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含量论文-李佳乐,赵茹冰,陈进红,祝水金

基因含量论文-李佳乐,赵茹冰,陈进红,祝水金

导读:本文包含了基因含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陆地棉,棉籽,主要成分,基因型

基因含量论文文献综述

李佳乐,赵茹冰,陈进红,祝水金[1](2019)在《基因型和环境对陆地棉棉籽中主要成分含量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基因型和环境及两者互作对棉籽中主要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以11个陆地棉品种在长江中下游流域部分棉区10个试点的样品为研究材料,测定棉籽中蛋白质、油分、棉酚、植酸、α-生育酚和γ-生育酚6种主要成分的含量,并分析其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效应。【结果】结果表明,基因型、环境,以及两者互作对棉籽中蛋白质和油分含量均有极显着的影响;环境对棉籽中棉酚和植酸含量有极显着影响,基因型对棉籽中棉酚含量有极显着影响、对植酸含量有显着影响,但二者对棉酚和植酸含量互作效应不显着。α-生育酚和γ-生育酚的基因型效应不显着,但环境效应显着,地区间的生育酚含量差异达到极显着水平。此外,蛋白质含量与油分含量呈极显着负相关,二者之和稳定在75%左右。【结论】在棉籽品质育种中不仅要依据品种的差异,还要考虑环境以及品种与环境的互作。棉籽主要成分含量的表现是基因型和生态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来源于《棉花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俞金健,王建军,尹雨钦,程健弘,黄华宏[2](2019)在《彩叶香樟叶片色素含量及其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彩叶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是人工选育的香樟新品种,具有很高的观赏与经济价值,探索彩叶香樟特殊叶色形成的生理生化机制对香樟观赏新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彩叶香樟特殊叶色的形成机制,以彩叶香樟新品种'涌金'(C. camphora'Yongjin')和野生香樟为实验材料,比较两种香樟的叶片颜色变化、叶绿素、类胡萝卜素与花青素含量以及光合特性,同时利用qRT-PCR技术检测15个叶绿素合成相关基因在二者间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4月'涌金'的叶片颜色与野生香樟明显不同,测定期间'涌金'的叶色值呈上升趋势,4月10日时最小,为2.757,4月21日时最大,为8.163,且皆显着低于野生香樟(P<0.05)。4月10日'涌金'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与野生香樟的差异最大,仅为后者的24.9%、42.2%和29.7%。虽然两种香樟的叶绿素含量在各测定时间点均存在极显着差异(P<0.01),但二者的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含量差异均未达到显着水平。'涌金'的光响应变化趋势与野生香樟相似,其最大净光合速率为7.44μmol/(m2·s),光饱和点为396.7μmol/(m2·s),均显着低于野生香樟(P<0.05)。两种香樟间叶绿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存在较大差异,尤其在4月10日差异最大,二者共有11个基因的表达量存在显着差异(P<0.05),其中'涌金'谷酰胺-tRNA还原酶基因(C. camphora glutamy l-tRNA reductase, CcHEMA)与尿卟啉原Ⅲ合成酶基因(C. camphora uroporphyrinogenⅢsynthetase, CcHEMD)表达量仅为对照的38.7%和31.7%;'涌金'CcHEMD、粪卟啉原Ⅲ氧化酶基因(C. camphora coproporphyrinogenⅢoxidase, CcHEMF)在测定期间的表达量均显着低于野生香樟(P<0.05),与低叶绿素含量的表型相符。综上认为,'涌金'在春季叶绿素相对含量低是其特殊叶色形成的直接原因,这与其HEMA、Mg-螯合酶H亚基(magnesium chelatase H subunit, CHLH)、CHLI、CHLD、HEMD和HEMF等编码基因呈现相对低的表达量有关。本研究结果为后续深入解析彩叶香樟特殊叶色形成的机制和选育香樟观赏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梁艳,吕康,何标[3](2019)在《跑台运动对APP/PS1转基因小鼠海马区Aβ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中等强度的跑台运动对转基因(Tg)淀粉样前体蛋白(APP)/γ-分泌酶(PS1)小鼠β-淀粉样蛋白(Aβ)生成和清除的影响。方法把Tg APP/PS1小鼠随机分为运动组(TE组)和安静组(TC组)各12只。TC组安静饲养,TE组给予12 w的运动干预。运动结束后检测各组海马区中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LRP)-1、晚期糖基化终末端产物受体(RAGE)、APP、脑啡肽酶(NEP)蛋白表达水平和Aβ40、Aβ42的浓度。结果与TC组相比较,TE组Aβ40浓度均显着下降(P<0.05,P<0.01),LRP-1、NEP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P<0.05),RAGE、APP、PS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着下降(P<0.01,P<0.05)。结论 12 w中等强度的跑台运动可能通过提高LRP-1和NEP蛋白表达水平,下调APP、PS1和RAGE蛋白表达水平,减少Aβ生成、提高其降解和加速转运清除,从而降低Tg APP/PS1小鼠海马Aβ40和Aβ42浓度。(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9年21期)

