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氮污染评价论文-汪昌树,杨鹏年,于宴民,魏光辉

叁氮污染评价论文-汪昌树,杨鹏年,于宴民,魏光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叁氮污染评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硝态氮污染,地下水,地表水,焉耆盆地

叁氮污染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汪昌树,杨鹏年,于宴民,魏光辉[1](2016)在《焉耆盆地绿洲区水体硝态氮污染现状分析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焉耆盆地绿洲区水体硝态氮的污染现状,通过野外采样及室内分析,对绿洲区地表水(65个)、不同埋深地下水(281个)的硝态氮含量进行测定,并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绿洲区水体硝态氮含量总体水平较低,为2.69mg/L,水质状况良好,但不同水体类型、区域之间硝态氮含量差异明显;河流、水库等水质良好,农田排渠硝态氮含量明显高于其余地表水样;地下水硝态氮含量与埋深呈负相关关系,平均含量:包气带水>手压井水>农田灌溉水>饮用水。手压井硝态氮含量城镇明显低于灌区;农田灌溉水方面,粮食种植区明显低于蔬菜、瓜果种植区,表明氮肥及其施用水平与地下水硝态氮含量密切相关。近年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利用率偏低是焉耆盆地绿洲区水体硝态氮污染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王喜峰,贾仰文[2](2015)在《海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水质评价及硝态氮污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河流域平原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矛盾最为突出的区域。人均水资源量是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6,少于以色列的人均水资源量。海河流域平原区的水污染严重,水环境问题突出。由于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加剧,生产活动要求地下水开采,形成大片漏斗区,引起地质灾害。随着生产活动的加剧,环境污染也向地下水蔓延,引起新的水危机。对此,本研究针对地下水,应用水质评价评估地下水污染的情况,并挑选典型污染物硝态氮,分析区域污染的时空情势,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序列看,海河流域平原区水质变化不大,污染严重,Ⅴ及以上站点占总站点的30%,Ⅳ、Ⅴ的站点数基本在70%左右。从空间序列看,邯郸、廊坊等市水质最差,多为Ⅳ和Ⅴ类水,重金属及硝、氮为主要污染物。通过地下水水质评价,为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发展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地下水》期刊2015年06期)

卞建民,张真真,韩宇[3](2015)在《松嫩平原地下水氮污染空间变异性及健康风险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松嫩平原地下水污染现状及氮污染影响,利用地统计学软件分析了"叁氮"(硝态氮、亚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的特征,采用ArcGIS绘制了地下水硝态氮的变异函数图和空间分布图,并应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进行了氮污染对人体的潜在健康风险评价。上述研究表明,该区地下水污染物以"叁氮"最为突出,其中硝态氮污染最重,变异系数为1.686,属于强变异,含量分布与二阶球状模型拟合最好,块金值和基底效应分别为2.423和0.575,其含量的空间异质性是结构性因素及随机性因素共同造成的,随机性因素稍强;硝态氮污染高风险区占总面积的88.78%,主要分布在东中部高平原区,这一区域大部分为III类水,对人体健康存在较高的风险,应引起关注。(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孟春霞,郑西来,马振宇,王成见[4](2014)在《青岛市农村供水中硝酸盐氮污染状况及健康风险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007年9月~2008年8月青岛市农村供水水质监测资料,分析了青岛市农村供水中硝酸盐氮的污染状况,采用躯体毒物质风险评价模型评价了硝酸盐氮对人体健康潜在危害的风险指数。评价结果表明:硝酸盐氮超标区主要分布在部分农业种植区,其中,平度硝酸盐氮超标率高达49.8%;硝酸盐氮的健康风险评价指数介于0.00~8.42,仅平度、莱西、胶州部分乡镇的供水工程中硝酸盐氮的健康风险指数大于1,在不可接受范围内,但这几个乡镇涉及的供水人口较多,约占本次人口调查总数的30%。(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技术》期刊2014年09期)

