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风险维度论文-杨艳军,康冬雪

感知风险维度论文-杨艳军,康冬雪

导读:本文包含了感知风险维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众筹,感知风险,风险维度

感知风险维度论文文献综述

杨艳军,康冬雪[1](2016)在《众筹模式支持者感知风险维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感知风险理论,对众筹模式支持者感知风险及其维度进行了界定,并结合对众筹模式支持者的深度访谈,探索性地开发了一个7维度、22题项的众筹模式支持者感知风险测量量表。通过对290份调查数据进行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了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结果表明:众筹模式支持者感知风险维度构成包括产品功能风险、产品交付风险、售后风险、项目发起人风险、个人隐私风险、众筹平台风险以及众筹网站功能风险;与传统电商模式相比,众筹模式支持者几乎不存在感知社会风险和感知心理风险,且感知风险维度的测量题项有了新的发展和显着变化。(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陈良勇[2](2016)在《中国公众无偿献血感知风险的多维度结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服务能力的加强,近年来我国临床用血需求量增长迅速,“血荒”现象日趋严重。公众的广泛参与和长期支持是无偿献血工作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然而,目前我国人口献血率只有8.7‰,低于世界高收入国家的45.4‰和中等收入国家的10.1‰。而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献血率至少达到10‰以上方可满足本国对安全血液的基本需要。因此,迫切需要对中国公众的无偿献血心理与行为进行深入研究,以有效地招募和挽留无偿献血者。由于血液依靠人体捐献,人们往往带有恐惧和排斥心理,认为无偿献血行为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加之中医文化所渲染的献血伤身之说,更是加剧了人们对献血有损健康的担忧。此外,近年来多起影响社会公信度的负面事件也使公众对无偿献血的公益性产生了质疑。因此,在中国社会环境下,无偿献血感知风险极有可能是阻碍公众参与献血的重要因素。但是,纵观过去的研究,鲜有学者从心理感知层面对无偿献血感知风险的概念内涵及其对献血心理和决策的影响展开系统而深入的研究。鉴于此,本论文综合运用理论与实证分析方法,对中国公众无偿献血感知风险的维度结构、量表开发、影响因素及其对献血意愿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本论文得出如下研究结论:(1)识别了中国公众无偿献血感知风险的多维度结构,并开发了相应的测量量表。首先,基于经典扎根理论方法,对访谈所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了开放性编码、选择性编码及理论性编码,初步构建了中国公众无偿献血感知风险的叁维度构思,即信任风险、心理风险和健康风险。其次,根据中国公众无偿献血感知风险叁维度构思,编制出了无偿献血感知风险初始量表。通过对888份有效样本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发现,无偿献血感知风险叁个分维度共解释了61.274%的总变异,进而初步验证了叁维度构思的合理性。然后,对852份有效样本数据进行了验证性因子分析,进一步确认了叁维度构思是无偿献血感知风险的最优维度结构。同时,验证性因子分析也验证了最终确定的中国公众无偿献血感知风险量表具有较为理想的信度和效度。(2)剖析了中国公众无偿献血感知风险的影响因素。首先,通过系统的文献梳理和理论推演,识别出了中国公众无偿献血感知风险的潜在影响因素。这些影响因素包括人口统计学变量、无偿献血知识、大五人格特征、风险态度、利他价值观以及中国文化因素变量(面子意识和群体一致性)。然后,通过531份有效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了这些因素对中国公众无偿献血感知风险叁个分维度的影响。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表明,传统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对无偿献血感知风险各维度同样具有一定的解释力;无偿献血知识作为一个稳定且显着的影响因素得到了实证数据的支持;大五人格特征中的尽责性和神经质两个维度被证实是中国公众无偿献血感知风险显着的预测变量;中国文化因素中的面子意识和群体一致性两个变量也分别对无偿献血感知风险的不同分维度具有显着的影响。但是,风险态度和利他价值观两个变量对中国公众无偿献血感知风险的影响没有获得实证数据的支持。(3)揭示了无偿献血感知风险对中国公众献血意愿的作用机理。首先,通过理论推演,构建了中国公众无偿献血感知风险对献血意愿的多中介影响模型。然后,通过499份有效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本论文所提的多中介影响模型。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无偿献血感知风险中的信任风险及心理风险两个分维度通过负向影响主观规范、献血态度、自我效能感、预期后悔、感知价值,进而间接影响献血意愿;而健康风险则通过正向影响感知价值来间接影响献血意愿。此外,研究还发现,在信任风险和心理风险对感知价值的影响中,预期后悔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具体来说,信任风险和心理风险不仅直接负向影响感知价值,而且还通过负向影响预期后悔来间接影响感知价值。综上所述,本论文通过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厘清了中国公众无偿献血感知风险的多维度结构、影响因素,开发出了具有较高信效度的测量量表,建立了无偿献血感知风险对中国公众献血意愿的多中介影响模型。这些研究成果可进一步完善我国无偿献血管理理论与方法。同时,采供血机构也可据此制定科学有效的风险沟通策略,以引导更多的公众参与无偿献血并减少献血者的流失,缓解我国当下严峻的血液供需矛盾。(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6-06-08)

