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劳动力论文-曲玥,都阳,贾朋

本地劳动力论文-曲玥,都阳,贾朋

导读:本文包含了本地劳动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消费模式,社会保险,外来流动家庭

本地劳动力论文文献综述

曲玥,都阳,贾朋[1](2019)在《城市本地家庭和农村流动家庭的消费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对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调查数据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消费水平不仅仅是度量人民生活的主要方面,更是今后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理解消费行为及其变化,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2016年和2010年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调查数据(CULS4和CULS3),估算并刻画了城市本地家庭和外来流动家庭的消费模式,并分析两个群体消费模式差异的决定因素,进而分析了与户籍相关的养老保险状况对于家户消费决定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外来流动家庭的养老保险水平远低于城市本地家庭,而家庭预期从养老保险中获得的收益可以显着提高家庭当前的消费水平,尤其是对于较低收入群体。因此,进一步消除与户籍制度挂钩的社会保障水平的差异有助于实现流动人口和城市人口消费模式的趋同,拉动总体消费水平、扩大消费的潜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经济》期刊2019年08期)

褚明浩[2](2019)在《发达地区农民城市化的路径——本地劳动力市场和农民家庭策略的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农民城市化路径外在宏观条件和内在微观机制的分析,可以更完整呈现城市化的社会规律,反观当前的相关理论及城市化政策的问题。与中西部农村地区农民家庭的不完全城市化不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民趋于完全城市化。多个发达地区的田野调查表明,发达工业化基础上建立的本地劳动力市场是农民城市化的前提,其特征是就业机会丰富、就业时间充足与就业成本低廉。就家庭策略而言,农民家庭通过提升人力资本、家庭充分就业和家庭婚姻联结将本地劳动力市场优势转化为融入城市的家庭发展能力,实现完全城市化。(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叶金福[3](2018)在《如何留住本地劳动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春节一过,无数就业者又在谋划一年的生计。笔者在乡下老家了解到,村里竟有上百名村民准备外地打工。在与他们闲聊中发觉,他们对在家门口就业并不太动心。不可否认,老家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企业少,就业岗位也少,相比起沿海一些大中城市,赚钱确实更难些。但据(本文来源于《湖南日报》期刊2018-03-02)

王维砚[4](2016)在《“凤”回巢》一文中研究指出湖南省西北部,武陵山脉腹地,面积1.5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96万,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79%,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湖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1200个贫困村,73177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这里是“精准扶贫”理念的首次提出地,也(本文来源于《工人日报》期刊2016-09-20)

孙一平,李振,王开玉,陈小鸿[5](2016)在《贸易开放和劳动力迁移对中国个体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本地户口和外来户口的二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CHIP2002年、2007年和2008年的流动人口数据库,采用分位数回归和泊松极大似然估计的方法,就贸易开放和劳动力迁移对中国个体工资收入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贸易开放程度的加深,贸易开放对中国个体工资收入水平的促进作用更为凸显,而人口迁入率和人口迁出率对个体工资收入的影响却截然不同。更进一步地,本文基于户籍、技能和性别差异的实证研究显示:一是外来劳动力的整体工资水平要高于本地劳动力,这种人口的迁移可能驱使地区劳动力市场进行生产的再分工,而这种再匹配是否为"帕累托改进",则取决于外来劳动力与本地劳动力之间互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角逐;二是高技能的外来劳动力是人口迁入率提高的最大受益者;叁是随着贸易开放程度的加深,劳动力的性别替代效应逐步显现,而劳动力迁移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两性工资差距。(本文来源于《宏观经济研究》期刊2016年07期)

李振,向鹏飞,王开玉,孙一平[6](2016)在《贸易开放与劳动力迁移对中国劳动者个体就业的影响研究——基于本地与外来户口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CHIP数据库2002年、2007年和2008年的流动人口数据,利用截面Probit模型和Heckman两步法,研究了贸易开放与劳动力迁移对流动人员个体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贸易开放程度的提升,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效应日益显着,个体的劳动参与呈现上升趋势。然而,日渐开放的劳动力市场中,人口迁入率和人口迁出率对个体就业的影响却截然不同,个体微观特征也显着影响着其劳动参与决策。更进一步,基于本地与外地户口的户籍分类研究显示,劳动者个体在性别、技能等方面也存在显着差异。一方面,外来劳动力的整体就业状况显着优于本地居民;另一方面,伴随开放程度的提升,个体劳动者之间的性别替代效应日渐显着,高技能的外来劳动力成为人口迁入率提升的受益者。(本文来源于《宏观经济研究》期刊2016年03期)