曹灿[5](2014)在《城市浅水湖泊水环境质量评价与氮污染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典型的城市浅水景观湖泊—邯郸市南湖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水体和沉积物中氮元素的形态、可能来源及污染效应,且分析了湖泊水—沉积物界面氮素的迁移转化过程及影响因素,为同类型浅水湖泊氮污染的控制和富营养化治理研究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单因子评价、综合污染指数法和综合营养指数法对南湖水质状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南湖湖水中氮、磷等营养物严重超标,水质整体处于轻度富营养水平。另外,南湖湖水各理化因子变化受季节和污染程度影响较大。(2)南湖水体中TN含量在2.50~8.44mg/L之间,NH4+-N含量在0.77~2.66mg/L之间,NO3—-N的含量在1.37~5.27mg/L之间,最大值都出现在3#点,渚河入湖口处。水体中TN和无机氮的时间分布表现为冬、春季高于夏、秋季。从南湖水体中TN及无机氮的时空分布来看,污染物总体分布呈现从西往东逐渐减少,其中沿西岸至滏阳河出湖口一带污染物含量全湖最高。(3)南湖沉积物中TN含量变化范围为58~147mg·kg-1,全湖的平均含量为96mg·kg-1,空间分布差异较显着;最高值出现在1#,即滏阳河入湖口处。NH+4-N含量变化范围为6~14mg·kg-1,全湖的平均含量9.5mg·kg-1,空间分布差异较显着,最高值出现在3#,即渚河入湖口处。NO3—-N含量变化范围为2~11mg·kg-1,全湖的平均含量为5.8mg·kg-1,空间分布差异较显着;最高值出现在5#,即滏阳河出湖口处。(4)南湖沉积物中氮营养物主要包括有机氮(Org-N)、氨氮(NH3-N),其次是硝态氮(NO3—N),而亚硝态氮含量极少可以忽略。NH+4-N占TN比例约为10.0%~24.8%,NO3—-N占TN比例约为2.8%~11.4%,Org-N含量则占绝大部分,其比例约为71.1%~86.8%,无机氮,即NH+4-N、NO3—-N则很少。南湖沉积物中NH+4-N、NO3—-N含量变化随季节变化较平缓,NH+4-N含量最高时出现在6月份,NO3—-N含量最高时出现在3月之前。而TN、Org-N含量随季节变化比较明显,差异也较明显,其含量最高时出现在3月前和12月,即0.136mg·g-1和0.080mg·g-1,自春季至秋季后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尤其是在7月末降低到了全年的最低水平。(5)通过对南湖不同采样点的沉积物中TN、NH+4-N、NO3—-N含量与上覆水中的各形态氮浓度的分析,显示了南湖沉积物中的总氮含量与上覆水中总氮浓度具有大致相似的变化趋势,但是硝态氮在较大区间内沉积物含量与上覆水浓度不尽相同,氨氮则在较少点位不同。随着温度升高,N/P随之减小。(6)通过试验模拟底泥释放,发现TN的释放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不同pH值对沉积物中氮的释放量不尽相同,趋势总体上呈上升态势。DO浓度对沉积物中不同形态氮的释放起主要作用。当DO<1mg/L时,NH+4-N则是沉积物中氮释放的主要代表;当DO浓度升高时,TN、NH+4-N的释放量减少,NO3—-N释放量则逐渐增加。(本文来源于《河北工程大学》期刊2014-05-29)

罗大成,卢新卫,任春辉,李晓雪[6](2011)在《蓝田县农村居民饮用地下水中硝态氮污染及健康风险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蓝田县西北地区农村居民饮用地下水硝态氮含量进行测定的基础上,应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饮用地下水硝态氮污染的健康风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枯水期(3月)和丰水期(9月)蓝田县居民饮用地下水中硝态氮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2.00和15.81 mg.L-1,部分样品超过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限量值(20 mg.L-1)。随井深的增加,地下水硝态氮含量明显减小,0~20 m井深硝态氮污染最为严重,>60 m深地下水硝态氮含量较低。健康风险评价表明,南部塬区的焦岱镇、史家寨乡以及河谷阶地的普化镇、玉山镇等区域儿童健康风险指数大于1,也有小部分区域成人健康风险指数大于1,属于不可接受范围;北部山区成人和儿童健康风险值均小于1,在可接受范围内。(本文来源于《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陈琛[7](2011)在《北京市城近郊区地下水系统氮污染自净能力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北京水资源紧缺,地下水在供水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多年大规模开采以及工农业及生活污水的排放使得地下水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污染和破坏,并对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定的隐患。普遍存在的氮污染,已经威胁到某些区域的饮水安全。本文通过对研究区域进行取样分析,结合现有的水文、地质数据,探讨北京城近郊区地下水氮自净的影响因素及其对自净作用的影响程度。地下水自净能力评价与区划是合理管理规划地下水使用、指导地下水修复工作的技术方法之一,目前我国尚未产生成熟系统的评价体系。本文借鉴整理了国内外地下水脆弱性评价、修复评价以及自净能力评价的思路和方法,以北京城近郊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数据以及钻孔分析资料,提出了适合我国地下水自净评价的方法、模型以及区划体系。通过对样品的实验室分析以及SPSS软件相关性分析发现,pH、Eh以及化学需氧量(COD_(Mn))与氮素分布都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这些理化性质对氮的分布都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分析这叁个指标发现,他们都受到潜水含水层埋深的影响,因此可以统一用含水层埋深表达其影响。最终经过数据分析确定。影响地下水的自净作用的因素为包气带介质的岩性(V)、地下水水位埋深(D)、土地利用方式(U)、潜水含水层厚度(T)、潜水含水层岩性(L)以及承压隔水层介质及其厚度(A)。研究利用ArcGIS强大的空间数据处理功能将数据统一分析、处理,并将专家打分法以及主成分分析法结合,给各因子赋予权重,完成DLTAVU评价模型的分析和构建。其中潜水含水层埋深及岩性在对自净能力的整体影响中作用最大,因此赋予两者最高权重值,而土地利用类型这一因素则能够集中体现出微生物活动在自净过程中的作用。北京城近郊区自净能力评价利用ArcGIS空间迭加功能完成,并借助已有的评价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评价结果与以往数值模拟结果趋势相同、吻合良好,评价合理。根据评价结果进行研究区自净能力分区,将整个研究区的硝氮、铵氮按自净能力为一级至六级区域,并针对各区性质给出保护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1-06-01)