崔艳红[3](2016)在《网购生鲜农产品的感知风险维度及网络营销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消费者网购生鲜农产品的意愿较高,但交易额不高,主要原因就是可能面临更高的风险感知。在文献基础上,探讨消费者网购生鲜农产品的感知风险维度,有产品性能风险、身体风险、财务风险、心理风险、时间风险及服务风险;并据此提出促进生鲜农产品网上销售的营销策略,如提供信息内容、塑造特色品牌、创新销售模式、完善标准体系、冷链物流支持。(本文来源于《农业经济》期刊2016年05期)

简迎辉,聂晶晶[4](2015)在《网络促销环境下消费者感知风险维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复杂的网络促销环境中消费者的购买犹豫行为逐渐明显的情况,认为对感知风险维度重新划分与定义是降低消费者犹豫行为的必要手段。通过文献阅读、消费者访谈与专家调查,提出了网络促销环境下的消费者感知风险因素。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因子分析,将感知风险因素分为7个维度:时间风险、商店不可靠风险、产品效果风险、交付风险、个人信息被滥用风险、财务风险和保障风险,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期刊2015年04期)

许晖,许守任,王睿智[5](2013)在《消费者旅游感知风险维度识别及差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旅游感知风险是影响消费者旅游决策的关键因素,对感知风险的维度识别与影响因素的研究尤为重要。该研究通过文献分析、预调研、大样本调查和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出旅游消费者基于损失分类的感知风险维度,研究发现,除身体风险、功能风险、财务风险、沟通风险、心理风险、社会风险6个基本感知风险维度外,还存在服务风险、设施风险和沟通风险3个旅游消费情境下特定的感知风险维度。通过方差分析,发现在不同的消费者人口统计特征和旅游行为特征下,各维度的感知风险水平存在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旅游学刊》期刊2013年12期)

王震毅[6](2013)在《电动汽车的感知风险维度及对策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动汽车节能环保,具有良好的社会、生态效益和经济价值,是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在学界,目前对电动汽车的研究大多都集中于技术和产业发展政策等方面,而在消费者方面具有系统性、学术性的专题研究还较为缺乏,这对我国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发展极为不利。为此,笔者从消费者角度对我国电动汽车的感知风险维度及对策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首先,笔者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来探索电动汽车的感知风险维度内容。这在模型建构的思路上与以往学者事先就对感知风险的维度进行假设有所不同,突出了对感知风险维度构面内涵研究的重视。整个扎根理论的研究过程分为资料收集、数据编码和理论构建叁个阶段。通过扎根理论研究,笔者最终提炼出了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3种认知态度和8个感知风险维度要素。其次,笔者通过量化研究对扎根理论的研究发现做进一步的统计检验,并分析消费者对感知风险和相关策略的偏好性。整个量化研究的过程又分为设计与实施两个阶段:在设计阶段,主要介绍了量化研究的实施程序与步骤、具体研究方法以及相关量表的开发等情况。由于本文调查问卷的主体部分—电动汽车感知风险的要素量表和降低感知风险的策略量表目前都还没有成熟的量表可以直接借用,因此只能由笔者自行开发,而量表的开发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在实施阶段,主要进行了样本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统计分析工作。经过上述两个阶段的研究后,笔者最终得出如下研究结论:(1)感知风险是电动汽车遭受消费者“冷遇”的主要原因。(2)目前我国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认知并不统一,存在认同、反对和观望叁种态度,且一半以上持怀疑、观望的态度。(3)与大多学者以往采用的感知风险六维模型不同,我国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感知风险主要包括了8个维度,即“政策风险”、“产品风险”、“技术风险”、“经济风险”、“服务风险”、“参照风险”、“产业风险”和“便利风险”。并且这八个维度因子对消费者感知风险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了72.116%,尤其是参照风险、政策风险、产业风险等都是本文首次提出,丰富和拓展了以往感知风险理论的内容。(4)在电动汽车感知风险的这8个风险维度中,产业风险、技术风险、政策风险和服务风险等风险维度表现最为突出,是目前影响我国消费者购买使用电动汽车的主要障碍和顾虑所在,而经济风险、产品风险等传统风险维度相对来说居于次要地位。(5)消费者认为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技术的研发以及服务质量的保障等措施对降低电动汽车的感知风险最为有效。而在以往研究中证明比较有效的策略,如购买自己熟悉的品牌、选择口碑好的经销商以及充分搜集产品的信息等措施则对降低电动汽车的感知风险帮助不大。最后,笔者在对电动汽车感知风险维度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几点降低电动汽车感知风险的对策建议。(1)现阶段消费者在政策方面和产业方面的感知风险尤为突出,这需要以政府为引导,重点推动政策完善和产业建设,以降低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政策风险和产业风险,从而全面推动我国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发展。(2)目前消费者对于续驶里程、电池安全等技术问题也存在较大的感知风险,这需要以企业为主体,大力促进技术研发和生产,并将产品进行适应于市场的完善和改进,从而降低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技术感知风险,促进科技成果向市场转化。(3)我国消费者目前对电动汽车认知态度不统一,且大多还处于观望状态。从这个角度来说,还需要政府、企业通过加强信息的传递、沟通和推广的方式,以降低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主观感知风险。(本文来源于《浙江财经大学》期刊2013-12-01)

