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影像特点论文-王琴,李永诚,马兰,杨芸,李雪江

神经影像特点论文-王琴,李永诚,马兰,杨芸,李雪江

导读:本文包含了神经影像特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阻生第叁磨牙,下齿槽神经,锥型束CT,损伤

神经影像特点论文文献综述

王琴,李永诚,马兰,杨芸,李雪江[1](2019)在《下颌阻生第叁磨牙拔除后下牙槽神经永久损伤2例影像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下颌阻生第叁磨牙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阻生牙,处理不当可引起多种并发症,拔除阻生牙是最好的治疗方法。笔者回顾分析2例拔除阻生牙后持续下唇麻木患者的术前影像资料、颌骨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和口腔全景片,研判阻生第叁磨牙与下齿槽神经的叁维位置关系,分析拔牙术中牙齿受力与挤压下齿槽神经管的各种可能,总结术中的错误操作,为临床拔除阻生第叁磨牙时减少下齿槽神经损伤提供经验借鉴,并分析术后颌骨锥形束CT,查找下齿槽神经损伤的证据,评估经二次手术恢复神经功能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武警医学》期刊2019年11期)

丁一,杨晋才,张黎明,杨再松,尹鹏[2](2019)在《正常腰神经根磁共振神经成像临床影像学特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磁共振神经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neuroimaging,MRN)技术测量正常成人腰神经根与周围毗邻结构的影像解剖学参数,为临床经椎间孔入路术式提供重要的解剖学参考。方法选取30名正常成年人,其中男性15名,女性15名,年龄(24. 3±2. 1)岁。通过薄层连续腰骶部磁共振扫描,序列为FATSAT脂肪抑制,分别测量如下参数:神经根发出点位置,神经节至椎弓根的距离,神经节大小,Kambin叁角边长及面积。结果 30名健康成人L1~L5神经根通过薄层MRN扫描技术均获得良好显示,双侧各节段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腰椎节段下移,L1至L5神经节的长径为(6. 34±0. 47)~(11. 25±1. 52) mm,短径为(4. 93±0. 36)~(6. 19±0. 62) mm;神经节距上位椎体椎弓根下缘的距离为(7. 91±1. 94)~(-3. 13±2. 54) mm,距下位椎体椎弓根上缘的距离为(9. 41±1. 87)~(7. 14±1. 79) mm; L1~L5神经根自硬膜囊发出点距椎体下缘的距离为(8. 89±2. 89)~(19. 96±3. 70) mm,神经根腋部距神经节的距离为(7. 43±2. 34)~(12. 98±3. 31) mm; L1至L5神经根与矢状面的夹角为(39. 53±3. 97)°~(27. 56±4. 45)°; Kambin安全叁角面积为(153. 73±37. 34)~(193. 19±36. 15) mm2。结论随腰椎节段向尾端移动,神经根发出的位置逐渐升高,神经根移行为神经节的距离及神经节的面积逐渐增大;神经节距下位椎体椎弓根的距离以及神经根与硬膜囊的夹角逐渐减小; Kambin叁角面积逐渐增大。以上参数可为经椎间孔入路术式提供重要解剖学参考。(本文来源于《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敬丹涛,李丹[3](2019)在《CT联合MRI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中的诊断效能及影像学特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CT联合MRI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诊断效能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对50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分别采用CT检查和核磁共振检查,分析两种方式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CT组检查与MRI检查的诊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联合检查与单纯使用一种方式诊断检出率无明显差异,但高于单纯使用一种诊断方式检出率(P>0.05);CT检查、核磁共振检查以及联合检查在病变部位的检查率无明显差异(P>0.05);CT检查和核磁共振检查在肿瘤边缘清晰度观察方面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断的过程中,采用CT或核磁共振检查均具有比较高的检出率,两者联合可以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本文来源于《贵州医药》期刊2019年09期)

徐亚利[4](2019)在《脑室内中枢神经细胞瘤的CT和MRI影像学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分析中枢神经细胞瘤的CT及MRI影像学特点,探讨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以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细胞瘤。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30.3±12.0)岁。14例均行MRI检查,5例同时行CT检查。结果 :14例中枢神经细胞瘤中10例位于侧脑室近孟氏孔处,4例位于其它脑脊液播散部位,包括叁脑室、四脑室等;肿瘤平均直径(5.79±1.79)cm。CT图像上肿瘤多表现为混杂密度病灶,2例肿瘤表现为完全实性,3例均可见钙化及囊变成分。MRI图像上肿瘤多表现为不均匀信号病灶,T1WI多呈等、低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囊性部分表现为明显高信号;血管流空呈条形低信号影;12例可见肥皂泡样表现及血管流空影,8例均可见针状体连接肿瘤实性部分与波浪形侧脑室壁;增强MRI肿瘤多呈不均匀强化。结论 :中枢神经细胞瘤在CT及MRI上有一定的特征性,根据其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尤其是针状体及波浪形侧脑室壁的特点,有助于中枢神经细胞瘤的准确诊断。(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暨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期刊2019-08-22)

