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位移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滑坡变形预测,集合经验模态分解,遗传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
位移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刘人杰,黄健,剪鑫磊,李桥,王豪[1](2019)在《EEMD-GA-SVM模型在滑坡位移预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滑坡变形在外部因素影响下易表现出随机性和非线性不易预测的特点,为此有必要提出更加有效的预测方法。利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滑坡位移原始时间序列,可得到多组复杂度差异明显的新位移变形子序列,然后针对各变形子序列的特点,分别建立变形子序列的GA-SVM预测模型,再将各子序列预测模型相迭加,最终构建出基于集合经验模态分解与遗传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机(EEMD-GA-SVM)滑坡变形预测模型。以恩施市香炉坝村滑坡为例,通过对比EEMD-GA-SVM和BPNN、SVM、GA-SVM各种边坡变形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发现EEMD-GA-SVM模型精度更高且更为可靠,能够为滑坡安全监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文来源于《人民长江》期刊2019年11期)
罗毅超,刘德儿,马大喜[2](2019)在《基于GRA-BA-RBFNN模型的露天矿台阶爆破岩石位移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露天矿爆破开采产生的岩体位移将影响矿石的分布,从而造成矿石的贫化或损失。为了较准确地把握爆破后矿石分布情况,采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对爆破后岩石的位移进行预测。由于爆破后岩石的位移十分散乱,无法将其具体到爆破的每个部位,故将其转化为剖面多边形的质量中心进行整体考虑,由此完成爆破后岩体位移的量化过程。同时,针对样本数量不足的情况,引入GRA理论,确定影响爆破后岩体位移的主要因素;利用RBFNN函数预测爆破后岩石位移的适应能力和稳定性,并采用BA算对RBFNN函数的径向基扩展速度进行确定,从而建立GRA-BA-RBFNN预测模型。最后,使用该模型对江西省德兴铜矿爆破后爆堆的质心位移进行了预测,对比未提取主要因素时的RBFNN模型和未经BA算法优化的RBFNN模型的预测结果,发现模型的精度和稳定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该研究可以为露天矿爆破的岩石位移预测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矿业研究与开发》期刊2019年11期)
尚敏,廖芬,马锐,刘昱廷[3](2019)在《基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八字门滑坡累积位移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滑坡灾害发生频繁,但滑坡的变形预测预报一直是难题,因此每年都因滑坡的变形破坏导致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叁峡库区八字门滑坡为研究对象,基于十多年的监测数据分析,研究分析了该滑坡的变形特征:八字门滑坡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降雨和库水位下降,并且累积位移曲线具有"阶跃型"的变形特征。当外界因素去除或者减小的情况下,累积位移-时间曲线将变得平稳。根据此特性,选取每年变形曲线"阶跃段"(6~8月份)的监测数据,以累积位移为目标函数,基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八字门滑坡2004年到2017年同期的滑坡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八字门滑坡"阶跃段"的变形过程,此变形阶段累积位移与时间呈线性关系,直线斜率基本相同。根据此线性关系,对滑坡的累积位移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与实际监测数据相比较,预测误差在±5 mm以内,相对误差在1%以下,精度可以满足滑坡监测预警要求,可以为八字门滑坡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工程地质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朱乐东,孙颢,朱青,杜林清[4](2019)在《基于位移测量的非线性涡激力模型参数识别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半经验数学模型来近似表示涡激力是目前研究涡激共振所采用的主要方法,但关于非线性涡激力模型参数的试验识别研究还较少,现有识别方法也有待改进。为了更方便可靠地识别非线性涡激力模型中的参数,根据能量等效原理推导出一种基于节段模型位移响应的气动参数识别新方法。通过节段模型风洞试验测得中央开槽箱梁断面的扭转涡激共振位移响应,应用新方法识别简化非线性涡激扭矩模型中的气动参数,并对参数识别精度做出评价。将新方法与Ehsan等所建议的位移法以及基于实测力时程的叁步最小二乘拟合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利用新方法识别得到的气动参数可以较好地预测系统的扭转涡激共振位移响应;基于一致的系统线性机械参数,新方法识别得到的气动参数与Ehsan等所建议位移法的识别结果基本相同,而新方法能进一步考虑对识别结果影响较为显着的机械参数非线性特性;当新方法考虑非线性机械参数时,其识别结果和基于实测力时程的叁步最小二乘拟合法相比也十分吻合,并且新方法更为简便。(本文来源于《中国公路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黄清保[5](2019)在《边坡位移多层递阶回归预测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边坡安全监测数据,分析边坡位移影响因子及影响模式,对边坡地表位移进行回归分析。结合回归模型和多层递阶模型的优点,对回归模型中回归参数固定的缺点进行改进,建立了多层递阶回归预测模型,模型具有较高预测精度,适合于中长期位移预测,对边坡稳定性预测具有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16期)
