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壳聚糖纳米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纺,壳聚糖,铬离子,吸附
壳聚糖纳米球论文文献综述
隋春红,孟小宛,王衣,解文玉,李康[1](2019)在《聚乙烯醇/壳聚糖纳米纤维吸附叁价铬的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静电纺丝技术经过戊二醛交联制备耐水性PVA/CS纳米纤维,通过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结构和形貌进行了分析,检测纳米纤维对Cr(Ⅲ)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PVA/CS纳米纤维对Cr(Ⅲ)的最佳吸附条件是:在pH=6.0、Cr(Ⅲ)初始质量浓度为75和150 mg/L时,120、240 min后基本达到吸附平衡。在温度为288 K时,PVA/CS纳米纤维对Cr(Ⅲ)的最大吸附量约为31.25 mg/g;当温度升高到318 K时,最大吸附量约为64.34 mg/g。对Cr(Ⅲ)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吸附模型,吸附过程具有吸热和自发性特征,循环吸附实验表明PVA/CS纳米纤维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XPS图谱表明PVA/CS纳米纤维中的N和O共同对Cr(Ⅲ)的吸附起作用。(本文来源于《印染助剂》期刊2019年11期)
崔文平,牛祥云,陈瑞昶,黄金,郭平[2](2019)在《松花粉多糖壳聚糖纳米药物研制及抗ALV-J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筛选松花粉多糖提取工艺,制备松花粉多糖壳聚糖纳米药物,克服松花粉多糖在体内降解速度快、生物利用度低的缺点,增加药物缓释吸收效果,为J亚群禽白血病(ALV-J)的防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优化松花粉多糖的提取条件,然后经DEAE柱及葡聚糖凝胶柱分离单体化合物。采用体外抗病毒实验研究松花粉多糖抗病毒效果。采用壳聚糖包被松花粉多糖形成纳米粒,通过考察纳米粒形态、粒径、载药量、包封率及体外释药等行为筛选出最优纳米粒制备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pH=9,温度90℃,提取时间为3h;制备纳米药物壳聚糖浓度为2mg/mL,壳聚糖与多聚磷酸钠质量比为8:1,所制备纳米药物粒径=264±27nm,包封率为86.1%。体外抗ALV-J活性实验表明,松花粉多糖组抗ALV-J活性与对照组差异显着,载药纳米粒优于松花粉多糖组。(结论)实验筛选优化了松花粉多糖最佳的提取工艺,制备了松花粉多糖壳聚糖纳米缓释药物,为ALV-J的防制提供实验基础,对于防控ALV-J的发生及流行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期刊2019-10-13)
李志健,杨丽红,杜飞,于之涵,李俊炜[3](2019)在《壳聚糖/纳米银制备抗菌纸及其抗菌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纳米银和壳聚糖混合后作为抗菌剂,并采用浆内添加和表面涂布两种方法制备抗菌纸,分析壳聚糖与纳米银添加量对抗菌纸抗菌性能的影响。通过抑菌环实验来检测抗菌纸的抗菌性能;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与激光显微拉曼成像光谱仪对抗菌实验后的大肠杆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表面涂布壳聚糖/纳米银混合抗菌剂时,抗菌纸的抗菌性能最好,当壳聚糖添加量(相对绝干浆)为10.0%、纳米银添加量(相对于绝干浆)为0.68%时,抑菌环直径可达到25.1 mm。(本文来源于《中国造纸》期刊2019年08期)
唐庆权,张子涵,毛颖睿,鲁子怡,陶敏慧[4](2019)在《编码草鱼呼肠孤病毒VP5与NS38 B细胞表位的DNA疫苗壳聚糖纳米口服制剂的研制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编码II型GCRV VP5和NS38的B细胞线性表位的cDNA串联构建pcDNA3.1(+)-Bs5-10(GenBank登录号为MH234474),并包被成纳米级壳聚糖颗粒;无GCRV草鱼(11~12 cm、25~30 g)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空白对照-GCRV攻毒组、裸空载体注射组、壳寡糖包被空载体口服组、裸DNA疫苗注射组(每尾鱼注射10μg载体,1d和29d各免疫1次)、壳寡糖包被DNA疫苗口服组(每尾鱼大约投喂50μg载体,1~3d、15~17d和43~45 d各口服免疫1次),在28℃水温下评价疫苗保护力和特异性抗体水平。