项正兵,曹文锋,谢旭芳,吴晓牧[5](2019)在《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的临床及影像特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SSCNS)的发病机制、病因、临床表现和磁共振成像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4例SSCNS病例的临床及MRI资料。结果:4例病例,男2例,女2例,病例1,女,24岁,表现头晕,行走不稳,口齿不清,左侧面部疼痛2年,头颅MRI显示脑中脑、桥脑、小脑蚓部、小脑半(本文来源于《中国介入神经病学大会2019-第15届国际脑血管病高峰论坛论文汇编》期刊2019-06-14)

张永方[6](2019)在《帕金森病伴发抑郁患者的经颅超声神经影像学特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经颅超声技术,探讨帕金森病合并抑郁(Parkinson's disease with depression,PDD+)患者的图像特点及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PDD+与单纯性抑郁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经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帕金森病专病门诊确诊的50例帕金森病伴发抑郁(PDD+)患者、50例帕金森病不伴抑郁(PDD-)患者、及49例由心理卫生科确诊的单纯抑郁症(SD)患者,正常对照组选取同期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体检中心的45例健康成年人。收集四组受试者一般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PD病程、首发症状等,并由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临床经验10年以上的专业经颅超声医师对所有受试者进行经颅超声检查,对比分析其黑质(Substantia nigra,SN)回声增强、黑质回声增强面积、黑质回声阳性(黑质回声为III级或III级以上增强且增强面积≥0.2cm2)、中缝核(Brainstem raphe,BR)回声变化以及第叁脑室宽度等,总结帕金森病合并抑郁患者的经颅超声特点。利用汉密尔顿抑郁评分量表(HAMD)对PDD+和SD患者的抑郁严重程度进行分级,评估抑郁严重程度与黑质回声增强、增强面积、中缝核回声、第叁脑室宽度有无相关性。结果:1、PDD+组(66.0%,33/50)、PDD-组(64.0%,32/50)SN高回声阳性率远高于SD组(8.2%,4/49)和对照组(6.7%,3/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2=68.832,P<0.05)。2、PDD+组(62.0%,31/50)和SD组(71.4%,35/49)的中缝核回声异常率远高于PDD-组(14.0%,7/50)和对照组(11.1%,5/45),具有统计学差异(c~2=59.876,P<0.05)。3、PDD+组、SD组依据HAMD评分分别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叁亚组,亚组间BR回声异常率(PDD+组P=0.396,SD组P=0.954)、SN增强率(PDD+组P=0.855,SD组P=0.664)、SN增强面积(PDD+组P=0.740,SD组P=0.908)、SN阳性率(PDD+组P=0.944,SD组P=0.830)均无统计学差异。4、BR回声与患者年龄大小、性别、首发症状、疾病严重程度不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SN增强、SN增强面积及SN阳性率与BR回声变化不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PDD+组和PDD-组SN回声阳性率远高于抑郁组和健康对照组。TCS发现SN高回声,可以对PD诊断提供帮助或说明存在PD的易感性,若同时发现BR回声减低、中断或消失,则说明其合并抑郁症状或发生抑郁的风险性增加。2、PDD+组和抑郁组BR回声异常异常率远高于PDD-组和健康组对照组。TCS发现BR回声异常,提示其具有抑郁倾向,若同时发现SN回声阳性,则说明其发展为PD的可能性增加,要注意对这部分患者进行跟踪随访。3、PDD+组和SD组的抑郁严重程度与BR回声变化、SN增强与否及SN增强面积大小不相关。4、年龄大小、性别、PD病程长短、PD严重程度、PD首发症状、及SN回声与BR回声变化不相关。(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郑睿[7](2019)在《N_2O滥用致神经系统病变8例临床、电生理、影像特点及机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笑气,又称为氧化亚氮(Nitrous Oxide,N2O),是一种无色、有甜味、不可燃烧的气体。1772年由英国科学家Joseph Priest发现,因其具有微弱的麻醉镇痛作用,逐渐作为一种吸入性麻醉剂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近20年来,国外文献报道多例因长时间接触N2O导致神经系统病变的病例,我们才逐渐认识到N2O的危害性。N2O所致的神经病变包括脊髓病、周围神经病及亚急性联合变性等,还有一些会导致情绪、心理和精神方面受到影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四肢无力、感觉异常、共济失调及步态异常,部分可伴有尿便障碍、高级智能下降及精神症状。体格检查可见腱反射减低或消失,Romberg征、Lhermitte征阳性、深浅感觉减弱或消失等。神经电生理和脊髓MRI成像可见较为典型的表现。除神经系统病变外,N2O还具有骨髓毒性、生殖毒性等,急性中毒时甚至可以致死。虽然N2O滥用导致的危害较大,但由于其具有使人愉悦的作用,因此仍然屡禁不止。然而,目前国内对该病的研究仅有数例报道,流行病学资料不完善,许多人尚未认识到其危害性。另外,国家及社会对N20的管控较为松弛,现如今N2O已经成为娱乐场所较为常见的“毒品”。本文通过总结分析8例N2O滥用后出现神经系统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电生理及影像学资料,总结该病的诊疗方案及患者预后,并通过文献复习进一步探讨该病的发病机制。材料和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了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诊断为N20中毒导致的神经系统病变的患者8例,总结患者详细的病史资料和全面的神经系统查体以及辅助检查结果,主要包括血常规、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B12、叶酸等实验室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及脊髓MRI检查、腰穿脑脊液检查、血尿有机酸检测及相关基因检测等,并对其中部分患者进行随访,总结分析病例特点及预后。结果8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男性5例,女性3例,发病年龄为16-26岁,多为急性起病,进展性病程,以四肢麻木起病者5例,以精神症状起病者3例,随病情进展,出现运动障碍者8例,主观感觉异常者6例,出现认知功能下降及尿便障碍1例;体格检查:6例患者的运动障碍以双下肢远端,特别是足背屈无力为着,7例患者针刺痛觉异常,6例患者双下肢振动觉减退,6例患者Romberg征阳性,3例患者发病时双下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2例病理征阳性。实验室检查:1例患者维生素B12水平低于正常,1例患者叶酸水平低于正常,4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2例患者尿甲基丙二酸升高。神经电生理检查多表现为对称性、长度依赖、轴索损伤为着的多发性周围神经病;脊髓MRI多可见脊髓后索T2加权像高信号,横截面见典型“倒V型”表现;脑脊液检查、颅脑MRI均未见有意义的改变。给予羟钴胺补充治疗后,例1患者血维生素B12水平、HCY7水平迅速恢复正常;临床表现及脊髓MRI表现逐渐恢复;电生理提示神经损伤一过性加重后逐渐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总体预后情况较好。结论:1.N2O滥用导致的神经系统病变受累人群主要为青少年。2.典型临床表现为四肢麻木无力及精神症状,少数伴有认知功能障碍及自主神经症状。3.HCY、血尿有机酸检测及脊髓MRI检查阳性率高,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颅脑MRI、CSF检查及MMA基因检测对本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4.神经电生理检查提示对称性、长度依赖的轴索损害为着的多发性周围神经病。5.避免N2O暴露及补充大剂量维生素B12治疗后,预后良好。因此,早期诊断、正确治疗对本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6.青少年自制能力差,部分患者复吸,国家社会需加强对N20的管控及对青少年的教育。(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3)

