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飞行姿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无人机,显示器设计,参考框架,显示样式
飞行姿态论文文献综述
王竞慧,陈宏玉,李瑛[1](2019)在《无人机飞行姿态显示器设计对异常飞行姿态恢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结合人机工效学,探究无人机飞行姿态显示器设计对异常飞行姿态恢复的影响。方法:以飞行学员和普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呈现用不同显示器设计呈现的正确飞行姿态或者异常飞行姿态,并要求其改平,记录正确反应数和反应时,实验一探讨了参考框架(moving airplane, MA、moving horizon, MH)对恢复异常飞行姿态操作的影响。实验二在实验一基础上加入显示样式,探究两种参考框架(MA、MH)与叁种显示样式(conventional、command、pictorialaircraftsymbol)对恢复异常飞行姿态操作的影响,以得出最优方案。结果:实验1a两种参考框架的反应时有显着差异F (1, 159)=13.309,p<.001,η~2=.079,两类被试的反应时也有显着差异F (1, 159)=30.305,p<.001,η~2=.164;实验1b反应时结果表明旋转角度的主效应显着F (3, 99)=12.799,p<.001,η~2=.279,且参考框架和旋转角度的交互作用显着F(3, 99)=4.110,p=.016,η~2=.111。正确数结果表明参考框架F(1, 33)=9.840,p=.004,η~2=.230,旋转角度F(3, 99)=19.959,p<.001,η~2=.377的主效应显着,且参考框架和旋转角度的交互作用显着F (3, 99)=4.288,p=.018,η~2=.115)。实验2a反应时结果表明显示样式F (2, 474)=6.251,p=.002,η~2=.026,参考框架F(1, 474)=6.860,p=.009,η~2=.015的主效应显着,两类被试的反应时也有显着差异F(1, 474)=97.012,p<.001,η~2=.174,且显示样式和参考框架的交互作用显着F(2, 474)=3.121,p=.045,η~2=.013。实验2b反应时结果表明旋转角度的主效应显着F(3,99)=15.056,p<.001,η~2=.313。另外,显示样式与参考框架的交互作用显着F(2, 66)=6.267,p=.003,η~2=.160,参考框架与旋转角度的交互作用显着F(3,99)=5.536,p=.01,η~2=.144。正确数结果表明显示样式F(2,66)=6.718,p=.002,η~2=.169,参考框架F(1,33)=12.135,p=.001,η~2=.269的主效应显着,旋转角度的主效应显着F(3, 99)=21.953,p<.001,η~2=.399,且显示样式与参考框架F(2,66)=12.018,p<.001,η~2=.267,显示样式和旋转角度F(6, 198)=2.702,p=.031,η~2=.076和参考框架与旋转角度F(3,99)=6.301,p<.001,η~2=.160的交互作用显着。结论:1.MA的优势在于提高无人机操作员的恢复反应时间和简单任务操作,而MH的优势在于提高正确恢复次数和多任务操作。2.参考框架与显示样式之间存在多种搭配方案。有效的有CMD-MA、CMD-MH、PAS-MA和CON-MA。(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王竞慧,余湛,李瑛[2](2019)在《沉浸式姿态显示器设计和参考格式对异常飞行姿态恢复绩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姿态显示器(attitude indicator, AI)作为主飞行显示器(primary flight display, PFD)的重要元件,提供当前飞机方位信息,是飞行员感知正确空间定向的主要信息来源,对飞机驾驶舱内实现人-机-环境的可靠啮合产生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从AI的设计出发,结合人的心理行为特征,探讨不同显示设计(沉浸式、非沉浸式)和参照格式(moving aircraft, MA、moving horizon, MH)对恢复异常飞行姿态的影响,为飞机制造商设计PFD预防产生空间定向障碍(spatial disorientation, SD)提供有用的人的心理行为特征的信息作为参考。本研究的异常姿态恢复操作任务要求被试对出现异常飞行姿态的飞机做出正确的改平反应,记录反应时和错误数,并用NASA-TLX量表测量被试的工作负荷。实验1a探讨不同地平线设计(沉浸式、非沉浸式)和参照格式(MA、MH)对飞行新手异常姿态恢复操作的影响,为被试间设计。实验1b,把地平线设计改为被试内因素,被试替换为飞行员,其余同实验1a。实验2a探讨不同横滚刻度设计(沉浸式、非沉浸式)和参照格式(MA、MH)对飞行新手异常姿态恢复的影响,为被试间设计。实验2b把横滚刻度设计改为被试内因素,被试替换为飞行员,其余同实验2a。实验流程:首先被试都进行对应的练习,掌握任务后进行正式实验。正式实验中,每种设计搭配的24张图片随机顺序呈现,要求被试对每幅图片中异常飞行姿态的恢复方向进行反应,即向左恢复按"←"键,向右恢复按"→"键,做出判断后自动跳转到下一幅图片(单张图片出现不限时),每一种参考照格式结束后被试对任务进行一次NASA-TLX评级。每位新手被试正式实验中共接受一种地平线设计(或一种横滚刻度)的MA和MH两种参照格式搭配的共48次trial。每位飞行员正式实验中共接受所有地平线设计(或所有横滚刻度)的MA和MH两种参照格式搭配的共96次trial。