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过程论文-韩振华,马晓栋,向梅,路俊哲

解释过程论文-韩振华,马晓栋,向梅,路俊哲

导读:本文包含了解释过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压缩机,节流器,可逆过程

解释过程论文文献综述

韩振华,马晓栋,向梅,路俊哲[1](2019)在《从微观入手分析做功过程解释宏观热力学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般教材没有对无摩擦准静态过程是可逆过程的原因进行详细的解释,并且通过卡诺循环的特例从宏观角度入手解释电冰箱原理也比较抽象。文章提出一种从微观角度入手分析体积功的方法,分别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解释。文章提出的方法比较简单方便、联系实际、容易理解,期望对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翁川龙[2](2019)在《诉讼过程中行政行为的主动撤销——从《行政诉讼法》解释第90条第3款出发》一文中研究指出史善芝诉郸城县公安局一案反映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90条第3款存在的问题,即行政机关在诉讼中主动撤销的行为是否对重作的行为具有约束力,文本的模糊性导致理解歧异。从体系解释而言,该款解释应该适用于法院审判之后。而主动撤销不当行为是行政机关自我纠错的内在要求,这种撤销权在司法权与行政权的配置下应该是一种独立自主的权力。针对诉讼中存在的滥用主动撤销权的情况,现有的法律赋予了相对人及法院一定的救济及监督权,但对于诉讼外的主动撤销行为仍需以适当方式予以规制。(本文来源于《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庆明[3](2019)在《身份产权——厂办集体企业产权变革过程的一种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社会的转型过程中,身份是纵向等级序列中的一个结构性位置或同一层级组织(个体)之间横向的连接关系及其认同,组织与个人的稀缺性身份在特定的关系结构中得到形塑和界定,他们在社会认可的前提下依凭身份获得、占有资源,即拥有一种"产权"。本文追寻东北某厂办集体企业的改制过程,揭示产权界定的身份逻辑,将"身份"变量引入产权分析,考察不同身份性质的企业以及同一企业内不同身份职工的产权界定过程,发现影响企业身份产权的主要因素是企业所有制等级、企业行政级别、企业规模以及企业在社会分工中的位置和行业属性,影响企业职工身份产权的主要因素是职工的所有制等级、职工的身份类型(干部/工人)、职称、工种和工龄,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身份是一种产权"这一命题。(本文来源于《社会学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张翔[4](2019)在《基层政策执行的“共识式变通”:一个组织学解释——基于市场监管系统上下级互动过程的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这样一个超大国家,基层政策变通执行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一个城市内部的市场监管系统上下级互动过程进行案例观察,发现:基层政策变通执行不是基层政府的孤立行为,而是一个上下级之间就"如何执行政策"达成"执行共识"的结果,是一种"共识式变通"。这个过程内嵌于行政共同体的组织形态中,并呈现出叁种情境性特征:"共有情境"相互理解缓解了压力作用、"执行信息"的高度共享限制了博弈空间、"权责关系"的灵活配置模糊了组织边界。共识式变通与治理体系中决策合理性与执行操作性的矛盾、上下级的交换机制两方面制度逻辑密切相关。共识式变通有助于在理论上对委托-代理结构与压力型体制进行补充,丰富府际关系理论的相关研究。(本文来源于《公共管理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亚辉,李秀彬,辛良杰[5](2019)在《山区土地流转过程中的零租金现象及其解释——基于交易费用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山区土地流转过程中的零租金现象较为普遍,厘清土地零租金流转的规模及其原因对于提高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运行效率具有重要价值。在理论解释的基础上,本文基于重庆市永川区、忠县和酉阳县的农户调查数据,从地块尺度测算了土地零租金流转的规模,并构建Logit模型实证检验了交易费用对土地零租金流转的影响。研究表明:案例区零租金转出地块的比例达到78.62%,其中75.47%的地块转给了亲人或熟人;实证模拟显示,事前、事中和事后3类交易费用的存在是土地零租金流转的重要原因,低成本的流转中介组织、第叁方协调机构的存在以及签订规范的书面合同均能显着降低土地零租金流转的概率;规模偏小、质量等级较低、灌溉条件较差和地理位置偏远的劣质地块的零租金流转概率普遍较高。目前,山区土地边际化导致的地租下降是零租金现象的根源,而交易费用偏高则是土地零租金流转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今后应着重降低山区土地流转中面临的各类交易费用,建立以乡镇为网络节点的低成本流转平台,引导双方签订规范的书面合同。同时,还应关注山区耕地撂荒和农户耕地资产贬值等现象。(本文来源于《资源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崔凤,徐霄健[6](2019)在《技术的社会选择与社会定位——一种对长岛木帆船技术社会化过程的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托于长岛木帆船制造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早期远海捕捞业是科学的海洋实践活动,也是早期海洋群体生活体验的一种典型的策略行为,它的起源、衍生与发展有其特定的历史根源和社会发展规律。技术的社会选择与社会定位过程是技术社会化过程的主要决定性因素。在长岛木帆船的技术社会化过程中,生产技术要依托于生产工具而存在,技术的行动主体是技术与社会互动的中介变量,而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是决定技术社会化过程的动力机制。在渔村社会中长岛木帆船制造技术的产生和传播不是偶然的历史因素,而是社会或个体自我发展的一种特殊需要,这种需要直接决定了技术的社会定位,根据这一社会定位人们选择了一套适应于当地自然环境的生产实践方式,并以此建构了特殊的利益交换关系和互动原则。因此,对传统生产工具的技术社会化过程的科学分析,可以更好地解释社会生产制度、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变化,并对社会变迁的客观规律和社会结构的内部调整形成一种理性的认识。(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何文涛,黄立新,王良辉[7](2019)在《教学过程数据驱动下的教学解释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单凭个体直观经验、宏观测评数据、交互文本或教学视频进行教学解释,无法达到对教学的全面深刻理解。教学解释需要专业化教学理解工具的辅助。教学过程机制图是理解教学的重要中介。借助教学过程机制图可获得教学的大致过程如何及存在哪些问题等教学过程特征数据,基于这些特征数据,再根据特定教学行为的转录文本便可揭示该行为产生的具体原因。因此,该文提倡在教学过程数据的驱动下进行教学解释。通过个案分析发现,教学过程数据驱动下的教学解释框架可用来辅助教学反思,对找到恰当的教学干预以促使或克服特定教学行为的再次发生具有很大帮助。另外,旁观者和教师均可借助该解释框架进行教学解释,旁观者解释教学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别人的教学,而教师则是为了能够在理解自己教学的基础上反思改进教学。反思改进教学是教师的私人活动,教学过程发生的缘由和意义只能由行动者本人做出解释。旁观者的教学解释对教师反思改进教学只是一个参考,教师不能按照旁观者的意图去改,否则教学不再是教师的教学,而变成了旁观者的教学。(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化教育》期刊2019年07期)

