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跨文化构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背景,高校英语,教学模式构建
跨文化构建论文文献综述
鄢黎[1](2019)在《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高校英语教学模式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语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语言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指导学生在跨文化交际活动当中灵活应用语言知识与技巧满足沟通要求。英语语言教学本身和跨文化交际就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联,只有将二者整合起来,才能够真正让学生了解语言在跨文化交际当中的应用价值,掌握从文化角度进行思考的方法,促进学生交际能力的全面提高。高校在打造高质量英语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要将跨文化交际作为根本背景和改进要求,运用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9年47期)
李阳,杨光宇[2](2019)在《形式.行为:武术跨文化传播深度认同的构建逻辑》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时代文化自信、文化认同的理论引导下,梳理我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传播进程中的历史成绩和当代不足已经成为传统文化专家们应当认真思考的现实问题。其中,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就是一个价值意义十分突出的研究领域。目前,武术国际传播的价值意义已经被提升至国家形象建构、辨析国家文化差异、促进"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形成的高度。然而,在国际传播之后,落脚在传播对象的自觉实践层面却发现,真正意义上的武术文化认同并没有形成。"在法国习练中国武术的人数不足9万,与柔道项目之过100万,空手道人数之过50万,跆拳道人数接近20万相去甚远。"可见,中国武术的国际传播虽已实现"走出去"的既定目标,但离"走进去"的期望值仍有不小距离。文化认同是武术跨文化传播的核心目标,是建立中华传统文化自信的基础。而真正的文化认同"不仅意味着将外在的文化变成自身的知识体系、价值体系和审美体系,更意味着人们对该文化的自觉实践。"目前,国际社会对中国武术文化形式的认同已基本实现。调查显示:"武术作为一种中国文化符号的知名度为88%。"然而,对中国武术的行为实践认同却存在较大差距。研究方法:以"文化认同是文化自信的根基和源泉,没有文化认同就不可能坚定文化自信"为理论指引,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的认同困境进行分析。研究结论:1)中国武术的跨文化传播面临的主要困境包括:"以我观物"与"他者镜像":以我观物理念的秉持造成传播对象武术文化认知上的错位;"国家博弈"与"民间融通":国家意识层面的博弈对抗促使民间武术文化交流成为必然;"媒介权力"与"语境转换":媒介话语权利的争夺使武术符号的语言交流问题凸显出来;"价值供给"与"价值取向":文化价值供给的定位不准加剧传播受众对武术的错误认知;"局部文化"与"整体文化":文化输出内涵的枯燥单一束缚了武术核心价值认同的建立。2)要想实现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的深度认同,即行为认同的目标,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应当强化中国武术在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韵味。我们认为,新时代中国武术的跨文化传播,应当站在"大文化"的立场,将实现"走出去"目标拳种的相关的文化内涵讲述出来似乎更有助于对象群体对拳种文化认同乃至整个武术文化认同的建立。这是中国武术获得国际同类文化群体广泛认同的基本要领,也是"改变中国在世界上的‘他塑’形象所需的高度自觉。"2.围绕"一带一路"战略打造传播话语体系。当今世界格局正发生重大转变,美国独大局面被打破,欧洲一体化、金砖五国经济体、非洲联盟等国际政治格局正向着纵深方向发展。中国武术的跨文化传播应当充分把握这一历史机遇,从顶层设计上谋划武术传播蓝图。3.鼓励扶持民间习武共同体参与跨文化传播。因此,从武术跨文化传播遭遇对象国政治层面的意识抵触的现实境遇考量,从民间武术对外传播润物无声的适恰效果看,国家层面应当鼓励扶持民间习武共同体参与到中国武术的跨文化传播中来;4.借助留学生群体扩大武术文化的传播效益。随着中国对外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全面增强中国同世界其它各国和地区的人文文化交流成为展示当代中国全新魅力,树立中华文化自信,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来华留学生群体既是中国人文魅力时代特征的直接体验者,又是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形象的战略桥梁。5.加快推进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标准化进程。表面看,爱德华.霍尔提出的高文化语境与低文化语境理论是就文化符号承载信息的差异构建的语言理论。然而,其实质所透露出来的却是文化符号信息渠道的合理对接——标准化。因为标准化也是文化表达的具象化、准确化、清晰化。中国武术的跨文化传播,同样需要加快标准化进程。6.增强武术跨文化传播中理论对话能力建设。在21世纪的跨文化语境中,单纯从中国武术所具有的伦理性、审美性、历史性角度来诠释自身的文化优势已经无法满足人类文化深度交流的需要。在中国武术的体育学、教育学、美学、社会学诠释尚未彻底深入的情势下,人类学、生态学、艺术学、哲学、现象学、叙事学等其它理论学科正成为世界文化交流新的话语平台。7.切实提高武术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水平。中国武术令世人所动情的并非人体对"极限"的无限超越和竞技科技的完美嵌入,而在于它身上所释放出来的阴阳辩证思维观、仁义道德处世观、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发展观。