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早期目标指导治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脓毒性休克,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早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EGDT)
早期目标指导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刘振菁[1](2018)在《PiCCO监测指导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监测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Early 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EGD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7年7月宁夏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PiCCO组30例和传统组30例。PiCCO组患者在PiCCO监测指导下进行EGDT,传统组患者在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监测下进行EGDT。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前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以及治疗前的CV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血乳酸(Blood lactic acid,LAC)。观察治疗后6h、24h、72h两组患者的CVP、MAP、LAC、每小时尿量、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剂量、复苏液体量。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液体复苏6h达标率、28天病死率等预后指标。记录Pi CCO组患者治疗前后四个时间点的PiCCO监测参数。结果:(1)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例、治疗前的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CVP、MAP、LAC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2)治疗后6h、24h的CVP、MAP、每小时尿量、复苏液体量,PiCCO组患者显着高于传统组(P<0.05);PiCCO组患者治疗后6h、24h LAC较传统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6h、24h、72h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剂量(去甲肾上腺素),PiCCO组患者显着低于传统组(P<0.05)。(3)与传统组相比,PiCCO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显着缩短(P<0.05);治疗后PiCCO组患者液体复苏6h达标率显着高于传统组(P<0.05);两组患者28天病死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4)与治疗前相比,PiCCO组患者治疗后6h、24h、72h的心排指数(Cardiac output index,CI)、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ntrathoracic blood volume index,ITBV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lobal end diastolic volume index,GEDVI)明显增大(P<0.05)但治疗后6h、24h、72h的每搏量变异(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显着减小(P<0.05);与治疗后6h相比,治疗后72h的SVV明显减小(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72h的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SVRI)明显增大(P<0.05)。治疗前后血管外肺水指数(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EVLWI)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PiCCO指导脓毒性休克患者的EGDT,能明显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提高患者液体复苏6h达标率的同时不增加肺水,减少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但对患者远期病死率无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宁夏医科大学》期刊2018-05-01)
孟东亮,孙雪东,应利君[2](2017)在《早期目标指导治疗达标后不同胸腔内血容量指数指导液体管理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达标后在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技术(PiCCO)测定的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指导下采取不同液体管理方式对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6月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符合纳入标准的脓毒性休克患者65例,按EGDT方案复苏,同时在入科后6 h内开始PiCCO监测,达标后随机分为液体限制组和液体非限制组,并采集病例相关数据。动态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入科后不同时段液体出入量、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心输出量指数(C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血清B型钠尿肽(BNP)等指标。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等。结果入科后24 h、48 h、72 h、96 h、120 h,两组间液体入量、每日液体平衡量(入量-出量)、ITBVI、EVLWI、BN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I、PV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液体非限制组的EVLWI与ITBVI、EVLWI与BNP均成正相关(P<0.05)。液体限制组使用呼吸机时间、住ICU时间均少于液体非限制组(P<0.05)。结论利用略低于正常的ITBVI指导EGDT达标后限制性液体管理,可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心肺功能,减少肺水产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生》期刊2017年17期)
张其庸[3](2016)在《早期目标指导治疗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5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EGDT组及对照组,分别予以EGDT治疗及按传统方法进行循环与容量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脏器功能受损情况、病死率及再次复苏率。结果 EGDT组的重要脏器功能受损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早期目标指导治疗可明显减轻感染性休克患者脏器功能受损情况和降低病死率,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文来源于《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6年S2期)
王陆豪,欧阳彬,管向东[4](2016)在《早期目标指导治疗:不应全盘否定其意义及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arly goal directed therapy,EGDT)近年来受到不断质疑,针对其的叁项研究Pro CESS、Pro MISe、ARISE结果均指向EGDT应被推翻。然而EGDT多年来推广和执行效果有目共睹,有效地降低了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这叁项大型研究其本身也存在着问题,并不能完全否定EGDT;我们正确地理解EGDT,在EGDT理念的基础上对其监测进行更新,才更有利益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EGDT不应被抛弃,而应该进一步发展和更新。(本文来源于《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6年03期)
胡健,尚为明,程冲,马婷[5](2015)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优化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目标指导治疗的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分析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 CCO)技术优化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66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早期目标指导治疗,研究组采取Pi CCO优化早期目标指导治疗,记录两组患者6 h指导治疗达标情况、尿量、血乳酸(Lac)水平、机械通气时间、Pv-a CO2(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以及复苏后28 d生存情况,比较分析二者复苏6 h、24 h、48 h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情况以及液体正平衡量。结果和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复苏6 h时Pv-a CO2以及Lac水平下降,复苏6 h和24 h时液体正平衡量上升,复苏6 h、24 h与48 h时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少,且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组间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8 d生存率、6 h治疗达标率以及尿量所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i CCO技术优化脓毒性休克患者EGDT,对早期目标指导治疗的实施可提供相应的参考,促进药物合理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处方药》期刊2015年07期)
