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府绩效评估的现实价值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徐国冲[1](2022)在《客观评估抑或主观评估?公共部门绩效测量的一个论争》文中研究表明主观评估与客观评估孰优孰劣是绩效测量中的关键议题,二者之间的争论持续多年。在厘清主观评估与客观评估的概念与内涵、适用性及局限性的基础上,围绕焦点议题梳理有关文献,呈现了绩效评估方式研究的学术争论。国内外学者重点围绕主客观评估的契合度、效度与选择等议题展开争鸣,但这些问题尚未形成定论,甚至产生相反的结论。目前,主流的研究倾向于采用实证研究的逻辑分析范式,倡导以定量研究的形式展开,较少关注中层理论的延展。在未来研究中,公共部门绩效测量应该从"低质量"向"高质量"转变、从"实证单行"向"理论与实证并行"转变、从"定时评估"向"实时评估"转变、从主客观评估的分野走向融合。客观评估和主观评估各有优劣,探讨主观评估与客观评估的融合对于开展基于中国场景的绩效评估研究具有启迪意义。
包国宪,马翔[2](2022)在《基于公共价值的政府绩效评估:概念界定与理论框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公共价值管理理论被推崇为有望取代新公共管理理论而成为公共行政的新范式,从而自然成为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理论基础。但由于研究路径多元、缺乏统一的话语体系、公共价值与政府绩效的关系模糊不清等原因,面临理论停滞的风险。通过对公共价值与政府绩效的概念进行辨析、整合与重构,提出政府绩效与公共价值具有同一性关系,构建了基于公共价值的政府绩效评估程序和政府绩效评估理论框架。
张红春,熊珊[3](2022)在《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透明度研究——对省市级政府主动公开绩效信息的内容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结果导向的行政改革推进,用绩效向公众负责是责任政府建设的题中之义,而向公众披露绩效评估中的绩效信息产出是政府履行绩效责任的基本机制。各级地方政府作为公共服务与政策执行的主体,与公众利益紧密联系,地方政府绩效评估透明度因此成为检视政府绩效责任履行的窗口。文章应用大数据爬虫方法,对我国31个省级政府和420个市级政府历年主动披露的绩效信息进行全样本收集,并应用内容分析方法对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信息公开的质量进行深度挖掘,得出地方政府绩效评估透明度的结论。研究表明: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黑箱问题比较严重,评估过程透明度比较低,并呈现差异化特征。省级政府绩效评估透明度明显高于地级市政府,同时地方政府之间的透明度水平具有空间非均衡性特征,绩效评估各指标透明度参差不齐。未来应加强对政府绩效评估透明度的实践关注和学术关怀。
孙斐[4](2021)在《地方政府绩效评价的公共价值结构图景——基于杭州市综合绩效评价的混合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价实践的深入推进,"高绩效"成绩单下的价值冲突问题愈演愈烈,其原因在于价值结构失衡。现有文献主要通过价值分类探究价值结构,但遗憾的是大多数价值分类缺乏有效标准和实践检验,致使难以呈现公共价值结构的"全貌"。为此,文章基于J?rgensen和Bozeman提出的公共价值理论,以杭州市综合绩效评价报告和政策为对象,运用案例研究、内容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逐一探究地方政府绩效评价语境下的公共价值间的层级关系、相近性和因果关系,从而呈现一个多集群全关系的公共价值结构。研究结果不但为公共价值结构的实证研究提供一种可行的分析路径,而且为构建一个具有内在张力和自适应能力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价值体系提供研究支持,进而实现价值冲突治理。
田大治,王岩[5](2021)在《政府绩效评估的制度势能及治理进路——一个政策结构的分析》文中提出技术治理与政策工具的双重耦合共同嵌入特定绩效评估的治理场域之中,具体贯穿于以公共政策为纽带而开展的政府绩效运作过程。政策结构作为政策系统诸要素之间的存在方式,主导着公共政策制定、执行与终结的治理框架。从制度势能向治理效能转化的可行性分析逻辑来看,中国特色政府绩效评估的制度势能体现在顶层设计的元治理程式,上级政府的高位推动促使了政策决策的科学化执行,确保了公众参与绩效评估过程的公共性与合法性。因此,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势能的有效获取必须在实践中体现出特定的信息治理逻辑与政策执行效应,适时对绩效治理信息进行有效过滤,构建政府绩效评估主体间激励竞合机制所依附的制度规则与治理机制,彰显绩效治理过程中诸外生变量之间的信任机制,有效克服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信息不对称"与"道德风险"带来的治理失灵。