陈娜,李文倩,张磊,王颖,翦凡[8](2019)在《叁例氧化亚氮吸入致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电生理及影像学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氧化亚氮吸入致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神经电生理及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3例氧化亚氮吸入致神经系统损害患者的临床、神经电生理和影像学检查资料,并进行治疗后随访,复习相关文献,总结临床及辅助检查特点。结果氧化亚氮吸入所致神经系统损害临床可表现为周围神经病、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及认知障碍等,神经电生理表现为长度依赖性多发性轴索性周围神经病,颈椎MRI表现为脊髓后索倒V字形T2WI高信号,早期治疗部分神经系统损害可逆。结论神经系统受累且有氧化亚氮吸入史的患者,应尽早行维生素B12、同型半胱氨酸、甲基丙二酸、肌电图及颈椎MRI等检查,以便及时诊治,减少后遗症,改善预后。(本文来源于《北京医学》期刊2019年05期)

谢春晓[9](2019)在《神经纤维瘤病的MR影像特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神经纤维瘤病(NF)的MR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纤维瘤病患者7例的病历资料及MR影像学图像,分析其神经纤维瘤病患者MR影像特点。结果:7例患者中5例NF1型患者,1例NF2型患者,1例混合型患者,而本研究中的NF1型患者MR影像学表现以颈髓内多发胶质瘤及脑组织和1个以上的脑神经病变为主,NF2型患者MR影像学表现以椎管内外多发结节和听神经瘤改变为主;而混合型患者最为少见,可表现为中枢系统及外周神经同时波及为主。结论:神经纤维瘤病病变范围较广,NF1和NF2型都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MR是诊断神经纤维瘤病的最佳方式。(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05期)

