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学习评价论文-崔向平,丁林

协作学习评价论文-崔向平,丁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协作学习评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一带一路”,跨国校际协作学习,评价指标体系

协作学习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崔向平,丁林[1](2019)在《“一带一路”战略下跨国校际协作学习活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带一路"战略下,跨国校际协作学习开始受到广泛重视和普遍推行,但当前还缺乏对跨国校际协作学习活动设计、实施与效果评价的系统研究。跨国校际协作学习活动效果评价对提高跨国校际协作学习质量至关重要,全面科学的评价也是跨国校际协作学习活动开展的内在动力。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以"学习者对活动的满意度""学习者深度学习能力"及"资源的积累和转换"为一级指标的跨国校际协作学习活动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一带一路"战略下跨国校际协作学习活动效果提供评量标准,为跨国校际协作学习活动设计提供改进依据。(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与文化》期刊2019年06期)

张红英,陈明选,马志强,闫雪静[2](2019)在《基于自评与互评的网络协作学习贡献度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评价是加强学习互赖关系,提升协作绩效的重要方法,但是传统的网络协作学习评价,存在过程不透明、缺乏差异化、易出现"搭便车"等现象。以学习者为评价主体,将自我评价与同伴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有利于判断个体投入并给出更合理的评价结果。然而目前基于自评与互评的网络协作学习个体贡献度评价尚缺乏具体评价指导原则与策略,研究者对评价操作的方法也缺乏足够的理解。基于此,课题组采用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通过原则与策略生成、实施与调整、评价与反思叁个阶段,设计了自主评价与同伴互评相结合的协作学习个体贡献度评价。通过收集的质性和量化数据,研究发现:基于自评与互评的网络协作学习个体贡献度评价应遵守叁条基本设计原则,即个体贡献度评价应该同时考察协作学习过程与最终成果中的贡献程度;学习者应当参与评价过程并对其负责;自评和同伴互评应尽可能公平合理。在具体设计时,应着重关注协作学习投入、定性反馈以及保障自我评价的公平性等环节。(本文来源于《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马志强,闫雪静,张红英[3](2018)在《网络协作学习个体贡献度评价的设计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网络协作学习中,教师通常会根据小组协作成果给予每个组员统一的分数,这种以小组为单位的评价方式并未考虑组员在协作过程中的个体贡献程度。而缺乏个体贡献度评价可能会导致积极成员逐渐减少投入,进而产生"搭便车"等消极协作学习行为。文章通过设计自主与同伴互评(Self-Assessment and Peer-Assessment,SAPA)来评价学习者在网络协作学习过程与成果中的个体贡献度,采用量化与质性相结合的方法来探索SAPA设计的原则和策略,并分析学习者的学习经历及其对评价的看法。结果表明,SAPA方法能够帮助学习者明确个体责任,促进群体成员共同分担小组任务。研究意义在于进一步确认:个体贡献评价分数的构成比例,学习者对评价过程的自主反思以及避免"互惠效应"的多重策略对设计SAPA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来源于《现代教育技术》期刊2018年10期)

王阿习,王旭[4](2017)在《整合会话分析与文本挖掘技术来评价协作学习——访谈卡耐基梅隆大学着名教授卡洛琳·佩恩斯坦·罗泽》一文中研究指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的过程。协作学习活动的规范设计与顺利实施有利于促进学习者之间知识共享与协同建构。如何评价协作学习是当前教育技术领域研究的焦点问题。围绕整合技术进行协作学习评价问题,我们访谈了卡耐基梅隆大学着名教授卡洛琳·佩恩斯坦·罗泽。罗泽教授认为会话在协作学习情境中具有独特价值,不仅是一种使思维清晰可见的方式,而且参与者的多样化视角有利于知识的协同创新。罗泽教授的研究聚焦于整合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深入理解协作学习中会话的社会及其实际本质,搭建提高人与人、人与计算机之间会话效果的计算系统。其研究视角是运用社会语言学和会话分析理论设计语言表征的方式和新的计算模型,使语言模式可以被机器学习;研究内容是从计算的视角分析语言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开发用于评价在线协作学习过程的工具(如Tag Helper和Light SIDE),以便为协作学习的组织者或促进者提供适合特定情境的干预机制和反馈报告。罗泽教授及其团队的重要贡献还体现在优化协作学习过程的自动化分析方法,促进协作学习支持技术从静态支持向动态支持范式转变,研发新的干预机制与动态支持技术促进大规模协作学习等。(本文来源于《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期刊2017年06期)

许康[5](2017)在《混合与协作学习下的学生体验质量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学是高校促进学生发展最有效的手段。提升教学水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高校关注的重点。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直接体验者。为了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彰显学生个性,改革相对保守的教育理念,从学生角度出发,基于课程学习,提出“学生体验质量”这一术语。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构建混合与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并用于本科生和研究生多门课程的教学实践。研究学生体验是从教与学的整体过程出发,既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活动,也关注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过程。本文分别选取研究生和本科生教学中的两门课程案例,对课程的教学和评价过程进行详细的阐述。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学生体验质量进行评价,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借助此方法可以使体验结果更加科学直观。在评价过程中,通过问卷调查、搜集文献等方法提取影响学生体验的关键因素,并建立层次化指标体系评价模型,经过数学运算,得到班级体验质量和学生个人体验质量结果。针对评价结果,对学生体验质量和考试成绩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对师生偏好进行分析,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评价,给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及相应的改进策略。学生体验质量评价可以同时对学生、教师、教学活动进行有效指引,并提出将此评价应用于评教活动。总之,对学生进行体验质量评价,旨在促进师生交流,关注学生情感,提升学生体验质量和教师责任。师生需要对教学进行共建,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学习过程,感知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本文来源于《石家庄铁道大学》期刊2017-06-01)

