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西方传统的社会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社会运动,传统社会主义运动,西方左翼
西方传统的社会观论文文献综述
孟鑫[1](2018)在《新社会运动对西方传统社会主义运动的挑战与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社会运动的发展对西方传统社会主义运动提出了一系列新挑战,同时,它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变革资本主义的新道路。其中包括走出传统左派的理念与实践,用新的视角研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在挑战西方传统社会主义运动理念的基础上创新实践道路。在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社会革命意识逐渐退化的现实中,新社会运动正在成为促进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变迁,进而走向社会主义的现实推动力量。(本文来源于《东南学术》期刊2018年02期)
孙承海[2](2015)在《中西方比较下看中国传统社会的法律与道德——评《中国传统社会下的法律与道德》》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与西方不同,其古代法律受儒、法、道等各家的学说的影响,儒家思想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更是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在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下,社会道德方面受到了特别的重视,并通过法律的方式加以实践表现,从而使法律制度始终在道德评价、义利识别、社会责任等方面与儒家主导思想高度契合。笔者试图从中国法律和道德关系与西方法律和道德关系的认识对比中,分析中国传统社会的法律与道德。(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5年19期)
顾华详[3](2014)在《论西方传统社会对中国法律的误读——以西方比较法学研究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西方主流比较法学文献和法学研究中,都将西方法律作为正统,摆在主导地位上。从人类社会法治文明的进程来看,中华文明五千年之久延续不断,朝代盛衰更替,法制持续发展。但大多西方学者认为,法律在中国传统社会不占主导地位,并且认为中国传统法律专制主义、集权主义特征明显。实际上,中国法律在传统社会中占有十分重要而独特的地位,显然是西方传统观点对中国法律地位存在认识偏差。西方社会对中国礼法结合的法治文化少有清晰的认识,对中国法治模式理解不透彻。中国法律只有面向现实与未来加快发展才能消除西方误读。因此,中国应该重视通过比较法学研究,不断提升法制建设的自主性和独创性,重视对内积极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对外重视"加强互信协作、促进安全稳定"的能力,不断提升中国法律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本文来源于《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6期)
赵巍[4](2014)在《西方翻译传统的社会文化批评——兼评国内西方翻译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方翻译史研究必须面对的问题是按照何种思路来对两千多年来的西方翻译理论和实践进行叙述。本文主要从史料编排和叙述的角度对国内外西方翻译史研究进行全面综述,提出和国外翻译史研究结果相比,国内的西方翻译界仍然以语言学和文艺学的分立来阐述整个西方翻译史,已经落后于翻译研究当前的理论兴趣和理论视野。当代翻译理论正日益突破文本研究,表现出更加宽阔的的社会—文化研究取向。翻译史也需要与时俱进,在如实呈现基本翻译史实的基础上,按照当下翻译界全新的理论兴趣和宽阔的学术视野对历史上的翻译活动做出新的阐释,以便及时反映并跟进翻译学的最新进展。本文按照"翻译是一种社会文化实践活动"的基本思路,从外部的社会历史环境角度对西方主要翻译史实进行阐释,说明社会文化思潮对西方翻译实践及理论的影响及其连续性,能够为社会学角度和文化学角度的翻译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认识,有利于读者更好地在历史语境中认识西方翻译活动的历史文化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11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2014年英汉语比较与翻译研究国际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4-08-25)
宣晓伟[5](2013)在《西方传统社会与教会制度——“中国迈向高收入过程中的现代化转型研究”之十》一文中研究指出悠悠千年,我们都专一地皈依于基督教伦理宏大的悲情,据说不曾有过二心;这种专注,已经遮蔽了我们的眼睛;不过,我们文化的命运已经注定;我们将再度清楚地意识到多神才是日常生活的现实。昔日众神从坟墓中再度走出来,由于已遭除魅,他们不再表现为拟人的力量。他们企图再次主宰我们的生命,(本文来源于《中国发展观察》期刊2013年12期)
方晓[6](2007)在《从西方看中国:中国传统社会再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问题,即现代化研究,在海内外引起的热烈讨论经久不衰,常议常新。只是不同地区的人们研究的对象有所不同。西方学者多致力于探讨"西方世界兴起"的原因,中国学者则更多关注中国自身的问题。中国内地的现代化研究尽管起步较晚,但是早些时候历史学中展开的两场大讨论已经初步涉及社(本文来源于《读书》期刊2007年12期)