刘燕,纪成君[7](2013)在《口传视角的消费者食品安全负面信息感知风险——维度与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食品安全负面信息中口传行为的感知风险研究,有助于控制食品安全危机进一步扩大和恶化。本文在较成熟的消费者购买行为感知风险理论基础上,以自主开发的量表在预调查236份和正式调查847份样本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因子分析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了食品安全负面信息中消费者口传行为感知风险结构的探索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感知风险包含伤害风险、信息风险、企业风险、政府风险、行业风险5个维度。本文形成的15个指标5个维度的消费者口传食品安全负面风险认知量表,能准确描述消费者在食品安全负面信息事件中的风险心理活动,为企业和政府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必要的工具和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经济体制改革》期刊2013年06期)

王震毅[8](2013)在《电动汽车的感知风险维度及对策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运用建构扎根理论的方法来探索电动汽车的感知风险维度内容,最终研究表明我国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感知风险主要包括了8个维度,即"政策风险"、"产品风险"、"技术风险"、"经济风险"、"服务风险"、"参照风险"、"产业风险"和"便利风险"。尤其是参照风险、政策风险、产业风险等都是本文首次提出,丰富和拓展了以往感知风险理论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笔者进一步从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叁方面对降低电动汽车感知风险的策略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期刊2013年11期)

偰娜[9](2013)在《网购消费者物流感知风险维度及风险水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网购个体消费者在物流配送环节感知的风险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访谈调查和文献研究,将物流感知风险分为绩效风险、时间风险、心理风险、隐私风险和经济风险五个维度,并研究了消费者对五个维度风险水平的感受程度,结果表明消费者对绩效风险的感知程度最高,其次是时间风险。(本文来源于《物流技术》期刊2013年11期)

于红[10](2013)在《网络团购消费者感知风险维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购物在电子商务领域迅速发展,自2010年上半年,Groupon网络团购模式被引入我国后,我国网络团购网站发展的尤为迅速,成为了电子商务领域的新热点。而网络团购消费者感知风险也逐渐凸显出来,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根本原因之一。立足网络团购市场,研究网购团购感知风险维度和不同购买阶段感知风险的差异,进而为商家提出消减网络团购感知风险的策略,为其制定针对性的营销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网络团购市场作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感知风险理论、消费者购买行为理论和消费者购买决策模式理论。其次,对网络团购进行了基本分析。然后,对网络团购的感知风险维度进行了实证设计,包括问卷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设计。最后,进行网络团购感知风险维度实证研究。通过理论与实证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利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构建了网络团购消费者感知风险的八个维度:信息风险、判别风险、产品风险、经济风险、隐私风险、时间风险、售后服务风险和社会风险。(2)结合EKB模式的五个阶段,分析不同阶段中感知风险的差异和变化情况。(3)衡量感知风险维度的重要程度,构建网络团购感知风险维度结构。(4)为团购网站商家提出消减消费者感知风险的策略。(本文来源于《石家庄铁道大学》期刊2013-01-01)

