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暗能量论文-黄尖尖

宇宙暗能量论文-黄尖尖

导读:本文包含了宇宙暗能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超新星,光子,标准烛光,罗什,原子,气候变化,朱棣文,爱因斯坦,薛定谔,量子系统

宇宙暗能量论文文献综述

黄尖尖[1](2018)在《照亮宇宙暗能量光子科学,人类文明的一束光》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光是粒子还是波的论战,是物理史上持续最长、程度最激烈的一场酣战。牛顿最早提出光的粒子理论,而麦克斯韦的电磁学理论认为光是一种波。1887年,赫兹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是由称为“光子”的粒子组成,借此解释了光电效应……(本文来源于《解放日报》期刊2018-10-30)

付毅飞[2](2017)在《又一独立证据显示宇宙暗能量确实存在》一文中研究指出世界最大星系巡天eBOSS国际科学合作组,近日发现了显着的重子声波振荡信号。eBOSS国际合作组星系成团性工作组联合组长、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赵公博22日向科技日报介绍,这是首次利用宇宙深处的类星体进行的重子声波振荡测量,并在超新星、宇宙微波背景辐(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7-05-23)

Richard,Panek[3](2016)在《《4%的宇宙:暗物质、暗能量与发现隐蔽世界的比赛》》一文中研究指出出版社:Blackstone Audio,Inc.出版时间:2011年1月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关于暗物质和暗能量探索的史诗性着作,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是关于那些惊人发现"背后"的故事。作者Richard Panek选择了一个世纪性的大发现——宇宙加速膨胀及其所预示的暗物质与暗能量的存在,并以史诗般的笔触叙述了这一发现的历史过程。他瞄准了获得这些发现的关键人物、机构以及相关的各种过程;并且,他对人物与事件的叙述也不是采用传统(本文来源于《科学新闻》期刊2016年08期)

孙昌忠[4](2014)在《关于宇宙“暗能量”的基本假说》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在宇宙间存在着这样一个事实:即所有星系—-从恒星系、银河系到总体星系,都在不断发生向外扩张这样一种现象。这就是所谓的"宇宙膨胀"现象。而促使宇宙膨胀或产生这种宇宙膨胀的自然能量,有人把它比喻或称其为"暗能量"。然而,这种暗能量究竟是什么?是如何在宇宙间自然产生或形成的?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一个最基本的假设来得到最为合理的解释。(本文来源于《科学中国人》期刊2014年22期)

胡其峰,张悦如[5](2012)在《我国天文学研究急需第一手数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胡其峰 实习张悦如)在中国科协日前举行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上,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宇宙暗物质暗能量组首席研究员陈布雷指出,目前我国天文学研究的一大缺憾是还没有自己的数据来源,往往是使用别人已经作过分析的数据,这离取得第一手的发现(本文来源于《光明日报》期刊2012-09-05)

刘敬华[6](2011)在《宇宙暗能量的地理生物效应及对地球变暖的制约——低碳经济和暗能量》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宇宙暗能量对地球的具体作用,在世界上首创用太阳黑子相对数作为取数建模的基础,用多年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年变化去解密暗能量波,用多年地球气象信息的时空地理分布差异作为暗能量的密码本去解密暗能量的地理效应,还到野外实地考察。结果从地球气象信息的时空地理分布差异和太阳黑子相对数年变化的统计表及数学图像中发现了暗能量的地理效应,具体是温度效应、负压力效应和次生的自然灾害效应,在野外还发现了暗能量的生物效应,百年老树、千年古树对宇宙暗能量有指示作用。用数学、物理、天文、地理、生物和气象的基础理论第一次给出了暗能量的计算公式,明确了暗能量的本质和宇宙膨胀发生红移的根本原因,对低碳经济和宇宙暗能量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导刊》期刊2011年06期)

