-Means聚类法将研究区域的耕地整理适宜性分区进行合理划分。[结果]生态安全约束和社会经济约束对区域耕地整理适宜性水平具有重大影响,高生态安全约束与高社会经济约束会降低耕地整理的适宜性,低生态安全约束与低社会经济约束会提高耕地整理的适宜性。[结论]引入生态安全约束和社会经济约束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山地区域在社会经济与生态安全双重约束状态下的耕地整理适宜性情况,耕地整理适宜性评价结果更加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约束条件评价模型可以更加合理准确地对处于约束条件下的耕地整理适宜性进行评价,是对耕地整理适宜性评价方法的丰富与完善。(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期刊2018年01期)
孙亚芳,王祖伟[7](2018)在《农村宅基地复垦耕地适宜性评价——以天津市西青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宅基地复垦为耕地的潜力大,是补充被占用耕地的重要途径之一,复垦要兼顾质量和效率,耕地适宜性评价有利于更加有效、有针对性地对宅基地进行复垦,同时对评价复垦的宅基地的质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以天津市西青区农村宅基地土壤、复垦后宅基地土壤和普通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选取11种评价因子,通过野外调研采样、室内土壤理化性质分析获取实验数据,利用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等建立耕地适宜性评价模型,利用复垦后宅基地土壤与耕地土壤的数据验证耕地适宜性评价模型可靠性,然后对天津未复垦宅基地土壤的耕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得到宅基地土壤的耕地适宜性评价等级为4.41级,对应八九等地。宅基地土壤与耕地土壤相比在有机质、总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较低,复垦时应适量地增加富含氮、磷、钾、有机质等肥料或者化肥的施用,土壤容重和粒径差距较大,复垦时应着重采取相应措施,同时应注重重金属污染的风险。(本文来源于《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徐小千,汪景宽,李双异,裴久渤,杨骥[8](2018)在《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东北黑土区耕地整治适宜性评价——以公主岭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耕地整治是保护耕地的重要举措,耕地整治适宜性评价则是开展耕地整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本研究以生态位理论为基础,以吉林省公主岭市为例,从自然条件、基础设施条件、生态可持续性和空间稳定性4个维度选取14个指标,采用Delphi与AHP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在评判影响耕地整治的各项指标实际值(现实生态位)与耕地整治在理想条件下各项指标能够达到的最佳状态(最适生态位)的贴近程度的基础上,确定了3种类型指标的评价模型,并通过加权求和模型计算各评价单元耕地整治生态位适宜度,最终通过Ward聚类法将公主岭市耕地整治适宜性划分为4个等级,同时引入障碍性因素模型,定量确定不同等级区域耕地整治的障碍性因素,并提出整治的方向和对策。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可分为4个整治区,Ⅰ级高度适宜区生态位适宜度大于0.75,耕地面积13 799.89 hm2,占总耕地面积的4.16%,主要障碍性因素为农田防护林覆盖率、道路通达度和田块规整度;Ⅱ级中度适宜区生态位适宜度在0.70到0.75之间,耕地面积77 754.36 hm2,占总耕地面积的23.41%,主要障碍性因素为灌溉条件、道路通达度和农田防护林覆盖率;Ⅲ级轻度适宜区生态位适宜度在0.61到0.70之间,耕地面积177 192.38 hm2,占总耕地面积的53.36%,主要障碍性因素为土壤有机质含量、距主交通干线距离和土壤pH;Ⅳ级不适宜区生态位适宜度小于0.61,耕地面积63 325.61 hm2,占总耕地面积的19.07%,主要障碍性因素为土壤质地、灌溉条件和耕层厚度。研究基于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对耕地整治适宜性进行评价,丰富了耕地整治适宜性评价方法,同时评价结果为耕地整治分区建设以及整治方向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宋安安,王慧敏,郑艳东,张长春[9](2017)在《太行山区耕地整理适宜性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以河北省涞源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耕地整理适宜性评价是土地整治规划的基础,可以为划定耕地整理重点区域、确定耕地整理项目和整理时序提供依据。[方法]文章以位于太行山区的涞源县为研究区域,以现状耕地图斑为评价单元,经独立性分析后选取地形坡度、表层土壤质地、灌溉保证率、耕地系数、与道路距离、与城镇中心距离、地质灾害易发性7个评价指标,运用贝叶斯概率模型计算各指标权重及未整理耕地的整理后验概率,并得到研究区未整理耕地的适宜性空间分布。同时根据改进的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分析了各适宜整理区的障碍因子并提出相应的整理措施。[结果](1)在影响涞源县耕地整理的各因素中,影响程度从小到大依次是表层土壤质地、与城镇中心距离、耕地系数、地形坡度、与道路距离、地质灾害易发性和灌溉保证率;(2)在涞源县未整理耕地中,高适宜整理区与较适宜整理区占未整理耕地的20.79%,可作为涞源县下一步耕地整理的选择;(3)制约涞源县全域耕地质量的障碍因子是灌溉保证率,整理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寻找灌溉水源、结合地形条件采用蓄、引、提相结合的方式合理布设农田水利设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结论]该文可为太行山区更科学合理地开展耕地整理项目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期刊2017年10期)
