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外资的国际经验及其新特点

利用外资的国际经验及其新特点

一、利用外资的国际经验及其新特点(论文文献综述)

张旭[1](2014)在《国际经济合作对中国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经济合作更加广泛、日益深入,呈现出一系列令人关注的新模式、新特点。特别是,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势头迅猛,产业分布格局不断调整变化,产业集聚趋势日益显着。在这一过程中,国际经济合作的深化与制造业集聚的格局演变成为中国经济增长中的重要特征。在现有研究中,对外开放对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的积极影响已经基本得到肯定,但缺乏对国际经济合作与制造业产业集聚影响的专门、细致的研究。为此,本文在对相关资料进行搜集整理的前提下,对国际经济合作与制造业集聚的影响机制进行理论探讨,并进行了实证分析,为政策决策者提供参考。理论方面,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现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梳理了关于对外贸易、国际直接投资、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影响机制的观点,分析、归纳了对国际经济合作与制造业产业集聚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循环累积的因果关系。从长期看,国际经济合作与制造业产业集聚之间是一种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即,随着国际经济合作的程度的不断提高,制造业产业集聚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实证方面,本文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出发,分阶段对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制造业产业集聚演变历程及特征,进行了对比考察。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国际经济合作以对外援助为主;对外开放之后,则表现为通过多种途径从发达国家引进资金和技术,与发展中国家开展合资经营,根据不同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经济合作;在现阶段,则积极推行与周边国家及地区的自贸区的建设。在此背景下,产业集聚方面在计划经济时期受政策制约而呈现出空间分布“遍地开花”的局面;在改革开放以来,则演变为以东部地区为中心的集聚模式;在现阶段,制造业空间分布延续了东部为主的格局,制造业集聚程度进一步提高。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本文对中国国际经济合作与制造业产业集聚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分国家、区域两个层面对中国国际经济合作与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内在联系进行了研究。国家层面,通过相关性比较、回归性分析和因子分析进行了对比考察;区域层面,本文中作者以1991-2012年为时间序列,中国31个省份的集聚变动进行了相关性考察。结果表明,国际经济合作与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的相关性显着,具有正向作用。具体而言,国际经济合作对中国制造业集聚的影响主要以外商直接投资和国际外包为形式发展的加工贸易为主要推动力,参与国际分割生产是制造业产业地理集聚的重要促进因素。目前,中国的制造业集聚程度不高,国际经济合作的深化尚未带来集聚的再分散,相反会推动制造业集聚程度的进一步提升。最后,本文在理论及实证的基础上,对中国国际经济合作促进制造业集聚的作用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第一,积极寻求和全面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第二,充分利用外资先进技术,打造新的低碳产业价值链;第三,培养技术内生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王立斌[2](2012)在《外商直接投资影响东道国对外贸易结构的机理及对策研究 ——以中国为例》文中提出本文首先从比较优势的视角,结合经典模型和实践验证结论,对影响对外贸易结构变动的要素从理论角度进行了定性分析,通过分析发现,要素禀赋、生产技术、人力资本和制度因素对一国外贸结构的变化有重要影响。本文进一步对外商直接投资影响东道国对外贸易结构变化的机理进行了研究。本文认为,FDI流入会引致资金积累效应、技术进步效应、人力资本提升效应和制度变迁效应,并最终推动东道国比较优势转变和贸易结构优化。FDI流入引致的资金积累效应既为东道国产业结构优化提供了资金保证,也使得东道国能够对产业结构进行增量改善和存量调整,进而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与比较优势转变。FDI流入引致的技术进步效应会提高现有要素的生产率并推动新产品或新品种问世,进而影响各国要素禀赋比率与贸易相对优势发生变化。FDI流入引致的人力资本水平提升效应在刺激东道国人力资本结构优化进而影响东道国优势主导产业形成的同时,也会促进东道国对新技术的采用或实施,最终会体现为东道国产业结构转变与贸易结构优化。FDI流入引致的制度变迁效应主要体现在推动金融市场发展和改善合约实施环境方面,这最终将会促进产业比较优势和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的形成。进一步地,本文以中国为考察对象,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特点与发展趋势、外贸结构的变化与特点进行了详实分析和实证考察,结果发现,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中国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上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中国出口产品结构逐步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过渡,且可保持出口商品结构持续升级;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逐渐成为中国主要进口商品,中国资本品替代生产能力逐步增强;中国对外贸易出口国别和地区集中度较高,外部区域结构极不平衡;进料加工出口比重逐年增加,中国加工贸易竞争力增强的同时,中国出口行业包括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对国外技术、装备以及研发能力存在高度依赖;外商投资企业具有在越来越大程度上主导贸易结构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本文以中国大陆1985-2009年30省份(重庆并入四川)的地区面板数据为样本,分别利用Difference GMM和System GMM方法,就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进行了模型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伴随着外资的流入,中国的出口贸易结构得到了优化,但FDI与出口贸易之间及国内产出之间存在复杂的交错影响关系,若能进一步通过政策措施调整FDI的流入规模与方向,FDI对贸易结构的影响会更显着。依据上述分析,本文建议,为有效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以推动对外贸易结构的优化与升级,中国政府应进一步合理制定外商直接投资的引进和利用政策,以更有效率地推动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水平提升和改善制度环境,同时,政府还应推动外资与外贸政策的协调发展。