(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王翔[3](2019)在《反思与构建——跨文化传播视域下中国体育报道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前言:跨文化传播的概念传入我国要追溯到二十世纪末期,尤其是在改革开放这一重大历史节点,中国门户对世界的敞开,促使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新闻交流变得日益频繁,体育报道一方面要彰显我国国家形象,另一方面要在体育精神的建立与塑造上获得成功,这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人类社会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更加快速和多元。在信息爆炸时代,借助网络的高速发展,各种跨文化信息的获取变得快捷、便利。人们对于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了解,随着不同形式的文化内容、类别方向的解读逐渐在跨文化的影响下变得异彩纷呈。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为实现世界各国和平共处,互联互通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不同的文化基因产生的文化背景的不同,受经济、政治、历史多重因素影响,价值观自然也有所差异。此外,全球化语言处在被过滤的阶段,国家更加走向民族化,在世界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下,做好跨文化交流工作也变得愈发重要。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跨文化传播作为一个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与人文社科的多个领域不断融合迸发出新的思想火花,逐渐引发人们重视。本文通过对"孙杨兴奋剂"等新闻案例的分析,探寻媒体在面对虚假新闻、文化冲突等问题中,不断完善机制,强化文化认同从而增强体育报道的竞争力,担当起传递体育人文价值的媒介角色,为进一步发展我国跨文化新闻传播事业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研究方法:2.2.1文献资料法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期刊杂志,就跨文化传播对于媒体新闻传播的影响深入研究,为论文书写提供理论支撑,同时就跨文化传播下媒体在体育新闻报道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就如何增强体育新闻报道竞争力上提供借鉴和完善路径。2.2.2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孙杨兴奋剂"新闻案例的分析,强调我国在有关国际性新闻事件的立场与态度、报道内容与角度中探寻跨文化传播带来的文化冲突以及虚假新闻对国家形象的影响。通过对"乒乓球比赛"新闻报道的分析,强调我国在对外传播时的文化自信及媒体报道增强了体育文化认同,实现媒体对体育报道竞争力的提高。研究结果:3.1跨文化传播视域下中国体育报道的现状3.2跨文化传播视域下中国体育报道的特点3.2.1跨文化传播视域下体育报道的文化差异程度不同3.2.2跨文化传播视域下体育报道的文化共享价值不同3.2.3跨文化传播视域下体育报道的文化自信表现不同3.3跨文化传播视域下中国体育报道竞争力困境表达3.3.1加强中国体育新闻报道的主导话语权3.3.2提高中国体育新闻报道的媒介专业度3.3.3改进中国体育报道中的媒介叙事方式3.4跨文化传播视域下中国媒体如何增强体育报道竞争力策略3.4.1多样化媒介平台的参与是完善体育文本叙事的基本路径3.4.2体育辨证观的树立是维护好中国媒体话语权的理论基石3.4.3文化认同意识的践行是增强体育报道竞争力的现实依据研究结论:跨文化传播作为一种理论视角,对于体育报道有着借鉴意义和实践价值。但体育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道路是漫长的,不可急功近利。只有面对问题,分析存在的不足,在实质上做到利用好社会资源,实现体育文化的良性传播。媒体应该注重新闻传播规律与体育精神的辩证关系。这是因为,诸多体育报道中缺少人文关怀,是对体育精神的内涵没有深刻体悟,"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在不少媒介报道中很难再找到其踪影。而新闻传播的规律就是要求媒体熟悉新闻价值,新闻政策,受众需求,客观环境等,只有遵循新闻规律,才能受到群众喜爱。跨文化传播带来的媒介刻板印象以及媒介新闻运用不当,是一直难以攻克的问题。面对刻板印象,媒体应该看到刻板印象的积极层面,重新构建新的话语意义或逐渐消除已有的刻板印象。与此同时,我们终将面临"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挑战。唯有一颗开放包容的心态才能过在跨文化传播中体现出大国情怀和媒体发展的精神内核。挑战与机遇共存,良好的心态决定世界友联互通的趋势,从而极大促进我国对外体育新闻事业的传播。人是传播关系的总和。跨文化传播的研究对象是以文化和传播为双焦点的文化他者。通过受众知识水平以及不断发展的媒介素养,对于体育报道的文化内涵延伸有着启示作用。新闻工作者要以政治家的智慧,实干家的担当,为推动构建传播理念,形成共识贡献出自己一份力量。媒介需要严格新闻伦理,保障人民相关权益,才能在跨文化传播角度下,实现媒体自身发展和体育报道受众广泛度的双赢局面。(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杨凤丽[4](2019)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构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之一。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成为大学生毕业后在求职过程中的职业能力。所以在当前在大学教育的英语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应当重视。对于大学生英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采用以课本为基础的融入式教学,在课后作业中融入跨文化内容,要求以学生的体验为主,从而真正达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9年44期)