结果显示,裸DNA疫苗注射组和壳寡糖包被DNA疫苗口服组的相对保护率分别为66.67%和50%;两组血清抗VP5和抗NS38的IgM水平均随加强免疫而显着升高(P<0.05);且在对应时间点(22 d或50 d),前组特异性IgM水平均显着高于后者(P<0.05)。结果表明,壳聚糖包被的DNA疫苗口服免疫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GCRV攻击,且体液免疫参与了该保护机制。(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李永恒,崔岩,张治宇[5](2019)在《载阿霉素壳聚糖纳米粒子可抑制小鼠骨肉瘤》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近来大量研究证明,纳米载体系统可实现药物在肿瘤组织定点释放或激活,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减少正常组织的药物蓄积,降低不良反应。目的:分析载阿霉素壳聚糖纳米粒子的细胞毒性及对骨肉瘤的抑制作用。方法:(1)细胞毒性实验:采用含载阿霉素壳聚糖纳米粒子(简称载药纳米微粒)的PBS与含游离阿霉素的PBS分别干预鼠源骨肉瘤细胞系K7(均设置0.16,0.31,0.62,1.25,2.5,5,10 mg/L 7个质量浓度),干预24,72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2)体内药物分布实验:皮下注射鼠源骨肉瘤细胞系K7建立Balb/c小鼠(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提供)肿瘤模型,当肿瘤体积达到200 mm~3时,实验组、对照组分别尾静脉注射含载药纳米微粒的PBS与含游离阿霉素的PBS;注射后6,12 h处死小鼠,观察各脏器阿霉素荧光;(3)体内抑瘤实验:皮下注射鼠源骨肉瘤细胞系K7建立Balb/c小鼠肿瘤模型,当肿瘤体积达到50 mm~3时,实验组、对照组分别尾静脉注射含载药纳米微粒的PBS与含游离阿霉素的PBS,空白组注射PBS,4d注射1次,共6次,每天检测小鼠体质量与肿瘤体积。动物实验方案经吉林大学动物实验中心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1)药物作用24h时,载药纳米微粒与游离阿霉素杀伤骨肉瘤细胞的半数致死率质量浓度分别为2.4,4.2 mg/L;72 h时,载药纳米微粒与游离阿霉素杀伤骨肉瘤细胞的半数致死率质量浓度分别为0.29,0.91mg/L;(2)载药纳米微粒主要在肝脏、肾脏和肿瘤部位富集;(3)治疗周期内,实验组平均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空白组(P <0.001),实验组平均体质量大于对照组(P <0.001);(4)结果表明,该载药体系可很好地实现阿霉素体内外控制释放,明显提高化疗药物对骨肉瘤的抑制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9年26期)
王兢业[6](2019)在《1-MCP与壳聚糖/纳米SiO_2复合涂膜处理对草莓冷藏品质和生理代谢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草莓鲜嫩多汁,口感酸甜,是一种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水果,在我国具有巨大的市场价值。新鲜草莓采后不易贮藏,常因贮藏方式不当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此探究一种适合草莓采后贮藏的保鲜方式以延长其货架期是目前草莓研究的重点。本文以新鲜草莓为试材,通过向壳聚糖涂膜液中添加纳米SiO2颗粒以增强其机械性能,进而提高膜的保鲜性能,而后通过比较1-MCP和壳聚糖/纳米SiO2复合涂膜单独与结合处理对草莓采后品质的影响,探索一种新型高效的草莓保鲜方式。得出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响应面实验优化壳聚糖/纳米SiO2复合膜中,壳聚糖、纳米SiO2、单甘脂的添加量,得到以复合膜透CO2系数为响应值的回归方程:Y=0.24+0.021A-0.019B-0.017C-0.01AB+0.038AC+0.022BC+0.21A2+0.17B2+0.13C2。根据响应面分析建立的数学模型,得到壳聚糖/纳米Si02复合膜的最佳配方工艺条件是:壳聚糖1.18 g、纳米SiO2 0.08 g、单甘脂0.05 g。得到的优化复合膜机械性能显着提高,能更好地抑制膜内外二氧化碳的交换,从而提高其保鲜性能。用壳聚糖膜与优化复合膜处理草莓,比较处理组与对照材料冷藏品质的变化。