戴翔[3](2012)在《危机冲击与全球贸易波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发端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本轮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实体经济领域掀起强烈冲击波进而导致经济衰退: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球实际GDP同比增长率为-1.98%,是自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经济衰退。受其影响,2009年全球贸易流量也大幅受挫,衰退幅度竟高达23%之多。而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2010年全球实际GDP同比增长3.94%,与此同时,全球贸易流量也实现了 20.98%的同比增长。显然,相对于经济波动而言,全球贸易波动有些"过度",更为重要的是,计算结果显示,1990至2009年期间,全球出口贸易收入弹性长期均值为2.63,而本轮危机冲击期间2009年全球出口贸易收入弹性值却高达11.62,即危机冲击期间贸易调整显然超出了长期均衡贸易收入弹性水平。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全球经济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赖格局,作为经济全球化重要内容之一的国际贸易,其大幅波动必然对各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具体到中国而言,目前已经成为出口名列全球第一、进口名列全球第二的开放度很高的国家,对外贸易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仍然扮有重要角色。因此,对于危机冲击下全球贸易"过度"震荡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贸易波动的本质特征及其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含义,并进而采取有效的应对之策,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不可否认,在危机冲击和经济波动期间,影响贸易波动的传统因素,例如需求疲软、生产开工不足、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仅从传统影响因素的角度或者这些因素简单叠加的角度,是无法准确解释全球贸易"过度"震荡的。实际上,贸易的基础是分工,因此,研究和看待贸易波动问题,除了要对传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外,还必须深入到国际分工层面。通过对近20年来历次危机冲击下全球贸易波动的特征进行经验比较分析后发现,每次危机冲击下,贸易波动都存在过度波动现象,并且随着时间的演进,过度波动现象愈发明显。对贸易收入弹性值的分析进一步表明,其总体呈上升趋势,而危机冲击下的贸易收入弹性值较之于经济增长常态水平表现更高,或者出现负值。单从这一点来看,用贸易增长历来高于经济增长的事实也是很难准确解释和理解危机冲击下全球贸易过度波动现象的。经验比较的分析结果初步预示了分工演进对危机冲击下贸易波动的可能影响。对此,文章以国际生产分割为切入点,对危机冲击下全球贸易过度波动的机制进行理论探讨。研究表明,在生产分割的国际分工演进下,全球价值链得以不断延长和分解,中间需求环节越来越多,危机冲击下中间贸易品的存货调整效应,会透过全球价值链上的顺次中间需求产生不断的"放大"效应,辅之实体经济部门和虚拟经济部门的相互作用,最终结果必然表现为全球贸易的过度波动。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并纳入能够反映中间贸易品存货调整和国际生产分割专业化指数的替代变量,回归结果证实了上述理论假说的正确性。对本轮危机冲击下中国进、出口贸易波动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全球贸易的过度波动具有表现形式和根本原因上的高度一致性,这一点无论是从中国贸易波动的总量特征来看,还是从进出口贸易波动的国别特征以及进出口贸易波动的产品类别特征来看,都是如此。对危机冲击下中国经济增长波动的贸易冲击效应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进出口贸易的大幅震荡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中国经济增长波动,但是其解释力并不高,或者说,危机冲击下中国经济增长波动的贸易冲击效应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对本轮危机冲击下全球贸易过度波动机制的研究,充分揭示了当前国际分工的演进已经使得各国经济之间相互依赖性增强,或者说,当代经济全球化红利不仅来源于贸易利益,也来源于国家间"协同生产"的收益,国家间的分工与贸易已从"互利性"向利益上的相互"依存性"转变。为此,倡导投资和贸易自由化,对于尽可能地缓解危机冲击下贸易波动,促进各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必由之路。危机冲击后,经济全球化仍是大势所趋,也给中国带来了重要战略机遇,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不动摇、加快推进国内价值链构建、推进市场多元化发展、推动贸易自由区建设、拓展国际市场空间等,不仅有助于应对危机冲击,缓解可能的贸易波动幅度,而且也是进一步发挥对外贸易在中国经济发展中重要作用的必然选择。

