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干涉论文-谷陆生

分子干涉论文-谷陆生

导读:本文包含了分子干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激光干涉条纹,单分子,光学显微镜

分子干涉论文文献综述

谷陆生[1](2019)在《中国学者研制出新型单分子干涉定位显微镜》一文中研究指出据谷陆生(Nature Methods,2019 Sept. 9.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2-019-0544-2)2019年9月9日报道,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徐涛院士和纪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研制出新型单分子干涉定位显微镜(ROSE)。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徐涛院士和纪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在提高光学显微镜分辨率技术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并为该领域增添新成员。(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期刊2019年06期)

刘澜[2](2019)在《绝热合成超冷~(23)Na~(40)K基态分子时的量子干涉》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冷23Na40K基态分子是研究偶极气体相互作用、超冷化学反应过程、精密测量等方向的理想平台。本文记录了作者从2012年底加入超冷分子量子模拟实验室以来的有关工作。围绕实现超冷23Na40K基态分子这一目标,文章首先概括叙述了实验室的实验系统框架,并对其中磁场系统的设计、搭建过程与结果进行了全面的介绍;然后讲述与实验相关的原子物理理论,以及实验上从热原子合成超冷原子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实验技术;接下来介绍从超冷原子合成超冷分子所需要的分子理论知识和实验上成功合成超冷23Na40K基态分子中的关键步骤。在对实验过程进行了全面描述后,文章对Feshbach分子到基态分子的绝热态转移过程中遇到的尚未被报道的量子干涉现象进行了研究与讨论。受激拉曼绝热通道过程是合成超冷基态分子中广泛采用的技术手段,但当此过程中涉及到多个通道时合成的基态分子是否处于相干迭加态,以及合成基态分子的纯度等问题在之前并没有明确的结论。文章中通过设计实验证明了绝热分子态转移过程中如果涉及多个通道,那么得到的基态分子会处于迭加态而非混态,同时观察到迭加态分子具有较长的相干时间,另外分子数的振荡提供了判断分子纯度的简单依据。多通道时的量子干涉现象对受激拉曼绝热通道过程具有普适性,也对进一步研究超冷基态分子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10-24)

洪永沛,张敬涛[3](2019)在《氧分子低阈值谐波中的干涉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改进的非微扰量子电动力学(QED)理论,研究了强激光场中激发分子产生的高次谐波,并分析了能量低于电离阈值的谐波随激光波长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当激光光强较高时,氧分子产生的谐波极小值是多个分子轨道独立产生的谐波相互干涉的结果;随着入射光波长的改变,单个分子轨道辐射的谐波出现π相位的突变,导致总谐波谱中出现了极小值;当光强较低时,总谐波由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产生的谐波主导,总谐波极小值即为HOMO谐波极小值.另外,随着激光波长的改变,单个复合通道产生的谐波也会发生π相位的突变,与不同复合通道产生的谐波相干迭加后造成单个分子轨道谐波的极小值.(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张艳,姜丽艳,张晓光,李帅,张爱军[4](2019)在《生物膜干涉技术在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检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膜干涉技术可以实现生物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实时分析检测,广泛应用于高校科研实验室的药物开发过程,是一种非标记的、实时监测的先进技术。本文结合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系统的技术原理和实际使用情况,详尽叙述了其在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检测的方法和应用,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实验帮助和参考。(本文来源于《生命科学仪器》期刊2019年02期)

谢开飞,欧阳桂莲[5](2019)在《我科学家发现单分子晶体管中电子的量子干涉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日报厦门2月20日电 (谢开飞 通讯员欧阳桂莲)20日从厦门大学获悉,该校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洪文晶团队和英国兰卡斯特大学Colin Lambert教授、上海电力大学陈文博团队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在单分子电化学晶体管中电子的量子(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9-02-21)

王双,黄建设,杨秀荣[6](2018)在《双偏振干涉技术(DPI):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研究的新工具》一文中研究指出双偏振干涉(dual polarization interferometry,DPI)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免标记、实时、高灵敏和高分辨率的表面分析技术.它能够精确测量分子相互作用界面层的密度、厚度和质量的绝对值,可实时获取分子相互作用过程的动力学和结构信息.本文简单介绍了DPI的测量原理、仪器组成并对其与相关检测技术的对比进行了简要的概述;着重介绍了近10年来DPI技术在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研究方面的应用进展,主要包括蛋白质之间以及与其他分子的相互作用,DNA与各种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生物膜与其他分子的相互作用,蛋白质的吸脱附、聚集和结晶过程监测等;并对DPI技术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DPI将会在生物分析、纳米材料表征、能源相关表/界面研究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化学》期刊2018年08期)