王庆明[8](2019)在《产权连续谱:中国国企产权型塑过程的一种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产权的社会视角看,中国国有企业的产权是嵌入到特定的社会环境和关系之中的,企业与政府(国家)、企业与企业、企业与职工叁种关系结构以及长期积淀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构成国企产权界定的基础。国企产权变革是企业所有权(股权)置换和职工身份置换的"双向过程",国企产权是国家、企业和职工叁者互构的结果,叁者共享的社会认知是产权界定的前提。从整体进程看,国企产权变革不是简单的由公到私,而是"不完全产权变革",位于公私两端之间的是多元复合的产权形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前提下,不同产权形态的交互作用构成了一种动态演化的连续谱。身份是国企产权界定以及权利转移的重要条件,无论是企业组织的身份性质还是企业职工的身份等级都对企业的资产归属以及权利边界有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丁建峰[9](2019)在《博弈论视角下的过程偏好与程序正义——一个整合性的解释框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实生活特别是司法领域中,过程偏好与程序正义的重要性在多方面显现出来,采用博弈论对程序公正偏好的形成进行研究,可以形成一个整合性的解释框架。从博弈的角度看,即使人们是完全理性自利的,不存在独立的程序正义观念,经过一段时间的演化,对程序正义的诉求也会成为社会偏好的重要组成部分。程序正义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且具有实质性的功能和作用,但是,这些功能需要一系列的制度保障才能实现。只有具备这些实质性的功能和作用,人们才会形成对正当程序的偏好。这一结论,可以对当前我国的司法改革,以及学界关于"程序法治"问题的讨论,起到若干启发作用。(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吴宽智[10](2019)在《自我损耗促进合作行为及其在双过程理论框架下的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合作行为在当今社会活动中无处不在,对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往往需要在一种心理资源损耗的状态下完成合作相关的决策。个体在社会困境中做出合作行为一般需要自我控制来协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间的冲突,因此心理资源耗竭和合作行为很可能存在某种关系。自我损耗是心理学领域的重要概念,指的是个体过度调用内控资源出现的一种心理耗竭状态。聚焦于自我损耗与合作行为关系的研究较少,大都是探究自我损耗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当个体发生自我损耗时,也就是自控资源出现不足时,对合作行为产生的影响及背后可能存在的心理机制。实验1发现了自我损耗对公共资源困境中的合作行为是具有促进作用的,对于这个结果,本研究采用了双过程模型框架和社会启发式(Social Heuristic Hypothesis,SHH)进行解释并在实验2和实验3中进行了验证。解释逻辑是:自我损耗会使得个体更加依赖直觉过程,而直觉过程是支持公共资源困境中的合作行为的。实验2通过情境效应和CRT(the Cognitive Reflection Test)验证了自我损耗会激发直觉过程,实验3通过直觉/分析思维启动验证了直觉思维是支持合作行为的。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自我控制状态和合作行为的关系,并且证明了社会启发式在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存在。(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3-01)