袁林[4](2012)在《外商直接投资对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效果、路径及对策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山东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和质量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外商直接投资在山东省经济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山东省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种贡献不仅表现在外商直接投资带来了山东省经济建设所需的资金、技术、信息和管理经验,创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而且表现在外商直接投资对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选取外商直接投资对山东省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与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的方法,研究山东省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进而根据实证检验结果,进一步概括外商直接投资影响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路径,最后,提出合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以促进山东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与建议。本文首先回顾了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理论,进而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产业结构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其次分析了山东省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山东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并对山东省产业结构和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总结,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在第二产业的投资强度远高于一三产业。再次,本文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对外商直接投资与山东省三次产业产值变化的关系进行了测算,发现两者存在显着的因果关系,外商直接投资为影响山东省三次产业产值变化的重要因素。进一步就外商直接投资对三次产业产值变动的贡献度进行测算的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存在正向影响,并且外商直接投资对第三产业产值变动的贡献度远高于其对一二产业的贡献度。最后,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研究结论,从外商直接投资的资本积累效应、技术溢出效应、人力资本提升效应和制度变迁效应四个方面,对外商直接投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径进行了概括与梳理。在上述分析基础上,结合山东省面临的新形势,本文认为,山东省应进一步改善外商直接投资的引进结构、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完善外商直接投资的制度环境和保持外资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发展,以最大化发挥外商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有效推动山东省产业结构合理调整与优化升级。

何学松[5](2012)在《河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构及经济增长效应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对河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结构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利用1985—2010年统计数据,对外商直接投资与河南省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是河南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河南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过程中,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提升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积极吸引欧美日跨国公司来河南投资,优化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结构,积极推进第三产业吸引外资,来优化外资投资结构。

任玉凤[6](2011)在《甘肃省利用外资绩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直接投资高速增长,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在一个开放经济环境中,一国或一个地区可以通过利用外资的途径获得经济发展所需资金,并可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从而促进本国经济发展。许多发展中国家乃至发达国家把吸引和吸收外资作为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中国30余年对外开放的实践充分证明了外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在国家政策支持下,东部沿海省份凭借区位优势大力吸引外资,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甘肃作为西北内陆地区的一个资源大省,经济发展长期落后。2010年国务院颁发《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支持甘肃经济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国开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在此背景下,甘肃省要加快经济发展,必须拓宽筹资方式、多方寻求资金支持,利用外资是一重要途径。本文充分运用了国内外利用外资相关理论及研究成果,在对甘肃省利用外资的状况进行全面、客观分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甘肃省利用外资的绩效和潜力。利用外资业绩指数指标对甘肃省利用外资绩效进行分析,得出甘肃利用外资业绩在全国的总体排名和差距;结合实际选取指标,测算了甘肃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潜力指数,与全国利用外资的潜力指数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甘肃省吸引外资环境的优势与劣势;最后在对上述研究结果进行全面总结的基础上提出改善甘肃省利用外资总体水平的政策建议。

陈晓兰,毕晓霞[7](2010)在《FDI对山东省经济增长及产业结构升级的贡献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将短期流量指标FDIt和长期存量指标∑FDI引入到计量分析模型,并利用Eviews软件分析了FDI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以及∑FDI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商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显着,FDI存量促进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的提升。