冯子帆,成枢,董娟[6](2019)在《残差修正的GM(1,1)模型在滑坡位移预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滑坡监测研究现状,利用Matlab编程以及新滩滑坡监测点A3和B3的位移监测资料,建立了GM(1,1)预测模型和一阶残差修正的GM(1,1)预测模型;并对两种灰色预测模型的变形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经过残差修正的GM(1,1)模型的预测精度明显高于传统GM(1,1)模型的预测精度。(本文来源于《地理空间信息》期刊2019年09期)
聂鼎,黄然,周仿荣,赵现平,沈志[7](2019)在《基于DInSAR模型的输电铁塔倾斜位移提取》一文中研究指出输电铁塔的倾斜监测与评价是保证输电铁塔正常运行的关键。然而,由于输电铁塔的迭掩现象,传统的遥感成像技术难以适用。文中采用一种改进的DInSAR方法对输电铁塔倾斜位移进行估计,使用Radarsat-2数据、TerraSAR-X数据和现场监测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提取输电铁塔的顶端倾斜位移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信息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贺小星,孙喜文[8](2019)在《环境负载模型效应位移序列可靠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2个IGS基准站为研究对象,通过格林函数方法对基于QLM模型的地表环境负载(大气压力、土壤湿度、非潮汐海洋、积雪深度)引起的测站位移序列进行可靠性分析。结合粗差分析、主分量分析、噪声特性分析等对位移序列进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基于QLM计算的负载效应序列是比较可靠的,在对GPS坐标时间序列修正过程中,能较好避免不必要的二次误差的引入。此外,地表环境负载对测站的位移影响甚至达到cm级,对测站垂向位移影响更为明显;且负载位移时间序列存在明显的周期性波动,对高精度的地球动力学研究负载环境效应的影响不可忽略,应施加负载改正,为去除坐标时间序列中虚假的非线性变化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测绘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陈公军,岳仁宾[9](2019)在《有限差分模型在基坑无超载时水平位移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在基坑开挖工程中越来越多地采用桩锚结构进行支护,已经成为基坑开挖边坡支护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随着基坑塌陷事故的频繁发生,如何判断和分析桩锚结构支护下的基坑顶部位移,成为关注的热点。本文采用有限差分的方式进行建模和计算,结合实例讨论了在无超载情况下基坑周边顶部水平位移的变化趋势,为监测点位的选取和基坑变形分析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测绘通报》期刊2019年S2期)
龚斌,唐春安[10](2019)在《大岗山水电站右岸边坡开挖期位移预测的PBM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从大岗山水电站右岸边坡位移监测数据中提取其变形的主要特征,获取其内在机制以实现对其变形行为的预测。在训练过程中,为了克服神经网络易于陷入局部极值和收敛速度慢的不足,保证其预测的正确性,可采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对其初始权重和阈值矩阵进行优化,即建立PSO-BP模型。此外,将由PSO-BP模型预测的位移值的残差序列视为马尔科夫链,可采用马尔科夫理论对其进行进一步地修正,以减少系统评估过程中出现的随机性。最终,建立了用于边坡非线性位移时间序列分析的PBM模型,实现了对数据的事先优化及事后修正。分析结果表明,PBM方法能够准确预测边坡变形的趋势特征,其位移预测结果与现场监测结果能够很好地吻合也进一步说明该方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为相似工程的坡体变形分析提供了分析工具和值得借鉴的思路。(本文来源于《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位移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露天矿爆破开采产生的岩体位移将影响矿石的分布,从而造成矿石的贫化或损失。为了较准确地把握爆破后矿石分布情况,采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对爆破后岩石的位移进行预测。由于爆破后岩石的位移十分散乱,无法将其具体到爆破的每个部位,故将其转化为剖面多边形的质量中心进行整体考虑,由此完成爆破后岩体位移的量化过程。同时,针对样本数量不足的情况,引入GRA理论,确定影响爆破后岩体位移的主要因素;利用RBFNN函数预测爆破后岩石位移的适应能力和稳定性,并采用BA算对RBFNN函数的径向基扩展速度进行确定,从而建立GRA-BA-RBFNN预测模型。最后,使用该模型对江西省德兴铜矿爆破后爆堆的质心位移进行了预测,对比未提取主要因素时的RBFNN模型和未经BA算法优化的RBFNN模型的预测结果,发现模型的精度和稳定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该研究可以为露天矿爆破的岩石位移预测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位移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刘人杰,黄健,剪鑫磊,李桥,王豪.EEMD-GA-SVM模型在滑坡位移预测中的应用[J].人民长江.2019
[2].罗毅超,刘德儿,马大喜.基于GRA-BA-RBFNN模型的露天矿台阶爆破岩石位移预测[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9
[3].尚敏,廖芬,马锐,刘昱廷.基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八字门滑坡累积位移预测[J].工程地质学报.2019
[4].朱乐东,孙颢,朱青,杜林清.基于位移测量的非线性涡激力模型参数识别方法[J].中国公路学报.2019
[5].黄清保.边坡位移多层递阶回归预测模型研究[J].山西建筑.2019
[6].冯子帆,成枢,董娟.残差修正的GM(1,1)模型在滑坡位移预测中的应用[J].地理空间信息.2019
[7].聂鼎,黄然,周仿荣,赵现平,沈志.基于DInSAR模型的输电铁塔倾斜位移提取[J].信息技术.2019
[8].贺小星,孙喜文.环境负载模型效应位移序列可靠性分析[J].测绘工程.2019
[9].陈公军,岳仁宾.有限差分模型在基坑无超载时水平位移分析中的应用[J].测绘通报.2019
[10].龚斌,唐春安.大岗山水电站右岸边坡开挖期位移预测的PBM模型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