潘雪飞[7](2018)在《强激光场中H_2~+分子高次谐波干涉效应及光谱红移现象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过去的几十年,由于激光技术的飞速发展,强激光脉冲与原子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可以观察到许多有趣的现象,例如:高次谐波发射、隧穿电离、多光子电离、阈上电离、库仑爆炸等。其中,高次谐波是产生孤立阿秒脉冲的有效方法之一。阿秒脉冲有一个巨大的潜质就是可以追踪原子和分子中电子的运动,这也为研究超快动力学提供了有效的工具。无论在实验上还是在理论上,高次谐波谱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首先在低阶次,谐波强度快速减小;其次,谐波谱出现一个平台结构;最后,在某一阶次,谐波谱截止。通过不断的研究,人们发现可以用半经典叁步模型谐波发射的机制进行解释。在强激光场的作用下,电子可以通过隧穿电离穿过势垒电离出去,电离的电子在强激光场的作用下被加速获得能量,当激光场反向时,电子回到母核,与母核复合,发射高次谐波。人们为了研究高次谐波发射的特点做出了大量的工作和提出了很多方案。在本论文中,我们利用离散变量法(DVR)求解初始波函数,再利用二阶劈裂算符方法求得含时波函数。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研究了在2200nm的线性激光场作用下H_2~+分子的高次谐波发射,从计算的结果显示,通过改变不同激光场的脉宽可以观察到谐波谱的干涉最小值现象。对于t(28)7.34fs时,通过高次谐波谱和时频分析图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在60阶次附近有一个明显的干涉最小值现象。随着脉宽的增加,干涉最小值逐渐消失。通过分别计算两个核对高次谐波发射所产生的贡献,发现当两个核的贡献相似时,在60阶次附近谐波谱会发生重迭,这是导致最小值现象产生的原因。(2)我们理论上提出了一个组合场方案来研究H_2~+(D_2~+)分子的光谱红移现象。在梯形脉冲的后半部分附加一个相对较弱的脉冲。研究发现在组合场的情况下高次谐波谱可以观察到红移现象,谐波的主要发射时间被延迟,谐波峰值信号发生移动。同时,我们也计算了D_2~+分子的高次谐波谱,结果显示相比于H_2~+分子的谐波峰值信号,D_2~+分子的高次谐波谱的红移现象更加明显。(3)我们研究了非均匀场中H_2~+分子的高次谐波发射。通过理论计算我们发现,在对称性的非均匀场作用下高次谐波谱只产生伴随小的红移的奇次谐波,而在不对称的非均匀场作用下伴随小的红移的奇数次谐波和偶数次谐波都可以被观察到。我们利用谐波谱的干涉项很好的解释了偶次谐波产生的物理机制。(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5-01)

高峰[8](2018)在《提取线性分子隧穿过程中的干涉信息》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子在20世纪的科技革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强激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下,电子的再散射会导致许多有趣的物理现象,例如高次谐波产生(HHG),高阶阈上电离(HATI),以及非次序双电离(NSDI)。与HHG和HATI相比,隧穿的物理现象较为丰富,近年来引起了极大的兴趣。特别是当分子的取向被考虑时,会产生一些新的现象。在没有经典效应的量子力学中,隧穿是最令人惊奇和微妙的现象之一。自从量子力学被建立以来,隧穿就一直被研究。然而,在隧穿的过程当中,一个束缚的电子如何穿过一个经典的束缚势垒,仍然是不明确的。最近,基于原子在强激光场中的电离和高次谐波产生的阿秒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在实验上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同时将问题的研究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与隧穿有关的一些重要且有趣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例如隧道时间、非绝热效应、激发态的隧穿效应、隧穿位置的瞬时动量,以及在势垒下的再碰撞。除了隧穿,量子干涉是微观系统的另一个重要现象。双原子分子具有两个核的特点使其成为研究原子尺度上干涉效应的理想选择。近年来,在理论和实验上已经对两中心干涉(强场隧穿离子化的逆过程)进行了丰富的研究。人们可以推测,当电子穿过激光场和分子或原子库仑势共同形成的联合势时,与分子结构有关的干涉效应也将发挥作用。然而,在实验中,这种与分子结构相关的干涉作用并不容易测量和解决,因为在隧穿的过程中,强度很大的激光外场对分子结构的扭曲非常明显。理论研究表明,隧穿中的干涉可以提高线性极化激光场中分子的整体电离率,但这种干涉诱导的电离率增强在实验中并不明显。如何用实验的方式明确地探测隧穿中的干涉效果,仍然在探究中。近年来,在椭圆偏振场或正交双色场(OTC)领域中,原子的光电子动量谱包含了超快电子动态信息,在阿秒测量中有广泛的应用。我们认为,分子的相关动量谱也能够揭示隧穿中的一些干涉信息。在本文第叁章中,我们计算了氢分子离子H2+与激光主场夹角为θ = 0°,θ =45°和θ = 90°的光电子动量分布。与此同时,我们也模拟了叁维H2+和N2模型。相对相位差的变化中(最大到φ=300)和激光场的波长(λ = 600nm到λ = 1000nm),以及两个激光场的相对强度值ε(最大取到ε = 1)的相关计算也得到了验证。在以上所有的情况中,我们的模拟仍然可以观察到这种依赖角度的不对称性。最后,我们研究了在正交双色激光场中双原子分子的光电子动量分布。θ =45°时显着的不对称动量分布,被认为是由于隧穿电子通过分子与激光场形成的联合势时的干涉效应造成的。这种干涉可以通过第二个激光场调制,而这种调制依赖于分子取向,从而导致了与取向相关的不对称动量分布。这种与正交双色激光场相关的效应被认为是具有多中心特征的分子的一般特性。它可以作为一种工具,从电子连续态波包中提取分子的结构信息,并探测隧穿电子从线性分子中逃逸出来的动力学问题。(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李荣,张校亮,谭慷,李晓春[9](2017)在《基于光热-激光背向散射干涉的生物分子定量检测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的显色法中显色产物的定量检测问题,发展了1种结合光热效应和激光背向散射干涉(back-scattering interferometry,BSI)的生物分子定量检测技术。发生显色反应后的生物分子、离子溶液吸收激光会产生光热效应,使得溶液折射率发生改变,其改变量与待测的分子、离子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利用激光背向散射干涉技术可实现折射率变化的灵敏检测,从而实现待测物质浓度的定量检测。文中以亚硝酸盐为例,利用改进的格里斯重氮化反应,使得亚硝酸盐中的NO2-转变为紫红色偶氮化合物。采用波长为532nm的激光,利用显色反应后溶液的光热效应和BSI技术实现了NO2-质量浓度的定量检测,使用3σ方法得到检测限为0.05mg/L。(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论文》期刊2017年24期)

