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沉降对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富水砂卵石,基坑降水,基坑开挖,监测分析
沉降对比论文文献综述
杨晓利[1](2019)在《悬挂式地连墙与落底式地连墙地面沉降和墙顶竖向位移规律对比实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基坑止水帷幕(地连墙)的特点及现场监测数据,文章将金环路站基坑划分为落底式和悬挂式止水帷幕(地连墙)基坑区域两部分,研究了这两个区域基坑的坑后地面沉降规律以及墙顶竖向位移规律,发现止水帷幕形式的不同引起基坑变形规律存在区域性差异。相对于悬挂式止水帷幕区域,落底式止水帷幕基坑区域的地面沉降和墙顶竖向位移明显更小,并且因富水砂卵石地层粘聚力小渗透系数大,其最大地面沉降位置都离基坑较近。(本文来源于《工程技术研究》期刊2019年19期)
刘振江[2](2019)在《综合管廊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数值模拟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的模拟软件是FLAC3D,对城市管廊在挖至不同深度时导致的地面沉降进行了模拟分析,通过模拟得到综合管廊的地面沉降一般规律和其他参数,并将模拟结果应用于城市综合管廊的地面沉降研究。通过对最终沉降值的比较,得出不同模拟方法的沉降值差异,从而优化数值模拟方法。(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9年26期)
王甲春,周先齐[3](2019)在《地基沉降量计算的规范法与分层总和法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hooke定律,推导出地基沉降计算中平均附加应力系数的计算公式,并与附加应力系数进行了对比,导出矩形基础均布荷载条件下的平均附加应力系数公式,平均附加应力系数的物理含义是附加应力系数的对地基深度的积分平均值,其在数值上大于等于附加应力系数。计算地基沉降量时,规范法应用附加应力的积分平均值,分层总和法应用附加应力的算术平均值,分层时两者都要求地基土层压缩模量不变。(本文来源于《大学教育》期刊2019年09期)
李琼[4](2019)在《灰色模型在路基沉降预测中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确定合适的工后沉降预测模型,文章以桂东四都至八面山公路典型路基断面实测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GM(1,1)模型、UGM(1,1)模型及Verhulst模型分别建立模型,对工后沉降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在拟合阶段时,GM(1,1)模型的平均误差绝对值比UGM(1,1)模型和Verhulst模型分别高出约30%和15%;在预测阶段的精度对比分析中,UGM(1,1)模型在各方面均优于Verhulst模型,能够准确地预测路基沉降的真实情况。(本文来源于《西部交通科技》期刊2019年08期)
张春龙,邓欧平,李曦,唐锐[5](2019)在《大气磷干沉降采样方法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为监测点,采用大气主动采样法(AA)、大气干表面法(ADS)及大气湿表面法(AWS)3种常用干沉降采集方法做大气磷干沉降通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种采样方法获得的大气磷干沉降通量间具有显着的差异性及相关性(P<0.05),叁者间可以进行换算统一;AA法适用于较短采样周期的连续性监测研究,ADS法适用于较长采样周期(5 d)的监测研究,而AWS法更适用于在长采样周期(月)内选取一段时间作为干沉降监测的研究。(本文来源于《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罗景崭,范全林[6](2019)在《基于理正岩土软件和Plaxis在某工程实例沉降计算的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地基处理经常涉及沉降计算问题。地基沉降计算理论分析方法分为理论公式法和数值分析法,理正岩土可以得到二维解析解,而Plaxis软件可以得到二维有限元数值解。应用理正岩土和Plaxis软件对一项地基处理后实例工程的沉降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相互验证。(本文来源于《建筑技术开发》期刊2019年12期)
张国清[7](2019)在《基于灰色模型的建筑物基坑沉降预测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传统变形监测工作中,根据已观测数据作为初始值,建立预测模型,模拟监测体未来变形趋势成为变形监测工作重要研究方向。本文旨在研究利用灰色模型对已知观测数据要求较少的优势,在贵阳市基坑沉降项目中试验了3种灰色模型GM(1,1)、DGM(1,1)、NDGM(1,1)的模拟实验效果,分析了3种灰色预测模型预测精度及适用性,并且讨论监测体与周围环境因素的关联性,及其对预测结果的局限性。文中的一些实验结果对研究利用灰色理论建立灰色预测模型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9年17期)
康笠[8](2019)在《济青高速公路拓宽路基差异沉降控制模型试验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济青高速"四车道改八车道"是山东省第一条不中断交通条件下进行的高速改扩建工程,为了防止出现新旧路基差异沉降问题,本文以济青高速改扩建项目四标段的实际工程为例,首先分析了高速公路路基拓宽出现沉降的原因,通过室内模型实验,分别进行了无加固、碎石桩、土工格栅、CFG桩加固的高速公路路基拓宽模型试验研究,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以CFG桩控制沉降为主、土工格栅为辅的控制新旧路基沉降的施工方法能有效降低拓宽路基沉降问题,实际工程取得良好效果。(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期刊2019年06期)
