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压气机论文-单芮明

冲压压气机论文-单芮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冲压压气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离心压气机,回流器,蜗壳,模拟喷管

冲压压气机论文文献综述

单芮明[1](2019)在《新型旋流冲压发动机压气机设计与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冲压发动机结构简单,推重比大,但是其不能自身起动,需要助推器加速到一定速度才能工作,而其与涡喷发动机或涡扇发动机组合作为航空发动机使用时,又丧失了冲压发动机结构简单等优点。本文是以一种分布式压缩、旋流冲压发动机发明专利为选题依据。它利用旋流冲压,解决了现有冲压发动机不能低速启动和适应各种工况的问题。根据某微型涡喷发动机的压气机为基础,设计了同轴的两级离心压气机,并对其进行数值计算,展开了性能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通过ANSYS Bladegen对第一级离心叶轮进行设计,使用贝塞尔曲线对叶轮叶片的倾角、厚度进行调节,模拟不同静压出口得到压比与效率的最高点,接近工作点。2.分别对0%、3%、6%叶高的叶尖间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叶尖间隙存在时会使叶轮轮罩面发生泄漏,加剧二次流的影响,但是叶尖间隙存在可以减弱叶轮出口的高速射流。通过对第一级扩压器的设计与第一级整机的数值模拟,得到了出口温度与出口压力。3.对回流器进行设计,分析了叶片数为8、9、10的回流器内部流动情况,表明回流器叶片越多,回流器出口压力、速度分布更均匀,但是出口压力减小的较多。4.完成第二级离心压气机设计,对两级离心压气机进行数值模拟,总压比达到了10.6。同时,在组合模拟时,第二级扩压器出口以及蜗壳出口的气体压力都要比分级模拟时的压力小些,这是由连接面流体流动不均匀造成的。5.对模拟喷管进行设计,在高压条件下,给予不同流量的入口条件做数值模拟,发现有两组压气机工作时,喷管出口的速度可以达到声速,为冲压发动机正常运行提供了条件。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两组两级离心压气机与模拟喷管组合时,可以使喷管速度达到声速,即冲压发动机可以静态启动,为分布式压缩、旋流冲压发动机的研发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王洪伟,孙芳琦[2](2014)在《一种冲击-冲压式超音速压气机设计尝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索高负荷压气机设计技术,提出了一种冲击-冲压式超声速压气机的设计方案。设计得到的冲击式转子在叶尖切线速度为457m/s下实现了4.6的压比和0.88的绝热效率,该转子的出口马赫数高达2.1,采用了冲压式静子来实现减速扩压,结合边界层吸气等手段,最终整级的压比为3.4,绝热效率为0.72。结果表明:这种超声速压气机设计方案可以实现较高的负荷和可以接受的效率,是一种值得关注与研究的高负荷压气机气动布局。(本文来源于《推进技术》期刊2014年04期)

唐辉[3](2013)在《匹配旋转冲压压缩转子的离心压气机气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旋转冲压压缩转子是一种新型的压缩系统,具有单级压比高、总效率高、气动损失面积小、结构紧凑、重量轻、可靠性高、维修方便、成本低等优点。但是旋转冲压压缩转子实际工程应用中有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出口大气流角气流与燃烧室的匹配问题。本论文拟通过设计一个高效率的离心压气机调整从冲压转子出来的气流的出气角度,使之易于与燃烧室匹配。而转子不可能直接与离心压气机的叶片相连,因此本论文还设计了一个将旋转冲压压缩转子与离心压气机连接的过渡段。在设计过渡段的过程中,通过采用VB编程生成过渡段上下壁面的四种曲线型式即:维氏曲线、移轴维氏曲线、双叁次曲线、五次曲线。在GAMBIT中生成叁维模型并划分网格。最终经过FLUENT求解计算确定过渡段的模型为以维氏曲线作为上下壁面型线的模型。该模型的出口流场相对均匀、出口气流角相对较小、总压恢复系数系数相对较高、内部流动较好。在设计离心压气机的过程中,利用NREC软件完成了离心压气机从一维到叁维的建模和优化。在NUMECA软件中对离心压气机的模型进行划分网格和模拟计算,得到了叁种不同来流气流角的压气机效率和压比特性曲线,证明所设计的压气机具有较好的变工况适应性。通过对内部流场的分析得知,压气机的叶根和叶顶的曲率大小,尾缘形状以及进口气流角对其性能的影响较大。最终通过从一维到叁维设计再到数值计算,得到一个叶轮进口轮毂直径为100mm,叶轮进口外径为160mm,叶轮出口直径为224mm,叶片数为11,叶轮形式为前倾后弯式的离心压气机。(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期刊2013-05-01)