解释过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史善芝诉郸城县公安局一案反映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90条第3款存在的问题,即行政机关在诉讼中主动撤销的行为是否对重作的行为具有约束力,文本的模糊性导致理解歧异。从体系解释而言,该款解释应该适用于法院审判之后。而主动撤销不当行为是行政机关自我纠错的内在要求,这种撤销权在司法权与行政权的配置下应该是一种独立自主的权力。针对诉讼中存在的滥用主动撤销权的情况,现有的法律赋予了相对人及法院一定的救济及监督权,但对于诉讼外的主动撤销行为仍需以适当方式予以规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解释过程论文参考文献

[1].韩振华,马晓栋,向梅,路俊哲.从微观入手分析做功过程解释宏观热力学现象[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翁川龙.诉讼过程中行政行为的主动撤销——从《行政诉讼法》解释第90条第3款出发[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3].王庆明.身份产权——厂办集体企业产权变革过程的一种解释[J].社会学研究.2019

[4].张翔.基层政策执行的“共识式变通”:一个组织学解释——基于市场监管系统上下级互动过程的观察[J].公共管理学报.2019

[5].王亚辉,李秀彬,辛良杰.山区土地流转过程中的零租金现象及其解释——基于交易费用的视角[J].资源科学.2019

[6].崔凤,徐霄健.技术的社会选择与社会定位——一种对长岛木帆船技术社会化过程的解释[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7].何文涛,黄立新,王良辉.教学过程数据驱动下的教学解释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9

[8].王庆明.产权连续谱:中国国企产权型塑过程的一种解释[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9].丁建峰.博弈论视角下的过程偏好与程序正义——一个整合性的解释框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10].吴宽智.自我损耗促进合作行为及其在双过程理论框架下的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19

标签:;  ;  ;  

解释过程论文-韩振华,马晓栋,向梅,路俊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