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时事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俞樾,时事诗,晚清政局,历史
时事诗论文文献综述
卢康华[1](2013)在《略论晚清大儒俞樾的时事诗》一文中研究指出朴学大师俞樾生活的年代,恰是晚清走向灭亡的时段。俞氏一生勤于着述,除了大量经、子之学的着作外,诗歌创作一直伴随始终。但他的诗作却一向被学界认作较少时代气息,甚至有人因此近乎全盘地否定其诗歌价值。本文立足文本细读,对俞樾的时事诗展开论述,一方面有利于读者更好地进入诗人的心灵世界,恰如其分地评价其诗歌成就;另一方面,诗史互证,对后人更加鲜活地认识历史,亦不无裨益。(本文来源于《湖州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景红录[2](2013)在《《永平诗存》中时事诗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永平诗存》中的时事诗涉及到清军入关、太平天国运动、西方殖民势力入侵等重大历史事件,也有自然灾害、官吏贪暴等社会民生方面的诸多细节,为研究清代社会生活情况、了解当时士人思想状态提供了鲜活丰富的历史材料。作者多站在维护王朝统治的立场上来描述和评论历史事件,但有时也能从儒家民本的原则出发,对社会的黑暗面进行揭露和批判,这成为其时事诗中最具有思想和艺术价值的部分。(本文来源于《唐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陈成文[3](2012)在《从阮大铖时事诗看其功名观》一文中研究指出阮大铖一生创作诗歌叁千余首,因为人品问题,其所作诗歌曾一度被世人所忽视,但在晚明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其诗歌及创作思想还是占有一定文学地位的。在肯定其山水田园诗歌艺术成就的基础上来重点研究其时事诗,从中探索其对国家内忧外患的关注和其个人的"怀才不遇",进而管窥其复杂的功名观。(本文来源于《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邓作惠,庄丹[4](2012)在《试论郑善夫时事诗》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明代"前七子"文学复古运动阵营的重要组成成员,郑善夫是福建文学发展史上较早具有全国性影响的着名诗人。其诗"黄河冰凌,得杜之骨",既能以杜诗作为古典诗歌最高审美典范,又能"知其所长、又知其弊",是明代中叶学杜的集大成者。通过其"善陈时事"的现实主义笔调下的时事诗,不仅可以认识诗人在明弘治、正德年间的突出贡献,而且有助于进一步研究明中后期文学思潮与文学风格的历史演变。(本文来源于《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周薇[5](2009)在《陈衍时事诗的审美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古代诗论一贯提倡温柔敦厚,温柔敦厚倡自孔子。《礼记·经解篇》云:"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本文来源于《山东文学》期刊2009年12期)
王贺新[6](2008)在《时事诗两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长寿》期刊2008年07期)
吴智昌,彭为福[7](2007)在《社会政治的呐喊——试析北宋思想家李觏的时事诗》一文中研究指出李觏的时事诗具有强烈的战斗性,是他的社会政治呐喊的重要部分。在他的时事诗里,他关心时政民瘼,为人民疾苦奔走呼号,拥护社会政治改革,鼓吹富国强兵的主张,并以切肤之痛,抨击封建科举制度的弊端。李觏的时事诗是李觏诗中的精华部分。(本文来源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01期)
刘天利[8](2005)在《杨万里的诗味说及其时事诗》一文中研究指出"诗味说"是诗歌的艺术表现方法问题,即如何表现才能使诗歌产生更好的审美效应和社会效应的问题。《诚斋诗活》中有这样一小段活:"《金针法》云:‘八句律诗,落句要如高山转石,一去无回。’予以为不然。诗已尽而味万永,乃善之善也。"认为诗歌(本文来源于《古典文学知识》期刊2005年01期)
郭瑞林[9](2002)在《魏源的时事诗刍论》一文中研究指出魏源是鸦片战争前后的重要诗人,在此期间,他写下了不少时事诗。他以诗歌作武器,用诗歌来揭露英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来抨击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揭露社会的黑暗,反映人民的苦难;同时,还用诗歌来指陈时务,筹画方略,呼唤改革。魏源的时事诗,是时代的号角,是民族的心声,在近代诗歌史上有着突出地位和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船山学刊》期刊2002年01期)
羊玉祥[10](1994)在《张问陶时事诗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张问陶关于描写清代中叶白莲教起义的时事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剖析了作为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作者的矛盾心态,肯定了其诗的现实主义精神及人民性,分析了其诗“沉郁空灵”的性灵特色及其重大影响.(本文来源于《川北教育学院学报》期刊1994年03期)
时事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永平诗存》中的时事诗涉及到清军入关、太平天国运动、西方殖民势力入侵等重大历史事件,也有自然灾害、官吏贪暴等社会民生方面的诸多细节,为研究清代社会生活情况、了解当时士人思想状态提供了鲜活丰富的历史材料。作者多站在维护王朝统治的立场上来描述和评论历史事件,但有时也能从儒家民本的原则出发,对社会的黑暗面进行揭露和批判,这成为其时事诗中最具有思想和艺术价值的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时事诗论文参考文献
[1].卢康华.略论晚清大儒俞樾的时事诗[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
[2].景红录.《永平诗存》中时事诗述评[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
[3].陈成文.从阮大铖时事诗看其功名观[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4].邓作惠,庄丹.试论郑善夫时事诗[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5].周薇.陈衍时事诗的审美特征[J].山东文学.2009
[6].王贺新.时事诗两首[J].长寿.2008
[7].吴智昌,彭为福.社会政治的呐喊——试析北宋思想家李觏的时事诗[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8].刘天利.杨万里的诗味说及其时事诗[J].古典文学知识.2005
[9].郭瑞林.魏源的时事诗刍论[J].船山学刊.2002
[10].羊玉祥.张问陶时事诗刍议[J].川北教育学院学报.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