袁琳[7](2007)在《西方传统文化中的社会和谐思想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古希腊奴隶制社会开始的两千多年历史中,西方的思想家在追求完美的理想社会中创造出了丰富的社会和谐思想。这些思想中不乏进步的历史意义,同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来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04期)
石路,张轩[8](2007)在《罗尔斯对西方传统社会契约论思想发展的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罗尔斯的社会契约论思想在西方社会契约论发展的总体历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继承西方传统社会契约论的基础上,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把社会契约论作为一种程序理性或发现正义的方法来演绎其作为公平的正义观,实现了西方传统社会契约论思想在现代的复兴。(本文来源于《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03期)
焦金波,刘艳[9](2006)在《西方传统社会契约理念的历史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契约理念是西方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时代社会契约作为一种方法论被一些政治哲学家所运用,但在19世纪前的欧洲,社会契约是被作为一种社会历史事实加以确认的。这种被作为一种社会历史事实的社会契约,其理念有其自我生成、演化与嬗变的历史建构过程。大致先后经历了古希腊晚期形成的针对社会个体的“原子契约”理念、中世纪时期形成的针对社会不同主体的“多重契约”理念、宗教改革后形成的关于政治国家合法性解释的社会契约理念,以及在康德的哲学中关于政治合法性与道德自律性相统一的社会契约理念四个历史阶段。(本文来源于《学术论坛》期刊2006年06期)
巨永明[10](2000)在《民族整合与传统社会转型——近代中国落后西方问题探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传统社会为何迟迟不能转型 ,以致在近代落后于西方 ,这是国内外学术界多年来一直在争论的问题 ,至今未有定论。本文认为 ,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现代中华民族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因此 ,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民族整合是影响中国社会转型、使之落后于西方的重要原因。两宋以后的叁次民族整合阻碍了现代经济制度———市场经济的成长 ,并使中国的封建化反复重迭 ,以致终未能及早走出中世纪 ,长入工业社会(本文来源于《浙江社会科学》期刊2000年06期)
西方传统的社会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与西方不同,其古代法律受儒、法、道等各家的学说的影响,儒家思想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更是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在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下,社会道德方面受到了特别的重视,并通过法律的方式加以实践表现,从而使法律制度始终在道德评价、义利识别、社会责任等方面与儒家主导思想高度契合。笔者试图从中国法律和道德关系与西方法律和道德关系的认识对比中,分析中国传统社会的法律与道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西方传统的社会观论文参考文献
[1].孟鑫.新社会运动对西方传统社会主义运动的挑战与创新[J].东南学术.2018
[2].孙承海.中西方比较下看中国传统社会的法律与道德——评《中国传统社会下的法律与道德》[J].法制博览.2015
[3].顾华详.论西方传统社会对中国法律的误读——以西方比较法学研究为视角[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4].赵巍.西方翻译传统的社会文化批评——兼评国内西方翻译史研究[C].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11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2014年英汉语比较与翻译研究国际研讨会摘要集.2014
[5].宣晓伟.西方传统社会与教会制度——“中国迈向高收入过程中的现代化转型研究”之十[J].中国发展观察.2013
[6].方晓.从西方看中国:中国传统社会再认识[J].读书.2007
[7].袁琳.西方传统文化中的社会和谐思想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8].石路,张轩.罗尔斯对西方传统社会契约论思想发展的贡献[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9].焦金波,刘艳.西方传统社会契约理念的历史建构[J].学术论坛.2006
[10].巨永明.民族整合与传统社会转型——近代中国落后西方问题探源[J].浙江社会科学.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