预期结果是沉浸式设计(地平线,横滚刻度)能显着提高新手被试两种参考格式的异常姿态操作恢复绩效,飞行员被试在MH格式下恢复操作绩效提高显着,MA提高不显着。(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邢子琦,于洪洁[3](2019)在《一类磁性刚体航天器编队飞行的混沌姿态同步》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一类具有结构内阻尼的磁性刚体航天器在近地圆形轨道上的混沌姿态运动,研究多个按照上述姿态运动方程近距离协同飞行的航天器编队系统的姿态同步。对编队内各个航天器的姿态运动方程施加非线性耦合函数,使得系统内航天器通过完全连接与星形连接两种方式实现姿态同步。通过数值仿真,研究了6个航天器编队系统的完全连接型姿态同步以及16个航天器通过完全连接与星形连接相结合形成的编队系统混合连接型姿态同步,给出了使航天器编队系统保持同步姿态运行的耦合强度因子取值范围。仿真结果验证了非线性耦合函数法混沌同步的有效性,并为多航天器编队飞行的系统设计与姿态同步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 2019)》期刊2019-08-25)
陈广豪,程江峰,谷立新,刘学强[4](2019)在《不同飞行姿态下应急放油尾迹形态的仿真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满足适航条款对大型民用飞机应急放油尾迹流场的相关要求,采用基于离散相(DPM)模型的数值计算方法开展应急放油口尾迹形态的仿真分析。首先,针对单个应急放油管口应急放油尾迹流场进行仿真,通过与真实放油过程对比验证了数值计算方法的适用性。然后,针对某型民用飞机开展仿真计算,研究不同飞机俯仰角和偏航角姿态条件下尾迹形态和运动轨迹。研究结果表明,在偏航角为零的情况下,在俯仰角较小时,尾迹流向下游基本呈直线形式运动,尾迹流与飞机保持着充足的安全距离;随着俯仰角的逐渐增大,尾迹流向下游运动的形态逐渐呈现出"Z"字型波动,尾迹流与飞机的距离会随着波动显着减少,增加了油雾颗粒接触飞机表面的可能。在偏航角为20°情况下,随着俯仰角的增加,尾迹流逐渐从水平尾翼下方移动到水平尾翼上方,油雾颗粒接触到飞机表面的可能非常大,因此,在应急放油过程中,应该严格控制偏航角的范围。(本文来源于《2019年(第四届)中国航空科学技术大会论文集》期刊2019-08-15)
彭华,王悠扬,张海波[5](2019)在《基于触觉的飞行姿态感知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飞行空间定向障碍发生率高、飞行姿态感知缺失造成事故等级严重的问题,提出并开展了触觉用于飞行姿态表达技术研究。制定了采用触觉表达飞行姿态和角度的编码规则,选择了一种直流偏振振动片作为触觉振动片,并对振动片特性进行了研究。基于该触觉振动片,研究了触觉振动感知阈限,并在阈限研究基础上开展了触觉感知样机设计和试制。对触觉感知样机进行了振动强度、位置、节奏、模式为因子的多种组合的感知精确度试验,对各种组合进行了对比评估,确定了触觉感知表达方式。并开展了触觉用于表达飞行姿态的静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触觉信息表达的正确率可达到90%以上。(本文来源于《2019年(第四届)中国航空科学技术大会论文集》期刊2019-08-15)
薛萍,周仁鹤,王宏民[6](2019)在《差分进化算法在四旋翼飞行姿态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无人机技术现已被运用到军事、农业等越来越多的领域。在大多数四旋翼飞行器上仍采用PID控制算法,但其参数的调节要依赖精确的运动学模型,且调节时间较长。针对PID控制器调节时间慢,精度差的问题。采用了一种改进的PID控制器的方法来提高四旋翼飞行器的调整速度和稳定性。研究了基于差分进化算法的PID控制器的系统模型,相比于基于Ziegler-Nichols调参方法的PID控制器,系统的上升时间提高了36%。并通过matlab仿真,结果表明运用差分进化算法对四旋翼无人机的姿态进行调整,不仅能够提高四旋翼无人机的稳定性,还能提高四旋翼无人机姿态调整的速度。(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张丽娜[7](2019)在《直升机燃油箱典型飞行姿态下油液晃动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型直升机飞行剖面中的典型飞行姿态,基于FLOW-3D软件,对燃油箱中油液晃动过程进行了仿真,对燃油压力分布、增压泵吸油口布置位置、燃油瞬态重量重心变化、燃油油量传感器布置位置等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晃动过程中油液的压力分布云图、油箱油液重心变化情况。该研究结果与方法可以为直升机燃油系统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师》期刊2019年01期)