童明雷[7](2010)在《残余引力波、高频引力波探测器和宇宙暗能量的一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介绍在张杨教授的指导下我对宇宙残余引力波、高频引力波探测器和暗能量模型的一些研究结果。这几个方面都是宇宙学和引力波中重要的前沿课题。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我们简述宇宙学的背景知识,残余引力波,引力波探测器和暗能量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以及我们在这几个方面所作的一些工作。残余引力波携带了极早期宇宙的信息,是我们认识早期宇宙暴涨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对研究早期宇宙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高频引力波探测器是全新的引力波探测技术,主要利用电磁波和引力波的相互作用带来的可观测效应,这是一门新兴的技术,是对其他频段引力波探测器的有益补充。而暗能量则是宇宙学中极其热门的课题,各种模型层出不穷,当然也存在一些困难,例如巧合性问题、精细调节问题等等。同时我们也介绍了Friedmann宇宙最基本的知识。第二章中首先介绍引力波的一些基本理论,宇宙中存在的引力波源及各频段的探测。然后我们讨论了宇宙残余引力波的量子起源、各阶段的解析解和转移函数的性质。接着我们研究了暴涨的张量型跑动谱指数对残余引力波谱的影响,发现在高频部分,不同的张量型跑动谱指数αt对残余引力波谱和能量功率谱影响非常明显。越大的αt会产生越大的残余引力波谱h(v,τ0),同时也使引力波的能量功率谱Ωg(v)越明显地偏离于“平”的尺度不变谱。我们将理论预言的引力波同目前正在运行或未来要运行的激光引力波干涉仪探测器,包括LIGO、AdvLIGO、LISA,以及低温共振棒探测器EXPLORER和共振腔探测器MAGO进行了量级上的对比,分析了探测的可能性。最后,我们用LIGO S5的最新运行结果限制了残余引力波的参数β和αt,并计算了不同β和αt值的信噪比。第三章和第四章我们介绍两种利用电磁波和引力波的直接相互作用的高频引力波探测器。第三章主要介绍一种新型的微波激光引力波探测器,其探测频段在GHz附近。由于引力波的存在,垂直于激光的传播方向会产生与激光同频率扰动的光子流,这可以通过微波接收机探测到。首先,我们给出了探测器的构造,接着我们详细的讨论了这种探测器的探测原理,估计了该探测器的灵敏度。然后我们分析了这种探测器对残余引力波探测的可能性,最后我们指出了这种探测器的不足及改正方案。因为这种探测器的建造成本并不太高,灵敏度也非常高,所以是非常值得去投入建造的。第四章我们介绍环形波导腔引力波探测器,其探测频段在100MHz附近。在环形波导腔中传播的电磁波的极化矢量在引力波的影响下会随着时间偏转,这种偏转与引力波的幅度成正比。通过电磁探针可以将偏转角度测定,以此来估计引力波的强度。类似于第叁章,我们也依次讨论了探测器的构造、探测原理、以及探测器的灵敏度等等。第五章首先介绍了暗能量的一些观测证据、暗能量模型中普遍存在的两个问题:精细调节问题和巧合性问题。接着简要论述两种最流行的宇宙学模型:宇宙学常数模型和标量场模型。然后讨论了我们在真空能衰减模型、两圈Yang-Mills场凝聚模型和有效标量场模型做过的一些工作。真空能衰减模型认为暗能量的能量密度正比于哈勃参数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精细调节问题,同时也比较容易解释高红移宇宙年龄问题。我们也画出了真空衰减模型和两圈Yang-Mills场凝聚模型的Statefider和Om诊断。随着观测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利用观测数据通过Statefider和Om诊断来鉴别不同的暗能量模型。在量子Yang-Mills场模型的启发下,我们构造了有效标量场的拉氏量。与Yang-Mills场模型不同,这不是矢量场而是标量场模型。通过计算,我们还发现该模型可以很好的解释巧合性问题,但是不能解决精细调节问题。通过稳定性分析,该模型的动力学演化稳定,不受小扰动的影响,是稳定的吸引子解。另外,我们发现该模型的状态方程w在演化到达宇宙现阶段时可以达到-1,如果暗能量和物质有耦合,状态方程w则可以自然地跨越-1。最后,利用Ⅰa型超新星、重子声速振荡(BAO)和微波背景辐射(CMB)的观测数据,我们对有效标量场模型作了χ2分析。第六章是全文的总结和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0-04-01)

朱宗宏[8](2007)在《宇宙暗能量研究的一些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报告重点项目《宇宙暗能量的研究》的一些进展:理论方面主要是状态方程跨越-1和 H(z)的可能振荡带来的模型构造问题;观测方面主要是 MCMC 方法的整体拟合,星系团宇宙学数据样本的编制,引力透镜样本 CLASS 的应用,天体回顾时间数据的应用等。(本文来源于《中国天文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7-11-01)

冯前进,刘润兰[9](2007)在《阴阳说: 从宇宙暗物质的发现到生命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最近, 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通过哈勃天文望远镜所拍摄的照片, 发现了距地球50 亿光年远的两个星系团碰撞形成的暗物质的朦胧光环。对此, 美国天文学家 Myungkook James Jee 兴奋地说:“这是暗物质存在的最有力证据。”(本文来源于《山西中医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3期)

耿天明[10](2006)在《真空和以太——宇宙暗能量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考查了宇宙常数λ和暗能量所反映的物理本质,指出爱因斯坦引入和放弃λ时的错误所在以及宇宙学家在真空能计算中的不合理因素;考查了“真空”和以太概念的内涵和联系,认为“真空”是以太的延续和发展,用新的以太取代“真空”这一物理学术语是必然的。(本文来源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期刊2006年04期)

宇宙暗能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世界最大星系巡天eBOSS国际科学合作组,近日发现了显着的重子声波振荡信号。eBOSS国际合作组星系成团性工作组联合组长、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赵公博22日向科技日报介绍,这是首次利用宇宙深处的类星体进行的重子声波振荡测量,并在超新星、宇宙微波背景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宇宙暗能量论文参考文献

[1].黄尖尖.照亮宇宙暗能量光子科学,人类文明的一束光[N].解放日报.2018

[2].付毅飞.又一独立证据显示宇宙暗能量确实存在[N].科技日报.2017

[3].Richard,Panek.《4%的宇宙:暗物质、暗能量与发现隐蔽世界的比赛》[J].科学新闻.2016

[4].孙昌忠.关于宇宙“暗能量”的基本假说[J].科学中国人.2014

[5].胡其峰,张悦如.我国天文学研究急需第一手数据[N].光明日报.2012

[6].刘敬华.宇宙暗能量的地理生物效应及对地球变暖的制约——低碳经济和暗能量[J].经济研究导刊.2011

[7].童明雷.残余引力波、高频引力波探测器和宇宙暗能量的一些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

[8].朱宗宏.宇宙暗能量研究的一些进展[C].中国天文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

[9].冯前进,刘润兰.阴阳说:从宇宙暗物质的发现到生命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研究[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

[10].耿天明.真空和以太——宇宙暗能量的启示[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06

标签:;  ;  ;  ;  ;  ;  ;  ;  ;  ;  

宇宙暗能量论文-黄尖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