刘厚俊[8](2009)在《积极利用外资,不断提高江苏开放型经济水平——评《跨国公司直接投资与江苏利用外资》》文中认为

王成龙[9](2009)在《外资跨国并购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跨国并购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是毋庸置疑的。跨国并购的主体往往是知名的跨国公司,通过并购,可以从资金、技术、人才、工艺、产权、治理结构以及经营理念、策略等方面对我国企业进行整合,形成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从而可以提高我国企业的整体经济实力。但是,它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跨国并购的负面效应不仅在于它可能导致外资垄断,破坏国内市场竞争秩序,而且会造成国有品牌不断消失、核心技术被外资控制、国有资产被低估等问题,并进而会压制东道国的幼稚工业,控制东道国市场,影响东道国的产业安全。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尚缺乏关于外资跨国并购的实践经验,有关外资跨国并购的法律亦不完善,对外资跨国并购中出现的问题亟需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分析了跨国并购对我国产业安全产生的影响,并论述了这些影响产生的原因,主要体现在我国缺乏对跨国并购活动进行规范的法律;负责跨国并购的审核机构尚不完善;政府给跨国公司创造了过多的优惠条件;开放步伐的日益加快使我国的产业安全更容易受到外资并购的威胁;企业缺乏战略意识等方面。文章最后针对外资并购威胁我国产业安全问题给出了对策。主要有调整我国的引资政策;构建国家产业安全体系;完善以《反垄断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建设;组建跨国并购管理机构;培育能与跨国公司相抗衡的大型控股集团公司;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立战略联盟等措施。

魏浩,胡斌[10](2008)在《北京市利用外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1992~2006年》文中研究指明在对北京市利用外资结构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利用1992~2006年的数据对外商直接投资与北京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从相关性还是从因果关系来看,外商直接投资都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为了进一步发挥外资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提升北京市经济发展的速度,北京市要继续大力吸引外资,不断拓宽利用外资的来源地区结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抓住产业转移的机遇,加快现代服务业对外资开放的步伐;加强环渤海地区的区域合作,积极实行"总部招商"的策略;关注独资化倾向,加强对独资型外资企业的监管。

