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攻击论文-李芮,杨如姣,夏凌翔

身体攻击论文-李芮,杨如姣,夏凌翔

导读:本文包含了身体攻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暴力态度,敌意归因偏向,身体攻击,纵向研究

身体攻击论文文献综述

李芮,杨如姣,夏凌翔[1](2019)在《大学生暴力态度、敌意归因偏向与身体攻击的纵向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身体攻击是一种容易导致较严重后果的攻击形式,对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暴力态度是导致攻击行为的重要心理因素,但是暴力态度对身体攻击的纵向预测作用及其背后的中介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使用犯罪态度和同伴量表(Measures of Criminal Attitudes and Associates, MCAA)的暴力态度分量表、敌意的字词句子联想范式量表(Word Sentence Association Paradigm for Hostility, WSAP)的敌意归因偏向分量表和Buss–Perry攻击问卷(Buss–Perry Aggression Questionnaire, BPAQ)的身体攻击分量表,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6所大学的942名大学生(平均年龄21.42±1.10岁,男生363人)进行了两次间隔为6个月的追踪调查,以考察暴力态度对身体攻击的纵向效应以及敌意归因偏向在其中的中介作用。调查结果发现:(1)男大学生的暴力态度(t (939)=8.988, p<.001)和身体攻击水平(t(939)=7.300, p <.001)显着高于女大学生,大学生的敌意归因偏向(t (939)=1.801,p>.05)没有性别差异;(2)在控制年龄和性别后,暴力态度显着正向预测6个月后的敌意归因偏向(β=.142,p<.01),敌意归因偏向显着正向预测6个月后的身体攻击(β=.127, p<.001);(3)在控制时间点1的身体攻击与敌意归因偏向后,暴力态度会通过时间点2的敌意归因偏向的中介作用来纵向预测身体攻击(β=.027, p<.001, 95%CI=[.015,.042])。本研究的结果支持并发展了社会信息加工模型的相关理论观点,提示对暴力和攻击行为的道德辩护和认可会促进敌意归因偏向的发展,并进而导致身体攻击。研究的结果对于身体攻击的预防和干预的实践工具具有指导意义,提示应该帮助大学生形成对暴力和攻击行为的正确认识和态度。(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郭瑞[2](2019)在《心理问题会“攻击”身体》一文中研究指出心理有问题不总表现在心上。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大约有70%以上的心理障碍会"攻击"身体器官。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皮肤是"替罪羔羊"的前叁甲。紧张的时候胃疼、拉肚子,伤心的时候茶饭不思,可见情绪和肠胃有复杂的互相作用关系。人的胃肠可以说是情绪的"晴雨表",是有"情感"的器官,它们的蠕动,尤其是各种消化腺的分泌,都是在神经内分泌系统支配下进行的。人在愉快的情况下进餐,消化液会大量分泌,胃肠道蠕动也加强,使消化活动顺利进行,有益于健康。相(本文来源于《晚晴》期刊2019年01期)

潘斌,曹衍淼,田相娟,张文新[3](2018)在《青少年早期同伴感知的受欢迎度与身体攻击、关系攻击:意志控制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受欢迎度是社会地位的重要指标,反映了个体在同伴群体中社会声望和社会影响力。同伴感知的受欢迎度与个体的攻击行为(包括身体攻击和关系攻击)密切相关。目标框架理论和相关实证研究表明,受欢迎和不受欢迎的青少年均可能表现出较多的攻击行为。此外,良好的意志控制能力能够抑制个体攻击行为冲动,因而会缓冲受欢迎度与攻击行为间的关系。本研究以1629名初二学生为被试(平均年龄15.22±0.35岁,男生817人),采用间隔一年的追踪设计,考察受欢迎度与身体攻击、关系攻击的非线性关系以及意志控制的调节作用。受欢迎度采用同伴提名法测量,身体攻击和关系攻击采用同伴评定法测量,意志控制采用自我报告法测量。结构方程模型发现:控制前测的身体攻击和关系攻击后,受欢迎度的二次项显着正向预测身体攻击;一次项显着负向预测身体攻击;受欢迎度的二次项与意志控制对身体攻击、关系攻击的预测存在显着的交互作用。具体来说,对于低意志控制的青少年,受欢迎度与身体攻击、关系攻击存在非线性关联。这一结果表明,受欢迎或不受欢迎都会导致低意志控制的青少年出现更多身体攻击和关系攻击的行为。对于高意志控制的青少年,受欢迎度与身体攻击存在负向关联的趋势,与关系攻击无显着关联。最后,本研究中未发现显着的性别差异。这些结果为目标框架理论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11-02)

