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梅庵论文-李绎臻

影梅庵论文-李绎臻

导读:本文包含了影梅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董小宛,影梅庵忆语,冒辟疆

影梅庵论文文献综述

李绎臻[1](2019)在《小议《影梅庵忆语》《秋灯琐忆》“昵则无所不饰”》一文中研究指出《影梅庵忆语》起首有言;"爱生于昵,昵则无所不饰。缘饰着爱,天下鲜有真可爱者矣。矧内屋深屏,贮光阒彩,止凭雕心镂质之文人描摹想像,麻姑幻谱,神女浪传。近好事家复假篆声诗,侈谈奇合,遂使西施、夷光、文君、洪度,人人阁中有之,此亦闺秀之奇冤,而啖名之恶习已。"其中指出众多文人出于亲昵,修饰无度,以至几乎人人闺房内室都有一(本文来源于《牡丹》期刊2019年08期)

周思遥[2](2019)在《《影梅庵忆语》德译本文化专有项的翻译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基于艾克西拉(Javier Franco Aixelá)对于文化专有项的研究以及奈达(Eugene A.Nida)的文化分类理论,对《影梅庵忆语》中出现的文化专有项进行分类分析。首先采取定性的研究方法,对《影梅庵忆语》德译本中的文化专有项进行分类,探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在社会文化专有项现有的分类中补充了对中国古代时辰的翻译策略。随后,文章对文本展开定量分析,分析了各类翻译策略使用的频率以及不同翻译策略对读者阅读体验的影响,从而在微观层面探究这部作品的德译本在德国获得成功的原因,以期为中国文学"走出去"提供借鉴之处。(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上旬刊)》期刊2019年02期)

厉辰[3](2016)在《以《影梅庵忆语》为代表的忆语体文学成因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影梅庵忆语》系冒襄为追忆亡妾董白而做,从标题的"忆语"二字便可知其有悼亡之意。事实上,此文不仅在当时便颇有影响,甚而有开一代文体之先河的独特地位。由于受晚明主情思想的陶染,以及晚明小品文风格的影响,《影梅庵忆语》无论是内容上还是风格上,都为悼亡文学另开一属类,而成为后来诸"忆语体"作品之滥觞。本文拟从中国古代的悼亡文学传统以及晚明小品文的风格影响这两个方面,来分别探究以《影梅庵忆语》为代表的忆语体文学之成因。(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期刊2016年09期)

刘凤玲[4](2016)在《《影梅庵忆语》和《浮生六记》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时期,冒襄的《影梅庵忆语》和沈复的《浮生六记》突破“文以载道”的惯例,而是用笔墨书写传统文学鲜少涉足的内闱生活。前者为“忆语体”的开山鼻祖,后者为其典型代表。从两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窥见特定历史时代的多面图景。本文拟从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和艺术风格方面对两篇“忆语体”作品进行比较研究,以探求它们风貌上的差异及产生缘由。冒襄身世显赫,少有才名,本欲通过科举致仕,一展平生抱负,然屡次科考,皆蹭蹬不遇。明清易代后,冒襄保全民族气节隐居不仕。沈复出身于衣冠之家,子承父业,游幕不成,转而经商,最后妻离子散,落魄潦倒。他们的社会地位、个人志趣和生平际遇具有相当的代表性。从两篇“忆语体”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位作者在社会、家庭责任与个体命运之落差产生的感伤和喟叹,于国于家无望,退而将文人趣味融入现实生活,诚为时代变迁的缩影。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引言部分对《影梅庵忆语》和《浮生六记》为代表的“忆语体”产生原因及对前代文学的继承、创新有所阐述。除引言和结语部分之外,正文分为叁章。第一章对两篇“忆语体”作品的思想内容予以比较。二文都描写了具体入微的婚恋和家庭生活,但前者更侧重于展现兵燹纷繁的乱离世相,后者则更多凸显了宗法大家庭中的种种束缚和矛盾。论文还对以冒襄为代表的上层文士和以沈复为代表的下层文人,在不同时空所展现的社会生活风貌、生存状态、生活情趣予以比较,从而揭示社会思潮的变迁。第二章对两篇作品的主人公形象予以比较研究。首先从社会地位、婚恋观、科举心态方面着手对两位抒情主人公加以比较;进而对女主人公形象刻画异同加以比较。董小宛和陈芸作为作品中当仁不让的女主角,虽同样洋溢着贤德与才艺的光彩,然董小宛从烟花柳巷回归家庭,而陈芸则由阃内涉足社会生活。两相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妻妾社会地位的差别,以及儒家伦理规范对不同地位的士子影响的差异。第叁章对二文的艺术风格进行比较。二文皆词真意切,将叙事、抒情糅为一体。但在叙事结构上,两者又有所不同。因作者学养和审美趣味的差别,前者语言典雅清丽,后者则呈现出浅白流畅的风貌。(本文来源于《新疆师范大学》期刊2016-05-25)

郑永为[5](2015)在《一首散发着理想主义光芒的情诗》一文中研究指出《影梅庵忆语》是中国古典散文“忆语体”的开山之作,文中明末清初才子冒辟疆哀婉凄切地抒发了他与亡妾董小宛的情感生活。昆曲《影梅庵忆语——董小宛》就是架构在这段个体情感之上,以东方的浪漫主义情怀和唯美凝练的诗意笔触,为我们呈现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典爱情。洋洋洒(本文来源于《文学报》期刊2015-12-17)