肖翔,刘锡阳,赵晓路,徐建中[4](2009)在《对转冲压压气机冲压叶栅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利用激波管风洞对内压式冲压叶栅进行了吹风实验。试验叶片的压力分布由在试验件表面的高频压力传感器测得,通道激波则由压敏纸显示。在试验当中,当来流马赫数为2.0左右时,内压式冲压叶栅的静压升达到了4.7左右,其总压恢复系数也达到了0.8左右的预期值。试验结果验证了内压式冲压叶栅工作原理,同时也证明了内压式冲压叶栅的二维叶型设计方法的有效性,为对转冲压压气机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09年11期)

肖翔[5](2007)在《对转冲压压气机冲压叶轮内部流动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喷气发动机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增大级负荷来减少压气机的级数,提高整个发动机的推重比(功重比)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而提高动叶周向速度是提高压气机级压比的重要手段。随着高负荷压气机的叶尖来流相对马赫数进一步提高,利用复杂激波波系来实现增压效应的超音速压气机成为高性能压气机的研究热点。本论文在对比分析超音进气道、Rampressor和传统超音速压气机的基础上,将超音进气道的设计原理引入冲压叶栅的设计当中,提出了将冲压面布置于S1流面的旋转冲压压气机转子方案,创造性的提出了内压式冲压叶栅的概念及相应的设计方法。并利用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内压式冲压叶栅内的流场激波波系组织、激波与边界层干涉、边界层控制等流动机理性问题进行详细研究。在利用激波管风洞对冲压叶栅二维的设计方法进行成功实验验证的基础上,开展了冲压叶轮叁维流场模拟分析工作,并提出了对转冲压压气机的结构及设计方案。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当叶尖速度达540m/s时,冲压叶轮的静压升可以超过5.0,总压升可达4.2,叶轮的效率则为85%,仅仅采用两级对转(低压风扇与高压转子旋转方向相反)动叶的对转压气机总压比则达到了10以上,静压升则达到了8.0。本论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内压式冲压叶轮在理论、技术上可行。采用内压式冲压叶轮的对转冲压压气机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廉、高效高性能的特点。作为对转冲压压气机关键技术的内压式冲压叶轮研究将为我国未来高效、高推比航空发动机的研究、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及技术积累。(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期刊2007-11-01)

韩吉昂,钟兢军,卜方[6](2007)在《旋转冲压压气机压缩转子技术分析及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旋转冲压压气机压缩转子是一种采用超声速进气道中所用的激波压缩技术进行气流压缩的新型压缩系统。与常规压气机相比,具有单级压比高、压缩效率高、结构简单、体积小和质量轻的优点。通过对其工作原理及结构的分析,总结并分析了其关键技术,主要包括运动激波系的配置、泄露密封、转子支撑和附面层吸除等。最后,讨论了压缩转子的潜在用途。(本文来源于《飞航导弹》期刊2007年07期)

韩吉昂,钟兢军[7](2006)在《旋转冲压压气机压缩转子技术分析及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旋转冲压压气机压缩转子是一种采用超声速飞行进气道中所用的激波压缩技术进行气流压缩的新型压缩系统。与常规压气机相比,具有单级压比高、压缩效率高、结构简单、体积小和重量轻的优点.通过对其工作原理及结构的分析,总结并分析了其关键技术,主要包括运动激波系的配置、泄漏密封、转子支撑和附面层吸除等。最后,讨论了这种压缩转子的潜在用途。(本文来源于《第二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期刊2006-05-01)

冲压压气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探索高负荷压气机设计技术,提出了一种冲击-冲压式超声速压气机的设计方案。设计得到的冲击式转子在叶尖切线速度为457m/s下实现了4.6的压比和0.88的绝热效率,该转子的出口马赫数高达2.1,采用了冲压式静子来实现减速扩压,结合边界层吸气等手段,最终整级的压比为3.4,绝热效率为0.72。结果表明:这种超声速压气机设计方案可以实现较高的负荷和可以接受的效率,是一种值得关注与研究的高负荷压气机气动布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冲压压气机论文参考文献

[1].单芮明.新型旋流冲压发动机压气机设计与性能分析[D].西南科技大学.2019

[2].王洪伟,孙芳琦.一种冲击-冲压式超音速压气机设计尝试[J].推进技术.2014

[3].唐辉.匹配旋转冲压压缩转子的离心压气机气动设计[D].大连海事大学.2013

[4].肖翔,刘锡阳,赵晓路,徐建中.对转冲压压气机冲压叶栅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9

[5].肖翔.对转冲压压气机冲压叶轮内部流动分析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7

[6].韩吉昂,钟兢军,卜方.旋转冲压压气机压缩转子技术分析及展望[J].飞航导弹.2007

[7].韩吉昂,钟兢军.旋转冲压压气机压缩转子技术分析及展望[C].第二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2006

标签:;  ;  ;  ;  

冲压压气机论文-单芮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