马丽莉[5](2019)在《跨文化护理培训基地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跨文化护理培训基地准入的指标体系。方法:在"日升模式"的理论基础上,结合文献研究法和专家访谈法,并选取来自上海市的15名专家进行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以确立跨文化护理培训基地准入的指标体系。结果: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93.75%和100%,专家权威程度系数为0.91,协调系数分别为0.57和0.46。经过两轮德尔菲初步构建了一套由7个一级指标、29个二级指标、50个叁级指标的跨文化护理培训基地准入的指标体系。结论:构建的跨文化护理培训基地的指标体系可信度高,可用于跨文化护理培训基地的遴选和认证。(本文来源于《第四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09-24)
李一鸣,董思思,刘慧莹,李卓妮[6](2019)在《“叁维度”跨文化适应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定位研究——基于出国留学生培养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生"叁维度"跨文化适应能力培养模式是由"强化语言训练及模拟业务环境维度""创新课程体系及扎实专业技能维度""加强国际交流及了解历史文化维度"等构建,该模式具有跨文化适应能力培养模式的体系化、系统化、递进化的基本定位,对提升大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本文来源于《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赖丽萍[7](2019)在《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文化导入教学模式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全球化,国际化,多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特征,对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以跨文化交际为视角,分析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指出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缺失问题,从而探讨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构建途径,以期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一种新模式,一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9年16期)
周颖[8](2019)在《融入跨文化意识 构建魅力英语课堂》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学英语新课标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有让学生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才能真正提升学生英语能力。所以,小学英语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通过有效的手段实现英语教育与跨文化意识之间的融合,促使学生逐步提升(本文来源于《科普童话》期刊2019年33期)
黄明俊[9](2019)在《跨文化大学英语课程评估量表的构建与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际化的不断深入,我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在这种情况下,外语的学习就成了我国人民了解外国文化非常好的切入点。同时,在外语的学习过程中,对于文化的学习也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们跨文化的能力,已成了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课题。一、目前评价体系中的问题在教育改革如火如荼进行的过程中,跨文化英语课程评价的研究也在不断地深入,不过就目前我国课程评价体系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是对于课程评价主体的理解不够全面,存在单一性。(本文来源于《唐山文学》期刊2019年08期)
张志会[10](2019)在《基于跨文化适应的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体系及构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教育呈现国际化发展趋势。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举足轻重,来华留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他们的跨文化适应情况直接影响在华学习效果,因此,积极构建完善的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体系至关重要。文章重点探讨基于跨文化适应的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体系及构建相关问题。(本文来源于《青年与社会》期刊2019年24期)
