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脉诊客观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脉诊,脉诊客观化,理论源流,探索实践
脉诊客观化论文文献综述
李军[1](2019)在《《伤寒论》指导脉诊的客观化教学改革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伤寒论》中关于脉诊的论述贯穿于辨病辨证及疾病转归与预后的各个环节,与理、法、方、药密切相关,对指导脉诊的教学与实践起着重要作用。但鉴于脉诊理论的不确定性、极易受临床经验和主观感悟等诸多因素影响,致使脉诊的传承与发展深受其累。在《伤寒论》中脉诊特点的指导下,近些年脉诊客观化的研究与应用,使得学生体验到基于真实脉象的指感训练,不仅改善了脉诊教学的实效性,更是提高了诊脉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期刊2019年14期)
陈仁波,张明明,李鹤,盖国忠[2](2017)在《基于社区高血压病肝火亢盛证脉诊特征的客观化探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社区高血压病肝火亢盛证患者的客观化脉诊特征,为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候客观化诊断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从社区高血压健康档案人群中选取49例高血压病肝火亢盛患者作为病例组,对照组选择44名社区健康居民。利用脉诊仪对两组双侧手臂桡动脉关脉信息进行采集。结果病例组右侧桡动脉关脉信息的H1、H2、Ass叁个脉诊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另外,病例组其他大部分指标的均值均高于正常组,但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通过脉诊仪能够发现高血压病肝火亢盛证患者的右手关脉脉诊图的主波要比正常人高大,为高血压病肝火亢盛证的正确诊断提供一定参考。(本文来源于《环球中医药》期刊2017年12期)
李甜,刘雪梅,刘媛,陆小左[3](2017)在《从脉诊仪谈中医脉诊客观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脉象仪在临床逐渐普及,国内有7家企业的脉象仪取得了国家药监部门的生产许可证,部分产品已列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广一批的产品名录,作为医疗器械在临床使用,但脉诊仪所描记的脉图参数如何在临床使用尚存在很多问题。国内尚没有公认的脉图判定标准,大多依据个体经验将量化指标转化为不准确的定性指标使用,目前尚缺乏脉图参数与病症诊断的指南,各种研究只针对某种疾病,不够系统,影响了脉诊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实现中医脉诊客观化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制定统一的脉象客观化标准,加强脉诊仪在临床应用中的推广,让脉诊仪走出实验室,真正融入到中医的诊疗过程中,加强临床医生对脉诊仪的认识,在使用中发现问题,再进行改良和完善,同时加强脉诊仪研发技术的提升,增强其稳定性和可重复性,使脉诊仪在临床诊疗疾病中发挥作用。进而更好地促进发展中医诊疗设备的发展,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本文来源于《河南中医》期刊2017年01期)
龚文珠[4](2016)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脉诊客观化研究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在当前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中医脉诊客观化研究的新思路。方法通过阐述脉诊客观化意义以及对近年脉诊客观化研究成果总结并提出问题,并对可穿戴设备与脉象仪,取脉压力定标,以及大数据分析与脉象信号分析叁个方面与中医整体观和叁因制宜观论述的结合来探讨。结果在遵循整体观,"叁因制宜"观指导下,可穿戴设备,取脉压力定标研究,大数据分析可为脉诊客观化中存在问题提供思路。结论在传统医学理论支持下,脉诊客观化当多学科合作,紧跟信息时代的脚步突破瓶颈。(本文来源于《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刘媛,李甜,赵鹏程,赵静,陆小左[5](2016)在《运动性疲劳脉诊客观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脉图与女子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相关性及推拿治疗对缓解疲劳的效果,为有效地中医脉诊客观化在运动性疲劳诊疗方面的发展运用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女子运动员180例,分别测得其在训练前、训练后的脉图特征参数及量表。然后按1∶1分为正常对照组及推拿治疗组观察治疗效果。推拿治疗组进行辨证推拿治疗,正常对照组则自然休息。再次测得脉图特征参数及量表。