李洪涛,许瀚元,李景芳,祝庆,迟铭[4](2019)在《玉米叶绿素含量基因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控制玉米叶绿素含量的遗传规律,以叶绿素含量存在显着差异的2个普通玉米自交系组配的P_1、P_2、F_1、BC_1、BC_2、F_2 6个世代为试验材料,运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分析方法,探明玉米叶绿素含量的遗传模型,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结果表明,F_1叶绿素含量杂种优势表现为正向离中亲优势,无超亲优势;玉米叶绿素含量的遗传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共同控制,以主基因遗传为主,非加性效应大于加性效应;2对主基因与多基因的加性效应均为减效,显性效应均为增效,上位性效应累计为正向;BC_1、BC_2、F_2叶绿素含量主基因的遗传率分别为74.58%、78.62%、20.84%,多基因的遗传率分别2.84%、7.69%、68.11%。(本文来源于《作物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岳圆圆,全英杰,任镘蓉,龚晨,高日[5](2019)在《贡菊不同花期3种活性物质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贡菊花蕾期、露白期、初花期和盛花期中木樨草苷、绿原酸和异绿原酸含量及其相关CmFNS1、CmC3H、CmHQT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变化,为确定贡菊最佳采收时期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绿原酸、木樨草苷和异绿原酸的含量都在露白期迅速下降,初花期上升,盛花期逐渐下降,其中在初花期含量最高,分别为0.43%、0.27%和0.33%。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mFNS1、CmC3H、CmHQT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发现,这些基因表达量变化呈现出横向"S"形,并在初花期达到最高值,与木樨草苷、绿原酸、异绿原酸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似,进一步表明贡菊在初花期木樨草苷、绿原酸、异绿原酸含量最高。(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7期)

袁昭弟,焦后意,刘凯,周丽洁,余显权[6](2019)在《水稻花色苷含量及合成结构基因的差异表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花色苷的生物合成受许多因素影响,而控制关键酶的结构基因是最主要的因素。针对2个红米材料和2个白米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的方法,对合成水稻花色苷的结构基因(OsPAL、OsCHS、OsCHI、OsF3H、OsF3′H、OsDFR、OsANS、OsF3′5′H、OsUFGT)在茎、叶及种子发育过程中的相对表达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OsPAL、OsCHS在水稻的茎、叶和种子中表达,OsCHI在白米恢复系蜀恢498和白米株系的组织中均有表达,是花色苷合成的组成型基因;其它基因在参试材料的茎、叶和种子中的表达量不同,具有组织特异性。2)在红米品种贵红1号和红米株系开花后7~28 d的花色苷含量逐渐增加,而白米恢复系蜀恢498和白米株系的花色苷含量逐渐下降;这些基因在红米品种贵红1号和红米株系的前中后期均有表达且表达量较高,OsCHS在红米品种贵红1号种子发育过程中的表达量逐渐增加;这些基因在白米恢复系蜀恢498和白米株系开花后7~28 d的前中期表达量较低,后期急剧降低。表明这些基因的表达量与其花色苷的含量动态变化相同,对花色苷的积累有一定的作用。3)OsPAL、OsCHS表达量与红米品种贵红1号花色苷含量呈显着正相关,OsF3H表达量与白米株系花色苷含量呈显着正相关,OsPAL表达量与红米株系花色苷含量呈显着正相关,OsCHI、OsF3′5′H、OsUFGT表达量与红米株系花色苷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研究表明,这些基因在参试材料的茎、叶和种子开花后7~28 d前中后期的差异表达,可能是造成它们着色差异的主要原因。OsPAL、OsCHS是红米品种贵红1号籽粒花色苷合成的关键基因,OsF3H在白米株系籽粒发育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OsPAL、OsCHI、OsF3′5′H、OsUFGT在红米株系籽粒花色苷积累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种子》期刊2019年09期)