高岚芳[6](2015)在《道是无情却有情——《影梅庵忆语》有感》一文中研究指出《影梅庵忆语》是明末清初冒辟疆在其妾董小宛病逝后的悼亡之作。本文将根据《影梅庵忆语》的内容,通过一代青楼歌妓的"有情"与风流名士的"无情"的对比,揭示董小宛之于冒辟疆是怎样的"痴心错付"。(本文来源于《鸭绿江(下半月版)》期刊2015年08期)

马姝[7](2015)在《名妓/贤妾颂曲背后的男权女性观——新编昆剧《影梅庵忆语·董小宛》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编昆剧《影梅庵忆语·董小宛》(以下简称《影》)是剧作家罗怀臻近年创作的一部新戏。剧中,他以冒辟疆怀念亡妾董小宛而作的《影梅庵忆语》(以下简称《忆语》)为构思框架,以新编的故事情节,塑造了一个爱情至上、克己复礼、德言容功一应俱全的完美的名妓/贤妾形象。人物形象是创作者认知结构和审美趣味的投射。那么,此剧塑造的董小宛这一女性形象反映了创作者怎样的认知结构和审美趣味,即,作者持有怎样的女性观?这种(本文来源于《戏剧与影视评论》期刊2015年04期)

郭晨子[8](2015)在《忆语·痴梦——从《影梅庵忆语》读出的昆曲》一文中研究指出壹应试的公子听了朋友介绍拜会秦淮的佳丽,她却不在,挈家金阊;书生落第,浪游吴门,再次拜访,她还是不在,逗留了洞庭湖;和与她齐名的妓女游玩了两天,终归放心不下,临行前再次登门,这回有望相见了!只是她"薄醉未醒",还是要再等上一等……她来了,过花径、经曲栏,她从远景变成中景,晤面特写了,她"懒漫不交一语"。他"惊爱之"──爱是有一惊的,哪怕是惊于美色,他一再地见不得才终于得见,见了,他又"惜其倦"──怜惜她的醉态,是以作别。这一年,她十六岁。──多好的一折戏,未谋面时的期待和想象,错失(本文来源于《戏剧与影视评论》期刊2015年04期)

信晓瑜[9](2015)在《《影梅庵忆语》服饰叁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就明末才子冒襄《影梅庵忆语》一文中所提到的"半臂"、"方空"及"跳脱"等叁件服饰品分别进行了考证,分析了该服饰品的历史演变及其在文中所指代的特殊意涵。"半臂"为古代女子日常着装之一,文中指代姿容靓丽之女子;"方空"为古代丝质面料"方孔纱",文中指代董氏所穿着之夏衣;"跳脱"则为古代臂饰或腕饰,在文中指代冒董二人的爱情信物金手镯。本文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服饰的考证,从另一角度体现了服饰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明清小说研究》期刊2015年02期)

潘乃奇[10](2015)在《疏影横斜 暗香浮动 昆剧《影梅庵忆语·董小宛》》一文中研究指出昆剧《影梅庵忆语·董小宛》一场终了,涌上我心头的是这样的八个字——梅影处处,梅香阵阵。许是应了那"影梅庵"叁字中的一个"梅"字,全剧颇多梅的意象,可谓妙极。多年前,于旧书店偶得小书一本,名曰《影梅庵忆语》,作者冒襄。读时很是喜爱,也对书中描摹颇有些向往,曾想过倘若自己是董小宛,逝后能被所爱之人如此挂怀,并在疏影横斜、暗香浮动的影梅庵中,将对自己的追忆凝成文字,一(本文来源于《上海戏剧》期刊2015年04期)

影梅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基于艾克西拉(Javier Franco Aixelá)对于文化专有项的研究以及奈达(Eugene A.Nida)的文化分类理论,对《影梅庵忆语》中出现的文化专有项进行分类分析。首先采取定性的研究方法,对《影梅庵忆语》德译本中的文化专有项进行分类,探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在社会文化专有项现有的分类中补充了对中国古代时辰的翻译策略。随后,文章对文本展开定量分析,分析了各类翻译策略使用的频率以及不同翻译策略对读者阅读体验的影响,从而在微观层面探究这部作品的德译本在德国获得成功的原因,以期为中国文学"走出去"提供借鉴之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影梅庵论文参考文献

[1].李绎臻.小议《影梅庵忆语》《秋灯琐忆》“昵则无所不饰”[J].牡丹.2019

[2].周思遥.《影梅庵忆语》德译本文化专有项的翻译策略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

[3].厉辰.以《影梅庵忆语》为代表的忆语体文学成因考[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6

[4].刘凤玲.《影梅庵忆语》和《浮生六记》比较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6

[5].郑永为.一首散发着理想主义光芒的情诗[N].文学报.2015

[6].高岚芳.道是无情却有情——《影梅庵忆语》有感[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5

[7].马姝.名妓/贤妾颂曲背后的男权女性观——新编昆剧《影梅庵忆语·董小宛》小议[J].戏剧与影视评论.2015

[8].郭晨子.忆语·痴梦——从《影梅庵忆语》读出的昆曲[J].戏剧与影视评论.2015

[9].信晓瑜.《影梅庵忆语》服饰叁考[J].明清小说研究.2015

[10].潘乃奇.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昆剧《影梅庵忆语·董小宛》[J].上海戏剧.2015

标签:;  ;  ;  

影梅庵论文-李绎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