[结果]脉图特征参数中,P、t1、w/t与运动性疲劳呈正相关,h1与运动性疲劳呈负相关。训练前后的脉图特征参数中P、t1、h1、w/t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图可以作为评估运动性疲劳程度的客观化指标,可以作为缓解运动性疲劳的疗效评价指标;推拿治疗可以有效地缓解运动性疲劳,能够使受试对象的身体状态恢复到训练前的正常状态。(本文来源于《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张绍良,张志枫,许家佗[6](2016)在《寸口叁部九候脉诊客观化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寸口叁部脉诊是中医传统的脉诊方法。医者通过手指的施压,在寸关尺叁部进行"举按寻"的脉诊过程,从而获取需要的脉象信息。以往的脉诊客观化研究主要局限于单一的关部脉象,而叁部脉诊客观化研究尚处在起始阶段,还没有成熟统一的硬件及软件解决方案。寸关尺叁部与脏腑有对应关系,获取叁部脉象信息是脉诊客观化重要环节。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研究者们已研发出几种叁部脉象获取装置,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来源于《世界中医药》期刊2016年05期)
桂森[7](2016)在《关于脉诊客观化临床研究的系统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运用循证医学的系统性评价和Meta分析方法,对关于脉诊客观化临床试验研究的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和数据分析,为中医脉诊客观化诊查手段的有效性和特异性做出客观、系统性评价,为脉诊仪的临床应用及后续研究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运用电子检索手段,通过维普资讯中文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以及万方医学网数据库等,通过“脉诊”、“脉诊仪”、“客观化”、“脉象参数”等关键词,检索1979至2015年期间关于脉诊客观化临床应用随机对照实验研究的相关文献。对于检索出来的文献,严格根据符合纳入标准,不符合排除标准的原则进行甄选,符合条件的文章纳入评价与分析。依据结局指标的差异,将Meta分析分为5类,分别对结局指标为h1、h3/h1、h4/h1、h5/h1以及检出率的文献进行分析,异质性检验,发表性偏倚情况,进行敏感性分析,以观察脉诊仪对某些临床疾病特征性脉象信息的检出性以及对临床疾病辅助诊断的有效性,从而指导临床应用。结果:检索出相关试验文献372篇,对经过严格筛选后纳入研究文献为21篇,依据结局指标数据的不同,分为两种,包括以脉搏波参数为指标的研究文献15篇,以及以检出率为结局指标的文献6篇。在针对h1为结局资料的14篇纳入文献分析后,得出:X2=438.89,df=13(P<0.00001),I2=97%,各项研究具有异质性,效应量为SMD=0.58,95%CI=[0.04,1.12],不包含0,具有统计学意义;在针对结局资料为h3/h1的11篇纳入文献分析后,得出:X2=206.27,df=10(P<0.00001),I2=95%,研究具有异质性,效应量SMD=0.67,95%CI=[0.10,1.23],不包含0,有统计学意义;在针对结局数据为h4/h1的11篇纳入文献分析后,得出:X2=267.00,df=10(P<0.00001),I2=96%,研究就有异质性,效应量SMD=0.27,95%CI=[-0.48.1.03],包含0,没有统计学意义;在针对结局数据为h5/h1的9篇纳入文献分析后,得出:X2=20.22,df=7(P=0.005),I2=65%,研究同质性,效应量SMD=-0.20,95%CI=[-0.29,-0.10],不包含0,有统计学意义;在针对以检出率为结局指标的6篇纳入文献分析,得出:X2=5.42,df=5,P=0.37,I2=8%,说明各项试验之间具有同质性,效应量OR=16.75,可信区间95%CI=[9.86,28.45],不包含1,有统计意义。结论:1.脉诊仪作为中医脉诊客观化的诊查手段,对不同疾病人群患者脉象信息间差异的检出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利用脉诊客观化可以为中医临床辨证诊断提供辅助依据。2.运用脉诊仪检测,在结局参数指标为h1、h3/h1的分析试验中,某些疾病对脉图参数特异性的改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差异;在参数指标为h4/h1的分析试验中,某些疾病对于参数相比对照组的特异性改变没有统计学意义;在结局指标为h5/h1的分析试验中,某些疾病对于脉波比值的改变与对照组相比没有差异;在结局指标为检出率的分析试验中,对于不同疾病患者及正常人的脉象信息,经脉诊仪检测,其脉象信息具有明显差异性。3.搜索到纳入研究的国内关于脉诊仪临床试验的随机对照实验研究文献,纳入文献数量少,质量评估普遍偏低,实验的使用仪器、设计研究、测量方法差异性较大,异质性及偏倚发生几率升高,从而Meta分析结果的可信度较低。(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期刊2016-03-01)