Salman,Ali[9](2019)在《中国叁种侵蚀土壤沉降管和超声分散分级方法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侵蚀会导致侵蚀泥沙及其携带的营养物质如碳和氮在景观中重新分布,这一过程对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全球气候变化具有潜在影响。侵蚀过程中,土壤是以团聚体而非颗粒的形式从侵蚀区迁移到沉积区、直至进入水体。了解侵蚀土壤沉降粒级分布特征是研究侵蚀条件下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基础。但至今,不同分级方法对侵蚀土壤粒级分布特征的影响报道较少。本研究选择中国叁个典型侵蚀地区的土壤(包括黑龙江的黑土,陕西的黄土和江西的红壤),采用沉降管法和超声分散和湿筛,将土壤分成六个粒级:>500,250-500,125-250,63-125,32-63和<32μm。并测定了不同粒级颗粒中有机碳(SOC)和全氮(TN)含量。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分级方法对土壤粒度分布、SOC和TN含量具有显着影响。对于超声分散方法,<32μm是主要的土壤粒级,其比例在黑土中超过70%,在黄土中超过60%,在红壤中占48%。在沉降管法中,黑土,黄土和红壤大于63μm的粒级为主体土壤粒级,该部分比超声分散法下相应粒级分别高4.77,4.15,2.65倍;在沉降管方法下,黑土,黄土和红壤中小于63μm(粘粒+粉粒)粒级,比超声分散法得到的相应粒级低了4.72,4.16和6.69倍。对于>63μm粒级,沉降管方法下,黑土,黄土和红壤中该粒级分别占据SOC总量分布的82%,85%和78%;而分散方法下则为17%,19%和44%。对于<63μm的粒级,沉降管方法下,黑土,黄土和红壤该粒级分别占据SOC总量分布的19%,25%和13%,而分散方法下却增加到82%,80%和64%。对于土壤TN的总量分布,沉降管法得到的>63μm粒级占据总量的82.04%,83.54%和86.25%;然而该粒级在超声分散法下只占据总量的18%,14%和8%。对于<63μm粒级的TN的总量分布情况,沉降管法得到的该粒级占总量的9.18%,16.46%和13.75%,而对于分散方法,它分别为82%,86%和92%。原状土及各粒级碳氮比(C:N):黑土>黄土>红壤。在黄土和红壤中,分散土壤中的各粒级颗粒的C:N都显着高于沉降管法下相应粒级的C:N,但是在黑土中仅小于32μm的粒级为分散法显着高于沉降管法。黄土中,250-500μm粒级碳氮比最高;红壤中,>500μm和<32μm粒级C:N最高,其它粒级差异不显着。我们的研究表明,沉降管法得到的土壤粒级分布比超声分散土壤(土壤质地)更准确地预测土壤及SOC和TN的重新分布。(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赵永涛,娄方宇,陈严飞,张琦,张小凡[10](2019)在《地基沉降条件下储罐结构响应模型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采用傅里叶分解方法,对储罐基础实测沉降数据进行处理,建立3种不同储罐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分析地基沉降条件下储罐的结构响应,通过对比对3种储罐模型进行了评价。所得结论可为保障储罐安全运行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工业安全与环保》期刊2019年04期)
沉降对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采用的模拟软件是FLAC3D,对城市管廊在挖至不同深度时导致的地面沉降进行了模拟分析,通过模拟得到综合管廊的地面沉降一般规律和其他参数,并将模拟结果应用于城市综合管廊的地面沉降研究。通过对最终沉降值的比较,得出不同模拟方法的沉降值差异,从而优化数值模拟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沉降对比论文参考文献
[1].杨晓利.悬挂式地连墙与落底式地连墙地面沉降和墙顶竖向位移规律对比实测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
[2].刘振江.综合管廊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数值模拟对比[J].价值工程.2019
[3].王甲春,周先齐.地基沉降量计算的规范法与分层总和法的对比分析[J].大学教育.2019
[4].李琼.灰色模型在路基沉降预测中的对比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19
[5].张春龙,邓欧平,李曦,唐锐.大气磷干沉降采样方法对比分析[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9
[6].罗景崭,范全林.基于理正岩土软件和Plaxis在某工程实例沉降计算的对比[J].建筑技术开发.2019
[7].张国清.基于灰色模型的建筑物基坑沉降预测的对比研究[J].科技风.2019
[8].康笠.济青高速公路拓宽路基差异沉降控制模型试验对比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9
[9].Salman,Ali.中国叁种侵蚀土壤沉降管和超声分散分级方法的对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10].赵永涛,娄方宇,陈严飞,张琦,张小凡.地基沉降条件下储罐结构响应模型对比分析[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