丁倩雯,张鑫[8](2018)在《无人机飞行姿态可视化无线监测系统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四轴飞行器系统的应用和地面监控站的发展现状出发,设计了基于LabVIEW的四轴飞行器姿态实时监测系统,重点研究与设计了地面监控站与四轴飞行器间的通信链路、飞行器数据的采集与处理、飞行姿态的显示等地面站基本功能的实现方式.本课题以Windows系统下的LabVIEW软件为平台进行设计,地面监控站和无线数传电台通过RS-232串口通讯接收小型四轴飞行器下载的数据包,并根据预定的串口通讯协议对数据包进行解析,通过LabVIEW进行实时显示和控制,借助虚拟仪表、波形图和3D模型对高度、速度、航姿、航向等进行实时显示,为进一步开发满足实际工程应用需求的无人机地面监控系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鞍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胡海友[9](2018)在《飞行姿态不稳定的无人机影像空叁加密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无人机航摄过程中受不可控因素影响容易出现姿态不稳定的情况,造成采集的影像数据处理难度较大。通过生产实践,探索出一套使用Pix4Dmapper和Inpho联合处理飞行姿态不稳定、偏角较大的无人机影像的空叁加密解决方案。经大量生产实践验证,使用该方法处理无人机航测数据,能够满足无人机航测铁路1:2000制图要求,提高了数据利用率,进一步推进无人机技术在铁路航测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测绘》期刊2018年05期)
于勇吉,林春生,翟国君[10](2018)在《一种新型弹体飞行姿态角解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弹体姿态解算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叁轴地磁传感器测定弹体姿态角的新方法。该方法利用构建的弹体姿态数学模型,分别推导出弹体滚转角、弹体俯仰角、弹体磁航向角的解算方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旋转弹体姿态滚转角、俯仰角和磁航向角的测量,并有效的抑制了误差,实用价值性高。(本文来源于《船电技术》期刊2018年10期)
飞行姿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姿态显示器(attitude indicator, AI)作为主飞行显示器(primary flight display, PFD)的重要元件,提供当前飞机方位信息,是飞行员感知正确空间定向的主要信息来源,对飞机驾驶舱内实现人-机-环境的可靠啮合产生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从AI的设计出发,结合人的心理行为特征,探讨不同显示设计(沉浸式、非沉浸式)和参照格式(moving aircraft, MA、moving horizon, MH)对恢复异常飞行姿态的影响,为飞机制造商设计PFD预防产生空间定向障碍(spatial disorientation, SD)提供有用的人的心理行为特征的信息作为参考。本研究的异常姿态恢复操作任务要求被试对出现异常飞行姿态的飞机做出正确的改平反应,记录反应时和错误数,并用NASA-TLX量表测量被试的工作负荷。实验1a探讨不同地平线设计(沉浸式、非沉浸式)和参照格式(MA、MH)对飞行新手异常姿态恢复操作的影响,为被试间设计。实验1b,把地平线设计改为被试内因素,被试替换为飞行员,其余同实验1a。实验2a探讨不同横滚刻度设计(沉浸式、非沉浸式)和参照格式(MA、MH)对飞行新手异常姿态恢复的影响,为被试间设计。实验2b把横滚刻度设计改为被试内因素,被试替换为飞行员,其余同实验2a。实验流程:首先被试都进行对应的练习,掌握任务后进行正式实验。正式实验中,每种设计搭配的24张图片随机顺序呈现,要求被试对每幅图片中异常飞行姿态的恢复方向进行反应,即向左恢复按"←"键,向右恢复按"→"键,做出判断后自动跳转到下一幅图片(单张图片出现不限时),每一种参考照格式结束后被试对任务进行一次NASA-TLX评级。每位新手被试正式实验中共接受一种地平线设计(或一种横滚刻度)的MA和MH两种参照格式搭配的共48次trial。每位飞行员正式实验中共接受所有地平线设计(或所有横滚刻度)的MA和MH两种参照格式搭配的共96次trial。预期结果是沉浸式设计(地平线,横滚刻度)能显着提高新手被试两种参考格式的异常姿态操作恢复绩效,飞行员被试在MH格式下恢复操作绩效提高显着,MA提高不显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飞行姿态论文参考文献
[1].王竞慧,陈宏玉,李瑛.无人机飞行姿态显示器设计对异常飞行姿态恢复的影响[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2].王竞慧,余湛,李瑛.沉浸式姿态显示器设计和参考格式对异常飞行姿态恢复绩效的影响[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3].邢子琦,于洪洁.一类磁性刚体航天器编队飞行的混沌姿态同步[C].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2019).2019
[4].陈广豪,程江峰,谷立新,刘学强.不同飞行姿态下应急放油尾迹形态的仿真与分析[C].2019年(第四届)中国航空科学技术大会论文集.2019
[5].彭华,王悠扬,张海波.基于触觉的飞行姿态感知技术研究[C].2019年(第四届)中国航空科学技术大会论文集.2019
[6].薛萍,周仁鹤,王宏民.差分进化算法在四旋翼飞行姿态中的应用[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19
[7].张丽娜.直升机燃油箱典型飞行姿态下油液晃动仿真研究[J].机械工程师.2019
[8].丁倩雯,张鑫.无人机飞行姿态可视化无线监测系统的设计[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8
[9].胡海友.飞行姿态不稳定的无人机影像空叁加密探讨[J].测绘.2018
[10].于勇吉,林春生,翟国君.一种新型弹体飞行姿态角解算方法[J].船电技术.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