魏星,高敏,张蒙,张文新,纪林芹[4](2018)在《青少年早期身体攻击、关系攻击与同伴地位:一项个体定向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攻击行为包含身体攻击和关系攻击两种常见的形式,二者既有独特性,又有共发性。然而,对于身体攻击、关系攻击的共发模式及其与同伴地位的关系却知之甚少。本研究以1967名七年级学生为被试(平均年龄13.22±0.36岁,男生1018人),通过间隔一年叁次追踪的数据,运用个体定向的研究方法,确定青少年早期身体攻击和关系攻击共发模式,并考察两类攻击行为共发模式与同伴接纳、同伴拒绝以及感知受欢迎度叁类同伴关系适应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叁个时间点均发现5类异质的攻击亚组,分别是高攻击组、中等攻击组、中等身体攻击—低关系攻击组、中等关系攻击—低身体攻击组和低攻击组;(2)5类攻击组具有显着的性别差异,女生更可能处于低攻击组和中等关系攻击—低身体攻击组;男生更可能处于高攻击组、中等攻击组和中等身体攻击—低关系攻击组。(3)高攻击组同伴拒绝水平最高,同伴接纳和感知受欢迎度水平最低;低攻击组同伴拒绝水平最低,同伴接纳和感知受欢迎度水平最高;中等攻击组T1同伴拒绝显着低于中等身体攻击—低关系攻击组、中等关系攻击—低身体攻击组,感知受欢迎度显着低于中等关系攻击—低身体攻击组。本研究的结果为身体攻击、关系攻击的共发模式的异质性提供了证据。(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11-02)

陈圆圆,喻承甫,朱键军,张卫[5](2018)在《父母心理控制与儿童身体攻击的双向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前人有大量研究表明父母心理控制会正向预测儿童的身体攻击行为(父母驱动效应),然而二者之间的潜在机制目前仍未被探明。此外,基于儿童驱动效应的观点:儿童行为一定程度上可以塑造父母的教养方式,即儿童的身体攻击行为同样会影响父母心理控制的水平。因此,本研究采用一年的追踪数据,建立交叉滞后模型,目的在于:(1)通过检验父母心理控制是否预测儿童身体攻击以及儿童身体攻击能否反之预测父母心理控制,来探究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行为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的双向关系;(2)考察冲动性是否可以中介父母心理控制与儿童身体攻击之间的双向效应。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来自广东省两所中学的689名小学生进行调查,分别在四年级秋季入学、四年级春季入学、五年级秋季入学叁个时间点进行数据收集,最后选取参加了全部叁波数据收集的被试582人(男生318人,女生264人)。结果显示:(1)父母心理控制正向预测儿童身体攻击,也即父母越频繁地使用心理控制这种教养方式,会增加儿童产生身体攻击行为的风险;反过来,儿童身体攻击的增加也可以正向预测父母心理控制,具体来说,当儿童身体攻击行为增加时,父母会更多地采取心理控制以期减少儿童的身体攻击行为。(2)不仅如此,结果表明冲动性可以中介父母心理控制对儿童攻击行为的预测作用,但冲动性在此反向效应中的中介作用是不显着的。父母心理控制往往会使儿童的冲动性水平提升,从而促进身体攻击行为的产生。研究结果提示我们,不仅可以通过减少父母心理控制的使用,还可以通过降低儿童本身的冲动性(如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以阻断父母心理控制与儿童身体攻击之间的联结等方法来实现对儿童身体攻击行为的预防和干预。(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11-02)

洪丝语,王昊,李娜,张志莹,许昭[6](2018)在《身体活动对大学生抑制能力与攻击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攻击行为涉及行为、认知和情绪叁个方面,抑制控制不足是导致攻击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现有研究多关注于抑制控制与攻击性在行为层面解释,本研究从认知神经方面对抑制能力与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erp层面的研究,并探究身体活动对大学生抑制能力与攻击行为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4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国际身体活动量表(IPAQ)》将被试分为活动组与久坐组,采用Go/No go任务评估个体抑制控制功能同时记录EEG数据,采用IAT测验探讨两组被试的内隐攻击态度。研究结果:在行为数据上,活动组反应时间快于久坐组,抑制成功率高于久坐组,大学生的抑制控制能力对内隐攻击性具有显着预测作用。在脑电数据上,No Go条件下的N2波幅和潜伏期、P300波幅和潜伏期均显着大于Go条件,活动组P300波幅显着大于久坐组。研究结论:身体活动参与有效促进大学生抑制控制能力,更合理的分配认知资源,并通过抑制效应从而提高对攻击行为的抑制能力。(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会后版)》期刊2018-08-22)