张子霖,陈清光,金龙珍,朱雅楠,耿艳娜[8](2016)在《基于脉诊客观化的临床应用和评价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述了中医脉诊客观化的内涵、脉象仪及脉图参数指标的概念及意义,系统总结了脉诊客观化在心血管、代谢性疾病、肿瘤等临床常见疾病中的评价方法与应用进展,分析了当前脉诊客观化在临床评价研究的优势与不足,并对建立规范统一的脉诊客观化评价标准提出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医药导报》期刊2016年04期)
张伟妃,李福凤,刘宣,李琦[9](2016)在《大肠癌中医舌诊、脉诊客观化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近20年来大肠癌的中医舌诊、脉诊客观化研究进行整理,系统地总结并归纳了目前中医界专家对大肠癌患者舌象、脉象的客观化研究进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对大肠癌进行四诊客观化研究的日趋深化,最终可能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客观量化标准,用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总结大肠癌中医舌诊、脉诊信息的研究成果,发现问题,为后续研究把握方向,并对大肠癌客观化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刊》期刊2016年01期)
汪南玥,于友华,刘佳,陈燕萍[10](2015)在《脉诊客观化研究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脉诊是中医四诊方法之一,其客观化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经过数十年科技工作者的努力,脉诊客观化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尚没有一致公认的成果,临床转化推广也受到一定局限。文章系统分析了脉诊客观化研究中存在的主观性、缺乏标准和规范等根本问题,并就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方向、研究思路的整理与探讨,即从以疾病为研究对象回避主观因素的影响,建立脉诊信息采集的操作规范,开展病脉结合、脉诊体质分类研究的同时,注重脉诊基础研究,为脉诊信息客观化提供可靠的研究方法与可行的研究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5年08期)
脉诊客观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索社区高血压病肝火亢盛证患者的客观化脉诊特征,为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候客观化诊断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从社区高血压健康档案人群中选取49例高血压病肝火亢盛患者作为病例组,对照组选择44名社区健康居民。利用脉诊仪对两组双侧手臂桡动脉关脉信息进行采集。结果病例组右侧桡动脉关脉信息的H1、H2、Ass叁个脉诊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另外,病例组其他大部分指标的均值均高于正常组,但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通过脉诊仪能够发现高血压病肝火亢盛证患者的右手关脉脉诊图的主波要比正常人高大,为高血压病肝火亢盛证的正确诊断提供一定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脉诊客观化论文参考文献
[1].李军.《伤寒论》指导脉诊的客观化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9
[2].陈仁波,张明明,李鹤,盖国忠.基于社区高血压病肝火亢盛证脉诊特征的客观化探索研究[J].环球中医药.2017
[3].李甜,刘雪梅,刘媛,陆小左.从脉诊仪谈中医脉诊客观化[J].河南中医.2017
[4].龚文珠.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脉诊客观化研究探析[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
[5].刘媛,李甜,赵鹏程,赵静,陆小左.运动性疲劳脉诊客观化研究[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
[6].张绍良,张志枫,许家佗.寸口叁部九候脉诊客观化研究进展[J].世界中医药.2016
[7].桂森.关于脉诊客观化临床研究的系统性评价[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6
[8].张子霖,陈清光,金龙珍,朱雅楠,耿艳娜.基于脉诊客观化的临床应用和评价方法[J].中医药导报.2016
[9].张伟妃,李福凤,刘宣,李琦.大肠癌中医舌诊、脉诊客观化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
[10].汪南玥,于友华,刘佳,陈燕萍.脉诊客观化研究的思考[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