跨文化构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新时代文化自信、文化认同的理论引导下,梳理我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传播进程中的历史成绩和当代不足已经成为传统文化专家们应当认真思考的现实问题。其中,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就是一个价值意义十分突出的研究领域。目前,武术国际传播的价值意义已经被提升至国家形象建构、辨析国家文化差异、促进"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形成的高度。然而,在国际传播之后,落脚在传播对象的自觉实践层面却发现,真正意义上的武术文化认同并没有形成。"在法国习练中国武术的人数不足9万,与柔道项目之过100万,空手道人数之过50万,跆拳道人数接近20万相去甚远。"可见,中国武术的国际传播虽已实现"走出去"的既定目标,但离"走进去"的期望值仍有不小距离。文化认同是武术跨文化传播的核心目标,是建立中华传统文化自信的基础。而真正的文化认同"不仅意味着将外在的文化变成自身的知识体系、价值体系和审美体系,更意味着人们对该文化的自觉实践。"目前,国际社会对中国武术文化形式的认同已基本实现。调查显示:"武术作为一种中国文化符号的知名度为88%。"然而,对中国武术的行为实践认同却存在较大差距。研究方法:以"文化认同是文化自信的根基和源泉,没有文化认同就不可能坚定文化自信"为理论指引,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的认同困境进行分析。研究结论:1)中国武术的跨文化传播面临的主要困境包括:"以我观物"与"他者镜像":以我观物理念的秉持造成传播对象武术文化认知上的错位;"国家博弈"与"民间融通":国家意识层面的博弈对抗促使民间武术文化交流成为必然;"媒介权力"与"语境转换":媒介话语权利的争夺使武术符号的语言交流问题凸显出来;"价值供给"与"价值取向":文化价值供给的定位不准加剧传播受众对武术的错误认知;"局部文化"与"整体文化":文化输出内涵的枯燥单一束缚了武术核心价值认同的建立。2)要想实现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的深度认同,即行为认同的目标,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应当强化中国武术在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韵味。我们认为,新时代中国武术的跨文化传播,应当站在"大文化"的立场,将实现"走出去"目标拳种的相关的文化内涵讲述出来似乎更有助于对象群体对拳种文化认同乃至整个武术文化认同的建立。这是中国武术获得国际同类文化群体广泛认同的基本要领,也是"改变中国在世界上的‘他塑’形象所需的高度自觉。"2.围绕"一带一路"战略打造传播话语体系。当今世界格局正发生重大转变,美国独大局面被打破,欧洲一体化、金砖五国经济体、非洲联盟等国际政治格局正向着纵深方向发展。中国武术的跨文化传播应当充分把握这一历史机遇,从顶层设计上谋划武术传播蓝图。3.鼓励扶持民间习武共同体参与跨文化传播。因此,从武术跨文化传播遭遇对象国政治层面的意识抵触的现实境遇考量,从民间武术对外传播润物无声的适恰效果看,国家层面应当鼓励扶持民间习武共同体参与到中国武术的跨文化传播中来;4.借助留学生群体扩大武术文化的传播效益。随着中国对外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全面增强中国同世界其它各国和地区的人文文化交流成为展示当代中国全新魅力,树立中华文化自信,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来华留学生群体既是中国人文魅力时代特征的直接体验者,又是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形象的战略桥梁。5.加快推进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标准化进程。表面看,爱德华.霍尔提出的高文化语境与低文化语境理论是就文化符号承载信息的差异构建的语言理论。然而,其实质所透露出来的却是文化符号信息渠道的合理对接——标准化。因为标准化也是文化表达的具象化、准确化、清晰化。中国武术的跨文化传播,同样需要加快标准化进程。6.增强武术跨文化传播中理论对话能力建设。在21世纪的跨文化语境中,单纯从中国武术所具有的伦理性、审美性、历史性角度来诠释自身的文化优势已经无法满足人类文化深度交流的需要。在中国武术的体育学、教育学、美学、社会学诠释尚未彻底深入的情势下,人类学、生态学、艺术学、哲学、现象学、叙事学等其它理论学科正成为世界文化交流新的话语平台。7.切实提高武术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水平。中国武术令世人所动情的并非人体对"极限"的无限超越和竞技科技的完美嵌入,而在于它身上所释放出来的阴阳辩证思维观、仁义道德处世观、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发展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跨文化构建论文参考文献
[1].鄢黎.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高校英语教学模式构建[J].校园英语.2019
[2].李阳,杨光宇.形式.行为:武术跨文化传播深度认同的构建逻辑[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3].王翔.反思与构建——跨文化传播视域下中国体育报道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4].杨凤丽.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建[J].校园英语.2019
[5].马丽莉.跨文化护理培训基地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C].第四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汇编.2019
[6].李一鸣,董思思,刘慧莹,李卓妮.“叁维度”跨文化适应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定位研究——基于出国留学生培养视角[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7].赖丽萍.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文化导入教学模式构建[J].海外英语.2019
[8].周颖.融入跨文化意识构建魅力英语课堂[J].科普童话.2019
[9].黄明俊.跨文化大学英语课程评估量表的构建与检验[J].唐山文学.2019
[10].张志会.基于跨文化适应的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体系及构建分析[J].青年与社会.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