研究发现,壳聚糖与优化复合膜处理均能有效缓解草莓贮藏期间品质的下降,其中优化复合膜效果更佳。优化复合膜处理能够显着抑制失重率、色差值的上升,与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含量的下降。(2)比较1-MCP和壳聚糖/纳米SiO2复合膜单独及结合处理对冷藏草莓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对照相比,各处理都能有效的抑制草莓的呼吸强度,延缓草莓颜色转变,抑制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Vc、可滴定酸、还原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的下降和失重率、相对电导率的上升,从而延缓草莓的衰老,其中1-MCP和壳聚糖/纳米SiO2复合膜涂膜单独处理的作用效果相差不大,二者结合处理保鲜效果最佳。(3)比较1-MCP和壳聚糖/纳米SiO2复合膜单独及结合处理对冷藏草莓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1-MCP和壳聚糖/纳米SiO2复合膜涂膜单独处理均能抑制草莓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的积累,但效果不如二者结合处理显着。1-MCP和壳聚糖/纳米SiO2复合膜涂膜结合处理能够显着抑活性氧对草莓的损伤,与对照组相比,结合处理能显着提高草莓SOD、CAT、POD、APX酶活力,进而提高草莓直接清除活性氧能力,同时结合处理能通过提高DHAR、MDHAR、GR活力来降低ASA和GSH的损失,从而保持草莓细胞的抗氧化水平。(4)比较1-MCP和壳聚糖/纳米SiO2复合膜单独及结合处理对冷藏草莓细胞壁代谢的影响。结果发现,1-MCP和壳聚糖/纳米SiO2复合膜涂膜单独处理均能有效缓解冷藏草莓果胶、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细胞壁物质的降解,维持细胞壁的稳定,而两者结合处理效果更佳,细胞壁的电镜观察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结果。1-MCP和壳聚糖/纳米SiO2复合膜涂膜单独处理均能有效维持PME、PG、Cx、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进而保持草莓细胞壁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结构的稳定,延缓草莓软化,而二者结合处理效果更佳。1-MCP和壳聚糖/纳米SiO2复合膜涂膜单独处理都能够通过提高草莓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力来提高草莓的抗菌性,而两者结合处理效果更佳。(5)综上所述,1-MCP和壳聚糖/纳米SiO2复合膜单独处理能够有效缓解草莓衰老,延长货架期,而二者结合处理效果更为显着。(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9-06-20)
刘雅云[7](2019)在《基于茶多酚-壳聚糖纳米缓释体系的纳米纤维素/淀粉活性包装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食品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会受到微生物和氧气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而腐烂变质,造成资源浪费甚至危及人类健康。传统包装在延长食品保质期和用料的环保性上均存在一定缺陷。因此,活性包装这一新的包装形式应运而生,其能通过释放抗菌剂或抗氧化剂来延长食品保质期,同时保持食品质量。本研究以淀粉为成膜基材,纳米纤维素为增强剂,载有茶多酚的壳聚糖纳米粒子为抗菌抗氧化剂,制备了一种在透明度和强度上满足包装要求,且兼具长效抗菌抗氧化性的复合生物基活性包装膜。首先,通过TEMPO氧化联合高压均质从竹浆、棉浆和剑麻浆叁种非木材原料中分离出了纳米纤维素,进一步将叁种纳米纤维素以不同比例与淀粉混合浇铸成膜。比较了原料差异及不同添加量对淀粉膜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叁种纳米纤维素具有相似的形态和结构,但不同的尺寸和结晶度。纳米纤维素的添加提高了淀粉膜的机械性和阻隔性,但降低了断裂伸长率和热稳定性。其中4 wt%的竹纳米纤维素对淀粉具有最佳增强作用。进一步利用离子凝胶法制备了载有茶多酚的壳聚糖纳米粒子。探究了壳聚糖与叁聚磷酸钠用量比、茶多酚浓度及壳聚糖溶液pH对纳米粒子包封率、装载量、Zeta电位、粒径及多分散系数(PDI)的影响。结果显示当茶多酚与叁聚磷酸钠的质量比为3:1,茶多酚浓度为0.01g/ml,壳聚糖溶液pH为4时能实现对茶多酚的最佳利用,此时可制备出粒径约200nm左右,较为均匀稳定的纳米粒子。缓释行为模拟试验结果证实了壳聚糖纳米载体可延缓茶多酚释放速率,提高其释放周期。最后,通过将优化后的纳米纤维素/淀粉膜浸渍到茶多酚-壳聚糖纳米粒溶液中,制备了可用于食品包装的活性复合膜。测试显示添加了茶多酚-壳聚糖纳米粒的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和透明度都有较大提升,断裂伸长率则明显下降。该活性复合膜在抗氧化试验中显示出良好的抗氧化性,在抗菌实验中显示出对大肠杆菌一定的抗菌作用。(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4)