郭玥,张绍森,夏寅,高培毅[10](2019)在《听神经瘤MR影像学特点与术后残留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术前MR影像学特点与经乙状窦后入路术后残留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2018年5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24例采用经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治疗,病理报告为神经鞘瘤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临床及MR影像学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存在病灶残留分为残留组及无残留组。影像征象包括侧别、肿瘤大小、囊实性、内听道T2WI是否可见脑脊液信号影、是否存在周围水肿、是否压迫邻近脑组织等因素并与术后残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之间性别、年龄、侧别、肿瘤大小、囊实性、是否压迫邻近脑组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听道T2WI是否可见脑脊液信号影、是否存在周围水肿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是术后病灶残留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内听道T2WI无脑脊液信号影(OR=3.617,95%CI=1.330~9.838,P=0.012)及存在周围组织水肿(OR=0.293,95%CI=0.111~0.774,P=0.013)为术后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内听道无脑脊液信号影及存在周围组织水肿为术后病灶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以上两点,可通过术前影像学检查对其具体情况进行充分评估,同时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案,从而减少术后残留,改善患者预后。(本文来源于《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神经影像特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采用磁共振神经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neuroimaging,MRN)技术测量正常成人腰神经根与周围毗邻结构的影像解剖学参数,为临床经椎间孔入路术式提供重要的解剖学参考。方法选取30名正常成年人,其中男性15名,女性15名,年龄(24. 3±2. 1)岁。通过薄层连续腰骶部磁共振扫描,序列为FATSAT脂肪抑制,分别测量如下参数:神经根发出点位置,神经节至椎弓根的距离,神经节大小,Kambin叁角边长及面积。结果 30名健康成人L1~L5神经根通过薄层MRN扫描技术均获得良好显示,双侧各节段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腰椎节段下移,L1至L5神经节的长径为(6. 34±0. 47)~(11. 25±1. 52) mm,短径为(4. 93±0. 36)~(6. 19±0. 62) mm;神经节距上位椎体椎弓根下缘的距离为(7. 91±1. 94)~(-3. 13±2. 54) mm,距下位椎体椎弓根上缘的距离为(9. 41±1. 87)~(7. 14±1. 79) mm; L1~L5神经根自硬膜囊发出点距椎体下缘的距离为(8. 89±2. 89)~(19. 96±3. 70) mm,神经根腋部距神经节的距离为(7. 43±2. 34)~(12. 98±3. 31) mm; L1至L5神经根与矢状面的夹角为(39. 53±3. 97)°~(27. 56±4. 45)°; Kambin安全叁角面积为(153. 73±37. 34)~(193. 19±36. 15) mm2。结论随腰椎节段向尾端移动,神经根发出的位置逐渐升高,神经根移行为神经节的距离及神经节的面积逐渐增大;神经节距下位椎体椎弓根的距离以及神经根与硬膜囊的夹角逐渐减小; Kambin叁角面积逐渐增大。以上参数可为经椎间孔入路术式提供重要解剖学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神经影像特点论文参考文献

[1].王琴,李永诚,马兰,杨芸,李雪江.下颌阻生第叁磨牙拔除后下牙槽神经永久损伤2例影像特点[J].武警医学.2019

[2].丁一,杨晋才,张黎明,杨再松,尹鹏.正常腰神经根磁共振神经成像临床影像学特点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9

[3].敬丹涛,李丹.CT联合MRI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中的诊断效能及影像学特点研究[J].贵州医药.2019

[4].徐亚利.脑室内中枢神经细胞瘤的CT和MRI影像学特点[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暨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2019

[5].项正兵,曹文锋,谢旭芳,吴晓牧.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的临床及影像特点分析[C].中国介入神经病学大会2019-第15届国际脑血管病高峰论坛论文汇编.2019

[6].张永方.帕金森病伴发抑郁患者的经颅超声神经影像学特点分析[D].吉林大学.2019

[7].郑睿.N_2O滥用致神经系统病变8例临床、电生理、影像特点及机制分析[D].山东大学.2019

[8].陈娜,李文倩,张磊,王颖,翦凡.叁例氧化亚氮吸入致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电生理及影像学特点[J].北京医学.2019

[9].谢春晓.神经纤维瘤病的MR影像特点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10].郭玥,张绍森,夏寅,高培毅.听神经瘤MR影像学特点与术后残留相关性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9

标签:;  ;  ;  ;  

神经影像特点论文-王琴,李永诚,马兰,杨芸,李雪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