汪杰,莫宇翔[10](2017)在《D_2分子光解:D_2+XUV→D(2s,2p)+D(1s)D(2s)和D(2p)通道的量子干涉》一文中研究指出氢气分子的光解是电子结构理论计算和光解动力学理论的试金石。对于标题中的D2解离动力学,1987年的文献预测:生成D(2s)和D(2p)产物的分支比在解离阈值(14.76 e V)附近随产物平动能的变化发生振荡。[1]我们在实验中第一次观测到了这个现象。[2]对于解离产物D(2s,2p),与之相关的电子态是:2pσ(1uB~1Σ_u~+)和3pσ(1uB′~1Σ_u~+)。由于非绝热相互作用,这两个态发生混合。一束XUV激光将分子泵浦到两个混合态,每一个混合态均可产生D(2s)。这就形成了(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化学动力学会议论文集》期刊2017-08-18)

分子干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超冷23Na40K基态分子是研究偶极气体相互作用、超冷化学反应过程、精密测量等方向的理想平台。本文记录了作者从2012年底加入超冷分子量子模拟实验室以来的有关工作。围绕实现超冷23Na40K基态分子这一目标,文章首先概括叙述了实验室的实验系统框架,并对其中磁场系统的设计、搭建过程与结果进行了全面的介绍;然后讲述与实验相关的原子物理理论,以及实验上从热原子合成超冷原子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实验技术;接下来介绍从超冷原子合成超冷分子所需要的分子理论知识和实验上成功合成超冷23Na40K基态分子中的关键步骤。在对实验过程进行了全面描述后,文章对Feshbach分子到基态分子的绝热态转移过程中遇到的尚未被报道的量子干涉现象进行了研究与讨论。受激拉曼绝热通道过程是合成超冷基态分子中广泛采用的技术手段,但当此过程中涉及到多个通道时合成的基态分子是否处于相干迭加态,以及合成基态分子的纯度等问题在之前并没有明确的结论。文章中通过设计实验证明了绝热分子态转移过程中如果涉及多个通道,那么得到的基态分子会处于迭加态而非混态,同时观察到迭加态分子具有较长的相干时间,另外分子数的振荡提供了判断分子纯度的简单依据。多通道时的量子干涉现象对受激拉曼绝热通道过程具有普适性,也对进一步研究超冷基态分子有所帮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子干涉论文参考文献

[1].谷陆生.中国学者研制出新型单分子干涉定位显微镜[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9

[2].刘澜.绝热合成超冷~(23)Na~(40)K基态分子时的量子干涉[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3].洪永沛,张敬涛.氧分子低阈值谐波中的干涉效应[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张艳,姜丽艳,张晓光,李帅,张爱军.生物膜干涉技术在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检测中的应用[J].生命科学仪器.2019

[5].谢开飞,欧阳桂莲.我科学家发现单分子晶体管中电子的量子干涉效应[N].科技日报.2019

[6].王双,黄建设,杨秀荣.双偏振干涉技术(DPI):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研究的新工具[J].中国科学:化学.2018

[7].潘雪飞.强激光场中H_2~+分子高次谐波干涉效应及光谱红移现象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8

[8].高峰.提取线性分子隧穿过程中的干涉信息[D].陕西师范大学.2018

[9].李荣,张校亮,谭慷,李晓春.基于光热-激光背向散射干涉的生物分子定量检测技术[J].中国科技论文.2017

[10].汪杰,莫宇翔.D_2分子光解:D_2+XUV→D(2s,2p)+D(1s)D(2s)和D(2p)通道的量子干涉[C].第十五届全国化学动力学会议论文集.2017

标签:;  ;  ;  

分子干涉论文-谷陆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