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膝关节置换术论文-张新安,连鸿凯,刘云涛,张永超,谢攀攀

髋膝关节置换术论文-张新安,连鸿凯,刘云涛,张永超,谢攀攀

导读:本文包含了髋膝关节置换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单髁膝置换术

髋膝关节置换术论文文献综述

张新安,连鸿凯,刘云涛,张永超,谢攀攀[1](2019)在《单髁膝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近期疗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单髁膝置换术(U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1~2017-10对因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行UKA治疗患者15例(15膝),选取同期行TKA治疗患者30例(34膝)作为对照组。术前评估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 d血红蛋白(Hb)下降量、术后3个月及1年VAS评分、HSS评分、ROM。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K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 d Hb下降量、VAS评分均低于TKA组,而HSS评分、ROM高于TK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手术治疗选择UKA更优于TKA,UKA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能够取得良好的近期疗效。(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新医学》期刊2019年11期)

刘国华,郭丽霞[2](2019)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情况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情况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8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度和依从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膝关节AFL角、PFL角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民间疗法》期刊2019年22期)

翟效鹏[3](2019)在《膝关节置换术中单髁置换与全膝置换的早期及远期临床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单髁与全膝置换手术的早期及远期临床疗效相关差异。方法选择4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病变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者则仅进行单髁手术治疗,比较术后早期及远期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60.25±10.33)min及术中的出血量(148.6±22.8)ml显着低于对照组(92.60±15.48)min、(355.4±28.6)ml,同时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8.6±1.2)d以及术后的疼痛程度评分(3.2±1.0)分亦明显低于对照组(15.4±3.3)d、(5.8±1.2)分,P <0.05;术后6个月及12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平均HSS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单一内侧间室病变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采用单髁置换手术能够显着缩短手术与康复时间,提高膝关节的术后功能,但实践中应注意病例的筛选。(本文来源于《首都食品与医药》期刊2019年23期)

钱小莉,郁娴[4](2019)在《康复护理模式应用于骨科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康复护理模式应用于骨科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效果,为康复护理模式在骨科的建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在我科接受单髁置换及全膝置换术治疗并出院的6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单日入院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的骨科功能锻炼指导及常规治疗,双日入院的30例患者为观察组,给予康复护理模式干预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术后1周、2周、1月的HSS评分、肿胀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2周、1月的HSS评分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术肢的肿胀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对康复护理模式干预的总体满意程度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结论康复护理模式应用于骨科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效果明显,适应于临床需求,有利于降低肿胀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优化患者功能活动,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当代护士(下旬刊)》期刊2019年12期)

韩晨曦,王峻,葛艳玲[5](2019)在《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相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相关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96例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行择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根据患者术式分为全髋置换组(43例)和全膝置换组(53例)。根据术中出血记录及术后引流记录计算围手术期失血量,观察两组患者显性与隐性失血情况,并制定相应的输血策略。结果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失血量以及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全髋置换组在隐性失血量、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全膝置换组(P<0.05);全膝置换组中有20例患者采取术中自体血回输处理,而自体血回输患者的实际红细胞丢失量明显低于未采取自体血回输患者(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在围术期的隐性失血量相对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更高,因此需要密切观察患者血液细胞检测结果,制定科学的输血策略,避免贫血等并发症的出现。(本文来源于《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吴亚南,韩锐[6](2019)在《连续股神经阻滞对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疼痛影响及早期功能康复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连续股神经阻滞对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疼痛影响及早期功能康复探讨。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本科室收治的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两组患者在不同麻醉下的术后疼痛评分及术后早期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 h、6 h、12 h、24 h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主动抬腿、屈膝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股神经阻滞可以明显减轻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疼痛程度,并减低麻醉不良反应,利于患者早期功能康复。(本文来源于《心理月刊》期刊2019年22期)

张晋杰,王延军,朱大海[7](2019)在《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合并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分析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合并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时期接收诊治的膝骨性关节炎合并胫骨平台骨折患者56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均对其采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随访1~2年,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和手术过程,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在术后1周时的膝关节活动度和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显着高于术前(P<0.05),在术后1年时的膝关节活动度和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显着高于术后1周时(P<0.05)。术后1年时患者的临床疗效优良率达到了83.93%。结论采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合并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显着,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心理月刊》期刊2019年22期)

徐俊伟[8](2019)在《七厘散联合西药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七厘散联合西药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方法]将75例住院患者病志号抽签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38例七厘散,1剂/d,早晚温服;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5 d为1疗程。观测临床表现、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下肢深静脉血栓形阳性率、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5 d),判定疗效。[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阳性率治疗组2. 63%(1/38)低于对照组16. 22%(6/37),(P <0. 05)。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PT、APTT、Fbg两组均有改善(P <0. 05,P <0. 01),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PT、Fbg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 <0. 05,P <0. 01),APTT两组无显着差异(P> 0. 05)。[结论]七厘散联合西药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实用中医内科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潘安娜,黄进福,林岩龄[9](2019)在《个体化电动气压止血带压力设置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个体化电动气压止血带压力设置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影响。方法 100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止血压力设置为60 kPa,观察组按照个体收缩压调增15 kPa,比较两组患者止血效果及术后皮肤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止血优良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肤状态优等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止血带压力的设置,按照个体收缩压将患者止血带压力调增15 kPa,进而将大腿处皮肤的压力(止血带所引起的)降低,令止血带所引起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这不但为手术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支持,同时也能令患者的舒适感得到满足,具有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期刊2019年22期)

俞德浩,姚运超[10](2019)在《围术期快速康复理念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快速康复(FTS)强调术后早期锻炼,可减少住院时间并降低医疗费用,已成为骨科术后康复方式的发展趋势。FTS的关键在于围术期处理。术前调控涉及营养评估、体质指数(BMI)确定;镇痛管理中收肌管阻滞及鸡尾酒疗法得到较多认可,但镇痛药物仍需术者慎重选择,且镇痛模式已从单一模式向多模式转变;血液管理以多种方式和药物联合调控为主,氨甲环酸(TXA)的应用途径及用量日益多样化,闭式吸引引流(CSD)是否放置和如何进行放置亟待关注。该文就围术期FTS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国际骨科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髋膝关节置换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情况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8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度和依从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膝关节AFL角、PFL角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髋膝关节置换术论文参考文献

[1].张新安,连鸿凯,刘云涛,张永超,谢攀攀.单髁膝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近期疗效比较[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9

[2].刘国华,郭丽霞.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情况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J].中国民间疗法.2019

[3].翟效鹏.膝关节置换术中单髁置换与全膝置换的早期及远期临床疗效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

[4].钱小莉,郁娴.康复护理模式应用于骨科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效果研究[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9

[5].韩晨曦,王峻,葛艳玲.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相关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

[6].吴亚南,韩锐.连续股神经阻滞对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疼痛影响及早期功能康复探讨[J].心理月刊.2019

[7].张晋杰,王延军,朱大海.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合并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J].心理月刊.2019

[8].徐俊伟.七厘散联合西药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9

[9].潘安娜,黄进福,林岩龄.个体化电动气压止血带压力设置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

[10].俞德浩,姚运超.围术期快速康复理念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研究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9

标签:;  ;  ;  

髋膝关节置换术论文-张新安,连鸿凯,刘云涛,张永超,谢攀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