夏军,时晓娟,郝先哲,李楠楠,田雨[7](2019)在《低温对不同基因型棉种萌发过程中酶活性及激素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低温胁迫对不同基因型棉种萌发阶段的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及激素含量的变化,以不同基因型棉花品种(‘新陆早65’和‘新海35’)为试验材料,设3个温度处理:12~15oC、18~21oC以及25~28oC,测定了棉花种子萌发期不同阶段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SP)、可溶性糖(SS)、游离脯氨酸(FP)、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_2O_2)含量,以及赤霉素(GA_3)、脱落酸(ABA)、生长素(IAA)和玉米核甘素(ZR) 4种内源激素的含量。结果表明,随温度的下降,棉种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均呈显着性差异,且‘新海35’表现出更强的发芽能力;棉种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等均升高,而内源激素含量则呈现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新海35’的SOD、POD、CAT活性和SP、SS、ABA、GA3、IAA、ZR含量及GA3/ABA、IAA/ABA值在低温胁迫下分别比‘新陆早65’高42.34%、9.53%、27.53%、27.40%、10.42%、29.51%、91.01%、37.38%、39.31%、25.02%、6.53%,而‘新陆早65’的MDA含量及ZR/ABA值分别比‘新海35’高16.09%、23.68%。相关性分析发现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与内源激素含量存在显着或极显着关系,与激素比值存在显着或极显着的负相关;主成分分析发现ABA和SS是影响棉种萌发的主要因素。因此,海岛棉通过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和内源激素含量,减少MDA含量,降低活性氧的积累,从而加快物质代谢与转换,表现出更强的耐寒性。(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扎西次旦,张大文,次仁德吉[8](2019)在《藏鸡肌肉中肌苷酸含量潜在影响基因概述》一文中研究指出肌苷酸(Inosinemonphosphate,IMP)是一种在核糖核酸中发现的核苷酸,是鸡肉鲜味特性的主要物质基础,同时具有治疗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和肝硬化等功能。氨基咪唑氨甲酰核苷酸转甲酰基酶/次黄嘌呤核苷酸环水解酶基因(PURH)、腺苷琥珀酸裂解酶(ADSL)基因、腺苷一磷酸脱氨酶(AMPD)基因、GARs-AIRs-GART基因和谷氨酰胺磷酸核糖焦磷酸酰胺转移酶(GPAT)基因是影响鸡肉肌苷酸含量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对上述相关基因的综合分析,以期为西藏地区藏鸡肌肉中肌苷酸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本文来源于《西藏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陈林,李辉,杨华婷,李兴才,赵忠海[9](2019)在《赤水乌骨鸡不同绿壳基因型的蛋品质及胆绿素含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赤水乌骨鸡的生产效益,并完善赤水乌骨鸡蛋品质研究内容,随机选取314只8月龄赤水乌骨鸡母鸡,对其进行SLCO1B3基因检测,将其分为绿壳纯合型、绿壳杂合型、白壳纯合型,并各收集60个鸡蛋,测定其蛋重、蛋壳颜色、蛋形指数、蛋壳强度、蛋白高度、蛋黄颜色、哈氏单位、蛋黄重量等指标,同时测定蛋壳中胆绿素及原卟啉含量。结果表明:在蛋黄颜色和蛋壳指数上,3种基因型无显着性差异(P>0.05),且蛋壳指数均在1.3~1.35之间;在蛋壳强度上,绿壳纯合型显着低于绿壳杂合型及白壳纯合型(P<0.05);在蛋重上,绿壳杂合型显着高于白壳纯合型和绿壳纯合型;在蛋白高度上,绿壳纯合型与白壳纯合型显着高于绿壳杂合型(P<0.05),绿壳纯合型蛋黄重量显着低于绿壳杂合型(P<0.05),且白壳纯合型的蛋黄重量介于两者之间,与另外两种基因型不存在显着差异(P>0.05);在哈氏单位上,绿壳纯合型及白壳纯合型显着高于绿壳杂合型(P<0.05)。在胆绿素及原卟啉含量上,绿壳纯合型蛋壳胆绿素含量显着高于绿壳杂合型蛋壳胆绿素含量及白壳纯合型胆绿素蛋壳含量(P<0.05),绿壳杂合型蛋壳胆绿素含量显着高于白壳纯合型蛋壳胆绿素含量;白壳纯合型蛋壳原卟啉含量显着高于绿壳杂合型蛋壳原卟啉含量及绿壳纯合型原卟啉蛋壳含量(P<0.05),绿壳杂合型蛋壳原卟啉含量显着高于绿壳纯合型蛋壳原卟啉含量。结果提示:绿壳纯合型赤水乌骨鸡的鸡蛋蛋品质优于绿壳杂合型赤水乌骨鸡,市场价值高于白壳纯合型赤水乌骨鸡,绿壳纯合型赤水乌骨鸡具有更高的开发利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家禽》期刊2019年17期)