二、利用外资的国际经验及其新特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利用外资的国际经验及其新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国际经济合作对中国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1.2.2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1.2.3 相关实证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与结构
    1.4 创新方法与不足
第2章 相关理论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国际经济合作的相关概念
        2.1.2 产业集聚的相关概念
    2.2 国际经济合作相关理论
        2.2.1 国际贸易理论
        2.2.2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2.2.3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2.3 产业集聚的理论
        2.3.1 外部性理论
        2.3.2 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
        2.3.3 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
        2.3.4 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理论
第3章 国际经济合作与我国制造业产业集聚关系
    3.1 理论前提
    3.2 国际经济合作对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影响机制
        3.2.1 国际贸易与集聚
        3.2.2 国际直接投资与集聚
        3.2.3 经济一体化效应与产业集聚
    3.3 国际经济合作与我国制造业产业集聚的互动机制
        3.3.1 产业集聚促进国际经济合作的机制分析
        3.3.2 国际经济合作与产业集聚的循环累积因果
第4章 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发展历程与现状
    4.1 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
        4.1.1 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国际背景
        4.1.2 中国的对外经济合作发展
    4.2 改革开放到 2000 年(加入 WTO 前)
        4.2.1 国际背景
        4.2.2 中国国际经济合作的发展
    4.3 2000 年(加入 WTO 之后)以来
        4.3.1 国际背景
        4.3.2 中国国际经济合作的发展
    4.4 当前中国对外国际经济合作的基本特征
        4.4.1 我国国际贸易特征与国际贸易新格局
        4.4.2 现阶段中国国际直接投资的特征与格局
        4.4.3 现阶段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征与格局
第5章 中国产业集聚的演变历程与现状
    5.1 中国产业集聚的历程与现状
        5.1.1 中国近代历史制造业状况(1840 年——1949 年)
        5.1.2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中国制造业状况(1949 年—1978 年)
        5.1.3 改革开放以来至今中国制造业状况(1978 年以来至今)
    5.2 中国产业集聚长期演变的特征
        5.2.1 我国产业集聚的区域特征明显
        5.2.2 制造业具体行业门类聚集程度差异显着
        5.2.3 传统产业产业集聚明显,新兴产业后劲十足
        5.2.4 国际经济合作对我国产业集聚影响显着
        5.2.5 产业集聚的城乡特点明显
    5.3 中国产业集聚中存在的问题
        5.3.1 产业集聚规模——制造业总体实力有待全面提升
        5.3.2 产业集聚内部水平——制造业总体的技术含量偏低
        5.3.3 产业集聚的可持续发展——制造业的负外部效应凸显
        5.3.4 产业集聚的竞争力——制造业中品牌效应弱化
    5.4 国际经济合作背景下中国产业集聚成因解析
        5.4.1 国际经济合作为产业集聚提供要素供给和技术创新
        5.4.2 国际经济合作便于形成、扩大产业集聚的规模
        5.4.3 国际经济合作开拓了产业集聚的市场空间范围
        5.4.4 外资企业进入产业群内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
    5.5 中国产业集聚面临的挑战
        5.5.1 国际金融危机
        5.5.2 城市化问题
        5.5.3 环境问题
第6章 国际经济合作与我国制造业集聚关系的实证分析
    6.1 国际经济合作与我国制造业集聚之间的理论框架
        6.1.1 建立理论框架
        6.1.2 指标制定及数据来源
    6.2 相关性分析过程
        6.2.1 国家层面的相关性分析
        6.2.2 区域层面的相关性分析
    6.3 实证分析评价
第7章 问题、政策建议
    7.1 问题梳理
        7.1.1 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水平不高
        7.1.2 国际合作中 FDI 的负面效应
        7.1.3 国际贸易与产业集聚的不平衡
    7.2 政策建议
        7.2.1 积极寻求和全面参与国际经济合作
        7.2.2 充分利用外资先进技术,打造新的低碳产业价值链
        7.2.3 培养技术内生能力,实现自主创新
        7.2.4 扩大与中西部地区的贸易往来,加强与中西部地区的技术交流合作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2)外商直接投资影响东道国对外贸易结构的机理及对策研究 ——以中国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及意义
三、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四、主要创新之处
五、不足之处与后续研究 第一章 外贸结构变革的影响因素:基于比较优势的理论分析
一、要素禀赋对贸易结构的影响
    (一) 要素原生禀赋对贸易结构的影响
    (二) 要素积累对贸易结构的影响
    (三) 要素国际流动对贸易结构的影响
二、生产技术对贸易结构变革的影响
    (一) 技术因素的静态分析
    (二) 技术进步因素的动态分析
三、人力资本对贸易结构的影响
    (一) 基于人力资本存量的分析
    (二) 基于人力资本分配的分析
四、制度因素对贸易结构的影响
    (一) 金融发展
    (二) 合约实施
    (三) 其它制度因素 第二章 外商直接投资影响东道国对外贸易结构变革的机理分析
一、FDI流入、资金积累与东道国贸易结构变革
    (一) FDI流入引致资金积累效应
    (二) FDI流入促进东道国贸易结构变革的资金积累渠道
二、FDI流入、技术进步与东道国贸易结构变革
    (一) FDI流入引致技术外溢的经验总结
    (二) 东道国获得FDI技术外溢的途径
    (三) FDI流入促进东道国贸易结构变革的技术进步渠道
三、FDI流入、人力资本提升与东道国贸易结构变革
    (一) FDI流入引致人力资本提升效应的途径
    (二) FDI流入促进东道国贸易结构变革的人力资本渠道
四、FDI流入、制度变迁与东道国贸易结构变革
    (一) FDI流入引致制度变迁效应的途径
    (二) FDI流入促进东道国贸易结构变革的制度环境渠道 第三章 开放条件下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与外贸结构的演变
一、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与特点
    (一) 中国外商直接投资政策的演变
    (二) 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
    (三) 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特点
二、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化与特征
    (一)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概况
    (二)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
    (三) 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变化的特征
    (四) 中国对外贸易市场结构变化的特征
    (五) 中国对外贸易方式结构变化的特征
三、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对中国贸易结构变革的贡献
四、外商投资企业对中国外贸结构变革的不利影响及现存的问题 第四章 外商直接投资影响中国出口贸易结构的实证分析
一、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出口贸易结构变革的初步分析
二、模型设定及相关说明
三、估计方法
四、检验结果及分析
    (一) 弹性系数分析
    (二) 动态面板分析
    (三) 模型检验结论与启示 第五章 有效利用外资以优化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政策建议
一、有效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推动技术进步
    (一) 加强择优引资意识,提高外商直接投资质量
    (二) 引导规范外商直接投资投向,优化引资结构
    (三) 优化产业组织环境,提高技术溢出效应
    (四) 引导多元的FDI引进渠道,降低技术引进障碍
    (五) 提升FDI企业的根植性,深化技术联系
二、优化外商直接投资结构,促进人力资本水平提升
    (一) 优化外商投资来源国(地区)结构
    (二) 调整外商投资产业结构
    (三) 激励外商投资企业进行人力资本投资
三、完善制度环境,增强对高质量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力
    (一) 发展证券市场和资本市场,逐步放松金融管制
    (二) 健全和切实执行法律法规,加强产权保护
    (三) 降低各种对外贸易壁垒,加强政府廉政建设
四、协调外资政策、外贸政策、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发挥政策合力
    (一) 推动外资政策与外贸政策相协调
    (二) 推动外资外贸政策与产业政策相协调
    (三) 推动对外政策、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相协调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3)危机冲击与全球贸易波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起
    第二节 概念说明及研究视角
    第三节 文献述评
    第四节 研究思路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 危机冲击下贸易波动的特征事实:经验比较
    第一节 危机冲击下全球贸易波动的总体特征
    第二节 危机冲击下全球贸易波动的产品特征
    第三节 危机冲击下全球贸易波动的区域特征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危机冲击与贸易波动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危机冲击、中间需求与贸易波动
    第二节 危机冲击、存货调整与贸易波动
    第三节 中间需求、存货调整与贸易波动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危机冲击与全球贸易波动:实证检验
    第一节 危机冲击与贸易波动:影响因素的初步考察
    第二节 危机冲击与贸易波动:影响因素的计量检验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危机冲击与贸易波动:中国经验
    第一节 危机冲击与中国贸易波动的特征事实
    第二节 危机冲击、经济波动与中国的应对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展望及对策建议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危机冲击、贸易保护与经济全球化
    第三节 危机后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机遇
    第四节 对策建议
中文参考文献
英文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后记