高卫星,段思佳,韩一博[6](2021)在《变革型领导、公共服务动机与政府绩效信息使用》文中认为当前政府偏重于绩效评估过程和绩效信息生产,相对忽视绩效信息使用,导致绩效管理形式化问题严峻,政府绩效信息使用是检验绩效管理成败的最终标准。文章使用河南省435名公务员的问卷调查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了变革型领导、公共服务动机对政府绩效信息使用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政府绩效信息内部管理使用、行政责任使用和公共责任使用三因子结构在中国本土治理情境下具有稳健性;地方政府公务员使用绩效信息程度有限,其中内部管理使用和行政责任使用的程度明显高于公共责任使用;变革型领导和公共服务动机分别对政府绩效信息使用具有显着的积极影响;变革型领导通过公共服务动机的部分中介作用对政府绩效信息使用产生积极的间接影响。本文增加了领导力如何影响政府机构改革的经验知识,研究建议进一步完善国家和地方制度建设、改善绩效管理体系,优化领导模式、培养变革精神,激发利他动机、提升人力素质。
刘强强,包国宪[7](2021)在《制度优势如何提升治理效能:我国政府绩效管理逻辑探析》文中认为如何在制度优势下促进治理效能的提升,是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的一项时代命题。政府绩效管理为解答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分析视角。我国国家治理制度总体上呈现出政治系统的价值性优势、行政系统的执行性优势和社会系统的参与性优势。制度优势有机嵌入政府绩效管理能够进一步提升治理效能,这种作用的逻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价值性优势的嵌入能使政府绩效管理建立在公共价值基础之上,增加治理效能的公共性基础;执行性优势的嵌入能促使应然的绩效目标有效地转化和生产为实然的绩效产品,提高治理效能的有效性基础;参与性优势的嵌入能确保政府绩效的价值建构和形成合作协商体系,奠定治理效能的合法性基础。
徐国冲,吴昌,唐谢丽,潘玲珑[8](2021)在《公共管理项目研究的结构化特征——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考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对2000—2018年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309个公共管理学项目数据的分析,概括了近年来公共管理学项目研究的现状和特征。研究表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公共管理学研究的支持力度日益加大;面上项目和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是基金资助的主要项目类别;研究问题较为综合以及学科边界渐趋模糊;依托单位则呈现出明显的"金字塔型"分布,清华大学等高校是研究的骨干机构,其背后具有学科领军人才和科研团队的支撑;项目负责人较为分散且青年研究群体的地位得到提升。公共政策、政府绩效管理、公共服务管理、政府改革等是热点研究主题。各个主题内容丰富,相互交织,共同推动公共管理研究的深化。
任洁[9](2021)在《政府责任视域下完善政府绩效评估的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政府的责任是承担服务社会的义务和保障人民根本的权益。政府绩效评估是运用专业、特定的程序,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测定,从而对政府部门管理过程中的最终绩效结果进行准确的评价,以此检验和评估政府是否或多大程度上履行自己的责任。政府绩效评估不仅实现了政府的核心价值和公共责任目标,更是一种有效的落实政府责任机制。然而,现实中我国政府在履行其责任和运行绩效评估机制的过程中,尚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对于当前基于政府责任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中面临的困境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在政府责任视角下完善政府绩效评估机制的对策建议,从而为落实正确政绩观提供了理论基础。