刘瑞莉,袁玮,吴磊,刘贤勋,柏学进[10](2019)在《布莱凯特黑牛A-FABP基因表达规律及其肌内脂肪含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旨在探究布莱特黑牛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基因表达规律,鉴定其与肌内脂肪含量调控的相关性。通过克隆获得A-FABP基因,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基因结构;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A-FABP基因在不同组织及不同时期的表达情况;采用PCR-SSCP方法探究基因型与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克隆获得的A-FABP序列与牛、瘤牛、山羊亲缘关系近,同源性高;A-FABP基因在背最长肌中表达量最高,不同时期A-FABP基因的表达量随月龄增加逐渐降低;关联分析显示其多态位点与肌内脂肪含量显着相关(P<0.05),与大理石花纹评分不显着。综上推测,A-FABP基因参与牛肌内脂质代谢相关过程,对调控脂肪的沉积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肉质性状的辅助标记基因。(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基因含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彩叶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是人工选育的香樟新品种,具有很高的观赏与经济价值,探索彩叶香樟特殊叶色形成的生理生化机制对香樟观赏新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彩叶香樟特殊叶色的形成机制,以彩叶香樟新品种'涌金'(C. camphora'Yongjin')和野生香樟为实验材料,比较两种香樟的叶片颜色变化、叶绿素、类胡萝卜素与花青素含量以及光合特性,同时利用qRT-PCR技术检测15个叶绿素合成相关基因在二者间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4月'涌金'的叶片颜色与野生香樟明显不同,测定期间'涌金'的叶色值呈上升趋势,4月10日时最小,为2.757,4月21日时最大,为8.163,且皆显着低于野生香樟(P<0.05)。4月10日'涌金'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与野生香樟的差异最大,仅为后者的24.9%、42.2%和29.7%。虽然两种香樟的叶绿素含量在各测定时间点均存在极显着差异(P<0.01),但二者的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含量差异均未达到显着水平。'涌金'的光响应变化趋势与野生香樟相似,其最大净光合速率为7.44μmol/(m2·s),光饱和点为396.7μmol/(m2·s),均显着低于野生香樟(P<0.05)。两种香樟间叶绿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存在较大差异,尤其在4月10日差异最大,二者共有11个基因的表达量存在显着差异(P<0.05),其中'涌金'谷酰胺-tRNA还原酶基因(C. camphora glutamy l-tRNA reductase, CcHEMA)与尿卟啉原Ⅲ合成酶基因(C. camphora uroporphyrinogenⅢsynthetase, CcHEMD)表达量仅为对照的38.7%和31.7%;'涌金'CcHEMD、粪卟啉原Ⅲ氧化酶基因(C. camphora coproporphyrinogenⅢoxidase, CcHEMF)在测定期间的表达量均显着低于野生香樟(P<0.05),与低叶绿素含量的表型相符。综上认为,'涌金'在春季叶绿素相对含量低是其特殊叶色形成的直接原因,这与其HEMA、Mg-螯合酶H亚基(magnesium chelatase H subunit, CHLH)、CHLI、CHLD、HEMD和HEMF等编码基因呈现相对低的表达量有关。本研究结果为后续深入解析彩叶香樟特殊叶色形成的机制和选育香樟观赏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因含量论文参考文献

[1].李佳乐,赵茹冰,陈进红,祝水金.基因型和环境对陆地棉棉籽中主要成分含量影响[J].棉花学报.2019

[2].俞金健,王建军,尹雨钦,程健弘,黄华宏.彩叶香樟叶片色素含量及其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9

[3].梁艳,吕康,何标.跑台运动对APP/PS1转基因小鼠海马区Aβ含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

[4].李洪涛,许瀚元,李景芳,祝庆,迟铭.玉米叶绿素含量基因效应分析[J].作物杂志.2019

[5].岳圆圆,全英杰,任镘蓉,龚晨,高日.贡菊不同花期3种活性物质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J].江苏农业科学.2019

[6].袁昭弟,焦后意,刘凯,周丽洁,余显权.水稻花色苷含量及合成结构基因的差异表达研究[J].种子.2019

[7].夏军,时晓娟,郝先哲,李楠楠,田雨.低温对不同基因型棉种萌发过程中酶活性及激素含量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报.2019

[8].扎西次旦,张大文,次仁德吉.藏鸡肌肉中肌苷酸含量潜在影响基因概述[J].西藏农业科技.2019

[9].陈林,李辉,杨华婷,李兴才,赵忠海.赤水乌骨鸡不同绿壳基因型的蛋品质及胆绿素含量研究[J].中国家禽.2019

[10].刘瑞莉,袁玮,吴磊,刘贤勋,柏学进.布莱凯特黑牛A-FABP基因表达规律及其肌内脂肪含量研究[J].中国畜牧杂志.2019

标签:;  ;  ;  ;  

基因含量论文-李佳乐,赵茹冰,陈进红,祝水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