杨晨,张鸽,胡又农[6](2016)在《小组协作学习评价机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协作学习及其评价的概念,从数据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发表在教育技术核心期刊的文章进行归纳分析,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协作学习的评价机制和方法。最后,归纳指出协作学习研究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趋势。(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技术装备》期刊2016年24期)

徐光,刘鲁川[7](2016)在《基于TOPSIS多属性决策方法的MOOCs用户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MOOCs用户体验角度,以协作学习理论为研究视角,提出了MOOCs协作学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该指标体系于实践,采用逼近理想点法(TOPSIS)多属性决策方法对齐鲁师范学院6个MOOCs网络班级的协作学习效果进行了评价。该指标体系以发展性评价理论和群体协作学习理论为基础,采用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案,着重评价协作学习过程中的群体情感表现,不仅丰富了MOOCs评价的理论基础,也提供了一整套的群体协作学习评价方案及实施步骤;同时,还拓展了TOPSIS方法的应用领域,把TOPSIS方法引入MOOCs学习效果评价研究中,尝试为解决MOOCs高辍学率问题提供新的方向。(本文来源于《山东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闵睿[8](2016)在《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协作学习教学评价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络和多媒体的发展,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协作学习的教学评价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个体评价和小组评价两个方面,探讨了教学评价在大学英语协作学习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10期)

于俊辉,郑兰琴[9](2015)在《在线协作学习交互效果评价方法的实证研究——基于信息流的分析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协作学习的评价是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文章把协作学习交互效果界定为小组共同的知识建构水平,运用基于信息流的协作学习评价方法对在线协作学习的交互效果进行评价,而定义总激活量、聚焦程度、深度叁个指标可评价协作学习的交互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叁个指标均能有效反映协作学习的交互效果,说明基于信息流的协作学习评价方法适用于在线协作学习的评价。(本文来源于《现代教育技术》期刊2015年12期)

马红亮,原娟娟,杨洋[10](2014)在《Wiki协作学习中个体编辑行为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利用Wiki开展协作学习日趋广泛,然而对Wiki中个体编辑行为如何进行有效评价则是协作学习评价所要解决的棘手问题。本研究以教育技术本科生在Mediawiki系统中协作创建"英国开放大学"的研究报告为个案,首先构建了Wiki中个体编辑行为的评价模型,包括评价指标及其权重,然后将该模型应用于对70名学生Wiki编辑行为的评价中。在评价过程中,同时引入了历史记录可视化分析工具——History Flow Visualization。研究发现:(1)所构建的评价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比较高的信度,能够准确地评价Wiki中个人的编辑行为;(2)该可视化分析工具可以有效地辅助评价者的人工评价,从而减轻评价负担。(本文来源于《电化教育研究》期刊2014年08期)

协作学习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评价是加强学习互赖关系,提升协作绩效的重要方法,但是传统的网络协作学习评价,存在过程不透明、缺乏差异化、易出现"搭便车"等现象。以学习者为评价主体,将自我评价与同伴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有利于判断个体投入并给出更合理的评价结果。然而目前基于自评与互评的网络协作学习个体贡献度评价尚缺乏具体评价指导原则与策略,研究者对评价操作的方法也缺乏足够的理解。基于此,课题组采用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通过原则与策略生成、实施与调整、评价与反思叁个阶段,设计了自主评价与同伴互评相结合的协作学习个体贡献度评价。通过收集的质性和量化数据,研究发现:基于自评与互评的网络协作学习个体贡献度评价应遵守叁条基本设计原则,即个体贡献度评价应该同时考察协作学习过程与最终成果中的贡献程度;学习者应当参与评价过程并对其负责;自评和同伴互评应尽可能公平合理。在具体设计时,应着重关注协作学习投入、定性反馈以及保障自我评价的公平性等环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协作学习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1].崔向平,丁林.“一带一路”战略下跨国校际协作学习活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9

[2].张红英,陈明选,马志强,闫雪静.基于自评与互评的网络协作学习贡献度评价[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9

[3].马志强,闫雪静,张红英.网络协作学习个体贡献度评价的设计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8

[4].王阿习,王旭.整合会话分析与文本挖掘技术来评价协作学习——访谈卡耐基梅隆大学着名教授卡洛琳·佩恩斯坦·罗泽[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7

[5].许康.混合与协作学习下的学生体验质量评价[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7

[6].杨晨,张鸽,胡又农.小组协作学习评价机制综述[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

[7].徐光,刘鲁川.基于TOPSIS多属性决策方法的MOOCs用户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研究[J].山东财经大学学报.2016

[8].闵睿.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协作学习教学评价应用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

[9].于俊辉,郑兰琴.在线协作学习交互效果评价方法的实证研究——基于信息流的分析视角[J].现代教育技术.2015

[10].马红亮,原娟娟,杨洋.Wiki协作学习中个体编辑行为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14

标签:;  ;  ;  

协作学习评价论文-崔向平,丁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