(4)外商直接投资对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效果、路径及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导言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外商直接投资和产业结构的概念界定
    2.2 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效应
    2.3 外商直接投资对一国或地区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
        2.3.1 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产业结构的积极影响
        2.3.2 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产业结构的消极影响
    2.4 小结
第三章 山东省产业结构发展与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状况
    3.1 山东省产业结构的变化及现状
    3.2 山东省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3.2.1 山东省三次产业发展不协调,存在结构偏差
        3.2.2 山东省产业层次较低
    3.3 山东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分析
        3.3.1 山东省流入的外商直接投资的特点
        3.3.2 山东省三次产业外商直接投资强度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外商直接投资影响山东省产业结构变化的实证检验
    4.1 外商直接投资影响山东省三次产业结构变化的VEC模型
    4.2 对数据的说明
    4.3 实证检验
        4.3.1 单位根检验
        4.3.2 协整检验
        4.3.3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4.3.4 回归分析
    4.4 外商直接投资对山东省产业结构的影响
    4.5 小结
第五章 外商直接投资对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路径
    5.1 外商直接投资的资本积累效应
    5.2 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
    5.3 外商直接投资的人力资本提升效应
    5.4 外商直接投资的制度变迁效应
    5.5 小结
第六章 山东省利用FDI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分析
    6.1 改善外商直接投资的引进结构
    6.2 提高省内人力资本水平
    6.3 完善外商直接投资的制度环境
    6.4 保持外资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
    6.5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

(5)河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构及经济增长效应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河南省利用FDI的总量与结构特征
    1.利用FDI总量快速增加
    2.实际利用外资增速逐渐趋于平稳
    3. FDI以独资经营为主要投资方式
    4.FDI主要来源于我国港澳台地区
    5.FDI主要投向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
三、河南省利用FDI的经济增长效应
    1.模型的构建
    2.数据的选取与来源
    3. 回归分析结果
四、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1.优化投资环境, 提升FDI规模
    2.优化外资来源结构
    3.积极推进第三产业, 吸引外资