赵慧林,高敏,潘斌,纪林芹,张文新[7](2017)在《身体攻击、关系攻击共发性和独特性:气质与性别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攻击行为是儿童青少年阶段常见的行为问题之一,与个体的适应不良有关。身体攻击和关系攻击是儿童青少年攻击的两种常见形式,二者既具有一定共发性,又存在独特性。考察二者共发性与独特性,有助于我们理解两类攻击行为的区别与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气质是攻击行为重要的预测因素,气质的意志控制、恐惧、易受挫性均与攻击行为存在关联。此外,易受挫性、恐惧与攻击行为的关系还会受到意志控制调节。本研究采用双变量模型,以1179名青少年为被试,考察气质叁个维度及其交互作用(易受挫性、恐惧、意志控制)与身体攻击和关系攻击的共发性和独特性之间的关系。气质采用青少年早期气质问卷修订版测量,身体攻击、关系攻击采用同伴评定问卷测量。结果发现:(1)身体攻击——关系攻击双变量模型拟合良好,身体攻击和关系攻击可以被区分为共同攻击行为因子、独特身体攻击因子、独特关系攻击因子3种成分;(2)恐惧、意志控制负向预测独特的身体攻击和共发的身体关系攻击,易受挫性正向预测独特的身体攻击和共发的身体关系攻击,恐惧正向预测独特的关系攻击;(3)意志控制和易受挫性对共发的身体关系攻击存在交互作用;具体来说,低意志控制的条件下,易受挫性正向预测共发的身体关系攻击存在交互作用,高意志控制的条件下,易受挫性与共发的身体关系攻击无显着关联。(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期刊2017-11-03)

聂媛媛,刘超[8](2017)在《3~6岁儿童身体攻击行为的理论解释、形成原因和应对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身体攻击是3~6岁儿童中比较常见的攻击行为。本文从社会学习、挫折——攻击假设、信息加工以及家庭系统等理论视野对这一年龄段儿童的身体攻击进行解释。儿童身体攻击行为是生物、社会环境和个体等不同层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生物层面,大脑的分析协同功能、自主神经活动和遗传体质是影响身体攻击形成的生理因素;社会环境层面,家庭生态环境、大众传媒和班级生态环境是影响身体攻击形成的社会因素;个体层面,缺乏对错与是非观念以及相应的情绪体验,缺乏解决冲突的社会互动经验,以及缺乏言语表达内心意图的能力直接影响身体攻击行为的产生。为儿童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包括帮助家庭形成良好的家庭生态系统,控制儿童接触动画片和游戏软件的时间以及形成良好的班级生态环境可以从整体上控制儿童的身体攻击行为。另外,针对身体攻击水平高的儿童,需要引导儿童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增加其解决冲突的社会互动经验,提高儿童言语表达的能力,或者增加儿童的表达渠道,同时,需要使用适当的惩罚手段。(本文来源于《早期教育(教科研版)》期刊2017年05期)

潘斌,李腾飞,郭菲,纪林芹[9](2016)在《青少年抑制控制与同伴拒绝:身体、关系攻击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抑制控制是指个体通过控制注意、行为、思维、情绪,以克服强烈的内部倾向和外部诱惑,在合适的时间做出恰当行为的能力。研究表明,抑制控制是同伴拒绝重要的预测因素之一。根据Hay等(2004)提出的理论模型,抑制控制会通过影响个体攻击行为,进而影响其同伴拒绝。也就是说,攻击行为在抑制控制与同伴拒绝的关系间起到中介作用。此外,攻击行为可分为身体攻击和关系攻击。以往研究业已表明身体攻击在抑制控制与同伴拒绝之间起到中介作用,但对于关系攻击的作用以及中介模型的性别差异的关注相对较少。本研究以1589名初叁学生(平均年龄:15 22±0 36岁,男生809人)为被试,考察抑制控制与同伴拒绝之间的关系,身体攻击、关系攻击在其中的作用及其性别差异。其中,抑制控制采用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抑制分量表进行测量,身体攻击、关系攻击采用同伴评定法进行测量,同伴拒绝采用同伴提名法进行测量。结果发现:(1)抑制控制可显着负向预测同伴拒绝;(2)身体攻击、关系攻击在抑制控制与同伴拒绝之间起到中介效应;(3)中介模型不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该结果表明,抑制控制对于同伴拒绝既存在直接效应又存在间接效应,其间接效应可通过身体攻击、关系攻击实现。(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6-10-14)

