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瘀血生风假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医案,痰浊,内风病证,病机假说
瘀血生风假说论文文献综述
吴建林[1](2016)在《基于古籍医案的“瘀血生风”病机假说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瘀血生风"是导师刘昭纯教授以临床诊治内风证的新经验、新事实为切入点,以传统中医药理论和现代实验研究成果为依据,遵循中医固有的特色理论提出的病机理论。该理论认为"瘀血生风"就是因瘀血导致的风气内动,是以血液运行不畅,或局部血液凝聚,或体内离经之血为主因,引发以动摇、抽搐、震颤等为主症,并兼见瘀血症状的病机理论。近年来,课题组通过理论研究、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基础实验研究等方法对假说进行检验,初步证明了假说的合理性以及临床实用性。(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次内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6-07-28)
冷军,赵盈,李万斌[2](2014)在《秉“大医精诚”之心,创“瘀血生风”假说,倡“未病先防”思想——名老中医刘昭纯学术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吾师刘昭纯教授从医30余年,博士生导师,山东省第一批省名中医。1991年、1998年2次获日本笹川医学奖学金赴日本横滨市立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研修与合作研究两年。先后兼任山东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日本横滨市立大学康复科特别研究员,日本国际中医研究会学术顾问,现任世界中联药膳食疗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药膳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科学养生协会会长。第二附属医院康复研究室主任,国家级重点学科学术带头(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4年25期)
向楠[3](2011)在《“瘀血生风”假说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活血化瘀药物在中风病中的应用及配伍规律,证实瘀血与内风的密切相关性,检验“瘀血生风”病机假说。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收集山东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淄博市张店区中医院中风住院病案833例,以EXCEL系统建立病案数据库,以SAS12.0作为统计软件对病案中的方药进行频数统计、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按照“方证相应、以方(药)测证”的基本原理对结果进行阐释,找出其中的方药应用规律及病因病机规律。结果:①活血化瘀药物在两个年龄段中风病病案中的使用频率均为第一位,66岁以上组高于66岁以下组(P<0.01)。通过因子分析共得到影响两年龄组的因子14个和15个。其中与瘀血有关的因子分别为10个和7个。通过聚类分析,两组分别得到聚类方13个和11个,其中和活血化瘀药相关的聚类方分别为6个和7个。②两个病程组中,活血化瘀药物的使用频率均位于第一位,其频率病程超过180天组高于病程不足180天组(P<0.01)。通过因子分析两组分别得到因子15个和21个。与瘀血相关的因子分别为7个和8个。通过聚类分析得到影响两不同病程组治疗的聚类方11个和14个,其中与活血化瘀药物的使用有关的聚类方分别为5个和8个。③脑梗塞组和脑出血组中活血化瘀药物的使用频率均为第一位,脑梗塞组高于脑出血组(P<0.01)。通过因子分析两组分别得到因子8个和17个,两组中与瘀血相关的因子分别为4个和8个。通过聚类分析两组分别得到聚类方20个和9个。其中和活血化瘀药物使用有关的聚类方分别为10个和5个。④各研究点活血化瘀药物的使用频率均位于第一位。因子分析得到影响叁个研究点中风病患者治疗的因子分别为32个、17个和23个。其中与瘀血有关的因子分别为18个、15个和15个。聚类分析共分别得到聚类方27个,13个和10个,其中与瘀血有关的聚类方分别是8个、5个和5个。⑤全部中风病病案中活血化瘀药物的使用频率为第一位。因子分析共得到影响中风病治疗的因子20个,其中与瘀血相关的因子8个。聚类分析共得到影响中风病治疗的聚类方20个,其中与活血化瘀药使用有关的聚类方10个。上述各类因子分析得到的与瘀血有关的因子总的体现了瘀血单独致病,瘀血与正虚相兼,瘀血与痰湿、痰热、火热等其他致病邪气相兼并存的病机变化。上述聚类分析得到的聚类方总的体现了活血化瘀药物之间,活血化瘀药与补虚药,活血化瘀药与祛邪药的配伍规律。结论:活血化瘀类药物在现代中风病的治疗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瘀血是导致中风病发生的独立因子,又多与其他病机相兼并存;瘀血生风是老年中风病的主要病机,可贯穿中风病始终;瘀血生风多继发于慢性病,并可见于各类中风病;瘀血生风病机具有普遍性。(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期刊2011-04-20)
高红莉[4](2008)在《“瘀血生风”假说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与瘀血的关系以及活血熄风法对缺血性中风大鼠的干预作用和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光化学法诱导制备缺血性中风大鼠模型,观察具有活血熄风作用的活血熄风方对模型大鼠的拮抗作用以及在不同水平层面上的影响,用评分法观察神经功能情况,TTC染色法测脑梗塞体积,称重法测脑组织水肿,激光多普勒测量仪测局部脑血流,放免法测IL-1β、TNF-α和ET的变化,分光光度法测脑组织中SOD、GSH-PX、ATPase及LDH的活性以及MDA、NO含量,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TUNEL法观察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测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Caspase-3蛋白表达,RT-PCR法测脑组织中Caspase-3mRNA及VEGFmRNA表达。结果:活血熄风方能明显改善缺血性中风大鼠神经症状,减小脑梗塞范围,减轻脑水肿,增加局部脑血流,降低IL-1β、TNF-α的含量,调节ET/NO比值;增强脑组织中SOD、GSH-PX、Na~+-K~+-ATPase、Ca~(2+)-ATPase及LDH的活性,降低MDA含量,减少TUNEL阳性细胞数,上调抑凋亡基因Bcl-2蛋白的表达,抑制促凋亡基因Bax、Caspase-3蛋白表达及Caspase-3mRNA表达,上调VEGFmRNA的表达。结论:光化学法诱导的缺血性中风大鼠模型行为学改变以及导致这些行为改变的内在病理变化与瘀血具有相关性,活血熄风法治疗具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脑血流量,抑制炎症反应,调节血管舒缩状态,改善能量代谢障碍,抗自由基损伤,调节凋亡相关基因表达,促进血管新生等有关。(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期刊2008-04-10)