虞振静[8](2019)在《pH敏感改性壳聚糖纳米载药系统的构建及其抗炎抗氧化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心血管疾病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尽管国家对其投入逐年增加,但死亡率并没有降低,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是一种慢性的炎症过程,涉及胆固醇沉积物的逐渐积累和动脉壁内斑块的沉积,最终导致动脉管腔狭窄,甚至阻塞。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临床上药物治疗是防治此类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且需终身用药。但大多数药物在靶部位作用时间短,毒副作用大,靶向性差,故其临床治疗效果十分有限。目的:本研究以辛烯基琥珀酸酐对壳聚糖进行修饰改性,合成新型辛烯基琥珀酰化修饰壳聚糖(OSA-CS),构建pH敏感OSA-CS两亲性聚合物纳米载体,制备响应于炎症性病灶酸性微环境而释放药物的纳米载药系统,并对纳米载药系统进行抗炎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1)采用直接酰化法将辛烯基琥珀酸酐(OSA)接枝壳聚糖,合成辛烯基琥珀酰壳聚糖(OSA-CS);用核磁共振氢谱法和红外光谱法对OSA-CS的结构进行表征;以酸碱滴定法检测OSA-CS的取代度和溶解性能;采用芘荧光探针法测定其临界聚集浓度;(2)以溶剂注入法包载姜黄素(CUR)和槲皮素(QUE)制备纳米载药系统;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纳米载药系统的包封率和载药量;采用激光粒度测定仪测定其粒径、多分散系数和Zeta电位,并以粒径、多分散系数和Zeta电位为指标考察了纳米载药系统的药物载体比和不同pH值条件对纳米粒的影响及其稳定性;以透射电镜观察纳米载药系统的形态;以透析法考察了其体外药物释放特性;(3)用CCK-8法检测细胞毒性和细胞存活率;利用溶血和粘附实验评价OSA-CS的血液相容性;(4)用DPPH法评价纳米载药系统的抗氧化活性;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CUR-OSA-CS的细胞摄取情况;以脂多糖(LPS)诱导巨噬细胞为炎症模型,考察纳米载药系统对活性氧(ROS)的清除能力和对巨噬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1)辛烯基琥珀酸酐接枝壳聚糖,合成OSA-CS,取代度随辛烯基琥珀酐和壳聚糖的摩尔比的提高而提高,其取代度可达38.89%;与CS相比,取代度为16.9%~27.9%的OSA-CS具有良好的水溶性;OSA-CS的临界聚集浓度(CAC)为0.027 mg/mL;(2)CUR-OSA-CS和QUE-OSA-CS的载药量为14.4%、12.1%,包封率为84.3%、90.0%;粒径为171.7、189.8 nm,多分散系数(PDI)为0.145、0.181,Zeta电位为-1.57、-1.74 mV;将CUR和QUE以1:1共同包载制备CUR+QUE-OSA-CS,其粒径为166.6 nm,PDI为0.197,Zeta电位为-1.69 mV,表明载药纳米粒的粒径较小,且粒径分布均一;环境pH对载药纳米粒的粒径和Zeta电位影响较大,当pH逐渐降到6.0时,纳米粒表面电荷由负电位反转为正电位,且PDI显着增大,粒径分布出现多峰现象,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到纳米粒子膨胀裂解,显示出良好的pH敏感性;且CUR-OSA-CS和QUE-OSA-CS的药物释放度受释放介质的pH值的影响,在pH 6.0酸性释放介质中具有最高的释放度,可达到靶向给药的目的;并且在48 h内缓慢释放药物,具有良好的缓释性;在储存和血清稳定性试验中,载药纳米粒的粒径均无明显变化;(3)OSA-CS、CUR-OSA-CS、QUE-OSA-CS的细胞毒性分析显示无毒性;另外,OSA-CS无溶血性和血小板粘附,表明OSA-CS与壳聚糖相比具有更加优良的血液相容性(P<0.001);(4)CUR-OSA-CS、Free