高小平[10](2021)在《政府绩效管理制度的梯度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要求政府绩效管理制度创新。针对目前政府绩效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了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梯度性特征,提出以梯度性原则改进政府绩效管理,通过将政府系统的原有制度记忆和未来制度安排嵌入现实绩效管理体系,促进绩效管理形成梯度势差和推移动力,提升制度效应。政府绩效管理梯度性禀赋是由制度自觉和制度自信内在生成的,是渐进式改革方法的必然延伸,有助于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找准政府职能定位,有助于在各种复杂条件下实现统筹协同发展,有助于按照社会需求变化渐次解决社会主要矛盾。
二、政府绩效评估的现实价值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政府绩效评估的现实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客观评估抑或主观评估?公共部门绩效测量的一个论争(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提出 |
二、绩效测量中的客观评估与主观评估 |
(一)基于数据的客观评估 |
(二)基于公众感知的主观评估 |
三、主观评估与客观评估的争论议题 |
(一)主观评估与客观评估的契合度 |
(二)主观评估与客观评估的效度 |
(三)主观评估与客观评估的选择 |
四、总结与弥合争论 |
(2)基于公共价值的政府绩效评估:概念界定与理论框架(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献综述 |
(一)公共价值观研究路径 |
(二)公共价值创造研究路径 |
(三)公共价值的混合研究路径 |
二、公共价值的概念重构及其与政府绩效的关系 |
(一)公共价值的概念重构 |
(二)公共价值与政府绩效的关系 |
(三)基于公共价值的政府绩效分类模型 |
三、基于公共价值的政府绩效评估(PV-GPE) |
(一)基于公共价值的政府绩效评估步骤 |
(二)公共价值与新公共管理范式下的政府绩效评估对比 |
(3)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透明度研究——对省市级政府主动公开绩效信息的内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提出 |
二、文献综述 |
(一)政府绩效评估透明度的概念 |
(二)政府绩效评估透明度的治理价值研究 |
(三)政府绩效评估透明度现状研究 |
(四)已有研究总结 |
三、研究设计 |
(一)地方绩效评估透明度的观察指标 |
(二)评估样本与资料采集 |
(三)基于内容分析编码的评价数据抽取 |
四、研究结果 |
(一)省级政府绩效评估透明度的结果分析 |
1. 省级政府绩效评估透明度的总体结果。 |
2. 省级政府绩效评估透明度分指标的结果。 |
3. 省级政府绩效评估透明度分省域的结果。 |
(二)市级政府绩效评估透明度的结果分析 |
1. 市级政府绩效评估透明度的总体结果。 |
2. 市级政府绩效评估透明度分指标的结果。 |
3. 市级政府绩效评估透明度分省域的结果。 |
(三)省级和市级政府绩效评估透明度的比较 |
五、结论 |
(4)地方政府绩效评价的公共价值结构图景——基于杭州市综合绩效评价的混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设计 |
(一)研究方法 |
(二)案例选取 |
(三)资料来源 |
四、研究发现 |
(一)价值间的层级关系 |
(二)价值间的相近性 |
(三)价值结构与价值间的因果关系 |
五、讨论 |
(一)多元价值的冲突与共存 |
(二)多集群全关系的公共价值结构 |
六、结论 |
(6)变革型领导、公共服务动机与政府绩效信息使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说 |
(一)文献综述 |
(二)研究假说 |
三、研究设计 |
(一)变量测量 |
(1)政府绩效信息使用。 |
(2)变革型领导。 |
(3)公共服务动机。 |
(4)控制变量。 |
(二)数据收集 |
(三)描述性分析 |
四、实证分析 |
(一)信度检验与相关性分析 |
(二)效度检验 |
(三)机制分析 |
(四)进一步分析 |
五、结论与讨论 |
(7)制度优势如何提升治理效能:我国政府绩效管理逻辑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提出与文献简评 |
(一)问题提出 |
(二)文献简评 |
1. 制度和治理效能之间的关系研究 |
2. 具体领域的制度优势和效能转化/提升研究 |
3. 我国整体制度优势转化/提升治理效能的路径和策略研究 |
二、政府绩效管理和治理效能:内涵、发展与关联 |
(一)政府绩效管理的理论发展及其超越 |
1. 新公共管理下的政府绩效管理 |
2. 新公共治理下的政府绩效管理 |
(二)治理效能的内涵及其拓展 |
1. 新公共管理背景下的治理效能 |