李万斌[5](2008)在《“瘀血生风”假说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检验“瘀血生风”假说,以Excel建立数据录入系统,录入中风病医案,以SAS9.0作为统计软件对案中方药进行了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通过频数分析获得活血化瘀类药物在中经络、中脏腑中的应用频率及演变特点;通过因子分析获得影响中经络、中脏腑发生、发展的公因子;通过聚类分析获得活血化瘀类药物在中经络、中脏腑治疗中的配伍规律。结果显示,活血化瘀类药在中风病的治疗中不可缺失或替代;瘀血是导致中风病发生的独立因子,“瘀血生风”假说病机可以成立。(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期刊2008-04-10)
刘昭纯,吴俊玲[6](2008)在《“瘀血生风”假说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出和检验“瘀血生风”这一新的病机假说,课题组从理论文献角度对其基本观点、发病特点及临床意义进行了论证,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1~4],但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检验尚未进行。本项研究试图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以临床第一手资料证明内风证与瘀血证的相关性,或证明(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期刊2008年01期)
张国杰[7](2007)在《“瘀血生风”假说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首先建立瘀血型运动协调功能障碍症观察量表,然后通过对602例内风患者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进行统计学处理,以探讨“瘀血所致内风”发病的内在规律,为“瘀血生风”假说提供证据。经累积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因变量y(内风检测)与自变量x(瘀血检测)呈正相关关系,因变量y与自变量x在各分变量水平上均有极显着性统计意义(p<0.0001)。典型相关分析则从整体水平上证明了瘀血和内风的密切相关性。结果表明,两个典型变量之间有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典型相关系数为0.741,共享方差占55%。经整体的和维度递减检验,第一纬度已经代表了观测变量全部变化的95.3%,且具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001)。冗余度分析结果也表明典型相关系数能充分解释原变量的变异程度。同时,因子分析的结果显示,本量表的变量设置具有良好的稳妥性,所提取的两个因子基本上涵盖了相应的相关变量,量表的设置基本合理。且信度分析表明量表的全部项目信度检测结果甚佳(Cronbach's Alpha系数均大于0.7),本研究使用的观测量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瘀血和内风具有密切的相关性,瘀血是内风产生的主要因素。证实了“瘀血生风”假说的科学性。(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期刊2007-04-20)
刘昭纯,马月香,刘红杰,吴俊玲[8](2005)在《“瘀血生风”假说的形成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临床诊治内风证的新经验、新事实为切入点 ,以传统中医药理论和现代实验研究成果为依据 ,遵循中医固有的特色理论 ,提出“瘀血生风”假说。并对假说的基本观点以及假说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做了论述 ,提出对假说的检验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期刊2005年02期)
瘀血生风假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吾师刘昭纯教授从医30余年,博士生导师,山东省第一批省名中医。1991年、1998年2次获日本笹川医学奖学金赴日本横滨市立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研修与合作研究两年。先后兼任山东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日本横滨市立大学康复科特别研究员,日本国际中医研究会学术顾问,现任世界中联药膳食疗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药膳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科学养生协会会长。第二附属医院康复研究室主任,国家级重点学科学术带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瘀血生风假说论文参考文献
[1].吴建林.基于古籍医案的“瘀血生风”病机假说述评[C].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次内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6
[2].冷军,赵盈,李万斌.秉“大医精诚”之心,创“瘀血生风”假说,倡“未病先防”思想——名老中医刘昭纯学术思想[J].中国医药指南.2014
[3].向楠.“瘀血生风”假说检验[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
[4].高红莉.“瘀血生风”假说检验[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
[5].李万斌.“瘀血生风”假说检验[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
[6].刘昭纯,吴俊玲.“瘀血生风”假说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
[7].张国杰.“瘀血生风”假说检验[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
[8].刘昭纯,马月香,刘红杰,吴俊玲.“瘀血生风”假说的形成及其意义[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