(6)甘肃省利用外资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与内容
        1.2.1 研究目的
        1.2.2 主要内容
    1.3 研究方法
2 利用外资的基本理论
    2.1 利用外资的基本概念
        2.1.1 对外借款
        2.1.2 外商直接投资
        2.1.3 外商其他投资
    2.2 外商直接投资理论
        2.2.1 垄断优势理论
        2.2.2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2.2.3 内部化理论
        2.2.4 比较优势理论
        2.2.5 生产折衷理论
    2.3 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理论
    2.4 国内学者对利用外资的研究
3 甘肃省利用外资现状
    3.1 甘肃省利用外资概况
        3.1.1 甘肃省利用外资发展历程
        3.1.2 甘肃省利用外资的特点
    3.2 甘肃省利用外资的结构特征
        3.2.1 外资来源地相对集中
        3.2.2 外资直接投资以合资经营为主
        3.2.3 外资行业分布不平衡
        3.2.4 外资地区分布不均
4 甘肃省利用外资绩效分析
    4.1 外资对甘肃省经济发展的贡献
        4.1.1 对外借款与甘肃经济发展
        4.1.2 外商直接投资与甘肃经济发展
    4.2 甘肃省利用外资业绩指数分析
        4.2.1 业绩指数的测算方法
        4.2.2 数据来源及结果分析
5 甘肃省利用外资潜力分析
    5.1 指标选取
    5.2 测算方法及数据来源
    5.3 甘肃省利用外资潜力比较分析
        5.3.1 甘肃省与其他省份利用外资潜力比较
        5.3.2 甘肃省利用外资各项潜力指标分析
6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继续吸收对外借款
        6.2.2 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6.2.3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6.2.4 推进甘肃利用外资方式的多元化
        6.2.5 加快经济区建设,发挥各经济区利用外资的主导作用
        6.2.6 加大吸引外资宣传力度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7)FDI对山东省经济增长及产业结构升级的贡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山东省利用外资发展状况
三、模型构建
    (一) 模型一的构建
    (二) 模型二的构建
四、模型拟合及结果分析
    (一) 模型一的拟合及结果分析
    (二) 模型二的拟合及结果分析
五、结论

(9)外资跨国并购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一、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一) 选题依据
        (二) 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论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一) 主要内容
        (二) 研究方法
        (三) 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 外资在我国并购的现状及其新特点
    一、外资在我国并购的现状
    二、外资在我国并购的新特点
        (一) 对被并购企业的要求越来越苛刻
        (二) 并购对象转向重要行业的龙头企业
        (三) 战略意图表现为全行业整体并购
        (四) 并购中跨国公司联合行动
        (五) 采取从分步到位到逐步控制的并购策略
第三章 外资跨国并购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威胁
    一、跨国并购可能造成行业垄断
    二、造成国家多重利益损失
    三、跨国公司控制关键技术和品牌,阻碍国内产业正常发展
第四章 外资跨国并购对我国产业安全产生威胁的原因
    一、规范跨国并购的法律体系不完善
    二、负责跨国并购的审核机构不健全
    三、优惠的引资政策方便了外资在重要领域的并购
    四、过度开放为跨国公司并购提供了机会
    五、企业缺乏战略意识使跨国公司更易掌控重要产业的控制权
第五章 应对外资跨国并购确保我国产业安全的对策
    一、政府的对策
        (一) 调整我国的外资政策,提高引进外资的质量
        (二) 构建国家产业安全体系
        (三) 完善以《反垄断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建设
        (四) 建立健全跨国并购安全审查制度
        (五) 加快培育能与跨国公司相抗衡的大型控股集团公司
    二、企业的对策
        (一) 认清跨国公司的意图,提高警惕意识
        (二)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注重品牌建设
        (三) 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掌握产业主动权
        (四) 国内企业要加强合作,建立战略联盟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利用外资的国际经验及其新特点(论文参考文献)

  • [1]国际经济合作对中国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研究[D]. 张旭. 吉林大学, 2014(12)
  • [2]外商直接投资影响东道国对外贸易结构的机理及对策研究 ——以中国为例[D]. 王立斌. 东北师范大学, 2012(10)
  • [3]危机冲击与全球贸易波动机制研究[D]. 戴翔. 南京大学, 2012(07)
  • [4]外商直接投资对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效果、路径及对策分析[D]. 袁林. 山东理工大学, 2012(01)
  • [5]河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构及经济增长效应实证研究[J]. 何学松.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2)
  • [6]甘肃省利用外资绩效研究[D]. 任玉凤. 兰州商学院, 2011(05)
  • [7]FDI对山东省经济增长及产业结构升级的贡献分析[J]. 陈晓兰,毕晓霞.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2010(01)
  • [8]积极利用外资,不断提高江苏开放型经济水平——评《跨国公司直接投资与江苏利用外资》[J]. 刘厚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9(04)
  • [9]外资跨国并购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 王成龙. 中国石油大学, 2009(03)
  • [10]北京市利用外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1992~2006年[J]. 魏浩,胡斌.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8(06)

标签:;  ;  ;  ;  ;  

利用外资的国际经验及其新特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