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社交吸引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技术吸引力,用户信任,认知风险,在线社交商务参与度
社交吸引力论文文献综述
秦远强[1](2019)在《技术吸引力视角下的在线社交商务参与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社交媒体技术蓬勃发展,移动社交新常态正推动着商业模式的更新换代,社交商务模式逐步进入大众的视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社交商务平台上,通过与好友互动,探索购物的机会,进行知情购买。这个过程中,一方面,用户需要对社交商务平台进行体验探索,以决定是否进行更多的参与;另一方面,运营在线社交商务的商家也要想方设法吸引更多的用户参与在线社交商务活动。为了实现双赢,基于技术的社交商务平台中顾客的参与度的作用机制有必要探讨一下。本研究基于吸引力理论从任务吸引力、社交吸引力和外观吸引力叁个维度对技术吸引力视角下的在线社交商务参与度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基于信任理论分析了用户信任对各个维度技术吸引力与在线社交商务参与度的中介效应;基于社会支持理论分析了认知风险对各个维度技术吸引力与在线社交商务参与度的中介效应;探讨了技术吸引力视角下在线社交商务环境中,用户信任与认知风险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基于整理的文献得出研究理论模型并提出相应研究假设。之后,通过问卷调查法,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问题进行实证分析,运用SPSS22.0和Amos21.0对所收集到的429份有效问卷的数据进行处理,验证研究假设。实证研究揭示了技术吸引力视角下在线社交商务参与度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平台的社交吸引力、外观吸引力对在线社交商务参与度有显着的正向影响;用户信任对在线社交商务参与度有显着的正向影响;用户信任仅对外观吸引力与在线社交商务参与度的关系中介效应显着;技术吸引力视角下的在线社交商务环境中,用户信任对认知风险的影响并不显着。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从技术吸引力视角给出了在线社交商务参与分析框架,丰富了在线社交商务行为理论;将用户信任、认知风险的中介作用引入技术吸引力视角下的在线社交商务参与,扩充了社交商务网络用户决策机制的研究;将用户信任与认知风险的关系引入在线社交商务环境,扩展了信任与风险理论。本文的实践价值在于为使用在线社交性商务平台的用户丰富自身的在线社交性商务体验,做出正确的购买决策提供指导;为运营在线社交性商务的商家激励更多的用户参与在线社交性商务活动提供策略建议。(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王琳,谢善利,孙慧丽,魏晓邢,刘思琦[2](2014)在《共青团社交网络宣传工作对青年的吸引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数量居世界第一,主体为30岁以下年轻群体。如何利用网络正面引导、吸引凝聚团员青年,维护团员青年权益,成为团组织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将针对团组织利用新媒体宣传的重要性、发展趋势及相应措施进行综合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校外教育》期刊2014年36期)
蔡薇,裴琳[3](2014)在《基于消费者吸引力导向模型的企业社交平台营销策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近年来兴起的企业虚拟化社交平台营销模式分析出发,通过对消费者产品关注、意向购买、咨询议价、综合选择以及订单形成五个消费环节建立消费者吸引力模型AICPO,研究企业利用社交平台激发消费者购物的作用因子,并利用Eviews6.0软件进行了调查数据的样本分析,结果显示:消费者参与企业社交平台营销受到其舆论公关效果的冲击作用较强,社交平台的互动性和分享性具有对消费者购物欲望的正刺激作用,企业利用此研究结果可促进社交平台营销效益的提升。(本文来源于《商业时代》期刊2014年14期)
王赛花,魏华,周宗奎,陈武[4](2013)在《社交网站中的外貌吸引力:一项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实人际交往过程中,交往对象彼此的相似性和知觉的外表吸引力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内隐自大理论,个体对自我的积极情感会使得他们对与自我特征相似客体的评价更为积极(Pelham,Mirenberg & Jones,2002)。在人际交往的初期,对方的容貌是非常重要的(Nosko et al.,2012),具有外表吸引力的人也会有更大的人际吸引力(Brehm,Miller,Perlman &Campbell,2005)。本研究考察现实交往中的交往原则是否适应于网络交往,探讨网络中人际交往初期个体间相似性和被评价者性别对社交网站中个体被知觉的外貌吸引力的影响,以及知觉的外貌吸引力对人际吸引的作用。采用2(相似度:相似/不相似)×2(被评价者性别:男/女)被试内设计,以108名大学生为被试,在人人网中模拟真实的交往情景,将来自不同籍贯和姓氏的被试随机配对,每名被试在人人网上选取与自己籍贯和姓氏相同的陌生男女各5名进行外貌吸引力和人际吸引评定,然后再和与之配对的被试交换评定。结果发现:(1)个体对与自己籍贯和姓氏相同的对象的评分(5.76±1.06)要高于与自己籍贯和姓氏不同的对象的评分(5.43±1.29)。相似性在知觉的外貌吸引力上的主效应显着(F_((1,107))=15.383,p<0.001),表明相似吸引的法则在网络交往中同样适用。(2)评价对象的性别主效应显着(F_((1,107))=29.925,p<0.001),大学生对陌生女性的外貌吸引力评分(5.81±1.19)要高于陌生男性(5.38±1.15);说明女性在社交网站中比男性更具吸引力,这可能和女性在社交网站中较好的自我展示有关。(3)知觉的外貌吸引力与人际吸引的相关达到显着水平(r=0.437,p<0.001),表明大学生更喜欢那些外貌吸引力评分较高的对象,更愿意和他们交往。本研究说明个体间相似性和外貌吸引力在网络交往中有着与现实交往中同样的重要性。相似吸引定律和"美即是好的"这两项定律不仅适用于现实交往,也适用于网络交往。(本文来源于《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3-11-01)
齐洁[5](2011)在《社交网站 从游戏到排队》一文中研究指出2009年SNS(社交网站)风光无限,“偷菜”几乎成为年度最热的词汇。然而似乎一夜之间,天下大变,“种菜”、“偷菜”都成了上个时代的时尚。2010年,微博凭社会化自媒体的魅力变得一发而不可收拾,成为门户网站的标配。自然,微博的崛起在用户时间成本相对固定的(本文来源于《中国经营报》期刊2011-01-31)
社交吸引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数量居世界第一,主体为30岁以下年轻群体。如何利用网络正面引导、吸引凝聚团员青年,维护团员青年权益,成为团组织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将针对团组织利用新媒体宣传的重要性、发展趋势及相应措施进行综合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社交吸引力论文参考文献
[1].秦远强.技术吸引力视角下的在线社交商务参与度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2].王琳,谢善利,孙慧丽,魏晓邢,刘思琦.共青团社交网络宣传工作对青年的吸引力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
[3].蔡薇,裴琳.基于消费者吸引力导向模型的企业社交平台营销策略分析[J].商业时代.2014
[4].王赛花,魏华,周宗奎,陈武.社交网站中的外貌吸引力:一项实验研究[C].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3
[5].齐洁.社交网站从游戏到排队[N].中国经营报.2011