段磊,王文科,孙亚乔,杨晓婷[8](2011)在《关中盆地浅层地下水氮污染的健康风险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关中盆地浅层地下水氮污染对人体产生的潜在健康危害风险,在研究区采集和测试了232个水样,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浅层地下水氮污染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浅层地下水中硝态氮污染程度相对较重,呈面状分布;而铵态氮和亚硝态氮污染程度较轻,以点状存在。浅层地下水中硝态氮对人体健康的慢性毒害指数较高,高风险区占研究区面积的78.2%,主要分布在农业活动强烈的灌区和人口居住密集、工业相对发达的城镇区;硝态氮含量大于12.6mg/L的叁类地下水对人体健康也是高风险的,即传统意义上可以饮用的叁类水对人体健康并不都是安全的。上述成果对地下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期刊2011年03期)

陈建军,黄民生,卢少勇,赵屹坤,吴芸[9](2011)在《北京六湖水体和表层沉积物中氮污染特征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调查和分析了北京市六个城市湖泊水体和沉积物的氮营养盐污染特征和污染程度,并对六湖水体和表层沉积物中各指标作了相关分析,拟为城市湖泊富营养化的防治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所调查的北京城市湖泊氮污染程度较严重,调查期间半数湖泊的水体总氮(TN)含量超过地表水(湖、库)Ⅴ类标准值.在太湖流域的有机氮(ON%)污染评价标准下,六个城市湖泊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氮含量(ON%)均严重超标,其中最低值已达到污染标准值的3倍;而在安大略省的环境质量标准下,有两湖的表层沉积物TN生态毒性超过严重标准,叁湖接近严重标准.六个城市湖泊水体和表层沉积物中氮形态和总有机碳(TOC)指标间相关分析表明湖泊表层沉积物的TN和TOC的相关性最高(r=0.965,p<0.01),六个城市湖泊水体TN与湖泊表层沉积物的TN、TOC的相关性均极显着(r=0.960,0.964,p<0.01);城市湖泊表层沉积物(0~10cm)中有机质和总氮含量的控制和削减对于湖泊水体氮营养盐污染治理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1期)