石国权[6](2015)在《早期目标指导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对2013年1~12月的4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研究组)实施EGDT治疗,回顾性分析2012年1~12月的40例给予常规液体复苏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复苏前、后第1天、第3天、第7天测量血清肌钙蛋白I(c Tn I)、血浆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 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复苏前及治疗4周后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研究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复苏后3天、7天研究组c Tn I、NT-pro BNP、hs-CRP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4周后研究组左房内径(LAD)、左室后壁舒张期厚度(LVPWH)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EGDT可提高感染性休克患者生存率,发挥心肌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刊》期刊2015年02期)
杨军辉,喻莉,武晓灵,龙鼎,张远超[7](2015)在《改良式早期目标指导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改良式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入住该院ICU 11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改良式EGDT组(n=57)和传统EGDT组(n=59),比较两组患者28d生存率。改良式EGDT组根据28d预后分为存活组(n=46)和死亡组(n=11),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升压药使用时间、24h内复苏液体量、机械通气时间、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SOFA)、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等相关指标。结果改良式EGDT组28d生存率较传统EGDT组增高约18.9%(P<0.05)。改良式EGDT组中死亡患者的APACHⅡ评分、SOFA评分和MODS评分均较存活患者明显升高,分别为[(29.36±1.57)d vs.(24.30±3.27)d],[(13.45±0.52)d vs.(12.78±1.33)d],[(9.00±0.00)d vs.(4.04±1.94)d],且升压药物使用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改良式早期目标指导治疗可以显着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本文来源于《重庆医学》期刊2015年01期)
张远超,喻莉,武晓灵,龙鼎,杨军辉[8](2015)在《改良式早期目标指导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脏器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改良式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在治疗感染性休克时对患者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11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改良式EGDT组,n=57)和对照组(传统EGDT组,n=59),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分别测定液体复苏前(T0)及治疗后24 h(T1)、48 h(T2)及72 h(T3)血c Tn I、BNP、AST、ALT、TBA、BUN及Cr水平。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构成和治疗前APACHEⅡ评分及其他监测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T1、T2、T3时点的血c Tn I、BNP水平和T2、T3时点的血AST、ALT、TBA、Cr及BUN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式EGDT能更显着地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血c Tn I、BNP、AST、ALT、TBA、Cr及BUN水平,对心肌、肝脏及肾脏损伤有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15年01期)
胡苏[9](2014)在《改良式早期目标指导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及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改良式早期目标指导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及护理。方法将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确诊感染性休克患者5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试验组遵照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采用2010年提出的改良式早期目标指导治疗,对照组患者遵照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采用2004年SCC提出的早期目标指导治疗。观察28 d,比较2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病死率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等。结果 2组28 d病死率和MODS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使用呼吸机时间、住ICU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早期目标指导治疗可以使感染性休克患者尽早脱机,并缩短其住ICU时间。(本文来源于《河北医药》期刊2014年22期)
赵志坚,唐才喜,冯斌,杨凯庆[10](2013)在《高脂血症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目标指导治疗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早期目标指导治疗高脂血症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8月至2012年10月我科收治的高脂血症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传统液体治疗组)30例和实验组(早期目标治疗组)34例。比较两组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与对照组比,实验组住院期间并发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胰腺假性囊肿、胰腺感染、胸腔积液、合并ARDS患者病例数以及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明显减少(P<0.05)。结论应用早期目标指导治疗高脂血症重症急性胰腺炎可以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有利于改善SAP患者预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肝胆胰外科杂志》期刊2013年06期)
早期目标指导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达标后在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技术(PiCCO)测定的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指导下采取不同液体管理方式对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6月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符合纳入标准的脓毒性休克患者65例,按EGDT方案复苏,同时在入科后6 h内开始PiCCO监测,达标后随机分为液体限制组和液体非限制组,并采集病例相关数据。动态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入科后不同时段液体出入量、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心输出量指数(C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血清B型钠尿肽(BNP)等指标。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等。结果入科后24 h、48 h、72 h、96 h、120 h,两组间液体入量、每日液体平衡量(入量-出量)、ITBVI、EVLWI、BN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I、PV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液体非限制组的EVLWI与ITBVI、EVLWI与BNP均成正相关(P<0.05)。液体限制组使用呼吸机时间、住ICU时间均少于液体非限制组(P<0.05)。结论利用略低于正常的ITBVI指导EGDT达标后限制性液体管理,可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心肺功能,减少肺水产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早期目标指导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1].刘振菁.PiCCO监测指导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的临床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8
[2].孟东亮,孙雪东,应利君.早期目标指导治疗达标后不同胸腔内血容量指数指导液体管理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7
[3].张其庸.早期目标指导治疗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6
[4].王陆豪,欧阳彬,管向东.早期目标指导治疗:不应全盘否定其意义及作用[J].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2016
[5].胡健,尚为明,程冲,马婷.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优化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目标指导治疗的效果研究[J].中国处方药.2015
[6].石国权.早期目标指导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5
[7].杨军辉,喻莉,武晓灵,龙鼎,张远超.改良式早期目标指导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5
[8].张远超,喻莉,武晓灵,龙鼎,杨军辉.改良式早期目标指导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脏器功能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5
[9].胡苏.改良式早期目标指导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及护理[J].河北医药.2014
[10].赵志坚,唐才喜,冯斌,杨凯庆.高脂血症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目标指导治疗的临床研究[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