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耶路撒冷的重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耶路撒,巴以冲突,领土,土地,日常权力实践
耶路撒冷的重建论文文献综述
赵萱[1](2019)在《重建领土观:东耶路撒冷的领土/土地争夺——批判地缘政治视角下的巴以冲突》一文中研究指出"巴以冲突"作为国际政治研究领域经久不衰的话题,"领土"这一概念在其中既被认为是引发冲突的来源,也被认为是解决冲突的方案。但本文认为传统地缘政治研究所定义的领土观存在"国家中心主义"与"领土中心主义"的局限,不仅阻碍了我们对于巴以冲突的立体化认知,而且也不利于在领土划分之外寻求新的出路。建基于此,本文将围绕作为实践过程的新领土观,提出重新理解巴以冲突的"领土/土地"框架,依批判地缘政治研究的主张,在多空间层次上考察族群、家族之间以及家族内部等多主体的日常权力实践,将领土冲突理解为秩序之争而非简单的领土争夺。本文希望通过对耶路撒冷土地争夺的民族志材料的解读,从而最终形成对于巴以之间"何故为敌"和"与谁为敌"等命题的全新理解。(本文来源于《世界民族》期刊2019年05期)
江飞[2](2016)在《《耶路撒冷》:重建精神信仰的“冒犯”之书》一文中研究指出《耶路撒冷》是一部关于信仰或寻找精神信仰的寓言。作者徐则臣力求以一己之经验和思考接通"70后"这代人的生命体验和精神历程,将一个轮廓清晰的"赎罪"故事嵌套在一个方向暧昧的"寻找"故事之中,将"宗教信仰"转变为"日常信念",在道德伦理的纠结之外开拓出社会伦理的关切,在"他乡"与"故乡"之间生发出"无处还乡"的怀旧与乡愁,以"到世界去"的宣言和"异乡人"的形象揭示出一个时代的心灵困境和精神疑难。这种"难度写作",不仅以对重大精神问题的发言冒犯了"精神失语"的"无声文学",以"复调"结构冒犯了常规的小说边界、故事形态以及读者的审美与接受习惯,更实现了对"存在"意义的深入勘探,对"过渡时代"的"时代精神"的发现、理解与揭示,为重建精神信仰、寻找精神出路提供了某种可能。(本文来源于《文学评论》期刊2016年03期)
徐芳,刘华阳[3](2015)在《诠释与重建:一代人灵魂的救赎与回归——解读徐则臣的《耶路撒冷》》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在繁忙的快节奏的都市文化生活中,泡沫文化风靡一时,随之而来便是信仰的"迷失"和追寻,如何在"当下"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成为人们冷静后思考的焦点,徐则臣的《耶路撒冷》便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这部扛鼎之作于2014年3月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被凤凰网称为"70后作家迄今最具雄心的长篇作品"1。8月6日,第5届老舍文学奖颁奖时,这位70后作家因《耶路撒冷》获颁优秀长篇小(本文来源于《小说评论》期刊2015年06期)
杨章辉[4](2008)在《耶路撒冷的重建:布莱克《天真与经验之歌》的主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威廉·布莱克是英国浪漫主义的先驱。他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声名鹊起。自1863年亚历山大为其所作的传记出版后,布莱克研究的闸门从此被打开。评论家们纷纷从不同的角度来诠释这位生前被同时代人斥为疯子的艺术家、诗人。他的诗歌纯真中透着深刻,深刻中流溢出些许天真,这使得他的诗歌没有沉溺于浪漫主义那种心理与情绪的夸张和过度宣泄,而是有所节制地直接诉求宇宙奥秘和心灵的真实,并企图从束缚精神自由的生存现实中努力挣脱出来。200多年来批评家们一直不懈努力,试图构建一套属于布莱克自己的象征体系。这无疑为布莱克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他们却忽略了统领这套体系的主题及诗人隐藏在这套体系背后的目的。有鉴于此,本文认为耶路撒冷的重建是统领布莱克象征体系的主题,并探索这一主题是如何在他的《天真与经验之歌》中得到体现的,指出布莱克重建的目的就是要唤醒人类被压抑的想象力,以此来解放人性,使人靠近神性。《天真与经验之歌》展现了两个不同的世界:天真的世界是一个完美的黄金时代;经验的世界则是一个堕落了的宇宙。人类从天真到经验走向了堕落。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灵魂被分离,家园被破坏,因而需要重建人类灵魂的家园—耶路撒冷。布莱克相信唤醒人类被压抑的想象力能够帮助重建一个新的耶路撒冷。基于对布莱克想象理论的分析,本文发现这一思想源于他政治和宗教上反理性的激进主义。社会现实摧毁了他的革命梦想,使他认识到人类只有在精神上才能找到真正的自由。诗人于是强烈谴责压制人性的教会和持唯理论的理性主义者。他坚信想象是感知这个世界的真正途径。经验状态中的人们一旦拥有想象力,就能够看到神性并以此来拯救他们堕落的灵魂。耶路撒冷的重建这一主题的独特性在于它与布莱克的灵魂观紧密相连。布莱克严厉掊击基督教极端分子严格的灵肉二元划分,认为灵与肉对人类来说同等重要。肉是灵不可缺少的部分。他反对完全牺牲人的人性来追求神性,反对理性主义者用理性来压制人的想象或者布莱克所说的“力”。在否认这一极端灵肉二元论的基础上,布莱克提出了灵肉一体这一充满人文色彩的灵魂观。诗人写于《天真之歌》与《经验之歌》间的诗集《天堂与地狱的联姻》可谓是这一灵魂观的宣言。在这部诗集中,他赋予想象力火的外形,以粉碎禁锢人类灵魂的枷锁,净化人类的认知,从而在人们的心灵中建立一个新的耶路撒冷。(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08-04-15)
耶路撒冷的重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耶路撒冷》是一部关于信仰或寻找精神信仰的寓言。作者徐则臣力求以一己之经验和思考接通"70后"这代人的生命体验和精神历程,将一个轮廓清晰的"赎罪"故事嵌套在一个方向暧昧的"寻找"故事之中,将"宗教信仰"转变为"日常信念",在道德伦理的纠结之外开拓出社会伦理的关切,在"他乡"与"故乡"之间生发出"无处还乡"的怀旧与乡愁,以"到世界去"的宣言和"异乡人"的形象揭示出一个时代的心灵困境和精神疑难。这种"难度写作",不仅以对重大精神问题的发言冒犯了"精神失语"的"无声文学",以"复调"结构冒犯了常规的小说边界、故事形态以及读者的审美与接受习惯,更实现了对"存在"意义的深入勘探,对"过渡时代"的"时代精神"的发现、理解与揭示,为重建精神信仰、寻找精神出路提供了某种可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耶路撒冷的重建论文参考文献
[1].赵萱.重建领土观:东耶路撒冷的领土/土地争夺——批判地缘政治视角下的巴以冲突[J].世界民族.2019
[2].江飞.《耶路撒冷》:重建精神信仰的“冒犯”之书[J].文学评论.2016
[3].徐芳,刘华阳.诠释与重建:一代人灵魂的救赎与回归——解读徐则臣的《耶路撒冷》[J].小说评论.2015
[4].杨章辉.耶路撒冷的重建:布莱克《天真与经验之歌》的主题研究[D].西南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