权方英,夏凌翔[10](2016)在《人际自立特质与生活历史身体攻击的关系:暴力态度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格是攻击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容易导致攻击行为的人格因素,近年来可以抵御攻击行为的人格因素开始受到关注。亲社会特质是可以抵御攻击行为的一类积极特质,本研究首先试图探索立足中国文化的亲社会人格——人际自立的特质(际独立、人际主动、人际责任、人际灵活与人际开放)与生活历史身体攻击的关系,特别是这种关系在控制了西方人格理论所提出的主要人格特质后是否仍然存在。因此本研究将在大五人格基础上发展起来的HEXACO人格理论的6种人格特质(诚信谦恭、情绪性、外倾性、宜人性、责任性和开放性)作为协变量纳入。其次,本研究还试图探索暴力态度是否是人际自立特质预测攻击行为的机制之一,以发展人格与攻击关系的研究。以整群抽样的方式,对696名大学生实施了包括《大学生人际自立量表》、《HEXACO人格量表(HEXACO Personality Inventory)》、《暴力态度量表》和《生活历史身体攻击量表》等四个问卷的成套问卷调查。采用Mplu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的结果显示,(1)在控制了HEXACO人格的6种特质之后,人际责任仍能直接负向预测生活历史身体攻击(β=-0.19,p<0.001);(2)人际开放仍能通过暴力态度的中介作用预测生活历史身体攻击。这些结果说明,在对身体攻击的预测方面,人际责任和人际开放具有独立于HEXACO人格的6种特质的独特作用;暴力态度仅在人际开放对生活历史身体攻击的预测中起中介作用。总的来说,本研究的结果基本支持了中国文化背景下提出的人际自立的特质(主要是人际责任与人际开放)在对身体攻击的预测方面具有独立于HEXACO人格特质的独特作用的假设,为人际自立具有独立于西方人格理论的特质的积极人际功能的基本观点提供了又一证据。此外,研究结果也提示,某些人格特质可以通过暴力态度的中介作用来预测身体攻击行为。(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6-10-14)

身体攻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心理有问题不总表现在心上。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大约有70%以上的心理障碍会"攻击"身体器官。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皮肤是"替罪羔羊"的前叁甲。紧张的时候胃疼、拉肚子,伤心的时候茶饭不思,可见情绪和肠胃有复杂的互相作用关系。人的胃肠可以说是情绪的"晴雨表",是有"情感"的器官,它们的蠕动,尤其是各种消化腺的分泌,都是在神经内分泌系统支配下进行的。人在愉快的情况下进餐,消化液会大量分泌,胃肠道蠕动也加强,使消化活动顺利进行,有益于健康。相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身体攻击论文参考文献

[1].李芮,杨如姣,夏凌翔.大学生暴力态度、敌意归因偏向与身体攻击的纵向关系研究[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2].郭瑞.心理问题会“攻击”身体[J].晚晴.2019

[3].潘斌,曹衍淼,田相娟,张文新.青少年早期同伴感知的受欢迎度与身体攻击、关系攻击:意志控制的作用[C].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4].魏星,高敏,张蒙,张文新,纪林芹.青少年早期身体攻击、关系攻击与同伴地位:一项个体定向的研究[C].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5].陈圆圆,喻承甫,朱键军,张卫.父母心理控制与儿童身体攻击的双向关系[C].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6].洪丝语,王昊,李娜,张志莹,许昭.身体活动对大学生抑制能力与攻击行为的影响[C].第十一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会后版).2018

[7].赵慧林,高敏,潘斌,纪林芹,张文新.身体攻击、关系攻击共发性和独特性:气质与性别的作用[C].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2017

[8].聂媛媛,刘超.3~6岁儿童身体攻击行为的理论解释、形成原因和应对策略[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7

[9].潘斌,李腾飞,郭菲,纪林芹.青少年抑制控制与同伴拒绝:身体、关系攻击的中介作用[C].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6

[10].权方英,夏凌翔.人际自立特质与生活历史身体攻击的关系:暴力态度的中介作用[C].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6

标签:;  ;  ;  ;  

身体攻击论文-李芮,杨如姣,夏凌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