段磊[10](2010)在《关中盆地地下环境氮污染机理与地下水质安全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地下环境氮污染对生态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构成了潜在的危险,一直是环境和水文地质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以关中盆地为典型研究区,以包气带和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以“叁氮”的迁移转化为主线,以资料收集、原位试验、室内实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为手段,开展了地下环境氮污染机理和水质安全评价研究,取得如下主要研究成果:(1)研究区包气带和浅层地下水中“叁氮”普遍存在,硝态氮的含量明显高于铵态氮和亚硝态氮的含量。在浅层地下水中硝态氮污染程度相对较重,呈面状分布,而铵态氮和亚硝态氮污染较轻,以点状存在。人类活动释放的氮负荷直接影响地下环境的氮污染程度,包气带岩性、厚度、地层结构和含水层的水力传输性能及其环境要素决定地下环境中“叁氮”的存在形态和迁移转化规律。(2)在系统分析氮化物行为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铵态氮吸附/解吸的动力学过程。通过铵态氮等温吸附/解吸实验表明,黄土等温吸附/解吸方程符合Langmuir模型,解吸滞后性最强;粉质粘土和粉砂等温吸附/解吸模式符合Henry模型,解吸滞后性较强;而细砂等温吸附方程符合Langmuir模型,等温解吸模式符合Henry模型,解吸滞后性最弱。这些结论与前人的成果具有一致性,也充分表明了黄土包气带对铵态氮迁移的阻滞能力强,粉质粘土和粉砂包气带次之,细砂包气带的阻滞能力最弱。(3)硝化/反硝化作用实验表明,铵态氮硝化动力学过程划分为缓慢阶段、快速阶段和衰减阶段,硝态氮反硝化过程包含反硝化阶段和弱硝化阶段,反硝化率为22.13%-70.23%,即在包气带原生环境(缺少人为添加营养液)中,硝态氮不能完全生物降解,使大部分硝态氮流失进入地下水中,为地下水硝态氮污染提供了物源。(4)通过混合实验和密封浸泡实验初步证明,混合稀释作用并不降低硝态氮的总量;化学还原和生物反硝化是硝态氮总量减少的重要途径,其中以化学还原为主,生物反硝化为辅。硝态氮的自然转化率为25.7-39.9%,即含水层的自净能力较差,因此造成了硝态氮的积累。亚铁盐的添加强化了还原环境,使含水层中硝态氮的转化率提高2倍以上,这一研究可为地下水氮污染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5)通过原位试验,对“叁氮”在黄土和砂性包气带中迁移转化规律进行了对比研究。利用包气带水分和溶质运移模型,得出植物根系吸收作用明显降低氮化物的残留值和最大迁移距离;玉米根系吸收作用强于小麦根系,二者的吸氮量占施氮量的41.3%;通过黄土、粉砂和细砂包气带输入浅层地下水的氮化物以硝态氮为主,硝态氮通量为铵态氮和亚硝态氮通量的104倍以上。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建立了含水层硝态氮年积累估算的数学模型,确定了影响硝态氮年积累的阈值,研究成果补充完善了含水层中氮化物环境行为与归趋理论。(6)利用健康风险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了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氮污染健康风险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浅层地下水中硝态氮对人体健康的慢性毒害指数较高,高风险区占研究区面积的78.2%,主要分布在农业活动强烈的灌区和人口居住密集、工业相对发达的城镇区;硝态氮含量在12.6-20mg/L间的地下水对人体健康也是高风险的,即传统意义上可以饮用的叁类水对人体健康并不都是安全的。在重点城郊区(西安地区),开展了地下水质健康风险综合评价,指出硝态氮为地下水中应优先治理的物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健康风险的地下水质安全管理程序和保障措施,为地下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0-04-12)

叁氮污染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海河流域平原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矛盾最为突出的区域。人均水资源量是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6,少于以色列的人均水资源量。海河流域平原区的水污染严重,水环境问题突出。由于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加剧,生产活动要求地下水开采,形成大片漏斗区,引起地质灾害。随着生产活动的加剧,环境污染也向地下水蔓延,引起新的水危机。对此,本研究针对地下水,应用水质评价评估地下水污染的情况,并挑选典型污染物硝态氮,分析区域污染的时空情势,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序列看,海河流域平原区水质变化不大,污染严重,Ⅴ及以上站点占总站点的30%,Ⅳ、Ⅴ的站点数基本在70%左右。从空间序列看,邯郸、廊坊等市水质最差,多为Ⅳ和Ⅴ类水,重金属及硝、氮为主要污染物。通过地下水水质评价,为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发展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叁氮污染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1].汪昌树,杨鹏年,于宴民,魏光辉.焉耆盆地绿洲区水体硝态氮污染现状分析与评价[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16

[2].王喜峰,贾仰文.海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水质评价及硝态氮污染研究[J].地下水.2015

[3].卞建民,张真真,韩宇.松嫩平原地下水氮污染空间变异性及健康风险评价[J].重庆大学学报.2015

[4].孟春霞,郑西来,马振宇,王成见.青岛市农村供水中硝酸盐氮污染状况及健康风险评价[J].水利水电技术.2014

[5].曹灿.城市浅水湖泊水环境质量评价与氮污染特征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4

[6].罗大成,卢新卫,任春辉,李晓雪.蓝田县农村居民饮用地下水中硝态氮污染及健康风险评价[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1

[7].陈琛.北京市城近郊区地下水系统氮污染自净能力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

[8].段磊,王文科,孙亚乔,杨晓婷.关中盆地浅层地下水氮污染的健康风险评价[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1

[9].陈建军,黄民生,卢少勇,赵屹坤,吴芸.北京六湖水体和表层沉积物中氮污染特征与评价[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10].段磊.关中盆地地下环境氮污染机理与地下水质安全评价[D].长安大学.2010

标签:;  ;  ;  ;  

叁氮污染评价论文-汪昌树,杨鹏年,于宴民,魏光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