CUR、QUE-OSA-CS、Free QUE、CUR+QUE-OSA-CS、Free CUR+QUE对DPPH自由基的半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3.97、4.98、1.29、1.89、1.95、1.49μg/mL,表明与游离药物相比,纳米载药系统具有更高的抗氧化能力(P<0.05);细胞摄取实验结果显示,纳米载药系统比游离药物具有更高的细胞摄取率(P<0.01);而且CUR-OSA-CS、QUE-OSA-CS、CUR+QUE-OSA-CS比游离药物能更加有效地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P<0.01)和LPS诱导的炎症性细胞增殖(P<0.05),尤其发现包载两种中药组分的纳米载药系统具有协同效应(P<0.05),可发挥更强的抗炎抗氧化作用。结论:本课题制备出两种中药组份同时装载的pH敏感性新型可溶性OSA-CS纳米药物载体,对姜黄素和槲皮素持有较高的包封率和载药量,粒径较小,且粒径分布均一,可充分发挥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时的协同作用,pH敏感性智能响应靶向递送又能降低药物对正常组织细胞的损害,而且OSA-CS可响应环境pH变化而使药物缓慢平稳释放,使药物在靶部位的作用时间得到延长,提高药物的抗炎抗氧化治疗作用,提升药物的治疗效果,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上述研究结果为炎症微环境pH敏感缓释靶向制剂的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赵海田,李旭东,曹凤芹,倪艳,姚磊[9](2019)在《基于壳聚糖纳米粒子载药体系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壳聚糖纳米粒子载药体系因其天然无毒、生物相容性高、可生物降解等特点,在生物医学、化工和食品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制备壳聚糖纳米粒子的离子交联法、聚电解质复合法、乳化交联法、喷雾干燥法和溶剂蒸发法等主要方法进行了综述,并阐述了其制备原理和优缺点。此外,本文结合国内外学者近期的研究工作,综述了壳聚糖纳米粒子载药体系在抗肿瘤药物和抑菌药物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壳聚糖装载降糖药物、降脂药物、治疗骨质疏松药物和抗癫痫药物应用进行了简介。最后结合壳聚糖纳米载药体系在制备方法及应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多学科研究相结合,开发壳聚糖纳米载药体系的智能控释、靶向递送功能和突破人体特殊生物屏障功能将是其近期的重点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9年11期)
陈练练[10](2019)在《磁性羟基磷灰石/壳聚糖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蛋白质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当前人类疾病多样化和复杂化,因此对现代药物的要求越来越高。药物缓释系统能够有效解决给药效率低,作用时间短等问题,并对治疗一些慢性疾病具有较好的效果。因此研究具有无毒、载药量大的蛋白药物缓释载体成为众多科研工作者研究的热点,羟基磷灰石(HAp)作为人体硬组织主要无机成分,无毒、无刺激,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并能够参与体内代谢。但是其生物机械性能较差,脆性较大,所以在实际的应用中受到很多限制。针对羟基磷灰石存在的问题而研制复合材料成为现今解决单一材料不足的有效途径,壳聚糖(CS)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和非抗原性等特性,并且是药物控释的有效载体,在HAp中参杂CS组成复合材料,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制备可控给药、无毒、生物相容性好的靶向给药系统也是本领域的研究难点之一。本论文先采用水热法成功制备羟基磷灰石/壳聚糖(HAp/CS)纳米粉末,在此基础上,制备磁性羟基磷灰石/壳聚糖(MCHAp)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振动样品磁强计和比表面和孔径分布测定仪对样品进行表征分析。以牛血清蛋白(BSA)和溶菌酶(LYS)为模型蛋白药物,对其进行体外负载和释放实验,并探究吸附溶菌酶前后抑菌活性的变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首先成功制备HAp/CS和MCHAp复合材料。