杨欣[7](2015)在《农民工与城市本地劳动力就业质量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通过就业可以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提升劳动力素质和能力,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稳定发展。目前,全社会已经发生了由提高就业数量转为就业质量的转变。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明确指出要推动高质量就业,就业质量是目前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社会经济问题。农民工与较低教育的城市本地劳动力同处于城市次级劳动力市场,两者在就业方面具有很强的相似性。本文基于国际劳工组织“体面劳动”的指标体系,通过对指标进行合理的归类,从农民工与城市本地劳动力的就业稳定性、就业条件及就业收入叁个维度进行就业质量的分析,从而得出农民工与城市本地劳动力就业质量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影响农民工与城市本地劳动力就业质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本文以沈阳市作为典型城市代表和案例,因为沈阳市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心,是东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对农民工具有很强的吸纳能力,作为特有的北方城市,又具有与南方城市不同的特点,因此研究农民工进入沈阳市劳动力市场后,与沈阳市本地劳动力之间在就业质量上是否存在显着差异,对于东北地区相关劳动力方面的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此外,研究农民工与城市本地劳动力的就业质量差异,对于解决统筹城乡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和城市充分就业问题的重要环节,是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保持社会政治稳定、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也是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因此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在对相关文献和经典理论综述的基础上,首先对沈阳市总体就业背景与现状进行了描述,初步剖析了沈阳市劳动力市场的就业行业与职业结构,然后运用微观调查所获得的271份农民工调研数据和247份沈阳市本地劳动力的调研数据进行了具体地统计描述,对比了两者的就业质量差异。在农民工与城市本地劳动力的就业质量差异分析过程中,分别从农民工与城市本地劳动力的就业稳定性差异、工作条件差异及就业收入差异叁方面进行具体地阐述。在进行农民工与城市本地劳动力就业稳定性差异分析部分,首先探讨农民工与城市本地劳动力首次进入劳动力市场,他们的初职结构是否存在差异,然后探讨在发生职业转换时,职业流动方向的变化,最后探讨农民工与城市本地劳动力流动次数的差异。运用泊松回归和负二项回归对流动次数进行了回归,结果发现,农民工流动次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受教育程度和就业距离,而在城市本地劳动力流动次数的分析中,婚姻状况、就业距离、培训状况以及工作年限等重要变量起到了显着作用和影响。在农民工与城市本地劳动力就业条件差异部分,分别对两者的工作强度和工作环境进行了差异性分析。在工作强度差异性分析过程中,运用SPSS软件对农民工与城市本地劳动力的日工作时间、周休息天数及加班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两者的均值进行了显着性检验。然后以日工作时间做为工作强度的因变量,对农民工与城市本地劳动力的工作强度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农民工与城市本地劳动力的工作强度具有显着差异,与城市本地劳动力相比,农民工的日工作时间更长,周休息时间更短,加班平均支付的报酬也较低。年龄、受教育程度、行业、是否接受培训变量都对工作强度具有显着影响。工作环境差异分析中农民工对环境的主观认可度更高,主要受到了教育程度、培训状况、收入水平等的影响。而城市本地劳动力对环境的认可度则主要受到了婚姻状况和行业的影响。在农民工与城市本地劳动力就业收入差异部分,通过两者的工资收入差异、社会保障差异及收入满意度差异分别进行了分析。工资收入分别对农民工与城市本地劳动力的就业行业收入与就业职业收入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认为农民工与城市本地劳动力无论在就业行业还是在就业职业上都存在显着差异。农民工与城市本地劳动力的社会保障差异分别从农民工与城市本地劳动力的签订合同情况、参加社会保险情况及加入工会组织情况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认为,与城市本地劳动力相比,农民工的合同签订率较低,很少有工会组织保障,单位交纳的社会保险也有所欠缺。对于农民工来讲,性别、年龄及是否签订劳务合同是影响其参加社会保险的主要原因。而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签订合同、是否有工会组织对城市本地劳动力是否参加社会保险都有显着影响。在收入满意度差异方面,不同婚姻状况的农民工、工作环境不同、雇主态度不同均对收入满意度有明显影响。同时工资制度不同,按小时与按月计工资相比工作满意度也有显着差异。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工作环境感观对城市本地劳动力的收入满意度均有明显影响。同时工资制度不同,按天与按月计工资相比收入满意度也有显着差异。由此可以看出,农民工与城市本地劳动力就业质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劳动力市场等服务,加强社区的服务和管理功能,进一步提高农民工和城市本地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水平,尤其加大对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投资,改善工作条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从根本上提升农民工与城市本地劳动力的就业质量水平。(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期刊2015-06-13)