感知风险维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服务能力的加强,近年来我国临床用血需求量增长迅速,“血荒”现象日趋严重。公众的广泛参与和长期支持是无偿献血工作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然而,目前我国人口献血率只有8.7‰,低于世界高收入国家的45.4‰和中等收入国家的10.1‰。而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献血率至少达到10‰以上方可满足本国对安全血液的基本需要。因此,迫切需要对中国公众的无偿献血心理与行为进行深入研究,以有效地招募和挽留无偿献血者。由于血液依靠人体捐献,人们往往带有恐惧和排斥心理,认为无偿献血行为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加之中医文化所渲染的献血伤身之说,更是加剧了人们对献血有损健康的担忧。此外,近年来多起影响社会公信度的负面事件也使公众对无偿献血的公益性产生了质疑。因此,在中国社会环境下,无偿献血感知风险极有可能是阻碍公众参与献血的重要因素。但是,纵观过去的研究,鲜有学者从心理感知层面对无偿献血感知风险的概念内涵及其对献血心理和决策的影响展开系统而深入的研究。鉴于此,本论文综合运用理论与实证分析方法,对中国公众无偿献血感知风险的维度结构、量表开发、影响因素及其对献血意愿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本论文得出如下研究结论:(1)识别了中国公众无偿献血感知风险的多维度结构,并开发了相应的测量量表。首先,基于经典扎根理论方法,对访谈所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了开放性编码、选择性编码及理论性编码,初步构建了中国公众无偿献血感知风险的叁维度构思,即信任风险、心理风险和健康风险。其次,根据中国公众无偿献血感知风险叁维度构思,编制出了无偿献血感知风险初始量表。通过对888份有效样本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发现,无偿献血感知风险叁个分维度共解释了61.274%的总变异,进而初步验证了叁维度构思的合理性。然后,对852份有效样本数据进行了验证性因子分析,进一步确认了叁维度构思是无偿献血感知风险的最优维度结构。同时,验证性因子分析也验证了最终确定的中国公众无偿献血感知风险量表具有较为理想的信度和效度。(2)剖析了中国公众无偿献血感知风险的影响因素。首先,通过系统的文献梳理和理论推演,识别出了中国公众无偿献血感知风险的潜在影响因素。这些影响因素包括人口统计学变量、无偿献血知识、大五人格特征、风险态度、利他价值观以及中国文化因素变量(面子意识和群体一致性)。然后,通过531份有效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了这些因素对中国公众无偿献血感知风险叁个分维度的影响。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表明,传统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对无偿献血感知风险各维度同样具有一定的解释力;无偿献血知识作为一个稳定且显着的影响因素得到了实证数据的支持;大五人格特征中的尽责性和神经质两个维度被证实是中国公众无偿献血感知风险显着的预测变量;中国文化因素中的面子意识和群体一致性两个变量也分别对无偿献血感知风险的不同分维度具有显着的影响。但是,风险态度和利他价值观两个变量对中国公众无偿献血感知风险的影响没有获得实证数据的支持。(3)揭示了无偿献血感知风险对中国公众献血意愿的作用机理。首先,通过理论推演,构建了中国公众无偿献血感知风险对献血意愿的多中介影响模型。然后,通过499份有效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本论文所提的多中介影响模型。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无偿献血感知风险中的信任风险及心理风险两个分维度通过负向影响主观规范、献血态度、自我效能感、预期后悔、感知价值,进而间接影响献血意愿;而健康风险则通过正向影响感知价值来间接影响献血意愿。此外,研究还发现,在信任风险和心理风险对感知价值的影响中,预期后悔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具体来说,信任风险和心理风险不仅直接负向影响感知价值,而且还通过负向影响预期后悔来间接影响感知价值。综上所述,本论文通过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厘清了中国公众无偿献血感知风险的多维度结构、影响因素,开发出了具有较高信效度的测量量表,建立了无偿献血感知风险对中国公众献血意愿的多中介影响模型。这些研究成果可进一步完善我国无偿献血管理理论与方法。同时,采供血机构也可据此制定科学有效的风险沟通策略,以引导更多的公众参与无偿献血并减少献血者的流失,缓解我国当下严峻的血液供需矛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感知风险维度论文参考文献

[1].杨艳军,康冬雪.众筹模式支持者感知风险维度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2].陈良勇.中国公众无偿献血感知风险的多维度结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

[3].崔艳红.网购生鲜农产品的感知风险维度及网络营销策略研究[J].农业经济.2016

[4].简迎辉,聂晶晶.网络促销环境下消费者感知风险维度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5

[5].许晖,许守任,王睿智.消费者旅游感知风险维度识别及差异分析[J].旅游学刊.2013

[6].王震毅.电动汽车的感知风险维度及对策实证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3

[7].刘燕,纪成君.口传视角的消费者食品安全负面信息感知风险——维度与测量[J].经济体制改革.2013

[8].王震毅.电动汽车的感知风险维度及对策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3

[9].偰娜.网购消费者物流感知风险维度及风险水平分析[J].物流技术.2013

[10].于红.网络团购消费者感知风险维度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3

标签:;  ;  ;  ;  

感知风险维度论文-杨艳军,康冬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