HAp/CS经过拟合为六方正交晶系结构,随着水热反应温度的升高,所制得样品结晶度越来越高,且形貌由蓬松多孔逐渐变为块状,比表面积逐渐减小。MCHAp复合材料是一种无定形纳米粉末,加入分散剂,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明显增大,晶面间距随着分散剂添加量增加而增大;不同条件的MCHAp复合材料均具有超顺磁性,且随着Fe_3O_4添加量的增加,其磁感强度越来越强。(2)然后研究不同因素HAp/CS对BSA和LYS负载和释放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水热温度、壳聚糖掺杂量、吸附时间、pH、PO_4~(3-)浓度有关。其对BSA的最大负载量为185.0301 mg/g,对LYS的最大负载量421.2650 mg/g;与单一材料相比,HAp/CS负载模型蛋白效果更好,且对LYS的负载效果明显优于BSA。负载过程在24 h内趋于平衡,释放表现出先突释后缓释的现象。(3)最后研究MCHAp对LYS负载、释放及抑菌性能。MCHAp对LYS最佳负载量可达到479.9mg/g,优于HAp/CS材料。并在负载LYS前后对大肠杆菌均有抑菌作用,其抑菌效果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释放表现出先突释后缓释的现象。(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壳聚糖纳米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筛选松花粉多糖提取工艺,制备松花粉多糖壳聚糖纳米药物,克服松花粉多糖在体内降解速度快、生物利用度低的缺点,增加药物缓释吸收效果,为J亚群禽白血病(ALV-J)的防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优化松花粉多糖的提取条件,然后经DEAE柱及葡聚糖凝胶柱分离单体化合物。采用体外抗病毒实验研究松花粉多糖抗病毒效果。采用壳聚糖包被松花粉多糖形成纳米粒,通过考察纳米粒形态、粒径、载药量、包封率及体外释药等行为筛选出最优纳米粒制备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pH=9,温度90℃,提取时间为3h;制备纳米药物壳聚糖浓度为2mg/mL,壳聚糖与多聚磷酸钠质量比为8:1,所制备纳米药物粒径=264±27nm,包封率为86.1%。体外抗ALV-J活性实验表明,松花粉多糖组抗ALV-J活性与对照组差异显着,载药纳米粒优于松花粉多糖组。(结论)实验筛选优化了松花粉多糖最佳的提取工艺,制备了松花粉多糖壳聚糖纳米缓释药物,为ALV-J的防制提供实验基础,对于防控ALV-J的发生及流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壳聚糖纳米球论文参考文献
[1].隋春红,孟小宛,王衣,解文玉,李康.聚乙烯醇/壳聚糖纳米纤维吸附叁价铬的机制[J].印染助剂.2019
[2].崔文平,牛祥云,陈瑞昶,黄金,郭平.松花粉多糖壳聚糖纳米药物研制及抗ALV-J活性研究[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19
[3].李志健,杨丽红,杜飞,于之涵,李俊炜.壳聚糖/纳米银制备抗菌纸及其抗菌效果研究[J].中国造纸.2019
[4].唐庆权,张子涵,毛颖睿,鲁子怡,陶敏慧.编码草鱼呼肠孤病毒VP5与NS38B细胞表位的DNA疫苗壳聚糖纳米口服制剂的研制与评价[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9
[5].李永恒,崔岩,张治宇.载阿霉素壳聚糖纳米粒子可抑制小鼠骨肉瘤[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
[6].王兢业.1-MCP与壳聚糖/纳米SiO_2复合涂膜处理对草莓冷藏品质和生理代谢影响[D].扬州大学.2019
[7].刘雅云.基于茶多酚-壳聚糖纳米缓释体系的纳米纤维素/淀粉活性包装膜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8].虞振静.pH敏感改性壳聚糖纳米载药系统的构建及其抗炎抗氧化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9
[9].赵海田,李旭东,曹凤芹,倪艳,姚磊.基于壳聚糖纳米粒子载药体系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9
[10].陈练练.磁性羟基磷灰石/壳聚糖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蛋白质性能的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