梁文斌[8](2015)在《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本地发展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呈加速趋势,进入农村人口向城市涌入的高峰期。如何把农村劳动力转变为城镇居民一直是破解“叁农”难题、加快城镇化进程需要解决好的突出问题。长期以来,吉州区在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好农民工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加快推进该区的城镇化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本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但农民工进城不落户以及进了城如何真正融入城市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成为了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镇化进程的一大制约,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本文主要针对吉州区长塘镇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现状、成效以及存在问题等开展深入研究,在相关理论政策的支持下,提出对策建议,探寻有效解决途径。第一部分为引言,介绍了本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和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理论进行了归纳。第二部分为长塘镇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分析,主要从相关政策制度建设状况、劳动力转移的流向和趋势、转移人员的职业分布、转移人员的基本社会福利和生存状况等角度对长塘镇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开展研究。第叁部分主要探析长塘镇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成效。第四部分主要指出长塘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问题及对产生问题的根源因素进行了分析。第五部分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总体思路和建议。(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5-06-01)

王甜甜[9](2015)在《渭南市农村劳动力流失对本地农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乡二元化进程在不断的加快,与随之而来的国家农业改革中提出的城乡统筹兼顾政策还有待完善,但广大农民还是在地区要素流动理论的推动下,选择离开低收入的农村转而进入高收入的地区,由此带来的劳动力流失引致农业经济下滑、土地利用率低甚至弃耕和农产品生产量下降等问题,应引起关注。(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导刊》期刊2015年04期)

杨欣,于学文,司亚伟[10](2014)在《农民工与城市本地劳动力就业职业影响因素比较——以沈阳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对沈阳市劳动力市场中的农民工与城市本地劳动力两大群体进行问卷调查,运用最小二乘法及Mlogit模型进行回归,对两者的就业职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发现职业对两者的工资水平具有显着影响,不同职业所受的影响因素具有较大的差异。(本文来源于《南方农村》期刊2014年10期)

本地劳动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农民城市化路径外在宏观条件和内在微观机制的分析,可以更完整呈现城市化的社会规律,反观当前的相关理论及城市化政策的问题。与中西部农村地区农民家庭的不完全城市化不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民趋于完全城市化。多个发达地区的田野调查表明,发达工业化基础上建立的本地劳动力市场是农民城市化的前提,其特征是就业机会丰富、就业时间充足与就业成本低廉。就家庭策略而言,农民家庭通过提升人力资本、家庭充分就业和家庭婚姻联结将本地劳动力市场优势转化为融入城市的家庭发展能力,实现完全城市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本地劳动力论文参考文献

[1].曲玥,都阳,贾朋.城市本地家庭和农村流动家庭的消费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对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调查数据的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9

[2].褚明浩.发达地区农民城市化的路径——本地劳动力市场和农民家庭策略的融合[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叶金福.如何留住本地劳动力[N].湖南日报.2018

[4].王维砚.“凤”回巢[N].工人日报.2016

[5].孙一平,李振,王开玉,陈小鸿.贸易开放和劳动力迁移对中国个体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本地户口和外来户口的二元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6

[6].李振,向鹏飞,王开玉,孙一平.贸易开放与劳动力迁移对中国劳动者个体就业的影响研究——基于本地与外来户口的对比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6

[7].杨欣.农民工与城市本地劳动力就业质量差异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5

[8].梁文斌.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本地发展的影响分析[D].南昌大学.2015

[9].王甜甜.渭南市农村劳动力流失对本地农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

[10].杨欣,于学文,司亚伟.农民工与城市本地劳动力就业职业影响因素比较——以沈阳市为例[J].南方农村.2014

标签:;  ;  ;  

本地劳动力论文-曲玥,都阳,贾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