2. 新公共治理背景下的治理效能 |
(三)政府绩效管理与治理效能的逻辑关联 |
三、我国制度优势的形成逻辑和具体表现 |
(一)制度优势的形成逻辑 |
(二)制度优势的具体表现 |
1. 政治领域内的价值性优势 |
2. 行政系统内的执行性优势 |
3. 社会系统内的参与性优势 |
四、制度优势的嵌入:我国政府绩效管理提升治理效能的理论框架 |
(一)价值性优势的嵌入与治理效能的提升 |
(二)执行性优势的嵌入与治理效能的提升 |
(三)参与性优势的嵌入与治理效能的提升 |
五、结语 |
(8)公共管理项目研究的结构化特征——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1 数据来源 |
2 公共管理研究的总体特征 |
2.1 年度立项数量和资助金额逐年增加 |
2.2 研究项目类别趋于协调发展 |
2.3 学科分布有待细化 |
2.4 依托单位呈现出“金字塔结构” |
2.5 项目负责人较为分散且有侧重 |
3 公共管理未来的研究主题与特点 |
3.1 公共政策研究:凸显中国特色 |
3.2 政府绩效管理: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并进 |
3.3 公共服务管理:从供给效率转向供给质量 |
3.4 政府改革与治理:基础理论与创新实践并重 |
4 结论 |
(9)政府责任视域下完善政府绩效评估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政府责任与政府绩效评估契合的意义 |
二、基于政府责任的绩效评估面临的困境 |
(一)全能政府意识较重,绩效评估主体单一 |
(二)政府责任目标差异,绩效评估指标不一 |
(三)相关法律法规欠缺,绩效评估成效甚微 |
(四)责任追究流于表面,绩效评估结果封闭 |
三、政府责任视域下完善绩效评估之对策 |
(一)夯实行政问责基础,促进绩效评估良好运行 |
(二)明确政府责任内容,拓展绩效评估参与主体 |
(三)规范政府责任范围,制定评估相关法律法规 |
(四)跟进政府责任落实,重视绩效评估结果反馈 |
四、结语 |
(10)政府绩效管理制度的梯度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关于政府绩效管理梯度性的概念 |
三、政府绩效管理梯度性的制度价值 |
(一)政府绩效管理梯度性有助于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
(二)政府绩效管理梯度性有利于坚持制度自觉与制度自信 |
(三)政府绩效管理梯度性是渐进式改革原则的有效延伸 |
(四)政府绩效管理梯度性是对制度的统筹协同功能的积极发挥 |
(五)政府绩效管理梯度性是对绩效文化的丰富和发展 |
四、政府绩效管理梯度性的若干科学问题 |
(一)量化和预测政府在各种复杂条件下的作用 |
(二)政府绩效管理梯度性现象的发生机理 |
(三)量性和质性研究在政府绩效管理研究中的地位和功能 |
四、政府绩效评估的现实价值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客观评估抑或主观评估?公共部门绩效测量的一个论争[J]. 徐国冲. 行政论坛, 2022(01)
- [2]基于公共价值的政府绩效评估:概念界定与理论框架[J]. 包国宪,马翔.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 [3]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透明度研究——对省市级政府主动公开绩效信息的内容分析[J]. 张红春,熊珊. 领导科学论坛, 2022(01)
- [4]地方政府绩效评价的公共价值结构图景——基于杭州市综合绩效评价的混合研究[J]. 孙斐. 行政论坛, 2021
- [5]政府绩效评估的制度势能及治理进路——一个政策结构的分析[J]. 田大治,王岩.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6)
- [6]变革型领导、公共服务动机与政府绩效信息使用[J]. 高卫星,段思佳,韩一博.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2021(06)
- [7]制度优势如何提升治理效能:我国政府绩效管理逻辑探析[J]. 刘强强,包国宪. 学习与实践, 2021(11)
- [8]公共管理项目研究的结构化特征——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考察[J]. 徐国冲,吴昌,唐谢丽,潘玲珑. 中国科学基金, 2021(05)
- [9]政府责任视域下完善政府绩效评估的对策研究[J]. 任洁. 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 2021(09)
- [10]政府绩效管理制度的梯度性研究[J]. 高小平.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