樊翔[10](2017)在《大连市金州区耕地后备资源适宜性评价及开发分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近年来金州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项建设大量的占用耕地,导致耕地数量的减少,威胁金州区的粮食安全。此外,金州区一些地方土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了环境问题的产生,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金州区作为滨海城市,其生态环境特殊,在辽宁省的战略布局中又处在重要的地位,对金州区进行开发建设,更应该做到发展与环境的保护并举。因此,对金州耕地后备资源进行适宜性评价,并做开发分区研究,有利于金州区耕地资源数量的增加,保障金州区的粮食安全,另一方面,金州区土地资源的定量分析评价,是实际工作的要求,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促进金州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大连市金州区为例,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等,构建了适合金州区的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结合ArcGIS技术,得到金州区耕地后备资源适宜性评价结果。在此基础上,参考金州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方面的资料,对金州区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分区,并提出相应的开发利用建议。本文在对金州区耕地后备资源进行研究后,主要结论有:(1)本文结合了研究区域影响土地开发为耕地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选取了合适的指标,基于GIS的空间迭加分析功能得到金州区耕地后备资源适宜程度图层,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连市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等用地规划,对金州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进行分区。(2)金州区高度适宜的耕地后备资源多来源于沿海滩涂用地和其他草地,主要集中于金州区东部的杏树街道、登沙河街道、大李家镇沿海地带;金州区中度适宜的耕地后备资源主要来源于其他草地和裸地,其主要分布在大魏家街道和登沙河街道,在华家屯镇、杏树街道、湾里街道和友谊街道也有部分分布,马桥子街道没有中度适宜耕地后备资源;金州区勉强适宜耕地后备资源主要来源于采矿用地和其他草地,其主要分布于金州区西北方向的七顶山街道和大魏家街道。(3)对金州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时序进行了分区。将金州区东北部杏树街道、登沙河街道和大李家镇叁个地区的沿海地区至鹤大高速的地带划为近期重点开发区;将金州区东北部的华家屯镇、杏树街道和登沙河街道的内陆地区划为中期开发区;将七顶山街道、大魏家街道和得胜镇、大李家镇划为远期开发区。(4)阐述了金州区目前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开发利用过程中水土流失、滩涂利用粗放、农用地非农转化等一些问题,并对今后的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提出了对策和建议。(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耕地适宜性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结合石河子市土地利用现状,从自然条件、基础设施、土地利用叁方面,构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对石河子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数量上,高度宜耕、中度宜耕、低度宜耕和不宜耕适宜性等级分别占石河子耕地后备资源总面积的26.51%、2.78%、29.59%、41.12%;石河子市耕地后备资源面积大小依次为裸地、内陆滩涂、盐碱地、其他草地和沼泽地,从各地类质量角度来看,其他草地综合分值最高,其次为盐碱地、沼泽地、内陆滩涂、裸地;宜耕后备资源面积最大的为一五二团,宜耕面积最少的为向阳街道办;高度宜耕耕地后备资源主要集中在石总场和石河子乡,可作为近期重点开发区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耕地适宜性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1].岳冬冬,李卫祥,毕如田.基于开发适宜性评价的耕地后备资源丰度研究——以山西省襄汾县为例[J].山西农业科学.2019
[2].毛忠安,崔天宇.石河子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J].西部大开发(土地开发工程研究).2019
[3].潘峰,黄素平,李开军,游来勇.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耕地玉米种植适宜性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18
[4].徐小千.基于生态位适宜度变权法的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整治适宜性评价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8
[5].秦晓莉.基于GIS技术与层次分析法的耕地适宜性评价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8
[6].郑鹏飞,郑艳东,赵利华,宋安安,张长春.基于双重约束的区域耕地整理适宜性评价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
[7].孙亚芳,王祖伟.农村宅基地复垦耕地适宜性评价——以天津市西青区为例[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8
[8].徐小千,汪景宽,李双异,裴久渤,杨骥.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东北黑土区耕地整治适宜性评价——以公主岭市为例[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8
[9].宋安安,王慧敏,郑艳东,张长春.太行山区耕地整理适宜性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以河北省涞源县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
[10].樊翔.大连市金州区耕地后备资源适宜性评价及开发分区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